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东北地区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对策——以吉林省为例时间: 2016-09-28信息来源:王菊 刘继秀 房春生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温室气体减排已作为约束性指标列入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长期规划,是我国各省级行政单位的工作目标之一。东北地区是我国高碳排放区,温室气体减排压力较大。以2005年和2010年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核算数据为依据,分析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排放强度及主要排放来源,提出控制能源产业碳排放量过快增长、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和碳汇项目等节能减排的经济对策。
     关键词:温室气体减排;东北地区;吉林省;绿色发展
     中图分类号:F2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6)02-0064-04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602064
     作者简介:王菊,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副教授;刘继秀,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硕士研究生;房春生,吉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教授。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三五”规划建议将绿色发展作为“五大发展”理念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将成为我国中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点内容。近几年,我国通过完善应对气候变化区域战略、构建低碳能源体系、形成节能低碳的产业体系、努力增加碳汇等对策,温室气体减排工作取得实效,但频繁出现的严重环境污染也使减排任务异常艰巨。东北地区是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多年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问题比较严重,加快节能减排,不仅有利于东北地区的绿色发展,也对倒逼产业转型升级有促进作用。由于东北地区各省份在气候特征、产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方面具有较强的共性,因此,吉林省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东北地区的温室气体排放现状,有针对性地提出温室气体减排对策。
 
     一、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的现状
 
     东北地区经济发展的高碳运行模式使其成为全国碳排放的重灾区,该区域以重工业为主的煤炭、石油等高耗能型产业结构特征明显,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单一,能源利用率低下,长达半年的冬季采暖期增加了能源使用量。此外,由于地域位置和历史遗留的体制性问题,该地区缺乏研发资金和高端人才,导致技术创新能力不足,阻碍了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吉林省是东北地区的典型省份,是我国农业大省,也是重要的工业基地,加工制造业分布广泛,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为吉林省的三大支柱产业。从吉林省2005年和2010年两次较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统计数据看(见表1),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量呈明显的增长趋势。与2005年相比,2010年总排放量增加40.77%,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37.81%。温室气体主要来源为能源活动,其中超过94%的主要来源为化石燃料燃烧。而在主要的化石燃料燃烧活动中,80%以上的排放来源为工业和建筑业,在化石燃料来源中成为最大的排放源。
 
 
 
     以上分析表明,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形势不容乐观,呈现排放总量和人均温室气体排放量同时快速增长的趋势。而同期数据显示,2006~2010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为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的最快发展速度。GDP总量增加1.39倍,年平均增长速率为14.9%。特别是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长迅速,年平均增长率为18.5%和14.5%,第一产业增长相对缓慢,年均增长率只有4.2%。可见,温室气体主要排放量的增长与经济总量水平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随着经济周期的波动和发展瓶颈期的到来,GDP的增速会有所放缓,但增长趋势仍将保持。吉林省不是经济发达省份,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比较迫切,经济发展和人均消费的增长必然会加重温室气体排放。因此,“十三五”及以后一段时期吉林省温室气体减排任务的完成难度会持续增加,吉林省温室气体排放形势非常严峻。

  二、吉林省加快温室气体减排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温室气体减排是一个长期过程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经济增速回落,部分行业生产经营困难,一些深层次体制机制和结构性矛盾凸显。在此背景下,振兴东北经济成为地区发展的首要任务。随着经济增速减缓,温室气体排放可能短期呈现放缓趋势,但温室气体减排任务依然严峻。更应值得注意的是,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更要促进绿色低碳产业结构的调整。因此,要处理好当前和长远的关系。在当前提振经济的背景下,吉林省不仅要承担提高经济增长速度的任务,更要从提升长久竞争力的高度,不断转变高碳发展方式,加快经济转型升级,实现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减排温室气体。
 
     (二)发展绿色低碳经济既需要财力支持,也需要人才支撑
 
     吉林省实现经济发展和绿色低碳发展都需要巨大投入。据测算,未来三四十年,全球每年在低碳上的投资至少在5000亿美元以上。没有大量资金的支持,经济开发和绿色低碳发展都将是空中楼阁。吉林省要借鉴发达国家或经济发达地区优化低碳金融环境、加大投融资平台建设、支持金融产品创新的经验,不断创新体制机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以社会资金为主体,以市场化经营为方式,吸引更多的投资者参与低碳经济发展。
 
     加大低碳发展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吉林省由于经济不发达,对人才的吸引力有限,人才匮乏问题相当突出。只有把发挥自然资源优势和增强科技人才优势有效叠加,才能真正取得实效。要创造良好的创业环境,通过柔性流动,吸引国内外更多管理、投资、经营与科技人才参与吉林省绿色低碳经济建设。先期应充分利用本地区高校及科研院所的科技基础,建立低碳技术研发联盟,培养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加强同先进地区的合作办学和科研,加快专业人才培养,同时吸引更多国际化人才。[1]
 
     (三)发展绿色低碳经济需要社会各界广泛参与
 
     吉林省对外开放度低,人口呈净流出状态,本地居民低碳意识普遍落后。多数人认为低碳生活方式与自己没有什么直接关系。许多企业负责人缺乏社会责任感,故意偷排、漏排污染物,对发展绿色低碳更是毫无意识,政府推一下动一下,不推不动,不管不执行。推动全社会的低碳行动,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是政府在温室气体减排决策中必须重视的问题。吉林省低碳经济发展需要社会各界全面的参与支持,使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广泛深入人心,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和自觉行动。同时,深层次转变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才能为温室气体减排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推进吉林省绿色低碳经济的发展。
 
     三、促进吉林省温室气体减排的经济对策
 
     (一)重点控制能源产业碳排放量的过快增长
 
     目前,吉林省能源消费结构仍以煤炭和石油为主,长达半年的冬季采暖期不可避免地增加了能源消费总量。而从对经济发展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的长期社会发展目标看,能源消费量的持续增长是必然的,那么就应以降低单位能耗的碳排放量为原则,特别针对能源消费结构和能源消费强度进行碳减排工作。
 
     首先,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减排倾向性具体制度的落实。工业和建筑业温室气体排放量的快速增长,说明吉林省在第二产业的快速发展中高耗能及温室气体高排放类型的建设项目仍为经济发展主体。应落实《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基本原则,在新建项目审批过程中淘汰落后产能、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信息化和工业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发展服务业等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量相对较低的第三产业。而在产业结构发展方向的调整过程中,政府的引导和推动作用不可忽视,因此政府相关部门必须制定有温室气体排放控制倾向性的审批细则,在项目审批过程中落实和实施。[2]参照吉林省减排任务,审批新建项目时,应以基准年全省80%左右的单位GDP温室气体排放强度为控制红线。
 
     其次,在现有能源工业和工业生产活动中大力推进节能降耗。对温室气体排放的重点行业和项目应有计划地实施重点节能工程,即在能源产业、钢铁产业、制造业推行工艺和技术方面的大中型节能工程,逐步实现初步遏制该行业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快速增长势头、降低单位GDP 温室气体排放强度、降低温室气体排放总量的三重目标。明确省内落后产能淘汰时间表,鼓励传统行业的改造升级。除特殊的能源供应要求外,其他工业和建筑业中的能源活动应采用能源工业集中供应为主,这有利于规模化重点节能项目的实施,同时减排成本低、见效快。
 
     最后,积极发展低碳能源产业。包括发展低碳燃料替代项目、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生产和使用等。由于吉林省70%以上的能源生产来自于煤炭,特别是烟煤、褐煤和无烟煤。因此,低碳能源项目的重点应是推进煤炭的清洁利用。根据《省级温室气体清单编制指南(试行)》中推荐的计算参数,煤炭燃料单位热值含碳量中最低值为洗清煤和其他洗煤,最高可降低10%以上的排放量。近年来,煤炭价格持续走低为高品质煤炭种类的替代使用提供可行性,吉林省应有计划地推进高能低碳煤的使用比例。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是我国在清洁发展机制获得核证减排量(CERs)签发最多类型的项目,占项目总数的81.2%。吉林省也已具备一定的基础,获签发39个项目中,38项为该类项目,其中水电3项、风电35项等,这与吉林省风电资源蕴藏量巨大有关。此外,已注册和批准的50个项目中,还包括生物质热电联产项目。而其他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小的清洁能源,如核电、太阳能等在省内还属于创立和空白阶段,应予与重视。吉林省清洁能源建设的发展势头良好,但在清洁能源的利用方面却不尽如人意。以风电为例,受限于省内用电负荷低、电力外送通道制约和供暖期电网供热调峰压力等问题,吉林省风力发电产业2014年弃风率达15%,为全国最高水平。因此,如何有效利用清洁资源、提升清洁能源利用小时数,已成为吉林省清洁能源应用中重点需要解决的瓶颈问题。目前,吉林省节能和提高能效方面主要集中于大型工业企业,如热电、水泥、钢铁企业中的余热、余压、余煤气等资源再利用项目和其他技术改造项目,获CERs 签发的项目只有1项,而相比于全国117个的总项目数,该领域应得到足够的重视并将大有可为。
 
     (二)增加碳汇交易
 
     为有效增加碳汇,必须以扩大林地面积和提升森林资源质量为主要对策。吉林省应继续实施天然林保护工程和三北防护林“五期”工程,加快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建设,巩固和扩大退耕还林成果。由于多年来吉林省一直重视森林资源的管护和建设,目前森林覆盖率达43.8%,东部地区已达70%以上,可增加潜力有限。因此,主要应加强西部地区的森林绿化工作和四旁树建设。四旁树建设具体包括城市绿化、铁路和公路等通道绿化,其他村旁、宅旁等村镇绿化等。为此,需出台鼓励个人绿化的奖励制度,让全社会重视种植四旁树,使四旁树的种植形成一定规模。此外,应重视森林资源的养护和发展,提升森林资源质量,增加单位面积有效固碳量。
 
     (三)建立温室气体排放常规统计核算制度
 
     温室气体基础数据是温室气体减排工作的基础,只有明确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和来源,才能有针对性地制定有效的减排措施。[3]目前,该项统计工作只有研究性工作成果和个别年度的官方统计数据,无法直观掌握温室气体排放的实时情况。因此,将温室气体排放基础统计指标纳入政府常规统计指标体系,建立健全涵盖能源活动、工业生产过程、农业、土地利用变化与林业、废弃物处理等领域全面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统计体系和常规的统计制度,是吉林省亟需开展的温室气体减排基础工作。最终,应达到按省内行政区域划分的详细定期的温室气体排放数据、重点排放单位的温室气体排放和能源消费的台账记录能被政府和全社会明确掌握的目的,为实际减排工作做好基础。
 
     (四)进一步强化节能减排治理的奖惩机制
 
     目前,由于我国在国际温室气体减排协议中并无实质的减排任务,因此国内还并没有建立一套类似三废排放的有效管理机制。在明确的法律出台前,吉林省还只能依赖奖惩和监督手段对其进行管理。吉林省可采取的奖惩手段包括建立重点温室气体排放责任单位名录,对责任单位和负责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奖惩机制,如定期进行公开表扬或批评、发放奖励金等。强化节能目标责任考核,加强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和审查。还可由政府推动开展低碳发展试验试点,包括城市试点、产业试验园区试点、居民社区试点、低碳产品试点等多个层次和对象,对试点对象制定财税、金融、投资、价格、产业等方面配套政策,并对试验试点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跟踪评估,开展试验试点经验交流,推进相关国际合作。
 
     (五)推动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建立
 
     碳排放交易是当前国际上节能减排比较实用的经济手段。国内外都有专门的组织机构进行碳减排方法、项目和减排量的核算和认证,国际碳交易制度也比较成熟。在此基础上,鼓励吉林省碳减排项目和碳汇项目建设是吉林省温室气体减排的重要途径。吉林省应建立省内碳排放交易市场,探索全面参与自愿减排的途径,确立吉林省具有地方特色的自愿减排交易机制的基本管理框架、交易流程和监管办法,加强碳排放交易支撑体系建设。[4]
 
     (六)加强低碳技术基础科研工作
 
     政府应加大科研支持力度,推进有关低碳经济发展的研究工作,主要研究方向应包括实用低碳技术和低碳产品的研发、吉林省区域特色碳减排和碳汇实用技术和消费方式研究等。[5]如,吉林省是农业大省,每年秸秆产生量近1000万吨,近年来由于直接焚烧引发较严重的空气污染,当前焚烧行为虽被禁止但仍时有发生,而秸秆作为生物质能原料和堆肥还田,都是CDM项目明确的技术方法,通过研发更适合吉林省本地秸秆的发电技术和干燥寒冷条件下的堆肥还田实用技术,不但可降低温室气体产生量,还可能对清洁本地空气产生有利影响。另外,汽车产业是吉林省的支柱产业,新能源汽车的产品开发、汽车服务制造业的低碳产品、生产工艺的技术研发和创新将对吉林省汽车产业升级产生巨大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杨洋,李煜. 沿海地区发展低碳经济的个案研究 [J]. 经济纵横,2011(2):64-67.
     [2]万宇艳. 城镇化与碳排放:基于异质面板模型的检验 [J]. 内蒙古社会科学(汉文版),2014(5):104-108.
     [3]张伟伟,祝国平,张佳睿. 国际碳市场减排绩效经验研究 [J]. 财经问题研究,2014(12):35-40.
     [4]卫志民. 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发展现状、国际经验与路径选择 [J]. 求是学刊,2015(5):64-71.
     [5]周鲁柱. 基于产融结合模式的低碳导向型科技产业投资策略优化路径 [J]. 企业经济,2015(4):21-25.
 
     (责任编辑:李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