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几个问题时间: 2016-10-18信息来源:赵儒煜 杨彬彬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当前,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面临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国内市场活力进一步增强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动等机遇。应从新形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存在的问题入手,实施“四轮驱动”战略,扎实有效地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
     关键词:东北三省;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
     中图分类号:F12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685(2016)08-0062-05
     DOI:10.16528/j.cnki.22-1054/f.201608062
     作者简介:赵儒煜,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教授;杨彬彬,吉林大学东北亚研究院博士研究生。
 
     自国家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后,东北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加快,逐步缩小了与全国的发展差距。但自2014年开始,受国内外经济发展大环境影响,出现了“新东北现象”,东北地区经济发展面临困境。在经济新常态下,如何推进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是国家和东北地区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面临的机遇
 
  在新形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面临新的机遇:
 
     (一)国内外经济结构调整为东北老工业基地产业结构调整带来契机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发达国家率先开启了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的序幕,掀起了一场抢占未来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制高点的竞赛,发展中国家也在试图通过经济结构调整再造经济发展的新优势。从产业结构调整看,美国、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的经济结构调整已全面展开。美国提出从“去工业化”到“再工业化”,把发展制造业作为产业结构调整的核心;欧盟提出将灵巧增长、可持续增长和包容性增长作为转变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的战略核心。同时,俄罗斯、印度、巴西、南非等新兴经济体的经济结构调整也开始起步。从增长方式看,开始由过去的出口导向型、外部需求推动的经济发展模式,向内需拉动为主调整。从调整方向看,由能源资源粗放型向能源资源集约型转变。
 
     全球经济结构调整既给我们带来挑战,也带来机遇。要迎接挑战,必须密切跟踪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调整步伐,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大力发展信息产业,以产业结构升级带动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我国及时制定了经济新常态下的应对战略,从根本上看就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此相适应,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具体措施。这是在新形势下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新机遇。

  (二)“两个明确”为进一步破除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体制机制障碍开辟了新空间
 
     多年来,在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过程中,由于受多种因素影响,一些深层次问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如,观念问题、体制机制问题、创业创新问题等,其核心是市场活力不强。在新一轮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之际,国家明确提出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点。“两个明确”,一是解决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二是解决了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关键问题。如,这次国家明确提出东北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重点,即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坚决破除体制机制障碍,形成一个与市场完全对接、充满内在活力的体制机制;着力推进结构调整,下大力气改变传统产品占大头、“原”字号“粗”字号产品居多的单一产品结构;着力鼓励创新创业,把创新作为内生发展动力的主要生成点;着力改善民生。显然,这些问题正是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要解决的重大问题,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指明了方向。
 
     (三)“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为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带来契机
 
     “一带一路”战略是我国实施新一轮扩大开放的重要举措,对营造有利的周边环境、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形成全方位开放格局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不仅明确了对外开放的新路径,还将成为我国经济新的增长点。在国外,可与沿线国家和地区开展广泛合作,参与基础设施投资建设、输出过剩产能等。在国内,有利于新的欧亚商贸通道和经济发展带的形成,带动中西部地区加快改革开放,促进东部地区的转型升级和对外投资等。特别是在“一带一路”规划中,把东北三省定位为我国向北开放的重要窗口,这就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在新一轮振兴中发挥地缘优势,进而促进开放和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
 
     (四)城市群建设将带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
 
  城市群是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区域空间形态的高级现象,能产生巨大的集聚效应,是经济快速发展和现代化水平不断提高的标志之一。[1]具体看,有几大城市群建设值得关注。
 
  位于东北的辽中南城市群已在全国有较高知名度,具有较强的核心竞争力。今后,进一步提升辽中南城市群核心竞争力将为辽宁省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提供机遇。其中,提升中心城市——沈阳的增长极作用必将有利于调整和优化沈阳现有的产业结构,形成和发挥沈阳的集散力和辐射力,促进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新确立的“哈长城市群”建设对吉林省和黑龙江省的新一轮振兴是恰逢其时。“哈长城市群”上升到国家级战略层面,将对吉林、黑龙江两省内其他城市群建设起到更大的带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哈长城市群”建设将使吉林、黑龙江两省的吸引力增强、知名度提升,对招商引资、集聚内部资源要素等都会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二、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存在的主要问题
 
  东北三省目前取得的成绩只是阶段性的,但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性、机制性、结构性矛盾仍未从根本上解决,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实现新一轮振兴任务还很艰巨。存在的问题主要是:
 
     (一)经济下滑明显
 
  自2014年上半年开始东北三省经济发展陷入困境。从全国四大板块看,经济下行压力最大、经济总体指标最低的就是东北。数据显示,2014年,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的经济增速分别是5.8%、6.5%、5.6%,位列全国后五位。2015年,辽宁、吉林、黑龙江的经济增速分别为3.0%、6.5%、5.7%,多项经济指标继续走低,经济下行压力进一步增大。出现经济下滑的客观原因是: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国际市场状况不佳,直接影响作为传统重化工和能源原材料基地的东北三省;另外,东北三省内在的深层次矛盾长期积累,经济进入新常态,调速转型,有些矛盾凸显出来。主观原因是自身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开放度不够等。
 
     (二)“三个衰退”拖累发展
 
     东北三省目前表现为三个衰退:一是资源性衰退,是由资源枯竭导致。二是结构性衰退,老旧设备、老旧工艺、老旧技术生产的产品竞争力低,导致企业竞争乏力,也与依赖基础工业结构有很大关系,全国经济整体放缓,使工业经济需求疲软,导致东北三省原来倚重较多的原材料等支柱性产业出现增速大幅下滑。三是体制性衰退,受过去计划经济影响,现在体制机制上仍然存在问题。这三个问题至今还没有完全解决。同时,东北三省国企比例高,计划经济体制的惯性和包袱使东北三省的改革和发展步伐沉重。
 
     (三)经济发展以投资驱动为主,“等靠要”思想严重
 
     从拉动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看,东北三省经济增长严重依赖投资。如,根据2013年各地区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出口金额与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数据,对东北三省的经济增长动力进行对比可知,三省的投资对经济的贡献率均高达60%以上,而出口贡献偏低。出口贡献比重最高的辽宁仅为10%,黑龙江和吉林分别仅为5.2%和2.6%。由此可见,经济增长动力不平衡是东北三省的普遍现象。东北三省经济长期受国有企业多、国有成分比重大的影响,伸手多、要政策多,自我生存能力差,动力不足。主要是靠“三投”:国家投、银行投、地方财政投,自身投入能力极低。发展上靠“三拼”:拼投资、拼资源、拼土地,赢得了两位数的十几年增长,在全国经济进入“新常态”下,受全国经济步入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政策刺激消化期“三期”叠加影响,东北三省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结构性问题集中显现,造成目前的“寒冬现象”。
 
     (四)经济结构不合理,资源型行业独大,产业结构单一化现象严重
 
     东北三省是资源工业大省。数据显示,至2013年底,仅石油和天然气开采业、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煤炭开采和洗选业三个产业占黑龙江省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的比重近30%,石化和冶金工业占辽宁省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33.5%、占吉林省的比重为27.8%。过去资源型行业特别是能源工业的快速发展支撑了东北三省工业整体的平稳运行,但这种“平稳”随着能源工业的“跳水”而被打破。靠重工业、房地产等高投资支撑的高速发展在经济不景气时期显露出创新不足、动力降低的后遗症。
 
     从区域看,黑龙江省真正的增长极只有哈尔滨和大庆,单一化特征显著。两个城市共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地区生产总值和超过80%的工业增加值,而大庆一个城市就创造了全省60%以上的工业增加值,大庆的困境影响了黑龙江全省工业的增长。辽宁与吉林两省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区域增长极单一化的问题。长春市和吉林市占吉林省GDP总量的近60%,沈阳市和大连市占辽宁省GDP的比重达55%。从数字对比看,辽宁与吉林两省的区域增长极单一化程度稍弱于黑龙江,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为何辽宁与吉林的经济增速目前还是处于全国中下水平,并未垫底。
但无论如何,对某个城市过度依赖而带来的单一化发展模式,仍是摆在东北老工业基地面前的一道难题。[2]
 
     三、全面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的对策
 
     新一轮东北振兴已经启动,东北三省应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立足当前、着眼长远,顶住压力、谋划长远,全面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新一轮振兴。
 
     (一)近期要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保效益,为新一轮振兴创造条件
 
     当前,摆在东北三省面前有两大任务:一是如何顶住经济下行压力,稳增长、提质增效;二是如何全面推动东北老工业基地新一轮振兴。
 
     第一,有效顶住经济下行压力。深刻认识经济新常态下东北振兴的新内涵,深入研究东北的新常态的若干特点,适应新常态带来的新变化,加快培育东北地区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为新一轮振兴夯实基础,为有效顶住经济下滑找出路,把振兴与实现稳增长目标结合起来,确保实现经济增长。
 
     第二,下大力气抓好“四轮驱动”。要适应经济发展新常态,用创新驱动、改革驱动、市场驱动、开放驱动来稳定经济增长和推进经济发展。抓住创新驱动发展和产业优化升级这一关键问题,努力形成特色新兴产业集群,充分发挥各类开发区、工业集中区的带动作用,形成新的增长点,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要面向东北亚加强开放平台建设,推进互联互通,以沿海经济带和沿边口岸带动开放,加强同周边国家和地区交流合作,通过招商引资扩大投资规模,拉动经济增长;全面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积极开拓国内外两个市场,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抓住高铁、核电、特高压等重大项目建设契机,促进技术、产品创新,推动“东北装备”走向世界,通过扩大开放扩大出口,拉动经济发展;把东北振兴与深化改革结合起来,加快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突出矛盾和问题,通过深化改革坚决破除体制性障碍,向改革要动力,充分发挥国有、股份制、民营和中小企业各类主体综合作用,把老工业基地蕴藏的巨大活力激发和释放出来,确保经济稳定增长,遏制经济下滑势头。
 
     第三,在稳增长的基础上,启动一批能拉动经济发展的重大项目。一是启动一批有发展后劲的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加大对交通、水利、城市地下管网等公共产品项目投入,条件成熟的“十三五”规划项目可提前开工建设,争取政策性金融机构的积极支持。二是着力扩大消费。发挥东北三省特有优势,加快发展旅游、养老、健康等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业态,培育消费新热点。三是加快棚户区改造等重大民生工程建设。采煤沉陷区棚改要确保全部完成。四是推进装备制造业走出去和开展国际产能合作,争取尽快设立东北振兴产业投资基金,促进东北装备制造业在走向世界中实现转型升级。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步伐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应遵循以下原则:一是传统资源型城市必须选择新的战略高地,在经济全球化和产业升级中,确定自己的发展战略。二是在转型过程中,要整体规划,通过立法保障规划执行,从而使转型高质、高效。三是调整产业结构必须符合现代产业升级的发展规律,这样才能找到出路。四是必须注重治理环境和加强基础设施建设,这是新一轮振兴的必要条件。五是转型期间必须积极解决就业问题,以产业结构的调整促进就业结构的调整。六是必须重视发展中小企业,众多的中小企业是转型的强大力量。七是经济转型的核心是产业结构转换,是一个发掘文化资源、重塑城市形象的过程。
 
     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核心问题是建立现代产业体系。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的产业结构存在明显的相似性。所以,下一步调整的重点应是:巩固一产、调整提升二产、大力发展三产,加快形成传统产业和新兴产业并驾齐驱、现代服务业和传统服务业协调发展的局面。一是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主要包括抓紧研究制定加快东北地区现代农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加快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完善农业服务体系。二是建立新型工业体系。大力发展东北三省的优势制造业和农产品加工业等。三是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
产业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的措施是:采用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加快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通过科技创新,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扶持重点产业集聚区加快发展。
 
     (三)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和加强区域合作
 
     东北老工业基地实现新一轮振兴要靠改革增动力、开放拓空间。
 
     第一,把简政放权、放管结合向纵深推进。对已下放地方的投资项目审批事项,按照“同级审批”原则,依法将用地预审等相关前置审批事项下放地方负责。鼓励开展投资领域简政放权改革试点,对属于省级审批的投资项目,在依法合规的前提下,尽量减少前置审批事项。将在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开展的境外并购外汇管理试点政策拓展至东北地区重点装备制造企业。
 
     第二,加快推进国有企业兼并重组,加快国企国资改革步伐。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资产为纽带,优化资源配置,推动企业兼并重组,把国有企业做大做强做优。分类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应拿出本级国有企业部分股权转让收益和国有资本经营收益,专项用于支付必需的改革成本。充分发挥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国有大型企业聚集的优势,鼓励中小企业与国有大型企业形成产业链的协作配套关系,促进其向“专精特优”方向发展。
 
     第三,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借助东北亚区域经济合作战略、图们江区域国际经济合作战略、“一带一路”建设、“哈长城市群”建设的良机,全面提升开放层次和水平,拓展发展领域和空间。一是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加快推进辽宁沿海经济带和长吉图地区沿边开发开放,把沿海沿边开放和境外资源开发、区域经济合作、承接国内外产业转移结合起来,支持符合条件的地区建设边境贸易中心、经济合作区、出口加工区、进口资源加工区。推动东北地区与港澳台地区加强经贸合作。利用好沿海经济带,完善边境口岸等开放合作平台,创新合作模式,提升开放水平。二是扩大向东北亚区域及发达国家的开放合作。加强东北振兴与俄罗斯远东地区开发的衔接,启动中俄远东开发合作机制,推动在能源、矿产资源、制造业等领域实施一批重大合作项目。同时,扩大面向发达国家的合作,建立中德政府间老工业基地振兴交流合作机制,推动中德两国在沈阳共建高端装备制造业园区。三是打造一批重大开放合作平台。如,支持大连金普新区、长春新区、哈尔滨新区建设,使其成为我国面向东北亚区域开放合作的战略高地和新的经济增长点。
 
     第四,加强东北三省区域协调合作。一是加强区域经济合作。推动东北地区与环渤海、京津冀地区统筹规划和融合发展。二是完善东北四省区区域合作与协同发展机制,探索部门与地方协同推进合作的有效渠道,健全推进落实措施,深化多领域务实合作,建立东北地区四省(区)行政首长协商机制,定期研究协调跨省(区)重大基础设施项目建设、产业布局,以及区域协调发展等问题,并对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的重大事项提出意见建议。三是推进区域一体化发展。鼓励东北地区实行跨省(区)经济合作,促进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提高一体化发展水平。四是大力推进东北地区内部区域合作,编制相关发展规划,推动东北地区东部经济带及东北三省西部与内蒙古东部一体化发展。[3]
 
     (四)要把振兴与可持续发展有机结合起来
 
     可持续发展基本上集中在两个方面:全面发展和公平发展。而在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区域可持续发展即在区域空间范围内,以合理利用自然和社会资源为基础,以推动区域经济增长为手段,以解决环境问题为途径,以建设和谐区域为目标,实现国家每一个区域的科学、合理、持久、安全和协调的发展。东北老工业基地在经济发展新常态下又出现“困境”,究其原因就是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所以,新一轮振兴一定要解决可持续发展问题。主要是:巩固和提升商品粮生产核心区地位;坚持在转方式、调结构、做强实体经济中寻求可持续发展;积极推进资源型城市转型,促进可持续发展;培育壮大接续替代产业;构建可持续发展长效机制。
 
     参考文献:
     [1]陈美玲. 城市群相关概念的研究探讨 [J]. 城市发展研究,2011(3):5-8.
     [2]徐光瑞,韩力,张亚丽. 东北老工业基地再振兴之路 [J]. 工业经济论坛,2014(5):66-72.
  [3]关于进一步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的若干意见 [R]. 2009.
 
     (责任编辑:张佳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