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北振兴
新常态下老工业基地如何实现全面振兴时间: 2015-10-22信息来源:林木西 范双涛 作者:wyg_admin 责编:
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精心指导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已进入一个新阶段。适应我国经济新常态,认真谋划符合我国老工业基地特点的中长期发展战略,对于遏止东北经济下滑态势、实现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殊为重要。
认清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行性。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周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新东北现象”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老工业基地振兴非一日之功,必须有中长期的考量。这既不同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期目标,又不同于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目标。综合考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似以选择实现“再工业化”比较符合实际。这里所说的“再工业化”不同于欧美的“再工业化”:它不是“后工业化”,而是指已经经历一次工业化过程,但曾面临衰退的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再振兴的过程;它也不是上一次工业化的简单重复,而是面临不同的背景和实现条件,并赋予新的内容的工业化;它与新型工业化在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不完全等同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再工业化”只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全面振兴或工业化的阶段性目标,是新型工业化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实现。
寻找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也即发展模式,说明以什么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发展目标。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引领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四大板块”看,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相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与之早已不在一个级别,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近期的快速发展也拉开了一定距离,2014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已说明了这一问题。从“三大支撑带”的发展态势来看,东北地区目前与其是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就是在传统优势不再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后发优势的潜力,努力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与新兴发展地区并肩发力,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
当然,后发优势的形成和发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济增长不可能由低速一下子达到高速,而是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当前应避免落入“低增长陷阱”,加快实现发展模式转换和结构升级。
把握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和因素,通常包括“瓶颈”和“牛鼻子”两个方面。
从生产要素来看,当前制止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瓶颈”或增长要素首先是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是实现投资行为的市场化。过去东北地区投资拉动占GDP增长的60%~70%,主要靠政府投资。今后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外资”的新路子,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有效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投资。
扭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牛鼻子”主要是发挥人才优势。过去东北地区的人才多是“孔雀东南飞”,不仅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人口净流出和低出生率是东北振兴的一大隐忧。2010年以来,东北三省的人口净流出在180万~200万之间,2003-2013年,辽宁年均新增人口17.9万,吉林4.7万,黑龙江只有2万,而同期北京、上海年均新增人口65万,广东高达168万。目前,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个百分点),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国5.97个百分点),长此以往,不仅没有“人才红利”,而且连“人口红利”都难以支撑。
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东北地区近年在创新驱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数控系统研发。但仅靠自主创新一条路难以为继,人才和资金都是大问题。因此,可以采用购并式创新、联盟式创新和自我完善式创新等多种形式,即实行“逆向式创新”战略。
实施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所要采取的各种对策和手段的总和,是发展战略的具体保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再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服务,实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或“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二者向高端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产业资本转向产融结合。产业资本是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金融资本是老工业基地未来的优势,产融结合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支点,产业金融是东北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园区经济”转向“平台经济”。过去十年,以园区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实现要素和产业的“物理空间集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形式,而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网络空间集聚”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实行“公司的平台化”,使虚拟化、网络化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
从“强政府”转向“强政府”与“强市场”的结合。实行“再工业化”尤其是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作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从来不缺少“强政府”,主要是缺乏“大市场”和“强市场”,包括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环境和市场观念,说到底是市场制度。为此,必须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认清战略目标
战略目标是发展战略的核心,既要有前瞻性又要有可行性。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十周年来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但“新东北现象”的出现使人们认识到老工业基地振兴非一日之功,必须有中长期的考量。这既不同于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中期目标,又不同于到2049年“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长期目标。综合考虑,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战略目标似以选择实现“再工业化”比较符合实际。这里所说的“再工业化”不同于欧美的“再工业化”:它不是“后工业化”,而是指已经经历一次工业化过程,但曾面临衰退的地区实现经济与社会再振兴的过程;它也不是上一次工业化的简单重复,而是面临不同的背景和实现条件,并赋予新的内容的工业化;它与新型工业化在许多方面具有高度的一致性,但不完全等同于新型工业化,新型工业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再工业化”只是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全面振兴或工业化的阶段性目标,是新型工业化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具体实现。
寻找战略路径
战略路径也即发展模式,说明以什么方式、何种途径去实现发展目标。从大的方面说,主要有两种发展模式:引领式发展和跨越式发展。
从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四大板块”看,与东部地区率先发展相比,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与之早已不在一个级别,与西部大开发和中部崛起近期的快速发展也拉开了一定距离,2014年和今年第一季度东北地区的经济下滑已说明了这一问题。从“三大支撑带”的发展态势来看,东北地区目前与其是互补关系。在这种情况下,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必须实行跨越式发展。就是在传统优势不再的前提下,充分挖掘后发优势的潜力,努力缩小与先发地区的差距,与新兴发展地区并肩发力,以达到“弯道超车”的目的。
当然,后发优势的形成和发挥不可能一蹴而就,而是一个渐进的过程:经济增长不可能由低速一下子达到高速,而是呈现阶段性发展的特点,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也需要经历一个较长时期。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当前应避免落入“低增长陷阱”,加快实现发展模式转换和结构升级。
把握战略重点
战略重点是实现战略目标具有决定性影响的关键性环节和因素,通常包括“瓶颈”和“牛鼻子”两个方面。
从生产要素来看,当前制止东北地区经济下滑的主要“瓶颈”或增长要素首先是要注重发挥投资的关键作用,重点是实现投资行为的市场化。过去东北地区投资拉动占GDP增长的60%~70%,主要靠政府投资。今后要想发挥后发优势,就必须走“政府投资+民间投资+外资”的新路子,通过公共资源配置市场化,有效吸引民间资本和国外投资。
扭住实现跨越式发展的“牛鼻子”主要是发挥人才优势。过去东北地区的人才多是“孔雀东南飞”,不仅人才流失严重,而且人口净流出和低出生率是东北振兴的一大隐忧。2010年以来,东北三省的人口净流出在180万~200万之间,2003-2013年,辽宁年均新增人口17.9万,吉林4.7万,黑龙江只有2万,而同期北京、上海年均新增人口65万,广东高达168万。目前,东北地区的老龄化程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出1.43个百分点),出生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低于全国5.97个百分点),长此以往,不仅没有“人才红利”,而且连“人口红利”都难以支撑。
从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来看,东北地区近年在创新驱动方面下了很大功夫,也取得了不少成绩,如沈阳机床的i5智能机床数控系统研发。但仅靠自主创新一条路难以为继,人才和资金都是大问题。因此,可以采用购并式创新、联盟式创新和自我完善式创新等多种形式,即实行“逆向式创新”战略。
实施战略措施
战略措施是实现战略目标所要采取的各种对策和手段的总和,是发展战略的具体保障。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要实现“再工业化”、跨越式发展,必须采取超常规的战略措施,主要包括以下方面:
从“传统制造”转向“智能制造”。包括智能制造装备、智能制造系统、智能制造技术和智能制造服务,实现装备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互动发展或“制造业服务化”,推动二者向高端化、集约化、专业化方向发展。
从产业资本转向产融结合。产业资本是老工业基地的传统优势,金融资本是老工业基地未来的优势,产融结合是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的新支点,产业金融是东北金融创新的重要方向。
从“园区经济”转向“平台经济”。过去十年,以园区为载体发展产业集群、实现要素和产业的“物理空间集聚”被普遍认为是一种有效形式,而以信息化平台为支撑的“网络空间集聚”则是未来的发展方向,即实行“公司的平台化”,使虚拟化、网络化成为产业集聚的重要方式。
从“强政府”转向“强政府”与“强市场”的结合。实行“再工业化”尤其是跨越式发展离不开政府作用,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从来不缺少“强政府”,主要是缺乏“大市场”和“强市场”,包括市场体系、市场机制、市场环境和市场观念,说到底是市场制度。为此,必须加快制度创新步伐,以制度创新促进技术创新,为东北地区老工业基地全面振兴提供强有力的制度保障。
(作者单位:辽宁大学经济学院)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