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衢接杭” 开放发展(之一)时间: 2020-01-24信息来源:《今日江山》报第2-3版 2020年1月9日 作者:刘亭 责编:qgy 王策
准确把握“融衢接杭”战略的实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加快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指的是建立健全统一的国内大市场,不能因为行政区划,阻碍各类要素顺畅自由流转、平等交易,所谓“一体化发展”主要解决的就是这个问题。“融衢接杭”战略不要被这两个地名框住,它的实质往大里说,就是融入全省“四大”建设和省域一体化发展战略;再往大里说,是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更往大里说,是实施改革开放发展战略,是融入经济全球化进程。今天讲座主题的这八个字,实际上是从“融衢接杭”入手,最后的着眼点是开放发展。对此我们要从实质上把握,抓住要害。
邓小平:“开放就是改革”。2018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小平同志作为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在讲到开放问题的时候,他说“开放就是改革”。反过来,改革也是开放,道理是相通的。其实我们回忆一下,40年前小平同志访问美国和日本,回来后感慨很深。他说中国再那样停滞下去的话,真正是应了毛主席的那句话,要被开除“球籍”了。一去看看日本的“新干线”,看看美国的波音飞机,那个差距是明摆在那儿的。不用多说,所以小平同志回来以后就下定决心,不能再沿着原来的惯性滑下去了,要走一条改革开放的新路。只要出去走一走,睁开眼来看世界,切身感受外部的变化,就会明白自己到底要走什么路、怎么发展,境界就完全不一样了。所以我说,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思路决定出路,格局决定大局。开放发展,说到底还是解决一个思路和格局的问题。中国的积贫积弱,主要还是在清朝。朋友和我曾在很小的范围里讨论一个问题,就是中国的近代史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现在都是讲是1840年的鸦片战争。我朋友对这个结论有点质疑,因为我们对晚明的历史还研究得不够。其实在大航海时代,西班牙和葡萄牙几乎同时成为崛起为大国,但那时候中国的生产力水平以及对外贸易发达的程度,也都是世界数一数二的。我们现在讲“一带一路”,其中的 “带”就是“丝绸之路经济带”,“路”就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其实在晚明同时的大航海时代,还有一个以运销中国商品为主的太平洋丝绸之路。这条航线横跨两洋(太平洋、大西洋)三洲(亚洲、美洲、欧洲),从福建漳州的月港起始,途经菲律宾的马尼拉,再到墨西哥的阿卡普尔科,最后到西班牙的塞维利亚登陆,并经瓦伦西亚的丝绸交易厅批发到欧洲各国。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学家对此相关研究不够。习近平总书记在倡导“一带一路”的同时,也专门讲到了太平洋丝绸之路的问题。这条航线出口的主要是中国的丝绸和瓷器,而换回的是惊人数量的白银。不像鸦片战争那时候的贸易,进口的是毒害人的鸦片,流失的是宝贵的白银。明清朝廷大量的白银,就是来自于太平洋丝绸之路的丝瓷贸易。中国近代史到底是从鸦片战争开始,还是可以往前推,从明朝参与大航海开始?现在国际上公认,大航海时代是第一次的经济全球化,实际上中国不是现在才参加全球化的进程。这段历史还需要有人深入研究。起码太平洋丝绸之路已经引起了习近平总书记的高度关注。他在对中拉论坛写的致词里,就明确点出了这道航线的历史事实,评价了它的积极意义。清朝的闭关锁国,最后导致了国家的积贫积弱。鸦片战争明明输得一败涂地,但传到朝廷里的,还都是连克夷敌的好消息!所以,闭关自守是行不通的,国内更要真正彻底的开放,开放了很多事情都会看得明白,开放就是改革。下面我就结合浙江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国家战略的有关内容,讲一讲我所理解的开放发展。
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虽然晚了一点,但定会在实践中后来居上
江山市“融衢接杭”或者是进一步联沪,最后都将是纳入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国家战略。现在国际上有两股潮流在对冲,一股是经济全球化进程,是我们40年来改革开放进程中长期坚持并积极参与的。另一股就是以特朗普政府为代表的逆全球化。习近平总书记倡导和中国人民坚持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思想及互利共赢、合作发展之路,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未来方向和光明大道。我们现在代表的是整个人类社会更主流的价值观和发展取向,这显然是正确的。按照孙中山先生的说法,这是“世界潮流,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相伴而行的是区域经济一体化。这个看起来好像有点矛盾,实际上是并行不悖的。前几天成都比较热闹,中日韩的领导人在那里开会,三国总理都作了重要讲话。安倍首相还讲了新三国演义,文在寅总统则在饭店里吃小吃,画面很有亲和力,这个氛围就挺好。那么我们要推的是什么呢?就是中日韩东北亚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我们还在推东南亚包括东盟地区的区域经济一体化,但印度的态度有一些反复,日本也要再看一看。现在中、日、韩的关系有所恢复,这是大好事。如果东北亚、东南亚这两个区域经济一体化的战略构想都能够实现的话,我国应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集团的贸易摩擦,战略上就会主动得多。首先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小范围做到低关税、低补贴、低壁垒,然后到了一定程度做到零关税、零补贴、零壁垒,再然后区域和区域之间谈,最后就可以全球进入道到“三零”的理想境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上升为国家战略,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去年11月5日的我国首届进口商品博览会上宣布的。党的十九大报告只讲了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但没有提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长三角是我国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的交汇点。按照人类社会各个国家发展的普遍规律,100公里沿海带基本上都沿海国家的经济重心所在。没有出海口的纯内陆国家,其发展是很受制约的。大航海时代以后,在开放的国际贸易中,沿海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最重要区位条件。另外,长江经济带又集中了中国从沿海一直到内陆最主要的经济总量。黄金海岸和黄金水道交汇所在的长三角区域,直接面向浩瀚的太平洋,大洋对面就是美国。同时,对内我们也要开放,推进全国经济一体化。对外开放和对内开放两个扇面的交汇点,恰好也在长三角。所以上海成为国际化的大都市,这也是必然的、符合规律的。长三角内外开放的战略地位和作用,一点都不输于粤港澳。粤港澳和长三角相比,原来我们觉得它有很大的优势,经济自由化和开放程度比较高,可以顺畅吸引国际化资源,比较容易发展。但现在看来问题也并不简单,有时还需要一个比较困难的磨合过程。长三角为什么能够发展好,因为它比较均质化,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面,长三角发展的均质化程度要远高于粤港澳。人心齐,泰山移;兄弟齐心,其利断金。除了区位优势、产业基础、人才储备等条件比较好之外,现在的长三角还有两个优势,那就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市场化水平比较高,迎接信息社会到来的数字技术应用的数字化水平比较高。(三)打造“金南翼”,是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重大历史担当江山提出要“融衢接杭”、开放发展,就要在借力借势的同时,主要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纳入国家战略,我们当然可以借梯登高、借船出海。但是自己要干点什么事,最终要去向哪里,还是要自个儿想明白。把自己的事情办好,不是浙江人在自己地盘上的自娱自乐,而是浙江在接轨上海、携手苏皖的大背景、大格局下的取长补短、扬长避短。我是搞区域经济的,现在还是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的正式成员。在参与论坛的活动中,我一直在宣讲“八八战略”。从学理上来分析,“八八战略”就是特色优势提升发展战略,和比较优势发展战略是相通的。车俊书记在省第14次党代会的报告中,提出要深刻领会“八八战略”蕴含的优势论,其实是点破了“八八战略”在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体系中的核心要义,就是要发挥好比较优势、特色竞争优势。
1998年,张德江书记从吉林到浙江上任,说看来看去浙江产业好像就是两瓶水:娃哈哈和农夫山泉。他就纳闷,浙江省没有什么大块头,但是浙江省每年的财政收入增量,差不多就相当于吉林财政收入的存量。经过调查研究,他发现浙江的奥秘在于民营经济,遍地开花、欣欣向荣。民营经济内生的创业创富的冲动,比什么都重要、都管用。所以他在浙江工作时对民营经济留下两句名言:民营经济是内生发展的,“一有雨露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
二、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既要借力,又要出力,但最核心的还是要形成“合力”
(一)准确把握国家对长三角的战略定位及浙江的指导思想
国家对长三角发展的战略定位有五句话:一是打造全国发展强劲活跃的增长极,二是高质量发展的样板区,三是率先现代化的引领区,四是全国一体化的示范区,最后一个分量最重,是新时代改革开放的新高地。浙江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放再出发为主题,坚持发挥浙江特色优势。坚持全省域全方位推进,所以这次省委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了“省域一体化发展”命题。坚持将浙江的重大决策部署,融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融入国家战略。这也就像江山的决策部署,要融入衢州,接轨杭州,联系上海一样。还要着力创新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努力在实施国家战略中彰显浙江担当、展现浙江作为。
(二)准确把握浙江省长三角一体化目标定位化目标定位从浙江省的发展定位看,第一,浙江强调是创新发展的增长极。和中央提出的“活跃、强劲”,更多是从质的角度,强调发展以创新为核心。第二,长三角是世界上第六大城市群,浙江只能是长三角城市群的南翼,但是我们要把它打造成为“金南翼”。第三,长三角幸福美丽的大花园。浙江有山水风光资源,江苏国土面积比浙江大,但一马平川,没有多少起伏,上海则是钢筋混凝土的森林,他们要休闲、养生、度假,浙江是首选之地。最后,打造长三角改革开放引领区、新高地,希望浙江继续做好这方面的示范。根据一体化发展的战略,结合江山“融衢接杭”战略,我再谈点发散性的体会,供大家参考。我们推进一体化发展,一定要明白为什么要主动跟那些高水平的城市和地区去挂钩,因为我们的目标是奔着高质量发展、现代化发展的要求去的。就像党的十七大、十八大讲发展,是要坚持科学发展一样,党的十九大以后讲发展,必须是高质量发展。我们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是就目标和结论而言的,然而就过程和转化来说,还是要想方设法走出一条“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即生态经济的发展路子来。只有通过发展“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生态经济,才能使原生态的生态资源,转化成可增值的生态资本。
三、推进“融衢接杭”战略举措,参与长三角一体化、聚焦高质量发展的关键两招
高质量发展跟两方面有关,一方面是经济总量做大,也就是生产力扩张和增进,而另一方面,就是生产关系的变革和创新。什么叫高质量发展?2008年我们成功地举办了北京奥运会。在申办的过程中,我们的口号是三个奥运:科技奥运、绿色奥运、人文奥运。我觉得高质量发展也可以借用这三个关键词来表达。一是科技奥运的“科技”。当代科技最集中的代表,就是数字科技的研发和应用,所以我们现在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二是绿色奥运的“绿色”。低碳、绿色、循环发展的,就是生态经济、可持续经济。三是人文奥运的“人文”。经济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推动社会进步,推动人自身素质的提高,也可以说是发展人文经济。只要在经济发展中体现了科技、绿色、人文,体现了数字化、生态化和人文化,我认为就是高质量发展了。现在很多人下意识地把经济理解为生产的扩大、总量的增加、财富的积累。而我则更愿意将经济理解为是人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的创新创业,最后实现创富的一个过程。关于改革问题,大家要去认真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一就是“逗号论”,即“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把连接两个分句中的“和”字删去,加了一个“逗号”。为了帮助理解,我觉得前后两句话也可以“倒装”一下: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要体现在如何“使市场对资源配置起决定性作用”上。什么时候这种“决定性作用”的发挥受到阻碍了,发挥得不到位了,那我们的政府就要去排除阻碍,去弥补不足。第二就是“重点论”。新时代经济体制改革的重点,是完善产权制度和要素市场化配置,包括民营经济的产权,人才、资金、土地,特别是农村土地等要素。三是“自主论”,即“更多发挥省以下各级政府的自主权”。学习党的十九大报告,在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方面,我总结了两句话。第一句是回望过往改革开放的40年,“改革到哪里,发展就会到哪里”。第二句是面向未来走向现代化的30年,“全面深化改革到哪里,现代化的高质量发展就会到哪里“”。无论是我们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还是“融衢接杭”、开放发展,以下两个关键招都是管用的。(下接之二)
本文由王策根据作者2019年12月27日在浙江省《江山大讲堂》学习讲座上的发言录音整理,后全文发表于2020年1月9日中共江山市委主办的《今日江山》报第2-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