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吉林:经济稳中有升 下行压力仍存时间: 2016-06-14信息来源:王有军 作者:ws 责编:

   “经济下行地区现状与应对”跟踪调查·吉林篇本报记者 王有军
近年来,中国经济增速放缓,步入深入调整“三期叠加”的新常态,部分省区经济下行比较严重。去年10月,中国经济时报派出8个调研组,围绕经济下行地区现状与应对情况,对包括吉林省在内的八省区进行了调研。 2015年,受国际、国内大环境影响以及产能过剩、产业结构单一等多重因素影响,吉林省经济增速下滑,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三大支柱产业集体陷入困境。
 
    时隔半年,吉林省经济运行态势如何?是否有企稳迹象?应对效果如何?近日,中国经济时报调研组回访发现,2016年年初以来,在国内外环境复杂多变、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的背景下,吉林全省上下牢固树立五大发展理念,蓄力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各行业均展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一季度,全省主要经济指标增速较上年同期有所提升,经济呈现出稳中有升、稳中有变的发展态势,首季实现开门红。但同时,受访专家也表示,对吉林短期内经济回暖应保持审慎乐观态度,增速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但既不能像2015年那么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稳中向好信号显现 继续领跑东北板块
 
    据吉林省发改委提供给中国经济时报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吉林省地区生产总值(GDP)达到2484.6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同期增长6.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高0.4个百分点,虽低于全国平均水平0.5个百分点,但差距较上年同期缩小0.7个百分点,增速在东北板块领先。
 
    从产业发展看,春耕生产和畜牧业发展形势较好,工业经济有所企稳,服务业增速加快。一季度全省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58.53亿元,同比增长3.4%。农林牧渔业增加值为137.37亿元,增长3.2%,增速比上年同期提升了0.1个百分点。
 
    一季度,全省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5.0%,比去年同期高0.4个百分点;其中3月当月增长5.8%,较1—2月份提高3.3个百分点。从三大支柱看,汽车、食品行业产值分别增长0.9%、1.0%,石化行业下降5.9%,降幅比去年同期收窄2.7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一汽集团3月当月完成产值414.4亿元,增长21.6%,自去年3月份以来首次实现正增长;吉化公司实现利润7.36亿元,为十年来首次盈利;中车长客股份、修正药业、东北袜业园产值分别增长21.1%、15%和11.3%。从新兴产业看,医药、装备行业产值分别增长了11.5%、11.2%。
 
    作为全国最大的轨道客车、高速动车组生产基地,中车长客股份已成吉林省新兴产业、先进装备行业的典型代表。中车长春轨道客车股份公司海外业务部出口二部副部长刘守萍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目前中车长客已经完全掌握了高速动车组的核心技术,可以与国外厂家在同一平台上竞争。她表示,海外市场在去年的基础上继续保持较快增长速度,目前产品已经销往海外19个国家和地区,出口创汇60亿美元。
 
    一季度,除一、二产业明显好转外,服务业增速也加快。服务业增加值增长8.5%,较去年同期高0.1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去年同期的5.7∶57.5∶36.8调整为5.5∶55.6∶38.9,服务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较去年同期提高2.1个百分点。金融业、房地产业、营利性服务业增长较快。
 
    从三大需求看,投资增速上升,消费品市场回暖,外贸进出口持续负增长。一季度,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5%。从三大重点领域看,制造业、房地产开发投资均增长17.1%,基础设施投资下降0.6个百分点。民间投资完成328.2亿元,增长20%,占全部投资的比重达到76%,较去年同期提高7个百分点。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9.8%,比去年同期高3.1个百分点。另外,一季度全省外贸进出口总额为43.18亿美元,下降20.8%,较去年全年收窄7.4个百分点,较1—2月份收窄1.5个百分点。
 
    从质量效益看,就业形势基本稳定,财政运行出现好转,价格保持总体平稳。一季度城镇新增就业14.01万人,完成年计划的28%;登记失业率为3.51%,低于年计划0.99个百分点;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人数230.63万人,完成年计划的57.7%。全省地方级财政收入完成308.9亿元,增长3.3%,比去年同期高8.2个百分点。CPI累计上涨1.7%,较1—2月份回落0.1个百分点,3月当月上涨1.6%;PPI累计下降4.3%,3月当月下降3.8%,降幅连续3个月收窄。
 
    吉林财经大学校长宋冬林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世界经济形势总体向好,各经济体分化趋势仍将延续,在经济复苏过程中存在很多不确定因素。国内宏观政策继续保持稳定,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但当前经济面临的突出问题和风险隐患也比较多。
 
    宋冬林表示,从后期经济走势看,吉林省当前外部发展环境仍然错综复杂,但是随着全省经济转型发展的推进,新的增长点不断壮大,全省经济将逐步企稳,经济增速短期内不会出现大的波动。同时,他强调,对吉林省经济增速短期内回暖应保持审慎乐观态度,既不能像2015年那么悲观,也不能过于乐观,经济下行压力依然存在。
 
    重要产业贡献提高 大企业复苏迹象明显
 
    另据数据显示,一季度,在吉林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汽车、石油化工、食品、信息、医药、冶金建材、能源和纺织八大重要产业共实现增加值1211.17亿元,同比增长4.5%,增速比1—2月份提高3.1个百分点;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80.2%,比1—2月份提高0.3个百分点;对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73.2%,比1—2月份提高26.8个百分点;拉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比1—2月份提高2.5个百分点。
 
    作为吉林省工业经济第一大产业,汽车制造业在一季度表现抢眼,不仅走出了自2015年一季度以来生产负增长的困境,而且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和拉动作用也大大增强。一季度,汽车制造业实现增加值405.50亿元,同比增长2.2%,增速比1—2月份提高7.9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11.9%,比1—2月份提高75.7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6个百分点,比1—2月份提高2.2个百分点。
 
    作为一汽、一汽大众等厂家的配套企业,长春旭阳集团今年生产市场的好转,直接佐证了汽车制造业的回暖。长春旭阳集团副总经理赵洪军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2016年前五个月生产形势明显好转,工业产值同比增长预计17%左右。他表示,产销量增长的原因主要有两点:一是一汽、一汽大众等整车厂家上半年产销形势同比明显回缓;二是上半年有多种新产品投产,开始批量供货,形成了较大的增量。
 
    “2016年一季度我们感觉到经济的回暖,作为汽车零部件企业订单开始增多,国内、国际订单较去年同期增加5个百分点。预计10月底吉林通用100亿元的产业布局就能完成。”吉林省通用机械有限公司、长春市汽车行业协会会长李吉宝认为,吉林汽车产业好转的原因,一方面有赖于政府各项振兴措施的逐步落实的刺激,另一方面车企的价格调整使消费者看到了实惠。李吉宝表示,他对汽车行业发展的未来是乐观的,未来10年,中国汽车行业还会稳中有增,增长幅度波动不会太大,应在一个合理的区间内。
 
    一季度,除了汽车制造业回升上扬外,吉林省石油化工产业也呈现出止跌回升的态势,实现增加值159.94亿元,同比增长2.8%,增速比1—2月份提高4.6个百分点,对全省工业增长的贡献率为6.8%,比1—2月份提高16.2个百分点,拉动全省工业增长0.3个百分点,比1—2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同时,食品、信息、医药和纺织产业保持了持续较快的增长态势。
 
    从吉林省大企业生产情况看,生产回落的形势得到明显遏制,生产复苏迹象明显,工业经济运行释放出稳中向好的积极信号。一季度,在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产值累计前30户企业共实现产值1932.95亿元,同比下降0.1%,降幅比1—2月份收窄7个百分点,环比增长48.6%。
 
    供给侧改革发力 振兴政策利好
 
    吉林省发改委副主任王成全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一季度全省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看,呈现出一些新的积极新变化,主要表现在消费拉动作用增强、税收收入有所提升、民营经济增长较快、房地产业出现积极变化、用地需求明显提高等方面。他表示,同时也要看到,经济运行中还存在着一些突出问题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另外还有结构性矛盾突出、体制机制不活等发展瓶颈亟待破解。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吉林省调研采访时了解到,为解决好吉林省在新一轮振兴发展中存在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吉林省政府在4月份出台了 《关于吉林省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落实“三去一降一补”任务的指导意见》及关于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等五个实施意见,以抓好“五大任务”为工作重点,全力谋划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围绕去产能,重点是化解钢铁、煤炭和水泥行业产能;围绕去库存,主要是化解房地产、粮食、烟草等行业库存;围绕去杠杆,主要是推动政府、企业和金融去杠杆;围绕降成本,主要是降低企业的税费负担,财务成本、人工成本、制度性交易成本;围绕补短板,主要是补齐基础设施、产业发展、创新驱动、民营经济、环境保护和民生保障等短板。
 
    王成全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加快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过程中,吉林重点是提升“老三样”,汽车、石化、农产品加工,壮大“新四样”,医药健康、装备制造业、电子信息和旅游业,大力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特色资源产业,推动形成具有持续竞争力和支撑力的产业体系。
 
    4月2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外发布,标志着新一轮东北振兴全面启动。另外,今年年初,长春新区也正式获国务院批复。那么,这两大利好消息,将对东北以及吉林老工业基地产生哪些积极影响?
 
    吉林省社科院经济研究所所长孙志明表示,本次《意见》从出台背景和发展环境上都与上次不同。2003年,中央实施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恰逢我国刚刚加入WTO,正赶上世界经济上升期,重化工业也遇到前所未有的发展阶段。对于东北来讲,重化工产业基础好,正好借势而起,这是上一轮东北振兴的背景。
 
    孙志明认为,从政策导向上看,上一次《意见》主要是倾向于主导产业发展更多一些。本次《意见》没把重点放在传统产业的发展上,而是把重点放在促进东北地区的改革上,通过改革激发新动力。
 
    吉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刘庶明表示,东北上一轮振兴主要是解决国企改造、资源枯竭城市转型等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而这一轮着眼于长期性、全面性问题,涉及经济、社会、生态、民生等各领域,重点解决产业结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矛盾。
 
    刘庶明认为,本轮东北振兴一个重大的机遇是“互联网+”。“互联网+”是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工作方式的彻底变革,它为东北振兴提供了另外一种解决方案。为此,他建议,国家应制定一个振兴东北 “互联网+”的行动计划,建立示范市、示范区、示范机关、示范社区、示范学校等,围绕“互联网+”推动东北振兴。
 
    “本次《意见》明确指出东北振兴的根本出路在于改革创新,通过体制机制创新解决微观主体要活的问题,特别是要把民营经济激活。”宋冬林表示,国企改革一个重要方面是如何探索央企与地方的协同效应,最大限度地把央企的发展惠及地方。
 
    宋冬林表示,《意见》给出了一个明确的改革思路,就是推动建立一些示范区。比如吉林省刚刚获批建立的长春新区,要充分发挥吉林省科教资源优势,进行改革的先行先试,给科研院所、高校最大的自由度,给科技人员更大的自主权,激励他们发明创造,加快形成创新创业的政策洼地。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