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提升河南财政收入占生产总值比重的对策研究时间: 2018-03-12信息来源:河南省社会科学院课题组 作者:qgy_admin 责编:

摘 要: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反映区域经济运行质量和经济结构优劣的一个重要参数。近些年,河南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但其占GDP比重在全国排位长期靠后。结合有关数据,通过与其他省的比较分析,可以发现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主要有经济结构不优、服务业比重低、制造业层次不高、农业占比大等。提升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可以采取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积极实施“三区一群”战略、加速新旧动能转换、做大做强主要税源企业、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等对策。
关键词:财政收入;财政收入占比;税收结构;“三区一群”战略;河南省
中图分类号:F810.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7)06-0054-8 收稿日期:2017-09-01
作者简介:课题组组长:张占仓,男,河南省社会科学院院长,研究员(郑州 450002)。
课题组成员:赵西三,袁金星,左雯,杨梦洁,刘仁庆。
 

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是关系经济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指标,河南多年来传统产业比重低,产业产品层次不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相对偏低,尤其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传统产业盈利能力下降,新兴产业支撑力弱,而同时民生支出持续增加,财政面临较大压力。深入研究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相对偏低的现状及其原因,对全国同类地区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一、近10年来河南财政收入的变动特征
1.财政收入总量增长较快
2006年以来,河南省财政收入规模不断扩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8年突破1000亿元,到2012年突破2000亿元,到2015年达到3000亿元,总体规模快速扩大。2016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到3153.5亿元,同比增长8.0%,比全国平均增速4.5%高出3.5个百分点。
从全国排名看,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一直排在前10名,基本保持在第8位或第9位。但是,从人均水平看,河南省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规模基本处于全国倒数位置,在第28位左右。而同时期,河南省GDP规模一直稳定在全国第5位,中部地区第1位,人均GDP居全国第22位左右,这说明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水平整体上与河南省GDP排位不够匹配。

2.财政收入增速与经济波动基本一致
财政收入增速的变动有宏观环境的影响,也有微观影响因素的作用,相对GDP增速而言,是一个敏感性更强、趋势性更弱的宏观指标,往往波动幅度比较大。2006—2016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从26.3%降至8.0%,GDP增速从14.4%降至8.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与GDP增速变动趋势基本一致,但是波动幅度更大。特别是经过国际金融危机之后的短暂回升之后,从2011年开始,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和GDP增速进入下降通道。受经济形势、产业结构调整以及化解过剩产能等因素影响,以及“营改增”减税效应的进一步释放,2016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比GDP增速低0.1个百分点,降至8.0%,河南财政收支矛盾更加凸显。

3.税收比重下降
从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分项构成看,2007—2013年,税收收入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在73%左右,从2013年开始,税收收入占比逐年下降,到2016年下降到68.4%,非税收入占比则从2013年的26.9%上升到2016年的31.6%,非税收入占财政收入比重呈现明显提高趋势,这一现象需要密切关注。在当前河南省财政收入增长趋缓的形势下,在中央出台多项措施简政放权、实行普遍降费的情况下,河南非税收入大幅增加、占比明显提高,表明河南财政收入质量不高,存在“税不够、费来凑”的现象,企业的隐形负担在加重,全省投资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简政放权有较大潜力和空间。

4.区域之间财政收入增速不均衡
经济增长是财政收入增加的基础,财政收入增速是经济增长增速的宏观反映。根据财政局统计数据,在进入经济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2011—2016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呈逐年下降趋势,分别是24.6%、18.5%、18.4%、13.4%、10.1%和8%。与此同时,经济新常态带来了省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新常态”,即经济下行压力对省辖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影响呈“分化”趋势。2011—2016年平顶山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从18.3%下降到5.1%、安阳从18.9%下降到9.3%、济源从14.9%下降到-10.1%,还有新乡、焦作等豫北豫西城市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说明“新常态”对以能源原材料等重工业为主、工业占比较高的城市冲击较大。反之,开封、漯河、驻马店、信阳、周口等豫东豫南等重工业占比较小的城市一般公共预算年均增速为18.2%、17.7%、17.5%、16.4%、16.3%,在全省排名前五,增速降幅要小于豫北豫西地区。

5.税收构成中第二三产业占比反向变化
从河南省产业税收收入占比变动情况看,2007—2015年,二产税收占比从62.6%逐年下降到41.9%,相应的三产税收占比从37.5%稳步上升到58.0%,三产税收占比高出二产16.1个百分点,反映了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趋势。其中二产占比下降主要是由于采矿业、制造业税收收入贡献减弱,采矿业税收占比由2007年的12.9%下降到2015年的3.9%,下降了9个百分点;制造业税收占比由2007年的36.9%下降到2015年的23.9%,下降了13个百分点;与之对应的在三产领域,房地产行业和金融业成为三产税收收入快速增加的主要因素,两个行业占比之和由2007年的14.8%上升到2015年的26.5%,提高了11.7个百分点。随着河南省经济结构调整的深入和营改增改革的推进,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占比会越来越重,税收贡献也会越来越大。

6.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总体偏低
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运行质量的重要指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国内生产总值分配中,国家(或地方)所得占的比重,比重越高,说明国家(或地方)财力越充足。作为一项监测指标,它表明财政收入的规模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增长而扩大。2006—2016年河南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呈缓慢上升态势,由2006年的5.5%上升到2016年的7.9%,整体状况略有改善,但与全国相比,近10年来一直落后全国平均水平,平均落后14.1个百分点,全国该比重从2006—2016年从17.9%上升到21.4&,同样呈现缓慢上升态势,但河南10年来始终基本处于全国中下等水平。尽管2016年有缩小趋势,但是差距仍然比较大。这种状况反映了河南省财源基础比较薄弱,经济发展质量不高,处于爬坡提升过程之中。

二、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区域性比较
1.与全国的综合比较
根据对中国相关统计数据的整理,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则又明显低于中国整体水平,如图1所示,全国各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可分为四个梯队。第一梯队为15%—25%,有上海、北京、海南、天津4个省(市),占全国省市区总数的12.9%;第二梯队为11%—15%,排名居全国中间水平,有西藏、新疆、贵州、广东、重庆、宁夏、安徽等12个省(市区),占全国省(市区)总数的38.7%;第三梯队为9%—11%,偏低于全国中间水平,有内蒙古、江苏、四川、辽宁、湖北、陕西、青海等9个省(区),占全国省市区总数的29.0%;第四梯队为7%—9%,距离全国中间水平差距较大,有山东、湖南、广西、吉林、河南、黑龙江6个省(区),占全国省(市区)总数的19.4%。其中,河南位于全国第四梯队,占比为7.9%,排名仅高于黑龙江省。
        

2.5个经济大省比较
近些年,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5省经济总量排名全国前5位。以2015年数据分析,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广东、江苏、山东、浙江、河南分别为13%、10.7%、8.7%、11.4%、7.9%,广东排名最为靠前,浙江、江苏位于第二梯队,山东和河南占比较低。税收在财政收入中占据绝对主要位置,下面从税收的产业构成和税种结构对五个经济大省进行比较分析。
税收总收入对比。5个经济大省的税收总收入具有最直观的差异,2015年按税收总收入排名分别为江苏13031亿元、广东11780亿元、浙江6478亿元、山东6399亿元、河南3935亿元。河南税收总收入与其他4个省份存在较大差距,仅为江苏的30.2%,与差距最小的山东相比,也仅有其61.5%。
税收的产业构成对比。从2015年5个经济大省三次产业税收占比看,江苏、浙江、山东、河南、广东五个省份第二产业占比分别为53%、47.7%、56.69%、41.88%、53.42%,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46.73%、52.18%、43.06%、58.02%、46.49%,第一产业占比分别为0.27%、0.11%、0.25%、0.09%、0.09%。河南税收收入中第二产业占比均为最低,第三产业占比最高,而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11.4∶48.4∶40.2,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占比为五省最高,第三产业占比为5省最低,三次产业税收占比与三次产业增加值占比形成明显反差。河南第二产业税收贡献不足,第三产业发展不足。
从细分产业看,如表1所示,5个省份税收贡献前6位大多集中在制造业、建筑业、电力运输业、房地产业、批发零售和金融业,江苏的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较为发达。在所有行业中税收贡献最大的是制造业,其他4个经济大省均在40%左右,而河南仅为23.9%,说明河南制造业层次不高,建设制造业强省潜力较大。
             
 税种构成对比。5个经济大省税收收入占比最高的5个税种进行分析,为便于对比河南选择了前6个税种。地方税收主要包括增值税、营业税、企业所得税以及个人所得税和契税。未来营业税会全部改为增值税,契税比重相对较低,主要考察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和个人所得税。从表2可以看出,与其他5大省份相比,河南增值税比重偏低,个人所得税比重更低,不在贡献前5的税种之中,与经济发展质量偏低、居民收入偏低直接相关。
          
3.中西部典型省份对比
我们选择与河南具有类似区域条件或经济结构的中西部省份如安徽、湖北、四川、贵州等省份进行比较分析,这4个省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值上均明显高于河南。
税收的产业构成对比。首先,从三次产业税收占比看,安徽、湖北、四川、贵州、河南第二产业占比为49.34%、50.45%、39%、46.9%、41.88%;第三产业占比分别为50.48%、49.53%、60.68%、52.8%、58.02%,第一产业占比分别为0.17%、0.02%、0.32%、0.31%、0.09%。与相似性更大的中西部省份相比,河南第二产业税收贡献占比偏低,仅高于四川,但四川第三产业税收贡献最高,河南居第二,说明近几年第三产业税收增长较快。
从细分行业看,对中西部典型省份税收贡献前六位的行业进行分析,从表3可以看出,在安徽与湖北的税收收入中,制造业的贡献最大,河南则显得相对较低。四川总体税收收入是河南的1.58倍,其中服务业贡献作用要更大些。在以上对比中西部省份中,只有四川税收贡献最高的前六个行业中第三产业占了四个位置,其他都是三个。贵州行业税收贡献并无特别之处,其财政收入占GDP比重比河南高,很重要的原因是GDP排名很靠后。
             

税种构成对比。本部分选择中西部典型省份税收收入占比最高的5个税种进行分析,如表4所示,河南在个人所得税上较湖北和四川偏低,而在消费税上比四川之外的省份均偏低,个人所得税与消费存在一定的对应关系,某种程度上说明河南整体居民收入相对较低,从而使居民消费水平也受到限制。其他税种与安徽、湖北、四川、贵州在结构上并无太多差异性和特殊性。

三、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偏低的原因分析
1.产业结构不优
税收是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一般来说,第三产业、高附加值产业和新兴产业比重高的区域,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也比较高,第一产业、传统产业比重大的区域,由于产业附加值低,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相对偏低,河南产业结构不优,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相对偏低。
一是服务业比重低。从全国看,近几年工业增速与盈利能力明显下降,税收贡献逐步降低,而服务业受消费升级带动,新业态新模式持续涌现,税收增速较快,已经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2015年全国第三产业税收占比55%,工业税收占比39.1%。从区域看,各省(市、区)2016年服务业占GDP比重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见图2),服务业占GDP比重高的区域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相对较高。2016年河南三次产业结构为10.7∶47.4∶41.9,其中工业占GDP比重41.9%,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第二产业高7.6个百分点,工业高8.6个百分点(位居全国第三位),第三产业低9.7个百分点(位列全国倒数第五位)。工业比重大、服务业比重低是河南财政收入占比偏低的原因之一。
        

二是制造业层次不高。河南工业结构偏传统、价值链偏低端、产业链偏上游,产品附加值不高,盈利水平低,也是税收偏低的原因之一。前面分析中的数据表明,河南制造业税收贡献偏低,从规模以上工业附加值率(工业增加值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看,2015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与主营业务收入之比为21.6%,在中西部地区仅高于甘肃(20.5%)。河南采矿业、原材料等上游产业占比较大,2016年冶金、建材、化工、轻纺、能源等5大传统产业主营业务收入占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主营业务收入比重仍高达44.5%,近些年传统产业经营困难,税收贡献降低。从制造业产品结构看,河南一般性中低端产品多,高端、终端产品相对较少,利润率低,企业毛利率水平直接决定了企业流转税及所得税两大税种的税额高低,所以税收贡献不高。
三是农业占比大。2016年河南第一产业增加值4286.3亿元,位列全国第二位(低于山东),占GDP比重10.7%,全年粮食产量5946.6万吨,位居全国第二位(低于黑龙江),为全国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农业几乎没有税收贡献,农业生产加工环节以及涉农企业税收优惠比较大,河南第一产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仅为0.1%。
四是税收贡献大的产业占比低。从细分行业看,金融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建筑业等税收贡献较大的产业,2015年我国这四个行业实现税收位列前四位,分别实现税收18457.6亿元、16733.9亿元、16475.2亿元、8343.8亿元,占全国税收比重分别为13.6%、12.3%、12.1%和6.1%,2015年河南税收贡献前四位的细分行业分别为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金融业,税收占比分别为17.5%、16.6%、9.3%和9.0%。但是,这四个行业河南与全国相比均存在差距,金融业、房地产业、批发和零售业、建筑业等四个行业增加值占GDP比重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别低3.0、1.6、2.5个和1.0个百分点。

2.企业结构不优
从企业结构看,大型企业集团、上市企业、创新型企业等产品附加值高,财务制度完善规范、相对税收贡献较大。河南大型企业集团、上市企业、创新型企业等相对缺乏,也是造成财政收入占比偏低的原因之一。
一是大型企业数量少。一般来说,大企业集团能够对产业链进行系统整合,提高区域优势产业链整体竞争力,提高产业链附加值,税收贡献较大。河南大型企业集团少,缺乏综合解决方案提供商,降低了产业链整体竞争力和盈利能力,税收贡献相对就弱。2015年河南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大型企业仅为681家,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不到3%。2016年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发布2016年中国企业500强名单,河南仅有9家企业入围,位列全国第15位,排名前六位分别是北京、山东、广东、江苏、浙江、上海,与河南省经济总量全国第五的地位不相称。加之河南省大型企业集团中国有企业较多,近几年经营困难,虽然改革成效正在显现,但是税收贡献下滑。2016年河南民营企业税纳税100强中纳税总额超过3亿元的企业17家,而全国年纳税额3亿元以上的大企业集团1062家,河南仅占1.6%。另外,有一些外省大型企业集团在河南开展业务,但是税收贡献不在本地,造成一定的税源流失。
二是上市企业数量少。上市公司财务制度规范,税收贡献较大。2016年,沪深3222家上市公司支付的各项税费共计2.84万亿元,占全国税收收入11.59万亿的24.5%,平均每家上市公司贡献税款8.81亿元,是全国重要税源。截至2017年6月22日,河南省上市公司76家,位列全国第12位。上市公司市值代表一个区域的企业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一定程度上也代表了区域税收潜力,从上市公司市值占GDP比重看,2017年6月22日各省(市、区)上市公司总市值占各省(市、自治区)GDP比重,河南为22.3%,低于全国水平(77.9%)55.6个百分点,在全国排名倒数第3位,仅高于江西(21.8%)、广西(17.3%)两省区,说明河南上市公司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不高。
三是创新型企业少。一般来说创新型企业产品与服务附加值较高,是税收持续增长的重要源泉。2016年,河南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18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515家,全省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8.7%,低于全国水平(12.4%)3.7个百分点。2016年河南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支出490亿元,占GDP比重为1.22%,低于全国水平(2.08%)0.86个百分点。近几年,以互联网、大数据为代表的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蓬勃发展,涌现出一批平台型企业,成为一些区域的新税源,与沿海省市甚至湖北、四川、陕西等省相比,河南省这类企业发展明显滞后。

3.城镇化水平低
一般来说,城镇化水平高的区域,集聚效应明显,产业分工复杂,高附加值环节比重大,产业层次高,人均收入水平高,对税收支撑较强。2016年,各省(市、区)城镇化率与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关系(图3),2016年河南城镇化率48.5%,全国倒数第7位,排在河南后面的省份为西藏(29.56%)、贵州(44.15%)、甘肃(44.69%)、云南(45.03%)、广西(48.08%)、新疆(48.35%)。河南城镇化水平低,制约了产业层次和人均收入的提高,2016年河南人均GDP、居民人均收入分别为42363元和18443元,分列全国第20位和24位,是财政收入占比偏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四、提升河南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对策
1.加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步伐
减少无效和低端供给。无效产能和低端供给只增加GDP而不能带来优质的税收收入,同时占用了大量资源,使得要素无法从过剩领域流转到有市场需求的领域、从低效率领域流转到高效率领域,抑制了新兴产业的发展,也抑制了新兴产业发展带来的优质税收增长。要坚决淘汰无效和落后产能,减少由于资源错配对优质税源的抑制作用。
增加有效和高端供给。通过技术改造提高产业发展水平,提高全要素生产率,改善供给质量,增强有效供给能力。一方面增加高端产品的供给,提高产业发展创造财富的能力,推动产业结构高端化;另一方面,加大基础设施以及教育、医疗、养老等民生项目投入,增加相关领域公共产品和服务供给,提升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对产业发展的支撑水平。
改善供给结构。由于现代产业和下游产业产品附加值和利润率高于传统产业与上游产业,要推动全省由传统上制造初级产品的产业占优势逐渐向制造中间产品和最终产品占优势的方向转移,延伸产业链,提高产业附加值。以降低技术使用成本、提高资本利用效率、提高劳动生产率为目标,制定相应的高端产业发展扶持政策,实现价值链升级,增加全球价值链高端产业比重,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增强经济创富能力。

2.积极实施“三区一群”战略
面对国家战略规划与战略平台密集落地的历史机遇,2017年3月,河南省委《统筹推进国家战略实施和战略平台建设工作方案》出台,明确提出聚焦“三区一群”(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和中原城市群),构建支撑未来全省发展的改革、开放、创新三大支柱,打造带动全国发展的新增长极。其中,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突出改革主题,加快发展步伐,以建设国际航空枢纽为主要任务;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试验区,突出创新发展的主题,探索创新发展的路径,为中原崛起增添新动能;中国(河南)自由贸易试验区突出开放主题,为河南省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探索路子;中原城市群要打造资源配置效率高、经济活力强、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影响力的国家级城市群,以建设郑州国家中心城市为突破口,提升郑州对中原城市群的支撑服务能力。通过这些国家战略的实施,为建设经济强省增添活力,为中高端经济发展增加后劲,为财政收入较快提高源源不断地提供支撑力量。

3.加速新旧动能转换
大力发展服务业。服务业是当前税收增长的主要力量,要运用新理念、新技术和新模式,推动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等传统税收贡献较大的产业转型发展,稳定税源;将现代金融、现代物流等对税收贡献增长较大的产业作为全省现代服务业发展的主导产业,进一步扩大“金融豫军”发展规模,拓展税基,培育现代服务业竞争新优势;推进“互联网+”行动,加快研发产业、信息技术服务业、体育和娱乐业等新兴服务业税源培育,在提升税收规模总量的同时形成增量支撑,加快国民经济服务化进程,努力实现与“三二一”税收结构相匹配的“三二一”产业结构。
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加快推进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巩固提升传统动能,振兴实体经济,是新旧动能转换接续的关键所在,能够确保转型过程中税收收入的稳定。当前,传统产业正处在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面临成本上升、利润下滑的困境,很多企业正在谋划转型项目和创新产品,应加大支持力度,努力搭建实用化的转型平台,助力企业转型,推动制造业服务化,形成新的增长点和税源。尤其是一些税收贡献大的产业,如酒、烟草等产业,加快产品升级,提高产品档次,巩固和扩大税源基础。
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瞄准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引进、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广阔发展前景、代表未来产业方向、辐射带动能力强的产业,壮大新经济新业态新模式,形成一批新的支柱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使其发展成为未来新的税收来源。

4.做大做强主要税源企业
税收主要来源于企业,因此支持经济发展、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水平一定要提高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经济效益是提高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根本保证。一是要大力倡导企业家精神,着力培育壮大税大利大的支柱性财源企业。充分发挥大型企业对经济和税收的龙头带动作用,积极引进和培养全球和全国500强企业;推动地方大型企业的整合和发展,推动本土优质企业做大做强,培育新的税源大户。二是以鼓励激励“双创”为切入点,扶持包容小微企业发展。小微企业处于成长期和培育期,不应将其作为主要的税收来源,应支持包容其发展,为未来储备新的税源。三是大力发展总部经济,抢抓境外跨国公司加快向我国中西部布局的机遇,北京疏解非首都职能的机遇,吸引相关企业在河南落户;紧抓服务业扩大开放契机,吸引国际一流的服务业跨国公司进驻河南;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吸引已在省外建立总部的本土企业回归河南建立总部,围绕中原崛起的优势领域加快发展。四是加快企业上市步伐。上市企业能够利用资本市场的巨大力量,加快发展步伐,提高税收创造能力。建议省政府成立专门协调机构,加快培育上市企业,争取更多企业通过规范上市,提升在行业领域的影响力,提高全省经济发展的资本化水平。

5.提升新型城镇化质量
加快城镇化步伐。城镇化率是影响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重要因素,要把新型城镇化建设作为培植壮大财源的重要载体。2016年,河南省城镇化率达48.5%,低于全国平均8.9个百分点,需要进一步加快新型城镇化进程,促进人口和产业集聚,从而使财政收入的源泉更加稳定。
提升城镇化质量。2017年,河南面临城镇化率跨越50%的历史机遇,要以此为契机,顺势而为,提升城镇化质量。把城镇化潜力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现实生产力,带动财源的增长。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市民化,使农民真正成为市民,通过其生活方式改变,改善消费结构,促进经济发展,挖掘潜在的财政收入。要优化全省城镇体系,推动中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加快郑州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步伐,促进高端产业高端要素集聚发展,加快实施“百城建设提质工程”,提高县城的人口承载能力,进一步集聚县域经济发展活力。
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水平。河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一直落后于全国平均水平,工资水平偏低,一方面影响了个人所得税税源,另一方面制约了消费。因此,要解放思想,优化收入分配结构,保持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保证企业平稳发展和支持民间创业,积极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多渠道提高居民收入。
 
注释
①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除包含各个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外,还包括中央本级收入等其他收入,因而其占GDP比重要高于单纯的各省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占GDP比重的平均水平。
 
参考文献
[1]李明,毛捷,杨志勇.纵向竞争、税权配置与中国财政收入占比变化[J].管理世界,2014,(5).
[2]李普亮.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增长:抑制还是促进[J].税务与经济,2016,(1).
[3]张淑芳.财政收入与GDP不匹配的原因及改进对策[J].创新科技,2016,(7).
[4]孔翠英,薛建兰.资源型地区产业结构调整与税收收入变动关系[J].经济问题,2016,(11).
[5]严晓玲,涂心语.产业结构调整、财政收入与经济增长的关系—以福建省为例[J].经济研究,2017,(1).
[6]朱德云,李萌.经济欠发达地区财政收入增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山东菏泽的样本分析[J].财贸经济,2012,(7).
[7]宋凯,彭阳坤.我国财政收入占GDP比重的比较研究[J].中国财政,2013,(14).
[8]邓子基.财政收入与 GDP 的协调关系研究—兼评所谓“国富民穷”之说[J].经济学动态,2011,(5).
[9]广东省财政科学研究所课题组.广东省财政收入与GDP关系研究[J].财政研究,2015,(12).
[10]罗富政,罗能生.税收负担如何影响产业结构调整?—基于税负层次和规模的讨论[J].产业经济研究,2016,(1).
[11]姚公安,王培霞.保障区域税收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的税源结构研究[J].税务与经济,2017,(3).

 
Study on the Reason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the Low Proportion of Fiscal Revenue in GDP of Henan Province
Henan Provincial Academy of social sciences Task Force
Abstract:The proportion of fiscal revenue to GDP is an important parameter to reflect the regional economic operation quality and economic structure quality. In recent years Henan fiscal revenue continues to expand the scale,but it accounts for the proportion of GDP is very low and lag behind for a long time in the country. According to the relevant data,this research through comparative analysis with other province report explores the causes of Henan fiscal revenue accounted for a low proportion of GDP which are the main economic structure is not good,the proportion of service industry is low,the manufacturing level is not high,a large proportion of agriculture etc.. The countermeasures to increase the proportion of Henan's fiscal revenue to GDP are that we can speed up the supply side structural reform pace,and actively implement the “three districts of a group” strategy. We also should accelera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new and old kinetic energy,and make bigger and stronger major tax source enterprises,and enhance the quality of new urbanization.
Key Words: Fiscal Revenue; Fiscal Revenue Ratio; Tax Structure; “Three Districts,One Group” Strategy; Henan Province
(责任编辑:晓 力)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