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好趋优更加协调的地区经济时间: 2018-03-15信息来源: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稳中向好的2017年地区经济分析和
向好趋优的2018年地区经济展望
摘要:我国地区经济2017年在保持稳中求进总基调基础上,进一步向好趋优,区域分化有所收敛,呈现出“中西快、东部优、东北稳”的发展态势。展望2018年,我国地区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总基调,重点突出“好”与“优”,有望呈现“东部向好、中西趋优、东北企稳”的发展态势,区域发展协调性进一步提高。
一、稳中向好的2017年地区经济
2017年,东部转型升级稳步推进,中西部地区对全国增长的贡献度持续上升,东北经济企稳迹象增多,地区和城乡之间收入差距缩小,区域发展的协调度、共享度、开放度和创新能力等方面都有了较大提升。
(一)东部地区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引领全国经济转型升级
东部地区在我国经济发展中继续发挥着压舱石和导向标的作用,尤其是在由大到强、由速度向质量转型升级方面发挥了重要的引领示范作用。2017年第三季度,我国开始实行新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方法,将研发支出(R&D)纳入生产总值核算,这使得东部省市2016年的GDP总量在原有基础上均有不同程度提高,例如北京(3.13%)、上海(2.20%)、江苏(1.72%)、广东(1.70%)、浙江(1.66%)、山东(1.55%),提高幅度普遍高于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作为全国创新发展的重要引擎,在专利数量、研发投入、战略性新兴产业、数字经济、分享经济、民营经济等方面都取得新进展,转型升级取得新成绩。
前三季度,东部地区申请专利166.8万件,占全国的67.7%,同比增长7.1%。截至9月底,东部地区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7.3件,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9倍。上海前三季度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完成总产值7524.05亿元,同比增长7.9%,增速比上半年提高1.1个百分点。北京前三季度规模以上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营业收入增长28.7%,运营电商平台的规模以上法人单位收入增长18.8%。浙江前11月信息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4.2%;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6.2%。江苏民营工业企业效益提升,前10月实现利润5295.7亿元,同比增长19.5%,对全省规上工业利润增长贡献率达69.9%。广东民间投资企稳回升,前11月完成投资20447.26亿元,增长14.2%,占比达62.0%。
(二)中西部地区经济增长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经济比重稳中有升
中西部对全国经济增长的拉动力不断增强。2017年前三季度,全国新增GDP总量为65205亿元,其中东部、中部、西部分别新增36192、15987、14997亿元,东北因经济数据挤水分导致口径调整下降1971 亿元。按可比价计算,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四大板块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50.9%、20.7%、21.9%和6.5%。前三季度,中西部合计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6%,比2016年全年提高了2.7个百分点,比2012年全年提高了3.5个百分点。在国家加大基础设施投资、生态环境建设、精准扶贫等相关政策的刺激下,中西部地区呈现较快的发展速度。
表1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对全国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中西部地区经济总量在全国经济总量中的比重稳步上升。2017年前三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分别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2.34、12.75、12.21、3.65万亿元,同比增长7.3%、8.0%、7.8%和4.2%,占全国经济的比重为53.1%、20.9%、20.0%、6.0%。得益于江西、安徽、河南持续高于8%的中高速增长,以及山西经济整体走出长达两年半的最困难时期,中部地区经济比重在经历了2012到2015年的稳定期后,2016年开始上扬,2017年前三季度,中部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20.9%,为2005年以来最高值。西部地区受益于工业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的整体回升,以及西南各省较为强劲的增长,经济比重亦有所上升。前三季度,中西部合计占全国经济的比重达到40.9%,比2016年同期上升0.7个百分点,比2012年同期上升了1.1个百分点。
图1 2017年前三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GDP累计增速
(三)区域分化整体有所收敛,区域发展协调度有所提升
2017年我国区域分化在整体上出现了自2013年以来首次收敛。2017年前三季度,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地区分别增长7.3%、8.0%、7.8%和4.2%。中部、西部分别高于东部地区0.7个百分点和0.5个百分点,全国增速排名前5的省份全部来自西部,排名前10的省份中西部占据9席,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有所回升,中西部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前三季度31个省区市GDP增速变异系数从2016同期的0.31下降为0.22,东部、中部、东北内部分化也出现收敛,西部地区则因为甘肃、内蒙等北方省区经济明显放缓,内部分化程度有所抬升。
表2 东部、中部、西部、东北、全国GDP增速变异系数
东北地区内部经济分化不断收敛。2017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同比增长4.2%。其中,一季度、上半年、前三季度分别增长为4.1%、4.1%、4.2%,虽然增速仍明显低于东中西三大板块和全国平均水平,但差距有所缩小。与此同时,东北内部增长格局出现新特点,原先增长最快的吉林小幅回落,增长最慢的辽宁由负转正,增长居中的黑龙江小幅加快,三省分化程度收敛。
图2 2017年前三季度东北三省GDP累计增长率
吉林省在2017年以前是东三省中增速最高、运行最稳定的省份,但2017年以来投资明显走弱,前三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6.4%,制造业投资同比下降9.4%,受此影响地区生产总值增长5.7%,较上半年放缓0.8个百分点,吉林经济仍面临下行压力,尚处在筑底企稳过程中。辽宁在修复政治生态和经济数据挤水分后,前三季度实现2.5%的增长,同比提高了4.7个百分点;前10月,辽宁规模工业增加值也结束了连续33个月下降,转为增长0.7%,固定资产投资在连续38个月萎缩后,前11月降幅收窄到3.6%,近一步结合PPI、发电量、货运量等一些先行指标的近期走势来看,辽宁经济增速基本筑底。黑龙江自2014年一季度触底后便缓慢爬升,2017年前三季度增长6.3%,创下近15个季度以来的最快增速,近期国际油价走强使能源行业对黑龙江经济的负向拉动减弱,回升态势得到巩固。总体来看,东北经济企稳迹象增多,但实现与全国同步增长仍需时日。
(四)人口密集地区污染防治成为重要的攻坚任务,生态环境改善任重道远
人口密集地区将污染防治作为重要的攻坚任务,通过努力,取得一定成效。空气质量总体改善,但广东、福建空气质量同比下降。污染防治攻坚战取得进展,23个省份空气质量较2016同期改善,24个省份PM2.5浓度同比下降,特别是京津冀、长三角、成渝等全国主要人口密集地区PM2.5浓度和PM10浓度双双下降。截至12月20日,广东、福建全年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3.83和3.39,同比恶化4.51%和1.26%,广东PM2.5浓度和PM10浓度同比上升3.65%和5.15%。长江干流水质状况良好,但部分湖泊富营养化严重。2017年2月至10月,长江干流22个重点断面水质均符合或优于Ⅲ类标准,仅1月份九江市化工厂下游断面出现劣于Ⅲ类水标准的水质。10月份,洞庭湖、鄱阳湖存在轻度富营养的Ⅳ类水质断面,巢湖、滇池存在中度富营养的劣Ⅴ类水质断面。
(五)地区和城乡收入差距有所缩小,人民获得感和幸福感不断提升
2017年,地区收入差距稳中有降,城乡收入差距不断缩小。2017年前三季度,31个省区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变异系数为0.432,连续四年同比下降。19个省份城乡收入差距缩小,8个省份持平,4个省份扩大。从四大板块来看,西部地区城乡收入差距缩小更为明显,12个省份中有10个出现收入差距缩小;中部6省中,收入缩小的省份达到4个;东部10省市中,收入缩小的为5个;东北三省受农业去库存影响,城乡收入差距均有所拉大。综合近几年数据来看,各省份城乡差距仍呈现不断缩小趋势。
图3 2017年前三季度各省区市城乡收入比
深入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2017年前三季度,在扣除物价因素后,有20个省份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超过7%,云南、贵州、西藏等西南省份收入增速接近或达到两位数,仅有东北三省的增长低于6%。辽宁、甘肃虽然经济增速较低,但收入增长保持了相对平稳,辽宁居民收入增长4.6%,高于GDP增速2.1个百分点,甘肃居民收入增长7.1%,高于GDP增速3.5个百分点。总体来看,在经济下行压力较大背景下,各地居民收入在持续提高,人民获得感、幸福感不断增强。
图4 2017年前三季度各省区市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和GDP增长率
(六)“一带一路”战略使我国区域发展与世界经济联系更加紧密,不断拓宽对外开放领域
通过加强政策沟通,我国已累计与86个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100份“一带一路”合作文件,深入开展重点区域、重点国别的产能、投资、数字丝绸之路合作。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在北京举行,将我国与“一带一路”国家的合作推向新高潮。前三季度,我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5.37万亿元,增长20.1%,高于同期我国外贸整体增速3.5个百分点。东部的江苏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额同比增长17.4%,高出全省出口增幅0.5个百分点,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出口占全省出口比重24.3%,比上年同期提升0.1个百分点。中部的湖南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出口370.9亿元,同比增长45.8%,其中,对俄罗斯、科威特、乌克兰、匈牙利等9个沿线国家出口同比增长一倍多。西部的新疆与“一带一路”沿线贸易伙伴进出口增长35.6%,高出同期新疆进出口增速近6个百分点,随着新疆多个跨境电商海关清关中心投入使用,来自全国各地的“中国制造”选择在新疆“通关”,快速发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截至2017年11月17日,中欧班列2017年开行数量已突破3000列,超过2011年至2016年6年开行数量的总和。目前,中欧班列已开通运行线57条,国内开行城市达35个,通达欧洲12个国家34个城市。
(七)资源型省份深入推进去产能工作,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
山西、陕西、内蒙古、新疆积极推进煤炭去产能,河北去产能取得实效。2017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支持山西省进一步深化改革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意见》,这是十八大以来国务院第一次专门就一个省的经济转型发展给予全面指导和支持。2017年山西合计退出煤炭产能2265万吨,与2016年基本持平。陕西省2016年退出煤炭产能2904万吨,2017年8月底前又完成了90万吨的煤炭去产能任务。内蒙古上半年已退出煤炭产能660万吨,完成全年计划的81.5%。新疆2017年前10月,已完成关闭退出煤矿112处、产能达1145万吨,已完成年度任务的98%。河北 “6643”工程提前超额完成,截至2017年9月,累计压减炼钢产能6993万吨、炼铁产能6442万吨,煤炭消费量削减4169万吨;截至10月,累计压减水泥产能6718.5万吨、平板玻璃产能6406万重量箱。
二、向好趋优更加协调的2018年地区经济
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2018年,我国地区经济仍将保持“稳中求进”的发展总基调,并在求进中不断向好趋优,东部地区经济向好趋优的态势更加明显,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在保持“稳”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调整结构,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势头将会进一步巩固。
(一)东部地区活力和韧性进一步增强,向好趋优的态势更加明显
东部地区是全国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源和稳定器。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后,受冲击最大的东部地区最早迈出转型升级步伐,经过近十年的结构调整,已经取得重大成效,表现在最终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提升、现代服务业比重提高、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创新驱动引领作用不断增强。相比近年来其他三大板块经济增速的快速下滑,东部经济增长在更高发展阶段的基础上表现出了更强的活力和韧性。
2018年,新的地区国民经济核算方法有助于将东部的创新优势更好体现出来,预计东部经济增长或稳定在7.0%以上的水平。与此同时,随着雄安新区、粤港澳大湾区、上海自由贸易港的建设,浙江、天津、福建、上海、广东自贸区的推进,“大气十条”、“水十条”、“土十条”的深入实施,东部地区的改革创新活力和动力将进一步释放,陆海统筹的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展,生态环境质量将得到逐步改善。
(二)西部地区将积极优化结构,发展质量不断提升
西部地区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基地。随着我国工业化步入中后期,经济增长对能源资源的需求正在发生结构性变化,导致东中西的产业分工格局面临重大调整,东部创新型增长对西部资源的依赖度和对西部经济的拉动力都在减弱。在世界能源需求总体低迷的大背景下,西部以资源主导的经济增长面临诸多挑战。前三季度,西部经济增长7.8%,2012年以来首次低于中部,领先东部幅度也从2012年同期的3.3个百分点收窄到0.5个百分点。进入四季度以后,东西走势分化更为明显,上海(8.0%)、浙江(8.4%)、福建(7.9%)、江苏(7.5%)、广东(7.2%)、山东(6.9%)等东部沿海省份前11月的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多高于7%甚至8%,相比2016同期普遍呈现加速状态,而西北地区的甘肃(-1.7%)、内蒙古(3.5%)、新疆(6.3%)等资源大省的工业增速大多低于6%,西南的重庆、贵州虽仍接近两位数增长,但也呈现放缓态势。
2018年,西部地区低端资源依托型产业将会进一步优化调整,环境税、水资源税的开征也将倒逼西部经济结构变革,预计西部工业增速放缓仍会延续一段时间。随着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深入推进,西部淘汰落后产能任务将有所减轻,去产能所带来的资源价格回升以及国际大宗商品价格走强,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利好西部工业企业效益,部分资源型省份转型发展有望迈出实质性步伐。
(三)中部地区将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进度,新动能培育任重道远
随着国家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中部地区联南接北、承东启西的区位优势进一步发挥,但由于中部地区新旧动能转换仍面临诸多问题,整体发展将保持基本平稳的态势。2017年前三季度,中部经济增速虽位列四大板块之首,但新旧动能转换并不突出,其增长仍然是依靠高投资特别是基础设施投资拉动的传统模式。例如河南、安徽前11月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2.5%和25.0%,远高于10.6%的固定资产投资增速,山西、湖南前10月基础设施投资达到7.2%和16.6%,而工业投资仅有1.8%和5.6%。
2017年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后,国家为防范系统性和区域性金融风险,出台了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规范地方融资平台、加强地方政府债务管理、规范PPP项目库、管住货币供给总闸门等一系列举措,对地方投资呈现收紧态势。中部地区多属于吃饭财政,举债投资搞基建的行为将受到抑制,2018年中部地区基础设施投资的高增长不可持续,或在一定程度影响整体经济表现,中部地区需要在新动能培育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
(四)东北地区内部协调度进一步提升,企稳势头不断巩固
东北地区自从2014年一季度GDP增速跌至6.5%以下,经济滑出合理区间已近四年。这四年间,作为能源基地、粮食基地的东北地区经历了国际油价暴跌、大庆油田减产、煤炭去产能、辽宁政治生态破坏和经济数据造假、农产品去库存、养老金收支缺口等一系列风险挑战,引发了各界的担忧。中央对新一轮振兴东北高度重视,2016年4月和11月,中央先后出台了《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若干意见》和《国务院关于深入推进实施新一轮东北振兴战略加快推动东北地区经济企稳向好若干重要举措的意见》,2017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又印发《东北地区与东部地区部分省市对口合作工作方案》。
随着一系列针对东北振兴的重大改革、重大政策、重大措施的逐步落地,2018年东北经济的企稳势头有望得到进一步巩固,经济不断回暖的预期增强,投资由负转正可期。但东北经济活力不足、产业结构单一、人口老龄化及人才外流等长期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经济在企稳的同时向好趋优面临严峻压力,需要东北地区在深化体制机制改革、营造良好投资营商环境、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等方面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化解东北地区“振”而不“兴”的困境。
(五)区域政策更加精准,区域发展短板问题不断化解
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深度贫困地区等特殊类型地区大多位置偏远、交通落后、耕地资源稀缺、经济发展滞后,很多区域还是重点生态功能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属于“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或者“一方水土养不富一方人”的地区,在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变中存在诸多困难,成为守着金山银山的穷人,这是我国区域发展中的重要短板。针对上述地区,国家的区域政策更加精准,扶持方式更加精准,尤其是十九大报告提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并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中强调加大支持老少边穷地区加快发展的力度,上述区域发展短板问题有望会得到逐步化解。
2018年,在十九大精神指引下,对老少边穷地区的政策支持力度有望进一步加大,政策支持路径有望进一步整合,通过实施精准扶贫和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和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加大生态补偿力度,开展国家公园管理体制试点,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开拓生态敏感地区生态保护资金来源渠道,通过生态移民、易地扶贫等措施改善生态敏感地区居民的民生,探索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路径。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