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业产业化走出“小”字误区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彧 孟歌 王永群 作者:admin 责编:
“把选好的蚕茧先煮烂,然后取出蚕蛹,十个小茧套一个小环,七个小环套一个大环,晒干后逐退胶纤维拉薄,手工拉升,铺成被子,一条被子需用7000只蚕蛹左右,如果方法得当,可使用十年之久。”日前,在2009中国安徽?合肥 农业产业化交易会上,阜阳京九丝绸有限公司周炎向中国经济时报记者介绍了手工蚕丝被的制作过程,他告诉记者,由于整个过程全手工,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工染料制品,很受市场欢迎。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许多受市场追捧的安徽名优农产品,虽然“个头不大”,但发展势头强劲,比如燕之坊的粗粮细做、卫食园的风味腊肉、洽洽瓜子、庆发柳编、詹氏山核桃等等,这些产品在展会上赚足了眼球和银子,以它们为代表的“皖字号”农产品走出了一条“小精强”的另类路线。
小产业做出大市场
“我们的丝绸产品总量与浙江没有可比性,但就单个企业规模而言,我们位居全国同行业第五位,其中缫丝有国内单个最大的生产企业。与浙江丝绸相比,我们的优势在于,阜阳是农业大市,养蚕成本较低。此外,人工拉被子技术含量不高,工人稍加培训就能适应,人力资源成本较低,所以这里的人工丝绸产品更具竞争力。”周炎说。京九丝绸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安徽农业产业化的现状。
“安徽地处江淮,淮河以北地区同河南农情相似,江淮之间是典型的丘陵地貌,江南则适于种植诸如南部山区作物,正是这样的地理特点决定了安徽带有地理标志性质的农产品十分丰富,加上安徽生态保护较好,近年来,安徽农产品高产、优质、高效,符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方向;有机、绿色、无公害农产品,诠释健康环保的理念;特色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都市农业,都是现代农业的创新模式。这些是安徽农业备受瞩目的原因。”安徽省农委主任张华建对本报记者说。
“安徽特色农产品在上海很受欢迎,我们的公司基地在黄山,产品虽然比起同类产品贵了3—4倍,但由于确保所有蜂蜜、花粉、蜂胶都是高山原蜜,因此虽然价格稍贵,但上海购买的人非常多。”黄山市养生源蜂业有限公司吴经理对记者说,安徽蔬菜在上海的知名度和供应量逐年增加,上海与合肥已经达成协议,共同推进合肥蔬菜产品在上海市场销售,他们正准备加入合肥网络销售渠道,以扩大在上海的知名度。
张华建说记者:“今年我们还将以合肥、上海农展为平台,强化泛长三角分工合作;以农产品加工为重点,进一步提升产业化的带动力;以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为基础,进一步提升农业的组织化程度;以农产品基地建设、品牌和龙头企业培育为切入点,以优化环境、招商引资、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为着力点,进一步强化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组织和农户利益有效联接机制,全面提升农业产业化水平。”
走出“小”字误区
安徽与河南同属中部省份,安徽淮河以北地区与河南农业生态基本相似,但近年来,河南“中国人的厨房”战略越做越大,曾引起安徽对自己农业发展的思考:农业产业化企业规模不大、带动力不强,农业大省突破路径何在?
张华建告诉记者,安徽农业连年丰收、产量连创新高,为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创造了有利条件,同时农业生产的外向度不断提高,一批面向泛长三角地区消费市场的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在不断扩大。截至今年上半年,安徽黄山、宣城、芜湖等7市共建面向长三角市场的种植业生产基地1531万亩,养殖家禽2.34亿只、家畜367万头、水产品11.6万吨,优质“皖字号”农产品早已飘香长三角。
“安徽地理位置十分鲜明,带有地理标志性的产品在全国名列前茅,这些产品如果一味地把产量做大,可能就不是名优产品了,地理标志性产品离开这个地方味道就变了样,所以我们提出了农业产业化精品工程。”安徽省农委办公室主任胡桂芳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说。
安徽省农委监测统计数据显示,全省237家龙头企业上半年累计完成新产品产值6.7亿元,比上年增长31.6%,增幅高于规模以上工业15.9个百分点。今年上半年,农产品加工业实现出口交货值比上年同期增长10.97%,成为全省外贸领域一大亮点。
正因如此,胡桂芳对记者说,安徽的农业产业化旨在通过推进优势农产品的区域布局,进一步扩大其竞争优势。2009年主要以油菜、棉花高产创建为抓手,大力推进沿江优质油菜产业带和优势棉花产业带建设;通过组织实施茶产业振兴计划,着力打造皖茶品牌;结合实施新一轮菜篮子工程,加快发展蔬菜和特色蔬菜产业;同时,发挥蚕桑、水果、中药材等区域性资源优势,大力推进“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以畜牧业升级计划、水产跨越工程为抓手,大力推进标准化、规范化规模养殖示范区(场)建设,加快养殖业增长方式转变,力争规模养殖比重提高5个百分点。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