渴望政策延续 开放重于改革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小妆 作者:admin 责编:
重庆市代市长黄奇帆谈西部大开发
西部大开发已经10年了。12月17日,黄奇帆就此接受部分媒体集体采访,这是黄奇帆就任重庆市代市长以来的首次记者会。以下为黄奇帆对记者提问的回答,根据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
西部大开发系列政策的三大“足金礼包”
西部大开发,从上世纪90年代末启动,给西部带来的好处有三大方面:一是政策,一共25条,就我学习理解,不亚于30年前深圳特区的政策,也不亚于20年前浦东开发的政策。二是转移支付,使得西部财力有很大的增强,国家对西部的转移支付相当于西部地区本级财政支出的50%。拿重庆来说,如果说我们每年财政支出3块钱,两块钱来自于地方本级财政收入,一块钱是国家转移支付的。重庆如此,西部各省大都如此——城乡统筹、社会保障等各种社会事业得到了国家更多的支持。三是在西部大开发过程中,国家对西部基础设施投入力度大大加强,超过过去50年的总投入。
没有西部大开发,就没有重庆和其他西部省市的大发展
从重庆来说,经济社会得到很好发展,一是基础设施改善了,比方说10年前通车的高速公路为100公里,现在为1600公里;10年前高等级公路有1000公里,现在为7000公里。机场我们也改造两轮了,10年前机场有200万人次的吞吐量,到明年新机场二号跑道竣工,实际吞吐量可以达到2500万人次。铁路,10年前不足500公里,现在实际通车里程已经达1300公里,还有近1600公里在建,几年以后重庆会有3000公里的铁路。
如果说10年前重庆最大的瓶颈是交通,那么现在最大的变化是交通改善了。
二是工商产业得到了很大发展。1999年,重庆工商产业产出只有1300多亿元,今年可以达到8000亿元;工业投资,10年前是一年100亿元,今年是1700亿元。
三是服务业。10年前,银行贷款规模1000亿元,其中居然有30%多的坏账,是几乎要崩溃的一个状况;到今年,资产规模和储蓄规模双双过万亿,贷款规模是9000亿元,规模增长了近10倍。而且,效益改善了,不良率为1.3%,在全国排第三位。
四是国有资产。重庆国有企业作为东北老工业基地和西部特征的叠加——这是吴邦国同志当年说过的话,很困难。最近5年也好10年也好,国有企业出现了可喜的变化。资产总量从过去的1000多亿元发展到现在的9000亿元,在全国31个省市区中排名第四。效益和布局也得到了改善。
其他方面,重庆的教育、医疗、社会保障等也都得益于西部大开发这“三大礼包”的支持。10年前,重庆“普九”的程度是28%,到2006年已经是100%覆盖。而且,高中普及率达到了88%,到90%就可以说是普及了高中,这个目标,我们明年就能实现。大学,10年前是7%的毛入学率(当时全国是14%),今年是29%,全国去年是25%,今年估计是26%。也就是说10年来我们从全国水平的一半赶上并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在教育的普及及提高程度方面,重庆大概是西部12个省市中最棒的。这应该是西部社会事业受益国家财政转移支付的一个经典案例,当然跟重庆市对教育的重视和加大投入也有关。
社会保障,实际上是这个10年搞起来的,医保也是,大幅度的低保也是。今后10年我们将推进的是农村的养老、医疗和低保的覆盖。靠什么?地方财政肯定不够,中央财政要补很大的一块,比方说西部的教育经费,80%来自中央财政。
这些都得益于中央的财政转移支付,在我这个管财政的副市长眼里,这本账一天都说不完。西部这些年,呈加速发展的态势,没有中央的支持,这个加速度产生不了。
西部大开发政策最好能保持20年
西部大开发要进入新的10年。作为西部的官员,对西部开发有些什么希望?
第一,希望中央现有的西部开发政策至少再保持10年,甚至20年,这就像当年特区的政策,有差不多30年改革开放的政策保留。
第二,中央转移支付也不变,在有条件的情况下,进一步加大。
第三,基础设施建设也要保持加大的力度,进一步缩小西部基础设施和东部的差距。
这是我的一个想法,就是三个板块,政策板块、转移支付板块和基础设施投资板块,国家目标、战略措施都保持连续性,最好能保持20年。
西部开发离不开西部开放
在西部开发过程中,的确要有一个人才转移、市场开发、更多开放的过程,也就是说,西部开发要取得更大的成功,除了国家的三大措施以外,民间的市场行为也需要三个跟进:更多开放、更多市场化、更多人才云集。
所以,封闭解决不了西部开发问题,必须开放。所以重庆政府提出建设内陆开放高地。效果很明显:过去10年我们每年吸引外资都是个位数,几亿美元,到了2007年也就是10亿美元多点,去年27亿美元,增加了170%,那算跳起来了。今年我们估计36亿—37亿美元,金融危机下,大家都负增长,我们增长30%,也算是一个进步。明年我们有可能少则45亿,多则50亿,再涨30%。
外资吸引多了,不仅是个钱的问题,还带来观念、技术、市场等各种要素的流动。在资金层面之外,还有技术、管理、观念、人脉的交流,最后带来国内外市场的一体化,这方面意义很深远。这是讲外资,外贸的道理也类似。
在这个意义上,就西部大开发来讲,开放重于改革,闭门造车的改革是没有出路的。开放会带来观念变化,观念变化就会带来行动改革。然后,开放过程中,原体制原环境不适应开放的那些就会被改变,改变的过程就是改革。
所以,开放重于改革。西部不能因为地理位置10年前不能跟国际接轨,10年后还不接轨。没有经过开放的洗礼,蒙着头搞改革、蒙着头搞市场,是搞不好的。
西部开发应该是和西部开放连在一起的。
第二是市场本身的问题,也就是改革的问题。其实西部计划经济的痕迹、遗留问题更多,改革的因素在东部发育得更成熟。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也要加快西部的改革。
从“孔雀东南飞”到“孔雀往西飞”
第三是人才。上世纪80年代,深圳有个“孔雀东南飞”,这样就刺激了深圳的发展。90年代初,上海开发了,也同样缺人才,后来90年代中后期,正好有一批80年代出国的各种海归,这也推动了上海的发展。
那么,新世纪,如果有个10年,如果有一批……,不叫孔雀西北飞、西南飞,至少全国各地的人才如果往西部产生一种流动的过程——要有这种热,现在当然没有。我自己估计,如果国家能够把西部开发的调门再高一点,西部开发政策明确维持10年20年,然后开放的概念又讲多一点,说不定三五年以后也会有一个西向的人才流——招商引资、外商云集也一定是人才集中的过程。
这是我对西部开发的三点希望。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