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渝合作:打破体制障碍是根本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王月金 肖建斌 作者:admin 责编:
去年11月16日,四川省遂宁市发改委主任谢代银签发了一份文件,其核心内容是,要求各区县发改部门迅速动作起来,主动融入重庆,借力发展。与此同时,该省达州、广安、泸州、资阳、内江等部分县区也正纷纷行动,加快融入重庆的步伐。
此前,四川省提出,作为环渝腹地经济区的达州全市,广安、泸州、资阳、内江、遂宁等市部分县区,必须进行产业对接,发挥配套作用,建设川渝合作示范区,形成承接重庆都市圈辐射的配套产业集群,打造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
“在四川行政区内,要促进一大区块深入融入重庆都市。”四川省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教授李后强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彻底打破严格的行政区划,让一个地理区域融入到另一个行政区的经济行为,在国内是一个创举。
重庆市社科院区域经济研究室主任李勇表示,以前环渝腹地区块的六个市,其实一直是“小车跑成都,大车跑重庆”,大家明知道发展经济离不开重庆,但又不好和重庆走得太近。今后,六个市可以名正言顺地融入重庆的经济了。
在李勇看来,作为西部唯一的直辖市,重庆的一些政策是独有的,这也是四川力争分享重庆改革开放政策的原因。
之前,由于行政区的划分,尽管靠近重庆,但四川六市经济发展并不迅速。环渝腹地经济区块的工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仅为29.6%,城市化水平不高,城乡差距比较大。
为解决发展瓶颈,2007年4月2日,川渝两省市主要领导在成都共同签署了《关于推进川渝合作共建成渝经济区的协议》,首次共同确定了“成渝经济区”的地理范围。去年10月27日,四川省又出台了《四川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一极一轴一区块”建设推进成渝经济区发展的指导意见》,加快川渝间合作。
为把环渝腹地打造成川渝经济合作的桥头堡,四川提出,到2012年该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达到13%以上;汽车摩零部件、天然气化工、新型建材等区域优势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30%以上,建成5个以上产值上100亿元的川渝合作示范园区等。
目前,该地区不断完善交通运输网络,加强水利工程建设,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以广安、达州经济开发区等产业园区为重点,搭建好招商引资平台,主动承接重庆等地区的产业转移。
然而,打破川渝之间的行政壁垒和体制机制障碍才是川渝经济发展的根本。李后强建议,川渝合作要形成几大机制:组织协调机制,要建立首脑联系会制度、成立专业委员会;对话机制,要成立专家委员会,有专家、学者、党政对话与交流;利益共享机制,包括成本、生态、环保、税收、GDP的分摊与共享;环境补偿机制,谁开发谁保护,谁建立谁收益,做到生态共建、环境共保、环境共治。
此外,由于川渝两地在税收、金融、土地等政策上有较大差异,他还建议加快政策、市场、基础设施、产业、生态环境保护、城乡等一体化建设。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