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地区发展
地区发展

威海倾力自贸城时间: 2015-08-03信息来源: 作者:wyg_admin 责编:

  进入威海,中韩双语的路牌、店铺、广告牌处处可见,街头与人擦肩而过时常有韩语入耳。入夜,“威海中韩自由贸易示范区”的霓虹灯格外醒目。走在韩国风情街,时常会有走在首尔南大门市场或哪个韩国城市商街的错觉。

“一带一路”建设,特别是海上丝绸之路框架里的中韩自贸区规划,把山东最东端的威海推到了开放向海的前沿:6月3日,商务部公示第二批“国家电子商务示范基地”名单,威海跨境电子商务产业基地入选。一天后,商务部中国自由贸易区服务网站上,《中国—韩国自由贸易协定》中英文本正式发布。威海成为首个被写入自贸协定的中国城市,与仁川自由经济区开展经济合作,开双边自贸区建设之先河。

这个决策规划,从某种意义上说将是一个改写威海开放史的规划。

威海是我国距韩国最近的城市。早在中韩两国尚未建交的1990年,威海就与仁川开通了中韩之间第一条海上航线。目前,威海已成为中韩海上航线密度最大的城市,平均每天有2400多人往返于两地,4万韩国人常年在威海工作、学习和生活。夕发朝至的地缘优势和便利交通,使威海成为韩货进入中国市场最便捷最廉价的通道。

中韩自贸区建设,让韩国企业“不是一般地高兴”,许多韩国商人开始在威海南海新区布局:蓝色创业谷,2万多平方米的韩国产业区已吸引数十家韩国高新技术项目入驻孵化;6月初刚开园的威海福地传奇水上乐园,吸引了众多韩国旅游社团的目光。`

中韩自贸区建设,也让威海九日进出口公司董事长林旭光“不是一般地振奋”。他创立的以经营韩国进口食品为主的综合性进出口贸易公司,已经是韩国乐天、好丽友等品牌在中国最大的进口商,目前产品销售覆盖全国300多个城市。

“自中韩自贸协定签署后,我的电话就成了热线,都是来争取代理权或者要求增加订单的。”林旭光兴奋地对记者说。迎着“韩风”劲吹的浪潮,林旭光准备了很久,而商机也正是冲着像他这样有准备的人而来的。林旭光告诉记者,就在公司的北侧,一处5万平方米的仓储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中,预计今年10月前后就将投入使用。

在经销韩国食品的同时,林旭光也在韩国注册了自己的食品品牌,请韩国企业为自己贴牌加工。如今,这个叫“九日”的中国品牌,已经成功进入亚洲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市场。

伴随着中韩自贸区从纸面变为现实,更多威海企业踏着海上丝绸之路,积极走出国门,步子越迈越大。

于是,威海的企业和产业格局变了。进与出,大与小,近与远,交织着、舞蹈着:在近海捕捞的基础上,靖海集团积极拓展海外作业渔场,扩大水产品深加工合作,在印尼建设远洋渔业综合园区;华岳集团结合我国能源行业发展趋势,在柬埔寨建设绿色农业产业园,通过种植橡胶树,把企业做大、产业做绿……2014年,威海市共有12家企业前往“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投资。其中,新投资项目10个、增资项目5个,实际投资1.7亿美元,增长181.7%,占全市对外投资的77.3%。

截至今年4月底,威海市在韩国投资的16个项目,合计中方投资额7920万美元,占山东省的23.7%,涉及交通运输、远洋捕捞、水产养殖加工、纺织服装、电子科技研发等多个领域。

今年第一季度,威海口岸对韩国进出口195.9亿元,同比增长35.1%,占威海口岸进出口总值的68.4%,占山东口岸对韩进出口总值的27.4%,居山东省首位,“买韩货,到威海”的品牌正在形成。

“一带一路”建设是一个长期过程,自由贸易区如何错位发展,也是当地政府部门不能不思考的问题。无论打造枢纽城市,还是帮助企业搭乘“一带一路”政策快车,都是更好地为市场和企业服务,这才是实现目标的前提。对此,威海市副市长刘广华表示,目前,威海正在积极争取开通中韩跨境电子商务“直购进口”业务,研究开发“中韩跨境电商在线支付”平台,开通中韩海上邮路、海运快件,促进韩国商品在威海集聚、分发,把威海打造成中韩跨境电子商务试验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