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西部开发
西部开发

打造西部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区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潘英丽 作者:admin 责编:

 ——访西安市副市长、西安国际港务区管委会主任韩松

主管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设工作两年的西安市副市长韩松,略显清瘦,在与中国经济时报记者的对话中,他用“焦虑”一词形容自己对西部内陆地区外向型经济高端人才缺乏的忧思。同时,他认为,做好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和城市的“通”与“畅”文章,需要国家战略层面的持续关注。

在他的心里,西安国际港务区种种超前探索和为之践行的开发开放模式,只是一个示范。未来,它不仅“一枝独秀”,更应开遍整个西部。

定位不同,目标相同

中国经济时报:在采访中,我们从不同渠道获知,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定位各有不同。比如“中国最大的国际陆港”、“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国际化大西安东部新城”,这些定位分别意味着什么?它们之间有什么关系?

韩松:这些定位都不矛盾,分别是国际港务区在不同阶段所要实现的发展目标和发展建设路径。作为国家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承载,陕西省委省政府、西安市委市政府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我们按照“先建港、再建区、后建城”的发展路径,国际陆港口岸服务平台已经建成,形成公、铁、海、航多体联系贯通西三角及中国西部沿边口岸,凭借大通关政策优势,与沿海、沿江、沿边口岸的合作机制,以特区政策功能为核心的战略资源,打造西部最大的现代服务业示范园区,从而推动西安的城市化进程,形成国际化大西安的东部新城。

“通”与“畅”是当务之急

中国经济时报:在中央出台的关于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11号文件中,曾提及要“推进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国际港务区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重要组成内容,其发展中需要解决哪些问题?

韩松:西安贯通东西,是中国东西部地区平衡发展的关键重镇,同时,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最大的中心枢纽城市。西安国际港务区的建设将加深我国与中亚经济圈、欧盟、非洲经济圈之间的经贸合作。

理论上计算,经由这条陆路贸易通道抵达欧洲的集装箱,将比海运节约1500美元和15天的时间。但沃尔玛集团曾经从连云港发了几个车皮的集装箱货物运往比利时,实际上测算的数据与理论数据差距还是很大。目前来看,新亚欧大陆桥的实质贯通还存在着沿线国家的铁路轨距、桥涵高度等较大差异,未实现标准化,各国海关之间的协作不畅等障碍。

目前,新亚欧大陆桥贯通也成为中国、中亚五国的部长联席会议关注的重要议题,但由于各种原因所限,进展依然很慢。要真正利用好欧亚大陆桥,推动内陆外向型经济全速发展,就要从国家战略层面出发,付诸更多实际行动,与欧亚大陆桥沿线国家、城市海关通力合作,推动解决贸易便利化的问题,共同做好“畅”和“通”的开放开发文章——各国只有将铁路、公路基础设施修建好,把沿线国家海关监管、检验检疫环节变得更为透明和便利,才是必须的条件。

吸引高端人才是关键

中国经济时报:在国际港务区自身建设方面,最让你感觉到紧迫的是哪些问题?

韩松:最让我感到焦虑的是开放型经济高端人才稀缺问题。

刚刚闭幕的十七届五中全会,把人才工程摆到十分重要的位置,强调要“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这让我们感同身受。此前,内陆地区对于开放经济人才需求几乎为零,此类人才多流向东南沿海外向型经济发达的地区了,因此我们屡次面向社会招聘高端开放型经济人才,结果都不是很理想,“十二五”规划中关于开放型人才工程建设的要求还不足。

对于西安国际港务区发展建设的需求而言,迫切需要一批具有国际化视野的高端开放型经济人才,具有国际贸易与合作事务经验的实操型人才,熟悉双边、多边经济贸易商务谈判技巧、熟稔WTO国际经济运行游戏规则的资本运营、国际市场营销、现代人力资源管理等实操经验的各领域内专业人才。

我认为,应大量引进懂经营、善管理、熟悉开放型经济的干部到西部党政机关,其待遇应与科技人才同等待遇;在增加输血功能的同时,还要具有造血机能,如包括通过干部交流的办法,派人到沿海发达地区去锻炼学习,培养一批人才。从输血到造血才能形成良性循环,从体制到机制的改革才能更好地培养人才,只有这样,发展外向型经济才有希望。

搞开发不易,运营好更不易,西安国际港务区只是一个示范点、一个先试者、一个拓荒者,整个西部地区都应有这样的认识。希望西部的开放不是“一枝独秀”,而是“全面开花”,最后形成整体开放大环境,这也是利用好西安本来的综合资源禀赋,打造示范园区的意义所在。同时,应该站在国家战略层面建设内陆港,这需要包括国家战略层面的各种关注。

                                   责任编辑:  万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