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政策
京畿雄,天下安 雄安新区续写“春天的故事”时间: 2017-05-02信息来源:孙久文 夏添 作者:ws 责编: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4月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印发通知,设立河北雄安新区。燕赵大地如沐春风,雄安新区被誉为“春天的故事”在华北大地的续写。
一时间,关于雄安新区的解读层出不穷。“中国的硅谷”、“行政副中心”、“反磁力中心”、“四大优势”等关键词成为探讨的热点。那么,雄安新区究竟“新”和“特”在哪里?如何规划和建设好这一“千年大计”?
具特殊历史地位
当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迫在眉睫,其核心在于经济驱动力的转变:由要素驱动转换为创新驱动。雄安新区是我国应对经济新常态的一种手段,是在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时期,采用创新驱动型国家级新区来拉动区域经济发展的重大举措。
从京津冀协同发展来看,河北与京津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区域合作的推进难度很大。北京的减负和河北的发展都需要有新的思路和新的举措,解决问题的关键在于打造一个能够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又能够带动河北发展的平台。雄安新区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政策高地,具有交通便捷、经济功能少,发展潜力大的优势,具有突破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障碍的空间,成为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的重要承接地。
河北一直被称为“东部的区位,中部的水平,西部的思维”,虽然有夸张的成分,但也点出了河北发展所面临的问题。首先,河北省是沿海省区中唯一一个大量存在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的省区,即燕山—太行山区,“环首都贫困带”与同为直辖市的上海形成天壤之别(上海周围的区县都是全国百强县)。其次,珠三角、长三角城市群体系较为完整,呈现金字塔型;而京津冀的二级城市缺失,小城市居多,无法形成与京津势力相平衡的中心城市。京津极化效应不断叠加,急需“反磁力中心”来维持平衡。再次,河北三次产业结构仍呈现“二一三”的结构,与京津的经济发展存在阶段性差距。
因此,雄安新区的设立既是我国改革开放进入全面深化阶段的标志,又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抓手,为河北省培育新的经济增长极。
既“新”又“特”
关于雄安新区的属性问题,近日观点大概有这几类:行政副中心、中国的硅谷(创新中心)、比经济特区(与深圳相比)还特的特区。这些定位中都体现出雄安新区两个属性特征:“新”和“特”。
经济特区、开发区、高新区、国家级新区、自贸区这五类区域本身存在一定的定位重叠和功能重复,雄安新区作为国家级新区,也同时具备经济特区的区位优越性、开发区的产业集群性、高新区的技术创新性等特点。
从功能上而言,雄安新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是一脉相承的,是北京非首都功能的承接地。政治中心和国际交往中心是北京的核心首都职能,而文化中心和科技创新中心职能是北京的非核心首都职能。作为复合型首都,北京还兼具经济发达城市、信息交流中心、科技教育中心等角色,其城市负担比单一型首都(华盛顿)要重。因此,雄安新区将承接部分非核心首都功能,甚至是部分行政职能。
从行政地位上,雄安新区虽是国家级新区,但与特区平级,且不单纯是经济特区,而是综合性特区。综合特区表现在除了产业、经济等方面的试验性改革,还涉及城市功能的分配和行政权力的改革。同时,又区别于历史上的陪都,并非应对战时而临时设立的行政副都。这样非但不会分化北京的内政外交职能,反而会巩固北京首都地位,优化首都治理水平。
从区位和发展潜力上,雄安新区以保定市下辖三县为主要建设范围,没有完全遵循行政等级原则,布局在非重点城市,非流域经济区域,而更多的是看重京津腹地潜力和陆路交通资源,其发展起点与当年的深圳、上海浦东相比更低,但发展目标却高于二者。中央政府给予其的巨大政策红利将会在近10年内不断释放。
从发展定位上,雄安新区有习近平主席明确提出的七大重点任务。
综上,雄安新区的“新”在于管理体制上的革故鼎新、发展模式上的推陈出新以及资源环境上的焕然一新,“特”在于功能规划上的专门性、行政地位上的独特性以及发展潜力的无限性。
体现中国特色
雄安新区与北京疏解非首都功能有直接联系,被疏解的功能必定需要大量土地供应,被疏解的功能也会产生比较强的集聚效应。雄安新区不同于经济特区和一般国家级新区,其土地开发仍需要远期规划和逐步推进,打造紧凑型城市,避免城市的无序蔓延,始终保证有发展空间和经济腹地。
在雄安新区规划文件中有一个词非常引人注意:中国特色,应从历史文化、城市规律和国情区情三个方面进行理解。
其一,雄安新区虽然名为“新”,但从历史文化上雄县、容城县、安新县都具有上千年建制历史,一直是京畿要地。作为新行政建制下的国家级新区,其城市建设必定要采燕赵文化之长,扬首都气势之壮,尊重历史方能开创未来。
其二,雄安新区作为“国家大计”,在长期建设发展过程中除了按照国际一流标准,更应遵循中国的城市发展规律——“先城后市,城市结合”,在政府规划之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城市建设和管理上的配置资源的作用。
其三,雄安新区的规划建设应该考虑到中国北方特殊的水资源约束问题,防止城市运营过程中再次遭遇水资源约束和人口膨胀的困扰。
任何一个区域的发展问题本质上都要回归到产业上,它是区域经济发展原动力。雄安新区旨在打造“中国的硅谷”,成为全球的创新中心。因此在实际操作中,需要参考高新区的发展要素供给,除了政府搭台、企业唱戏,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不可或缺。
创新除了技术创新,还要制度创新、思维创新,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领域,涉及生产、消费、分配各环节。绿色、智慧、高端是雄安新区城市发展思路的全面创新。
京畿雄,天下安。雄安新区正在为中国发展开辟新的道路,只有真正把首都及周边地区发展起来,以首都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才能真正建成。
(作者单位系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责任编辑: 万山
责任编辑: 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