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中部崛起
中部崛起

肖金成:中部崛起的现状、问题与对策(上)时间: 2016-08-31信息来源:佚名 作者:gds_admin 责编:


   1.制约中部地区发展的主要因素(根本问题)
    制约中部地区的主要因素是什么?这是我研究中部崛起战略一开始就在思考的问题。中部地区的学者最早提出了“中部塌陷”现象。为什么出现“中部塌陷”,国家实施东部率先发展和西部大开发战略。当时东北还没有被划分出来。东部地区发展比较快,西部大开发之后,西部也发展得比较快。如果把各省经济发展速度画一条曲线,不管是中部六省还是中部九省都是比较慢的。所以将此现象称作中部塌陷。中部地区的学者开始做文章,做什么文章?说中部兴则中国兴。中部塌陷就意味着中国塌陷。所以我们为了中国不塌陷,就不能让中部塌陷。一定要实施中部崛起战略,因为中部崛起中国才能崛起。但实实在在的说,中部地区在中国来讲发展条件是不错的。资源禀赋是比较合理的。比如说这里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华北平原的一部分,农业的发展条件非常好,水资源比较丰富雨量比较充沛。另外中部六省像安徽、江西、湖南、河南的能源资源也非常丰富。湖南的有色金属资源也非常丰富,在资源禀赋上优于珠三角和长三角。珠三角资源能源很短缺,可以说基本上没有什么能源资源,长三角也是如此。江苏就是徐州有点煤,浙江基本上没有煤。所以从资源来讲,中部地区还是不错的。
    为什么这么好的条件,经济发展还比较缓慢?我总结了五点:
    1.城市发育不良
    中部地区各省除了省会城市,其他的城市,城市规模都比较小,比如湖北省除了武汉之外,城市规模都很小。武汉我们谓之一市独大。后边有一张图(图三),是2012年的数据,因为新的数据还没有,尤其是城市的数据。武汉的GDP是八千亿,而黄石只有1040亿,鄂州560亿,孝感1105亿,黄冈1192亿。当然有两个城市规模相对大一点,就是襄阳和宜昌,他们的GDP超过三千亿,但也不到武汉的一半。
    各市建成区面积也是如此(图四),武汉是520平方公里,周围的城市没有一个超过一百平方公里。按照一个平方公里一万人计算,武汉是520万人的话,其他城市都不到一百万。宜昌和襄阳的城市人口不到两百万。湖北如此,江西也是如此。我们看看江西的人口。南昌的人口337万,其他的城市像赣州、上饶、景德镇、鹰潭、九江、新余、宜春、萍乡、吉安的城市人口都在一百万左右,超过一百万的只有赣州和上饶。其他省会城市如合肥人口三百万左右,太原市人口三百万左右,郑州市的人口四百多万,说是城市人口,也包括了周边乡镇的人口。城区的人口可能还要少。我认为,中部地区城市发育不良,是一个主要的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城市发育不良?实际上是工业化的问题,是工业化水平低。因为城市的规模取决于二三产业创造的就业岗位,二三产业发展不好,创造的就业岗位少,人口不可能大幅度增长。
    2.农村人口多,城镇化水平低
    看一下2014年数据,山西城镇化水平,是53.79%,比全国低0.98个百分点;河南是45.2%,比全国低9.57个百分点;湖北55.67%,比全国高了0.9个点;湖南49.28%,比全国低了5.49个百分点;安徽49.2%,比全国低5.57个百分点;江西50.2%,比全国低了4.57个百分点。
   中部六省只有湖北是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上和全国平均线54.77%一样,其他的都低于全国的平均水平。按照中部的地区来讲应该说和全国平均水平持平是比较合理的。但是多数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尤其是河南低了9.57个百分点。
    我们说城镇化水平可以代表工业化水平,是现代化水平的标志。也就是说整个中部地区,半数以上的人口还滞留在农村,城镇化水平低是中部地区一个重大的制约因素。
    3.县乡自我发展能力弱
    现在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实际上从“十一五”开始就提出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把县域经济发展作为重大战略,但在中部地区效果不是很明显。
     为什么不明显?我们分析过。主要原因是中部地区多数是农业县,大家知道农业给财政的贡献几乎等于零。有些地方不但不能给财政做贡献,还要给农民补贴,所以说县财政很多支出都靠转移支付,这种靠转移支付的财政很难有完善的基础设施,没有大量资金投入基础设施,导致基础设施不完善,你想招商引资或者是发展产业,非常困难。
    中部地区属于粮食主产区,有保障粮食安全的任务。所以两个文件对中部地区的定位是粮食生产基地,最主要的任务是要巩固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两个文件里面都明确中部地区第一大任务是巩固粮食生产基地的地位,毫不松懈的抓好粮食生产。既然很多县都是农业县,你要让农业县的经济发展到什么程度,是非常困难的。
    当然,也不能希望其放弃粮食生产,大力发展二三产业,因为发展二三产业的条件是不具备的。
    4.城镇体系不合理
    城市是划分层次的,一个区域不仅应有大城市,也应有中小城市,还要有小城镇,这就是城镇体系,一般呈金字塔状,越往下数量越多,中等城市有一定数量但不会太多。中部地区的城镇体系的特征是大城市较大,中等城市发育不良,小城镇多而小。省会城市规模还可以;地级市规模比较小,产业不是很雄厚;县城第二产业不是很发达。小城镇多数是商贸型小城镇,少量是资源型小城镇,有个别是旅游型的小城镇。城镇不像江浙,也不像珠三角,珠三角的城镇如虎门规模很大。浙江的镇的规模都有 七、八万人。中部县城都不大,别指望小城镇变得很大。
     5.资源优势尚未转化为经济优势。
     中部地区资源比较丰富,资源禀赋比较合理,尤其是山西。山西是资源大省,我们在2002年曾经给山西做过资源型城市转型研究。我为此写过一个研究报告,题目是资源性城市转型之策。其中,提到一个现象,就是在资源市场比较好的时期,比如说煤炭价格比较高,煤炭需求比较大,挖出来就赚钱,就顾不上转型,也不用转型。等煤炭市场不好了,煤炭价格下降,企业不赚钱,就没有条件转型。 每个企业都亏损,财政收入下降,这个时候想转型,怎么转?没法转。所以始终是转不过来。资源型城市转型不是现在提出来的,很早就提出来了,但转型的效果很差。
   直到现在,山西省仍然是受到资源产业比重过高的拖累。资源优势没有转化为经济优势。有一个理论叫做资源诅咒。就是说凡是资源丰富的地方,多数是欠发达的地区。因为资源比较丰富,这里的人不用干别的,把资源从地下挖出来,就能够生活得很好,或者说不用费很大功夫就能够比较富裕,所以没有动力搞别的产业,也没有动力去进行创新。后来我们发现在全国来看凡是资源丰富的地方,都是相对欠发达的地区。资源最不丰富的,或者是最贫乏的要数温州,不仅缺乏矿产资源,土地资源也很缺乏,人均三分地,连口粮都不够,所以温州人最早走出去,国家限制不让走出去的时候,也没有限制住,走遍全国,开放以后走向全世界。像浙江、广东资源都比较贫乏,但是他们的经济比较发达,这和中部地区形成一个鲜明的对比。
   为什么中部地区城镇化水平低,我也经过了比较深入地思考,为什么这些人不愿意到城里去?就是农业生产条件太好。靠土地能够生存,靠土地不仅能够吃饱饭,也能有一定的收入,他不太愿意抛家舍业。所以解放初期说很多人乡土观念很重,当官都不想当,何况让他进城。那个时候最理想的一句话就是“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愿意回到农村,不愿意去城里。
    出去打工最多的是四川和贵州,这两个省耕地资源很少,在农村不仅很难富起来,而且很难生存下去,所以就走出来了,到城里去,到珠三角去,到长三角去,到北京去。恰恰中部地区走出去的人相对比较少,当然也有一部分,像河南、安徽,走出去比较多。
    中部地区总的来说境遇不错,耕地资源过得去,所以没有动力离开农村。所以城市相对来讲服务业也不是很发达,搞区域经济研究要透过现象看本质,要从根上去挖掘,这些原因导致了最后这种结果。



责任编辑:夏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