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 专题综述
专题综述

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豫南区域发展——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一次专题研讨会综述时间: 2022-07-11信息来源:《经济研究参考》 2022年第3期 作者:沈体雁1,左万水2,肖金成3 责编:qgy

摘要: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同年十月,河南省召开第11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20211220日,“中国区域经济 50 人论坛”以“中心城市建设与豫南区域发展——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为主题,在河南南阳举行第二十一次专题研讨会,深入探讨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定位与战略以及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重要路径,为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建设与豫南区域发展建言献策。

关键词:南阳;豫南区域;副中心城市;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21年5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调研,主持召开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为南阳发展指针定位,擘画蓝图。同年十月,河南省召开第11次党代会,明确提出支持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与信阳、驻马店协作互动,建设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是河南省土地面积第一、常住人口第二、经济总量第三的省辖市。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是河南省委、省政府的重大决策,是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河南、视察南阳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精神的具体措施,探讨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以及经济建设和城市建设的重要路径。

2021年1220日,“中国区域经济 50 人论坛”以“中心城市建设与豫南区域发展——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为主题,在河南洛阳举行第二十一次专题研讨会。此次会议由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中共南阳市委和南阳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南阳师范学院和南阳理工学院协办。论坛正式成员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名誉会长范恒山,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首席顾问、新疆大学中国西部经济发展与改革研究院院长刘以雷,湖北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上海财经大学讲席教授、长三角与长江经济带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学良,河南省人民政府参事、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生态文明研究所党委书记杨开忠(以上按姓氏拼音首字母排序),特约嘉宾重庆市原市长、复旦大学特聘教授黄奇帆和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沈体雁等专家学者围绕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发表了观点。

会议开幕式由河南省南阳市委书记朱是西主持,中央政策研究室原副主任、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常务副主席郑新立致辞,南阳市委副书记、市政府市长王智慧介绍了南阳市情。论坛主旨演讲环节由肖金成主持,黄奇帆和范恒山发表演讲。圆桌会议由杨开忠主持,陈耀、刘以雷、秦尊文、肖金成、张学良、张占仓、沈体雁分别发言。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阳被确定为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实至名归,意义重大。本文基于与会专家发言内容,围绕南阳市定位、发展战略、经济高质量发展、高标准提升城市品质等四个方面进行综述。


      一、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形势研判

南阳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需要科学、客观地分析其发展基础与各种优势。与会专家在对南阳市情、区情进行实地调研的基础之上,从发展基础、发展机遇、区位条件三方面研判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优势与趋势。


   (一)南阳经济发展相对落后,但优势明显,潜力巨大

南阳市土地面积2.66万平方公里,户籍人口1238万,是河南省面积最大、户籍人口最多的地级行政区。中心城市有2700多年的建城史,汉朝时是全国五大都会[1]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市经济总量接近四千亿元,稳居河南省第三位。但是目前综合实力不够强,经济总量仅占河南的7.1%,大多数人均指标在全省位次靠后。

范恒山指出,应该清醒的认识到,即使在河南范围内考量,南阳的发展也不充分,属于相对欠发达地区;如果考虑南阳的土地面积,单位土地的产出将更低;无论是提高人均GDP的比重,还是提高城乡居民的平均收入水平,其难度都比较大。

张占仓将南阳市情归纳为五点:第一,南阳在建设河南省副中心城市中步伐偏慢。第二,开放型经济水平较低,进出口数量有限。第三,与人口规模相比,经济总量过小。人口占全省9.8%,但经济总量只占全省的7.1%,在现有中西部各省已经明确为省域副中心的城市中排位靠后。第四,工业发展实力太弱,三次产业结构中第二产业占比过低。第五,在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领域尚没有形成竞争优势,财政收入、高科技产业、人才优势等方面仍是短板。刘以雷则指出,南阳发展所遇到的问题,既有全国各地都面临的普遍性矛盾与问题,也有南阳自身的特殊性矛盾与问题,与邻近的省域副中心城市,襄阳、宜昌及洛阳相比,南阳的综合经济实力呈现出较大劣势,短时间内很难形成高水平、高层次的要素集聚吸引力。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虽然南阳目前发展相对滞后,但是,南阳具有地域广大、人口众多、区位条件好、腹地纵深大等潜在优势,为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与发展提供了良好条件。郑新立指出,随着河南省将南阳确定为副中心城市,豫西和鄂西的四大城市——洛阳、南阳、襄阳、宜昌均成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未来这四个城市将竞争合作,协同发展;尽管目前南阳总量指标还不处于领先地位,但从人口规模和腹地条件来看,南阳却是在四个城市之中最有潜力的。陈耀进一步指出,从发展潜力看,随着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逐渐完善,南阳在地理区位、资源禀赋、人口规模和土地空间等方面的后发优势日益突显,内生增长潜能将加快释放,南阳将成为河南新的增长极。张学良也认为,从城市建成区空间布局、人口分布、工业企业空间分布以及夜间灯光空间分布等数据指标来看,相比于周边城市而言,南阳具有明显的综合优势。

    (二)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窗口

多位与会专家强调,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正面临天时、地利、人和最佳组合以及多重国家战略有机叠加的战略机遇,只要抓住机遇,发挥优势,加快融入豫鄂陕省际区域经济循环,就有望成为服务国内国际双循环的重要链接,有望成为新兴区域经济中心,有望成为引领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从而打造成为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

黄奇帆指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正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最佳氛围环境之中。所谓“天时”,即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关键十五年正是新阶段、新理念、新格局下十分关键的十五年,是中国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十五年,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最大变局的十五年,也是中国经济先后跨越进入世界高收入国家行列、成为全球第一大经济体、进入中等发达国家行列和实现“三步走”战略目标三大台阶的十五年,南阳发展将水涨船高,进入快车道。所谓“地利”,指南阳地处豫鄂陕三省交界,跨长江、淮河、黄河三大流域,受郑州、武汉和西安三个特大城市的辐射带动。如果把特大城市比作“大齿轮”,把大城市比作“中齿轮”,把中小城市比作“小齿轮”的话,那么在“大齿轮”周边半径100-200公里范围内应该有一些“中齿轮”、“小齿轮”与之啮合。南阳正处于郑州、武汉和西安三个“大齿轮”的几何中心。可见,在这个几何中心建设一座省域副中心城市,相当于这三个“大齿轮”中间装上一个“中齿轮”,可以让三个“大齿轮”之间的协同和磨合更加顺畅,从而遏制超大城市的“城市病”,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所谓“人和”,指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乃是人心所向,众望所归。南阳目前城镇化水平偏低,人均GDP低于全国平均标准,提高人均GDP和城镇化水平是南阳老百姓共同的愿望。

张学良认为,我国中西部地区的部分城市已经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改革开放的腹地发展成为改革开放的前沿,中西部中心城市的建设将在双循环格局中扮演极为重要的角色。南阳地处中部崛起、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两个国家战略的叠加区,面临着格局转换、战略叠加、区域竞合等重要机遇,应抓住机遇,加速崛起。

    (三)南阳建设河南副中心城市功在当代,利在千秋,意义重大

习近平总书记在考察南阳时指出:南水北调工程是重大战略性基础设施,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要从守护生命线的政治高度,切实维护南水北调工程安全、供水安全、水质安全。南水北调工程事关战略全局、事关长远发展、事关人民福祉。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是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的重大举措,无论是对优化河南城市格局、促进全省经济协调发展,还是对重塑人水关系、促进人水和谐、有力支撑北方经济发展和推动南北协调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一是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将进一步促进人水协调发展、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和南水北调后续工程高质量发展。范恒山认为,南阳是重要的生态地区,跨越长江、黄河和淮河“三江”,坐拥伏牛山、桐柏山、大别山“三山”,独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水源地和千里淮河发源地“两源”,拥有世界级的地质公园、世界生物圈保护区以及多个森林公园和自然保护区,是豫西天然的动植物基因库、国家重要的生态屏障之一,因此,以保护生态环境和资源基础为前提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对于更好地保护丹江口水库生态环境、保障南水北调中线供水安全、促进库区经济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是优化河南城市格局、促进全省区域经济协调发展。陈耀认为,从城市分布看,南阳地处河南省西南部、豫鄂陕交界地区,距离省会郑州相对较远,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是着眼于促进全省区域协调发展,实现各地区共同发展、共同富裕的重要举措;从空间格局看,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是河南着眼构建现代化城镇体系,形成规模能级不同的多极化网络,避免形成“一城独大”的有力措施。刘以雷也认为,从中长期发展目标来看,随着南阳副中心城市建设的不断推进,南阳对豫南区域经济的辐射带动作用将日益增强,从而既丰富了河南省多中心城镇体系发展总体战略,也将撬动豫南腹地经济增长,促进南阳和豫南地区融入豫鄂陕省际区域循环。

三是促进豫陕鄂三省交界区域高质量发展和国家区域协调发展。范恒山认为,南阳的基本区情是省际毗邻地区、多省交界地区以及中部地区与西部地区的过渡地带,因此,南阳副中心城市将在很大程度上承担着连接东西、策应中部沿海、支援西部发展的重要作用。张学良通过数据分析得出,在目前全国42个三省交汇地区之中,发展较好的地区并不多见,南阳作为我国东西南北的连接地区,已经变成了中国区域发展改革的前沿,因此探索小尺度、跨区域、相对精准的区域合作,将对畅通国内大循环、促进跨省域要素流动、优化区际资源配置具有示范作用。陈耀从区际关系的视角,提出建设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将有利于省际交界地区的合作,提高南阳的城市能级,对于吸引要素资源、开展跨省合作交流是非常有利的举措。


     二、南阳副中心城市战略定位与发展思路

与会专家在对“中心城市”这一概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提出了南阳副中心城市的战略定位、使命与发展思路。主要包括什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南阳要建设什么样的副中心城市、如何建设南阳副中心城市三个关键问题。

    (一)什么是省域副中心城市

范恒山指出,中心城市是指功能综合、实力雄厚、在一定地域范围的经济社会活动中处于中心枢纽地位,且具有较强辐射带动作用的城市。一般来说,中心城市都具有独特的比较优势。从市场角度看,中心城市具有很强集聚性和超过一般城市的感召力,因而也就呈现出很强的虹吸效应,能够把大量的产业与人口吸附过来,是承载发展要素的主要空间形式。从政府角度看,由于中心城市具有良好的综合功能和较强的影响力,上级政府特别是中央和省级政府往往会授予其承担许多不同于一般城市的重要的先行先试职责,相应提供一些特殊政策和便利条件,从而使中心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运作条件和行为空间。范恒山强调,中心城市发展的目的不仅仅是做强做大自身和提升自身发展水平,把自身能级和体量做大当然是中心城市发展的题中之义;作为中心城市,更应当承担在一定区域范围内的辐射功能。因此,中心城市的真正使命是,通过增强经济特别是产业和人口等的承载能力来实现高质量发展,进而带动相关区域的发展,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持续带动经济总体效率的提升。

秦尊文认为,省域副中心城市是指在一省范围内,综合实力较周边城市强大,经济辐射力超出了自身管辖的行政区范围,拥有独特的优势资源,且与主中心城市有一定距离、可以被赋予带动周边区域发展重任的特大城市或大城市。刘以雷认为,中心城市是一定区域内的重要增长极,具有复合功能或多种主导功能、起着枢纽作用,也是一个地区综合竞争能力的体现,是实现该区域高质量发展的关键。

肖金成进而提出了中心城市的三个标准。第一,有一定的腹地,周边一段距离内没有其他大城市。第二,有一定的规模,城市规模越大,辐射带动力就越强。第三,有一定的首位度,和周边的城市比较,各种指标都是遥遥领先的。

    (二)南阳要建设什么样的副中心城市

郑新立认为,通过做好总体规划,完善现代基础设施,建设低密度建筑,建设一个绿地、水面覆盖率比较高,水运、铁路、公路、空运发达,具备泛在、大容量的无线网络,工业区、商务区、居住区、休闲区、文教区、旅游区以水系和绿化带相间隔,比大上海更加秀美、更加宜居、更加宜业的生态环境。郑新立还强调,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的规划要突出下述定位:先进制造业基地、综合物流枢纽、文旅康养中心,城乡融合发展的示范区、实践“两山”理论的样板区——把“绿水青山”真正变成“金山银山”的样板区。

范恒山从“一个方向、三个角度”提出了南阳的定位。从方向上看,南阳应努力打造辐射带动河南全省发展的我国中部地区高质量发展的能动活跃的增长极。从创新的角度,应该把南阳打造成为区域性综合创新的高地,即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在内的各方面协同创新、集成创新的高地。从联动的角度,应该把南阳打造成为内陆开放合作的重地。即通过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体系构造,通过建设豫鄂陕交界地区开放合作的高地,将南阳打造成为区域乃至全国的重要增长极。从生产生活的角度,应该把南阳打造成为人民安居乐业的福地。发挥南阳综合优势,将之建设成为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幸福之地。

杨开忠指出,南阳要实施消费中心战略。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谁的市场潜能大,谁就是经济增长中心。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要以建设消费中心为战略基点。南阳要高度重视和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发挥全国市场潜能中心,制定实施消费中心发展战略,把南阳建设成为消费中心。

沈体雁指出,要实施集中式大推动战略,聚力突破现代化汽车产业集群和现代化中心城区两篇大文章,把南阳打造成为鄂豫陕渝菱形区域(钻石地区)的区域性交通枢纽、现代工业城市、生态宜居城市、河南省域副中心城市和新中部区域性中心城市。

    (三)南阳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

南阳如何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专家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分别从不同的视角出发开具了不同的“药方”,提出了若干对策建议。本文将之归纳为“一个总体战略,两个战略重点”。总体战略,即从新发展阶段、新发展理念、新发展格局的时代大背景出发,通过科学研判南阳发展大势,提出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总路线就是创新发展战略、别具一格战略和区域协同战略。两个战略重点,即推动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实现南阳城市高品质建设两个重点抓手。

     1.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全面提升南阳城市能级

南阳要从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边远地区崛起成为区域性中心城市和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实施创新驱动战略。特别是综合创新和集成创新战略,营造创新生态,打造创新集群,厚植创新人才。

范恒山围绕打造区域高质量发展的能动活跃的增长极这一定位,提出把南阳打造成为包括科技创新、体制创新、管理创新、社会治理创新等在内的综合创新高地;通过优化营商环境、运用特殊的手段和灵活的机制,积极引进与有效整合各类科教资源,促进其围绕基础资源转化、优势产业扩展和生态经济发展等进行技术攻关;着力解决创新资源短缺而又各自为战、科技创新效率低下、科技产业化进程缓慢等问题,推动科研院所和高校一体协作,营造良好创新生态,形成合力,激发潜力,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为促进南阳经济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张占仓也指出,南阳高质量发展必须靠创新,在创新上要出高招,出奇招,才能推动高质量发展。

杨开忠提出南阳应实施创新集群战略。一方面,要建立链长制,对链长及相关人员进行产业集群发展理论与实践方面的培训,提升产业链长的专业化能力,同时围绕目标产业集群引进园区经营专业公司进行特许经营;另一方面,要实施“创新人才地方品质”多级驱动的行动计划,制定和实施营销南阳战略,面向投资者、工商企业家、旅游者、人才和目标人群,开展场景营销和城市营销,提升南阳顾客连接质量,强化南阳情感输出,让南阳客户获得超级体验。

肖金成认为,南阳要以人才为中心推动改革创新。他指出,技术创新、产品创新和体制创新等城市创新关键靠人才,人才从哪里来?一是培养,二是引进。人才和投资一样,是有选择性的。人才和产业不一样,产业是不求所有,但求所在。人才是不求所在,但求所用。人才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资本走,资本跟着利润走,因此,要理清人才、产业、资本、利润之间的关系,给人才发挥作用的空间。

     2. 实施别具一格战略,壮大南阳特色经济体量

南阳资源禀赋独特,未来城市创新的重要途径就是实施别具一格竞争战略,不断发展壮大南阳特色经济。从自然资源禀赋看,南阳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渠首所在地、淮河发源地和国家核心水源区,也是河南省林业大市,生态区位重要,具有率先实现“双碳”发展的重要条件。从历史文化资源看,南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楚汉文化发源地以及“科圣”张衡、“医圣”张仲景、“商圣范蠡和“智圣”诸葛亮“四圣”之地,文化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习近平总书记在南阳考察期间特别强调,应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产业。与会专家认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一定要用好用足南阳独特的生态与文化优势,壮大特色经济。

郑新立指出,南阳要以科技创新带动现代中医药发展,要加强中医药现代化研究,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要充分挖掘张仲景等珍贵的药方,把这些药方开发成中成药,造福于人民;要推动中医药的标准化,发展中医药的指纹图谱,加大中药有效成分的研究和提取方法的研究,真正把南阳建成中医药现代化基地。他还提出,要利用南阳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自然景观和气候优势,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健康养老产业。张占仓指出,传承创新发展中医药、艾草产业、月季产业、绿色生态产业是南阳新的增长点。沈体雁提出要实施大生态推动战略,把库区建设成为“丹江水库国家公园”,把环库地区打造成为全球库区建设的典范、生态经济发展的典范以及重大工程后续高质量发展的典范。秦尊文指出,要发扬光大特色文化,要把中医文化发扬光大,尽快恢复张仲景国医大学,同时,还要打响楚汉文化、“四圣”文化、官德文化、商埠文化等文化品牌,传承发展板头曲、大调曲、三弦书等传统音乐曲艺,争创“中国曲艺名城”;办好张仲景医药文化节、诸葛亮文化节、玉文化博览会、月季博览会等重大活动。鼓励举办体现民族、民俗、民间特色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宣传展示南阳文化风采。

     3.  实施区域协同发展战略,重塑南阳经济地理格局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需实现区域协同发展,促进区域优势互补、开放合作,形成区域综合竞争力。范恒山指出,要优化城市功能与区域分工,实现内外一体联动、相互促进;从区域联动的角度,把南阳打造成为开放合作的重地。他认为,作为豫鄂陕的交界和河南的西南边缘,南阳应努力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以优化中心城区功能为主体优化整个区域分工;二是深化周边地区间的合作和全方位的对外开放。

杨开忠指出,南阳必须塑造与之协同的地理格局,要按有利于副中心城市发展的战略要求,重塑南阳经济地理。一要推动山区人口和经济向中心城区集中;二要推动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推动以南阳为中心枢纽的区域水陆空综合交通一体化网络建设,打造以南阳为核心的都市圈。沈体雁也提出要实施大区域联动,要深化京宛、郑宛、汉宛合作,推动河南、湖北两个副中心的联合,加强与信阳、驻马店的区域经济一体化。

肖金成认为,行政分割制约了要素流动、市场扩大、区域发展。通过区域合作,消除行政壁垒,就能够使城市、经济得到发展,南阳和襄阳距离不远,同是豫鄂交界地区的中心城市,要加强合作。另外,南阳要主动和豫南地区各市加强合作,和湖北的、陕西的相邻地区加强合作。秦尊文指出,南阳应积极持续参与和推动国家“十四五”规划中提出的淮河、汉江生态经济带上下游合作联动发展。一方面,带动豫南区域发展,做好主中心的“二传手”,带动全省部分区域的发展。第二方面,带动豫鄂陕毗邻地区发展,特别要与襄阳联手,打造跨省经济圈。

刘以雷指出,要以广聚才、善借力、巧聚能为思路挖掘动能空间、产业潜能和城市优势,增强南阳在中部地区的综合竞争力。一方面,要以内外联动为基础,着力“内功修炼”提升城市规模能级,增强人才吸纳和企业集聚能力,增强豫南高效生态经济示范区的效能;另一方面,要加强豫鄂陕区域横向协作,与鄂西北、陕东南地区形成产业链、创新链的嵌入式融合发展,以交通枢纽优势和资源型产业优势打造毗邻地域的共同优势,为副中心城市建设夯实基础。陈耀指出,要强化开放合作带动。要做足京宛合作这篇大文章,要用一渠清水换来科技成果的转化,把“首都研发、渠首转化”这篇文章做实。


     三、聚焦核心产业,优化营商环境,推动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要以发展产业作为重要抓手,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肖金成建议,南阳要把产业发展作为重中之重。传统的城市靠政府支撑,而现代城市依靠的不是政府级别,而是产业的发展。产业发展带来就业岗位,带来人口的聚集,也带来财政收入,是城市发展的动力所在和活力所在。与会专家们从推动产业增量升级、促进集群化发展、优化营商环境等方面提出了南阳产业发展对策。

    (一)把握经济规律,加快南阳产业转型升级

与会专家首先对南阳产业高质量发展进行了阐述。范恒山指出,南阳要抓住关键核心领域聚力发功,持续拓展经济运行的能量与空间。要立足于发展实体经济,优化强化产业体系。产业是城市发展的基础,产业发展就是经济社会发展。南阳产业发展应立足于建立现代产业体系,实现绿色化、智能化、现代化发展这个根本性方向来推进。坚持发展实体经济,最重要是大力发展“二产”,发展制造业。坚持发挥比较优势提升传统产业。坚持前瞻谋划和量力而行相统一,要超前谋划但需要把握自己的条件,应集中力量发展几个与自身能力相匹配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黄奇帆指出,南阳要以产兴城,加快形成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业集群。把城市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落在实体经济上,落在制造业和各种类型的服务业,健全教育卫生、生态等公共服务。一是要围绕国家支持的产业,围绕国家大势所趋努力发展相关产业。主要包括我国正在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下的内需型产业、我国正在推动的2030年碳达峰、2060年碳中和战略下的清洁能源产业、新基建相关的数字经济产业化和传统产业数字化、科技成果转化形成大规模生产力、新型消费五个方面的相关行业。二是要围绕新时代的“五大件”——头戴式的AR/VR眼镜或头盔、家庭机器人、自动驾驶的清洁能源汽车、柔性显示、3D打印发展相关产业。

杨开忠指出,南阳要实施消费中心城市战略。扩大内需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战略基点,谁的市场潜能大,谁就是经济增长中心。因此,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背景下,要以建设消费中心为战略基点。南阳要高度重视和抓住这一战略机遇,发挥全国市场潜能中心,制定实施消费中心城市发展战略,把南阳建设成为消费中心。

与会专家们还围绕南阳应该发展哪些产业纷纷建言献策。郑新立指出,要以科技创新带动装备制造业、人工智能、数字经济、现代中医药的发展。在装备制造业中,重点支持发展目前已经具备一定优势的产业,通过自立自强、技术创新降低成本,强化线上线下营销,扩大在国内外市场的占有率,使这几个产业向着百亿、千亿级的产业集群进军。在新材料方面,重点支持发展各种特种金属和非金属材料,立足于本地资源的产业,可以打造成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支柱产业。要加大对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发展现代中医药产业。他还指出,要利用生物技术发展有机农业,要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农业农村现代化,以城乡融合发展实现乡村振兴。南阳要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要搞有机农业,把有机的农产品提供到国内外的市场上去,吸引社会资金投入到农业现代化上来。

秦尊文认为,南阳要打造特色支柱产业。在南阳已经谋划的“234”工业发展基础上,还要多发展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以减缓甚至扭转南阳人口大量外移的局面,为南阳集聚人气。刘以雷认为,南阳要以数字经济为切入点,以“专精特新”为主攻方向引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与产业优势重塑。要以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融合为先导,以5G、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数字经济核心产业领域为重点,以服务“专精特新”实体企业为引领,推动信息化、数字化与智能化变革“由虚向实”,加强南阳“主新特”产业的数字化场景支持,推进数据要素资源化、资产化。

沈体雁认为,南阳要重点突出,聚焦于一点,集中式发展。第一,这是由南阳的市情、区情决定的。第二,这是由产业发展规律决定的。南阳选择什么主导产业和核心产业集群,首先是由南阳以及周边地区的比较优势决定;其次还要遵循产业集群发展的规律,产业必须成群结队、块状发展、链式扩展。最后,还需要考虑这一产业的市场潜能。综合考量,南阳发展汽车产业仍有机会,要聚力突破“现代汽车产业集群”这篇大文章。第三,汽车零部件产业已经成为南阳的“Mini型”(迷你型)产业集群,初具现代产业集群雏形与规模。第四,南阳所处的武汉、郑州、西安、重庆所形成的菱形区域(钻石地区),正在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级的汽车和交通运输产业集聚区。南阳发展现代汽车产业集群,周边可资利用的产业要素非常丰裕,要跳出南阳在周边地区找资源。第五,由于种种原因,其他产业在近五年内难以替代汽车产业,成为南阳推动南阳经济起飞的核心产业集群或主导产业集群。

    (二)打造产业平台,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黄奇帆指出,南阳要打造产业集群。抓工业、制造业、服务业,一定要有产业集群的概念。国家和国家之间竞争、区域和区域之间竞争,不仅仅是大型企业、跨国公司之间的竞争,而是产业链集群的竞争。哪个城市能够将上千个企业形成的产业集群控制在本地,就会成为企业离不开的生产基地。在具体方式上,要推动三种集群:首先是制造业上中下游的产业集群;其次是促使同类产品、同类企业扎堆形成集群;最后要促进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集群。

郑新立提出,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以引进德国农机技术和职业教育为突破口,建设中德产业园。南阳有与德国企业联系紧密的企业家,具有引进德资建厂的经验。可以在南阳搞一个中德产业园,引进德国的农机作为突破口,其他制造业的企业愿意到这里来的都欢迎。同时学习苏州太仓的模式,把德国的双轨制教育引过来,创办德国模式的职业学校。

肖金成提出,要打造产业发展平台。发展产业是各省、各市共同的认识,但发展产业是有条件的,打造产业发展平台是加快产业发展的有效举措。产业发展平台就是开发区、工业园区、产业集聚区等,要把开发区的基础设施搞得非常完善,最起码达到“九通一平”。要集中发展、集约发展、集群发展,“畅通微循环”。

沈体雁指出,南阳发展汽车产业要实施大推动战略,从南阳产业实际出发,南阳必须在所选定的产业赛道上,也就是现代汽车产业集群上,在产业链的上、中、下游以及基础设施配套、要素供给、政策扶持、空间规划等方面,同时给予一个最小临界规模的投资,从而使汽车产业集群以最小总成本、最短发展路径、最优投资效率达到这个“临界规模”,引爆南阳产业集群生态系统效应,促进汽车产业发展从“家家都不赚钱”的规模不经济局面到“家家都赚钱”的“报酬递增”阶段转变,形成产业发展的内在“自生”能力。要下功夫寻找和引进南阳汽车产业集群的“链主企业”和龙头企业;要加强汽车零部件产业协会和汽车工程学会等产业集群平台组织的能力建设;要实施“精益创新”战略,聚焦汽车产业构建“专精特新”城市创新系统,要引入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汽车领域的高端大学科研院所;要进一步优化整合本地汽车市场需求以及南阳周边地区的汽车市场需求,进一步创新交通运输和贸易方式,扩大南阳汽车市场潜能;要充分利用南阳周边可资利用的汽车产业要素条件,培养和打造百万汽车工人大军,为南阳汽车产业集群持续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劳动力池”;要发起城市营销行动,启动环库汽车拉力赛等节事活动,塑造南阳现代汽车城新品牌,改变和提升南阳城市形象。

     (三)深化市场化改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

郑新立指出,南阳要打造良好的营商环境,使南阳成为企业家成长的沃土。不仅使我们本地的企业家成长起来带动南阳的振兴,还要吸引全国、全世界的企业家到南阳来发展,这是把南阳建成省域副中心城市的重要条件。

刘以雷指出,要把握与厘清“改革”的本质与内涵,回归改革常识,回归改革的基本面,加强推进重点领域的改革广度与深度,强化改革举措的系统集成与协同高效。要深刻认识到企业才是经济发展的主体。要突出政策针对性、实操性、落地性,因地制宜,主动改革。要持之以恒优化营商环境,用新观念研究新情况,用新思路破解新难题,革故鼎新、破旧立新。营商环境作为一个城市的综合软实力的重要体现,不仅是生产力、竞争力,更是培育千千万万优秀企业的沃土,要持续提升政务服务效能,优化政务流程,精简行政审批事项。


     四、聚焦中心城区,完善基础设施,实现南阳城市高品质发展

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阳要聚焦中心城区,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水平管理,实现南阳城市高品质发展。郑新立指出,南阳作为二十一世纪二十年代形成的大城市,一定要在设计理念、城市布局、建筑风格等方面有全新的面貌。要通过做好总体规划,形成比上海更加秀美、更加宜居、更加宜业的生态环境。范恒山认为,南阳综合优势十分明显,一是生态优良、风景优美、鸟语花香;二是人文荟萃、人杰地灵;三是历史底蕴深厚、发展基础良好;四是人口众多、腹地广阔。因此,从生产生活的角度,应该把南阳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成为安居乐业的福地。与会专家们从做强中心城区、完善基础设施、城乡一体化发展等方面提出了南阳加快城市建设的对策。

    (一) 做大做强中心城区,提升城市品质与能级

秦尊文提出,南阳要做大做强中心城区。城市能级是以对城市以外区域的集聚效应和辐射效应的影响程度为特征,以城市竞争力为重要内容,来带动相关区域的经济增长和社会进步的一种影响力。城市的辐射力、城市的能级主要看中心城区,“经济密度”尤为重要。要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在引入总部的过程中,要关注其运营、结算和对当地税收的贡献度。张占仓也认为,南阳肩负做大做强中心城区的新使命,中心城区强起来,周边才能带起来。

范恒山认为,城市品质是城市外在风貌和内在能量的呈现状态,而这种状态是城市物理形态、功能结构、运行机制和社会精神等的综合反映,体现着城市的魅力、创造力、舒适性和幸福感。南阳的感召力和影响力,最集中的体现为中心城区的感召力和影响力,关键要靠提升品质,而核心是突出“特”和“精”两个字。即以自身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自然美景为支撑,实现与其它城市不同的差异化发展,全面形成城市特色,并通过精细治理增强城市的温馨感和方便度。杨开忠从“创新人才地方品质”多级驱动的视角提出,创新驱动本质上是人才驱动,人才积累关键在城市品质,要以人才为中心,补城市品质之短板,大力提升南阳城市品质。

郑新立指出,目前南阳还缺少一个作为城市标志的地区,一定要对CBD精心规划,打造南阳的商务中心区。此外,还要对南阳全域2.66万平方公里的面积进行总体规划,包括各个市、县的功能定位、产业布局、立体交通、服务体系等,都应当按照城市的要求,对原有规划进行调整,有的要重新规划。沈体雁也提出,南阳要实施大城市推动,进一步打造白河沿线“一河两岸”黄金滨水城市主轴,加快建设南阳商务中心区和主城核心区,提升城市规划设计水平,打造世界级滨水城市景观风貌和现代网红城市场景,探索构建中国中部地区大城市治理体系和现代化新模式。

陈耀指出,南阳要强化中心集聚功能,提升城市的中心性。目前南阳城镇化水平不高,还有一半人口住在农村,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小,人口集聚度只有全域的十分之一左右。所以重点要加强中心城区,要提高全域的城镇化水平,特别要增强中心城区的人口和经济承载力。一是加快推进综合交通网络枢纽建设;二是要进一步集聚中心城区人口,至少达到全市人口一半以上;三是全市经济总量占全省份额要由现在的7%提高到10%乃至15%;四是通过撤县设区增加城市设区数量,扩大中心城市建成区面积。

    (二)构建综合交通体系,打造现代化城市基础设施

郑新立指出,南阳要完善水运、航空、铁路、公路综合运输体系,建设飞机改装、维修、保养基地;要加快东西向的高铁建设,加大高速公路的密度,尽快恢复唐河、白河水运;要借助于机场搬迁的机会,建设飞机客机改成货机、飞机维修、飞机保养的全国中心;要在南阳建设电子商务物流的配送分拣中心和航空物流中心,成为全国乃至全球的一个物流枢纽。

黄奇帆指出,要以综合性交通枢纽为抓手,高质量建设陆港、空港城市。第一,要以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推动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第二,南阳应该是综合性交通枢纽,航空、高铁、铁路、公路、水运统筹发展。首先是高铁,有望形成四进四出的高铁线路;其次是铁路,应按照陆港城市的理念谋划城市基础设施和空间布局;最后是航空,应着力建设空港城市,推动货运枢纽机场建设。

范恒山指出,南阳要高质量推进软硬基础设施建设,形成对内激发活力、对外聚集能量的环境条件支撑。第一,注重传统基础设施的改造提升,主要是强化“铁公机”一类基础设施建设。第二,高水平推进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要着力发展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一类关键性新型基础设施并依托它们全力打造数字经济、数字城市、数字社会和数字政府。第三,建立高标准的市场规制,应该紧扣四个词做文章,主要包括:一是“开放”,要坚决打破一些掣肘开放的障碍,让资源要素自主流动起来;二是“公平”,管理的重点不在于“松”而在于“公”,并不是越宽松越好,而是越公正越好;三是“诚信”,政府的诚信、社会的诚信、企业的诚信缺一不可;四是“敬畏”,政府和市场、政府和企业都要有敬畏心理,都要相互敬畏。

沈体雁认为,南阳要实施大交通推动。要尽快实现唐河、白河复航,打造唐白河临港产业带和生态经济带,构建现代立体交通体系,重塑南阳的经济地理格局,把南阳建设成为武汉-郑州-西安-重庆钻石地区的米字形交通枢纽。

    (三)细化实化政策保障,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与会专家从体制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政策保障措施。黄奇帆指出,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要促进城乡要素市场一体化,助推南阳高质量发展。需要通过落实中央关于要素市场化改革的一系列部署,从而在五年十年内产生千亿级别的财富。第一,要打破城乡二元壁垒,推进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同权同价入市。第二,农村土地指标跨省交易,包含两类核心指标:耕地占补平衡、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第三是通过改革解决城乡之间资金要素割裂的问题,要把农民三块地的问题解决好,使农民拥有财产可以抵押融资,银行掌握信用能对农民进行贷款。

刘以雷指出,南阳要抓住投资“牛鼻子”。主要是加大新老基建投入力度,打造“双循环”现代产业链和供应链基础支撑。“两新一重”建设(即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传统的“铁公机”、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是布局未来新兴产业的超前投资,目前对南阳来说有稳增长、稳就业、稳发展的作用。

张学良指出,要为公共服务加“温”,没有好的公共服务是没有办法吸引人才的,南阳应大力推进教育和医疗的发展,逐步加大民生投入,不断提升基本公共服务的保障水平。

     五、结语

本次“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专题研讨会中,与会专家以“中心城市建设与豫西区域发展——南阳河南副中心城市的定位与战略”为主题,围绕南阳建设副中心城市的形势研判、发展战略、推动南阳经济高质量发展、加快南阳城市建设展开研讨,建言献策。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南阳是千万人口大市、经济大市、生态大市,区位优势独特、市场空间广阔、人力资源丰富。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有基础有条件,是进入新阶段贯彻新理念构建新格局的重大战略举措。南阳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必须从战略上进行周密的、长远的谋划,并且选择好近期的突破口。要通过全面深化改革、高水平对外开放、强化创新驱动,推进工业化、城镇化、数字化、绿色化,虽任重道远,但前景可期。通过走好绿色低碳和生态经济发展之路,走好转型跨越、借势超车的发展之路,走好合作联动的协调发展之路,南阳一定能够成为中原振兴一个强大的支柱,成为带动豫南、甚至带动整个豫鄂陕交界地区发展的领军者。




[1] .汉朝五大都会:洛阳、成都、邯郸、临淄、南阳。

作者简介:沈体雁(1971-),男,湖北天门人,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城市治理研究院执行院长,研究方向:现代城市治理、国土空间规划、空间计量;左万水(1996-),男,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区域经济;肖金成(1955-),男,河北邯郸人,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研究方向:区域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