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风采
第十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时间: 2017-10-31信息来源:晓 力 作者:qgy_admin 责编:
第十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
——绿色发展与空间优化
为了更好地解读绿色发展、空间优化和“多规合一”三者之间的相互作用、内在联系,2017年2月12日,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联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等五家中央级学术团体,共同在京举办第十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互动碰撞,就“绿色发展与空间优化”做深入沟通和交流。——绿色发展与空间优化
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担任总主持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国家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先后担任高端论坛和学术交流主持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中国科协全国委员会委员、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秘书长、北京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研究生导师张满银,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秘书长李雯,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理事长杨子健分别代表各自学会发表贺词,一致表达了加强五大学术团体之间学术与业务交流合作的共同愿望,希望发挥各自社团专业优势,加强信息共享以及学术和业务交流,携手推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相均衡、经济社会生态效益相统一的可持续发展。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国务院参事、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主任、科技部原副部长刘燕华以及来自全国政协、国家发改委、科技部、住建部、水利部、国土资源部、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天津南开大学等各大部委和科研教学机构的近百位专家学者参与对话、研讨,并取得若干重要结论。
专家学者一致认为,空间优化必须消除城乡、土地利用、生态以及产业等不同部门制定的规划之间的脱节、矛盾和冲突,才能确保国土资源开发的集约化和可持续,才能避免“开拉锁”一样的拆了建、建了拆的资源浪费;只有建立在生态保护红线及合理资源承载力基础上的城乡建设和产业规划,才能实现宜居、宜业,并且促成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只有按“全域空间规划”要求,依据不同资源禀赋做出恰当的功能划分,推动实施错位发展和协同发展的区域经济,才能避免区域恶性竞争、地方保护和重复建设。
专家发言说,空间优化需要学科交叉的系统化研究。中国人民大学严金明教授指出,国土经济、区域经济,经济地理、区域科学、城市发展,需要交叉化系统研究。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东北振兴司副司长杨荫凯博士认为,随着中国区域发展形势日益复杂,统筹、协调、融合的任务将提到越来越重要的议事日程。包括功能区的融合、顶层的涉及到国土开发顶层规划的融合,还有行政区、政策区,西北大开发、东北老工业基地的振兴,以及老少边穷、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区域等的融合,都需要跨学科的研究。
专家认为,绿色发展基本原则是以资源环境承载力为上限。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提出,空间优化关键是加强管控,要划定耕地保护红线、生态红线、城市边界,每个地区开发强度要有高限制,生态空间有底线。中国人民大学石敏俊教授指出,要把经济发展和资源环境的负荷有效结合起来考虑,以最小的经济环境负荷换取大的增长。
专家认为,空间优化需着眼于全域空间规划。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宏观经济研究院高国力主任认为,国家土地规划和空间规划,首次对包括海洋和生态保护区在内的全部国土空间提出了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基本要求,城市群将作为我国新兴城镇化的主体形态,将陆续推出更多城市群规划。魏后凯所长指出,过去是集中在陆地空间,对海洋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对边境地区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未来要促进陆海统筹,促进国土空间均衡发展,实施全国多中心网络开发。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院长贺灿飞教授从企业、政府、非政府组织的关系以及空间角度,综合分析从地方到全球的不同尺度经济活动和环境问题。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原部长李善同从“全球价值链”的全球视野研究中国各个省之间价值链的分工,国内价值链形态、状况以及演变规律,分析中国对外开放和区域分化和新的竞争条件下中国价值链的发展方向,及对策建议,以确保中国国内价值链和全球价值链实现有效对接,并获得更大化的利益。
专家认为,空间优化既要把握全局还要因地制宜。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会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金碚指出,每个地方和区域发展阶段和水平不同,对绿色和发展的认识和偏重也不一样,选择的动力、机制不一样,实现方式和激励机制也不一样,所以要有因地制宜的环境政策和考核指标。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石敏俊教授指出,应针对各地不同的空间环境容量,制定差异化的环境政策。各地环境容量的排查和调查,这样的基础工作还没做好,需要加强研究。
专家发言说,要控制发展规模和速度,注重发展质量。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高国力教授认为,城市群作为区域经济的抓手,未来要控制城市群规划数量、规模及合理半径以及推进的速度和频率,应重点探索城市群的管理、治理,把治理模式、路径探讨清楚再适度推广,更有利于可持续发展。
专家认为,空间规划要注意软硬结合。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认为,“空间优化”一个是功能优化,一个是交通优化,同时还要相应的政策制度作为保障。比如京津冀协同发展当中,很多高考制度、社保制度、医疗制度等等不衔接,就会成为空间优化的障碍,空间优化就很难实现。北京大学政府管理学院教授薛领提出,未来的发展规划,不仅要顾及生产、生活、生态,还要顾及生命,一切都归到生命上,才真正叫“以人为本”。中国国土经济资源研究院副研究员郝庆认为,以前的规划主要是面向开发、发展,未来规划应该关注人文、文化景观等等提升关于精神诉求的东西。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