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时间: 2018-03-07信息来源:文/杨巧英 马燕坤 张雪领 图/万芊 作者:qgy_admin 责编:
2018年3月3日,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主办,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中国区域科学协会、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中国城镇化促进会联合主办的第十一届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在北京召开。今年论坛的主题是“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周建,中国科协全国学会党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李桐海,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研究员、党委书记柳忠勤,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中国国土经济学会专家委员、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住房与城乡建设部村镇司原司长李兵弟,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研室主任、研究员、陈耀,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孙久文,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研究员杨子健,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等,以及来自五个学会的专家、学者70余人出席。今年的论坛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主持。刘军萍指出,这已经是第十一个年头举办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她首先感谢了大家长期以来对新春论坛活动的热情参与和大力支持,并代表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向大家拜了一个晚年。她指出,一年一度的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联谊会活动,既具有团拜、团聚的意义,更加具有学习、沟通、交流的意义。她说,今年选择在两会召开之际举办这个论坛,并把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两大战略作为论坛主题,不仅对标了国家战略方向,而且对标了地方的现实需求,更是满足各个学会的职责、任务和要求。她认为,中国正处在升级转型的一个关键节点,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关系国计民生,如何落实新发展理念,如何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好家园,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都是我们大家的任务所在。
新春论坛从2008年到现在,今年是第十一届,每届一个主题,每个主题都关乎一个社会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因此,每年的论坛都会在国内外的新闻界、舆论界引起强烈反响。为了提高论坛的水平,从去年增加了高端对话环节,通过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的互动碰撞,就“实现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做深入沟通和交流。这样遵循惯例,本次论坛依然分为三个环节来进行。
第一环节,五大学会的领导代表做了新春致辞。刘军萍首先介绍了出席论坛的领导和专家,然后邀请学会领导上台致辞。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党委书记柳忠勤同志第一个发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自1981年创建以来打造了四个品牌,即2001年创建的全国中小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实验区、2010年创建的全国低碳工作实验区、2014年创建的全国国土空间优化发展实验区和去年创建的百佳深呼吸小城,去年3月18日在北京发布百佳深呼吸小城入围榜单后,全国反响强烈。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研究员指出,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的研究领域是相通的,都是研究经济活动空间,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乡村振兴战略使区域经济研究又遇到一个新的春天,有很多迫切需要我们研究的新问题,为国家的大政方针出谋献策。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晓东教授希望专家学者们利用好这个学习交流的平台,为国家经济建设做出越来越多的贡献。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资深常务理事李国平教授认为,无论是国土问题,还是区域和城市问题,都是空间问题,是空间问题让我们走到了一起,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要利用好这个平台,加强合作,为我国的学术研究和战略政策做出我们应有的贡献。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李兵弟同志介绍,特色小镇建设是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去年的核心工作,并指出中国城镇化发展到现在,面临着突出的区域性问题、城市发展问题和乡村振兴问题,迫切需要我们共同携手,加强合作和研究,为区域协调发展和推进新型城镇化贡献我们的力量。
第二环节是高端对话。由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党委副书记李青松同志主持,邀请五位嘉宾上台就区域协调发展与乡村振兴主题发表各自的观点。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教授认为,首都发展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但就中国现阶段而言,并不是每个大城市、超大城市都进入了向心集聚到向外扩散的阶段,在寻求集聚和扩散的过程中,要有一个度的概念,不能过激地向外赶人,各个城市需要因市施策,不能“一刀切”,促进区域协调发展,要通过人口布局的调整寻求区域的均衡,要强调人均尺度上的均衡,而不是地域尺度上的均衡,产业布局要与人口调整相结合,人为打破天然的地理环境要极其慎重。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区域经济室主任陈耀研究员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是我国区域政策理论的一个创新,内涵非常丰富,不光是追求地区之间发展差距的缩小,尤其是强调地区之间是公共服务的均等化,生态环保也要联防联控,最后认为乡村振兴要逆市场调节,让资源要素向乡村流动,但不能完全背离市场,同时也存在体制问题。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博士生导师张可云教授就区域协调发展的本质做了重点阐释,包括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和主体功能区制度两个核心内容,落后地区、膨胀地区和老工业基地三类地区,以及新型城镇化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全面对外开放战略和陆海统筹战略四重战略,应该成立全国区域管理委员会解决“穷堵老”问题,建议比照欧盟把乡村地区当成落后地区来对待。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处处长、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严金明教授认为,理解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新的主要矛盾,要有开放的视野,软硬方面都要着眼,区域协调发展要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乡村振兴要与文化、乡愁结合起来,从生产要发展、生活要富裕、生态要良好三个方面考虑和推进。中国城镇化促进会任职党委副书记、副理事长杨子健研究员就《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元问题”和解决思路》为题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他认为,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在政府与市场关系逻辑之外,最根本的问题是三个:社会秩序问题、信任问题和交易链问题,解决条件有两个,一是是面向未来智能社会发展大趋势,使用“三个世界”人工智能理论模型,即物理世界、生命世界和信息世界;二是区块链技术发展,主要解决隐私保密、信任和交易链机制问题;解决思路是在特色小镇推行社会实验,把“通证(Token)经济”作为未来区域协调发展和乡村振兴的解决方案。
第三个环节是专家发言。由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研究员主持。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李善同研究员对我国经济如何实现从高速度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发表了自己的观点,她认为高质量包括产业结构、收入分配、区域协调发展、对外开放等方面的内容,研究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不仅要看到国内的问题,而且要进一步开放,考虑与国际生产价值链怎么衔接的问题。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孙久文教授认为,区域协调发展的研究主要还是从两个方面来进行,一个方面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理论的深化,还有一个是区域协调发展实践的创新,乡村振兴要重点关注人的问题和农业劳动力的问题。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赵弘研究员提出都市圈建设是提高城市承载力的重要战略,城市功能要大分散小集中,都市圈建设理念要改变,要考虑职住平衡、距离、通道、规模、顺序等方面的问题,认为北京空间结构不合理,交通结构不合理,建议加深对空间结构和都市圈的研究。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毅仁研究员提出区域协调发展研究的核心问题是什么,到底要解决什么问题,长久以来模糊了协调的问题,认为区域协调发展有两大核心任务:一是怎么因地制宜发挥优势,主要靠市场机制来解决;二是怎么缩小地区差距,主要靠政府宏观调控。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文良教授提出乡村振兴的六个关键词:融合、规划、产业、绿色、协调、治理。中国土经济学会休闲农业专业委员会吕彦秘书长介绍了对乡村振兴战略的理解,认为乡村振兴是一场新乡村运动,共享经济应在其中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城镇化促进会研究部主任黄顺军研究员对特色小镇建设介绍了自己的几点体会:特色小镇的创建成功首先需要一个好的策划方案,其次必须明确产业和模式,再次必须做好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第四是产城人文四方面的高度融合,第五是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周尚意教授认为马克思主义地理学面临着探索的困境,需要深化创新研究,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提供新的支撑。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资深常务理事、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研究所赵作权研究员发表了三个观点:一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施离不开资金,离不开合作基金;二是统一市场建设非常重要,需要立法和听证;三是区域协调发展要关注网络的角度,推进集群网络创新。中国社科院城市系统集成与动态模拟实验室主任刘治彦研究员认为总体上要打破行政壁垒,从体制机制上建立统一市场,促进要素的充分流动,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环境治理上应该有更多的规制和更多的投入。首都经济贸易大学特大城市研究院副院长、城市经济与公共管理学院安树伟教授认为应该创新我国的区域划分方法,新时代的特征是“一带一路”,提出把国土空间划分为沿海、沿边和内地三大区域。
最后,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百佳呼吸深呼吸小城专家委员会主任、环境保护部原副部长周建同志做了总结讲话。他提出了两个问题:一是我们的规划为什么不能落地?因为不符合国情,不符合省情,不符合社情,不符合县情,特别是不符合最基层的情况;二是推动政府力量、市场力量、社会力量和自发力量之间的融合、发力和协同,市场力量要扬弃引导。最后,他认为区域协调发展一定要指向均衡、相对均衡,一定要指向为健康,否则就不是协调发展,历代历国是这样的,而乡村振兴必须指向共享,让全社会的每一位公民能够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文/杨巧英 马燕坤 张雪领 图/万芊)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秘书长、北京市城乡经济信息中心主任刘军萍主持新春论坛
(左起)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付晓东,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兼秘书长陈耀,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
研究员柳忠勤,中国区域科学协会资深常务理事李国平,中国城镇化促进会副主席李兵弟致辞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首席顾问、百佳深呼吸小城专家委员会主任、环境保护部原部长周建发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国家林业局退耕还林办公室常务副主任李青松主持高端对话
高端对话现场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主持专家发言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发言
全国经济地理研究会会长、中国人民大学区域与城市经济研究所所长,博士生导师孙久文发言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研究员赵弘发言
国家信息中心中国区域发展研究院执行院长,学术委员会秘书长周毅仁发言
中国国土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大学资源与环境学院院长吴文良发言
中国土经济学会休闲农业专业委员会秘书长吕彦发言
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遥感科学学院城市与区域规划研究所所长周尚意发言
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赵作权发言
中国国土区域城市经济学家新春论坛会场
(责任编辑:肖海英 )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