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肖金成:城市群一定要有大城市 有大城市才有都市圈——第三届野三坡中国论坛 时间: 2018-09-18信息来源: 新浪财经 2018年09月16日 作者:肖金成 责编:qgy

                                                                    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土地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

  

      新浪财经讯 “第三届野三坡中国经济论坛”于2018915-16日在中国·河北·野三坡举行,主题为提升城市竞争力。中国区域科学协会理事长、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土地经济研究所原所长肖金成出席并演讲,题目为《城镇化、都市圈与都市群》。

 

  以下为演讲实录:

 

  肖金成:我现在讲城镇化,这个概念我觉得误解很多,认识差异也比较大,我认为的城镇化非常简单,不是那么复杂的。城镇化就是伴随着工业化,农民从农村向城市和城镇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

 

  再简单一下,农民进城就是城镇化,而且城镇化和城市化没有区别,这两个是一回事儿。有人就把它当成两回事儿,不让农民进入大城市,光让进入小城市,不是那样的。这两个概念一直。

 

  现在城镇化收入比较靠,我们的主要任务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提高不是把城市建的更漂亮,把路建的更宽,而且要推进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要让他成为市民,要让他全家成为市民。

 

  我们现在城镇化战略还是要推进的,为什么?我们现在城镇化里面58%,我们的目标也就是到2030年,城镇化水平要达到70%,那时候城市人口将超过10亿,农村人口要减少到5亿。这是我们的预计,预测的。未来我们的展望到2030年,那时候的城市人口10亿,农村人口5亿,这个问题我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为什么以推进城镇化?为什么要让农村人口到城里来?第一个是摆脱严重失调的人口城乡分布格局对公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制约。根本问题是什么呢?农村人口太多了,靠农业养活不了那么多的人口。

 

  第二个,城镇化是摆脱农村人口贫困和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举措。我觉得这个意义要充分认识到,我们说靠农业他的收入一定不会高,我觉得这个问题要认识到,靠现在的土地,靠农业能养活我们现在七八亿的农民吗?第三个提高素质,教师在城市,让儿童在农村是不好提高的。

 

  第三个,城镇化有利于减轻生态地区的压力,从而改善生态环境。要想保护生态,只有让他转移出来。

 

  中国城镇化水平的变化,新中国初期,我们的城镇化只有10%左右,这个10%左右的比例也不低,真正生活在城市的人口不到5000万,到1978年城镇化水平17.9%,人口是17000万,到了2000年城镇化水平36.22%,成活在城市人口是4.6亿,农村人口还有8亿。2017年我们的变化很快,城镇化水平58.52%,生活在城市人口8亿,农村人口还有6亿。这就是我们的变化和成就,但是刚才各位专家也说了,2亿的农民工在城市里并不好,还有1亿的留守老人,这是我们不断的问题,这些问题一定要解决,这些问题不解决,将成为一个社会问题。

 

  下一步,我们这么多的贫困人口,到底要到哪里去?我们未来还有很多人口要进程,我们说十九大报告有这么一句话,对城镇化问题这句话非常重要,以区域中心为重点,这个区域性,更多是在城市之外。

 

  另外一个,以都市圈为核心,逐步形成辐射作用大的城市群,实现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

 

  都市圈实际上大家很容易理解,前提是要有大都市,没有大都市就没有都市圈,我觉得刚才我们蔡教授已经讲了这个问题。都市圈的概念就是从日本拿过来的,日本人提出的概念,都市圈,这个都市圈实际上就是以大都市为核心,因为大都市的人口多,规模大,质量高,所以辐射范围就大,这个辐射范围我们把它叫到都市圈,辐射半径,不是人为画出来的。我们现在很多人都画,我画大一点,画大了都高兴。你一定是受到辐射了才行。

 

  这是一个城市发展的阶段,才开始是出行,后来才辐射,都市圈成熟了不是一个圈了,变成三个圈了,这个时候就变成了城市群。

 

  这个图绿色是河北,环首都圈,北京加上河北的相邻县我们把它叫环都市圈,这个我是有不同的看法,真正的辐射,跨越经济区的,挨着北京就辐射,不挨北京就不辐射。北京的大部分县都是北京的辐射单位。都应该是都市圈的范围,不能人为去画这个圈。

 

  都市圈的理想场景,我觉得作为都市圈,我觉得我们它应该是城市的辐射,它应该现代服务业在核心城市集聚,制造业客散之外围地区,核心地区依托外围地区获得持续繁荣,外围低于通过参与分工实现振兴。

 

  现在讲城市群,城市群都市圈发展到一定程度,周围城市也在发展,这个圈和圈连在一起就形成了都市群,我觉得城市群纠正一下个概念,城市群不是一个群体,城市群的必要条件一定要有大都市,有了大都市就有了都市圈,它不是几个城市数量多就是城市群,把城市当成人群那是不对的。概念不是看这个组合,是有一个内涵和外因。

 

  根据城市群的概念,我们做了测算,中国已经形成了十大城市群,我们发现城市群都在东部,那半边几乎没有,为什么?我觉得是因为中国的地理条件,东部适合人类居住,东部的人口比较密集,人口密集就形成了城市密集,这就为城市群的出现提供了条件。所以这一点大家不要说你的城市群怎么搞的不均衡?怎么不在西部画一个?西部画也不好画。我们说都在这边,这根我们的中国地理条件有关系。

 

  第二点我们发现,我们的十大城市群,经济比重占全国的比重是60%以上,我们十大城市群,经济比重占60%,人口的比重是占30%,所以这就为我们的未来人口趋向提供了依据,未来我们的人口还是要向城市群聚集,这样才能出现区域协调发展。

 

  刚才提到的问题,人往哪儿里去?人往城市群里去。城市群还有很大的潜力,这是我们研究的结论,也就是我们的城镇化,城镇化出来了到城市群里去,我们的城市群还有很大的发展潜力。

 

  有的人说这个地方不够,我们的人不需要很大的地方,哪里适合人类居住,哪里有就业、收入我们就到哪儿去,很多学者给人出主意,说你不要到大城市去,要到小城市去,小城市就业岗位少,所以现在那儿有岗位就到哪儿去。一要以人为本,按照市场质量,不要强制的去,人有两条腿。

 

  最后给大家提供一张图,这张图要认识中国的国情,大家说我们的规划师用了五年时间对我们的地理状况进行了测算,我们的国土面积很大,但是适合人类发展的空间并不大,绿色的适合人类生存发展,黄色的不太适宜,真正适宜人类生活国土面积只有一部分,所以我们要节约,虽然大部分人到了城市,我们不能浪费城市,不能占用中国的空间。

 

  这是我们的京津冀地区,我到了保定,昨天我就讲了,这是十大城市群之一,北京是都市圈,天津也是个都市圈,石家庄也会成为一个都市圈,现在规模庞大,河北的南部大都市,我们京津冀的城市群还是比较合理。另外我们的城市功能分工要明确,这样才能形成城市群。

 

  好,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