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肖金成:设置阶梯税收引导城镇体系建设时间: 2018-10-31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 2018-07-27  作者:肖金成 责编:XHY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地区所研究员、原所长  肖金成


      17日举行的C21(2013)圆桌对话上,什么样的城镇化才是合理的城镇化?乡村是否将被小城镇取代?城镇化和现在的“农民进城”又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些焦点问题,都在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和地区经济研究所所长肖金成的主题演讲中,得到了阐释。

       在17日举行的C21(2013)圆桌对话上,肖金成发表了精彩的主题演讲。他认为,城镇化将带来巨大的消费,城市人口消费力是农村人口的3倍,这将是中国经济发展的引擎。四川城镇化的空间更大,对经济的拉动效应也将更加显著。


谈城镇体系中心城市搭配小城镇

        “一个区域应该存在合理的城镇体系,既要有中心城市又要有小型城镇。”肖金成得知,四川将从今年开始,连续三年每年启建100个省级试点镇,他表示这是有益的尝试。

        在城镇化率达到一定程度后,农村人口密度将进一步降低,村的属性将日益模糊,小城镇将承担中心村的功能。这时,农民还要继续从事农业生产,但在小城镇能够享受到更好的社会服务,小城镇成为了城市的支撑点。但小城镇的定位必须十分清楚,开展一些零污染的产业、开发旅游产业都是不错的选择。

       城镇体系的建设可以适度引导。肖金成认为,通过设置阶梯税收制度能够起到很好的作用。中心城市的要素成本将不断提高,在中心城市难以生存的产业会向小城镇转移,为更多高附加值、高科技含量的产业提供空间。同时,产业的转移也能为小城镇注入活力,小城镇生活成本更低,当产业配套后能够吸纳大量人口就业,发挥中心城市的带动效应。


谈农民进城本质是人的城镇化

       新型城镇化不是简单把农村变成城市,更不能等同于城市建设,新型城镇化从本质来讲是人的城镇化。

农民为什么要进城?肖金成认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农村的推力,因为在农村富不起来,农民想改变自己生存状态;第二是城市的拉力,因为工业化创造了很多的就业岗位。城镇化与工业化密不可分,但过去只注重工业化,不注重城镇化,导致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最显著的表现是,大量农民工进入城市工作,但身份没有改变。“完成农村人向城里人的身份和认同转变,才能算是新型的城镇化。”

       “城镇化不能讲面子工程,一味比规划、讲美观,热捧大广场、攀比摩天大楼就是搞歪了。”肖金成指出,应该将更多的资金投入公共领域。



谈经济引擎城市消费力3倍于农村

       到2030年,预计中国将新增3亿城市人口,这一转变将在未来不到20年的时间内集中实现。肖金成认为,新型城镇化被誉为中国经济未来的引擎,原因在于“城市人口的消费力是农村人口的3到4倍。”

       中国经济目前面临内需不足,主要靠投资拉动的局面。新型城镇化从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难题。

       肖金成表示,农村人口最大的一笔消费来自住房建设,主要针对水泥、钢材,属于一次性消费不具持续性。农村人口进城成为城市人口后,消费将变成对汽车、时装、电子设备等多元化产品的消费。“消费结构出现的巨大变化,还能进一步促进产业结构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调整,为中国经济增长提供更多动力。”



谈应对挑战城乡一体化才能城镇化

       肖金成指出,中国的城镇化必然面临来自城乡二元结构的挑战。二元土地制度、二元社保制度、二元的电价制度、二元的教育制度,包括二元的统计制度,是中国城市发展几十年的困扰。打破困扰唯一路径是城乡一体化发展,“没有城乡发展一体化我们的城镇化也不能健康发展,也不能可持续发展。”

      肖金成认为现行的户籍制度将城市和农村户口人为地割裂开,非常不合理,城乡一体化首先要实现户籍制度一体化。“未来应该实行居住证、身份证制度,没有城市户口和农村户口之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