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李铁:治愈城市的焦虑,重点在于创新时间: 2018-12-02信息来源:凤凰网财经 2018年11月25日 作者:李铁 责编:qgy 刘玉芳 PF012]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

2018年11月24日-25日,“中国智慧·筑梦中国”致敬四十年盛典暨2018财经峰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汇聚政商学界精英,共同探讨新时代中国深化改革之路。凤凰网财经全程报道。本次活动由舍得酒联合呈现。

中国城市和小城镇改革发展中心理事长兼首席经济学家李铁在峰会上表示,中国进入了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时期,已经实现了14亿人口的58.53%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8.2亿人口进入了城市。8.2亿人口什么概念呢?包括英国、欧盟,加上美国,正好是8.2亿。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英国300年城市化率才达到80%。而且英国300年完成的80%的城市化进程,是多少人?不到5千万人。

李铁提到,城市的多元化选择带来了一些负面的附加效果,比如说城市的包容性越来越差。

李铁表示“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一方面要高大上,一方面要面临多种人口需求的选择,让大家生活的更方便,更惬意,使城市变得更宜居。在这种已经固化的利益结构下,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钢筋混凝土已经筑成的现在的城市结构。所谓创新就是通过新的科技来改变城市的结构。正是在这种已经形成了城市的利益格局下,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经济模式的挑战。这种挑战使我们自己已经感受到这种生活的方便。”

李铁认为,在已经形成的城市利益格局下,新的经济模式正在使人们感受到一些方便,比如说共享经济。通过网约车、共享单车以及外卖三个例子,李铁详细阐述了共享经济如何便利了城市生活。

对于近期被曝光的五星级酒店管理问题及部门幼儿园管理问题,李铁认为,原因在于很多人在城市都是短期行为。

“当我们把这种转变成城市政府投入,转变为一种公共服务的职能,转变为一种社会公平的发展,我们就会认同新的经济模式的产生,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美好。”李铁最后这样表示。

以下为李铁发言实录:

李铁:我看了一下他们提出的议题,从人口到城市的城市化,以及城市新兴产业的发展,到未来城市的预期和可能。

我想既然谈到人口的问题,我们知道,中国是在进入快速的城市化发展时期,已经实现了14亿人口的58.53%的城市化进程,意味着8.2亿人口进入了城市,8.2亿人口什么概念呢?包括英国、欧盟,加上美国,正好是8.2亿。这么大规模的人口城市化进程是世界上前所未有的。英国300年城市化率才达到80%。英国300年完成的80%的城市化进程,是多少人?不到5千万人。

中国30年城镇人口增加5亿人口,和英国300年增长5千万城市人口,这不是一个概念。

当然,我们也面临着很多很多的问题。在既有的42.35%的城镇户籍人口里头,还有将近8千万人的各种“漂”。8千万各种“漂”加上2.8亿农民工就是3.6亿,未来还有可能增长不到2亿人的人口,这意味着我们要达到城镇化70%,甚至80%的话,将会有几亿的人口进入城市。这意味着我们面临着多大的利益结构的挑战?

所以城市的焦虑在哪里?在于我们如何面临着我们日益生长的城市,同时还要解决未来新增的人口怎么样进入城市,进入到哪一类的城市。

户籍改革,户籍管理制度改革,从2000年开始提出到现在已经18个年头了,虽然在中西部地区已经得到比较大的进展,但是在特大城市,人口流入地区,进展及其微乎其微,原因在哪里呢?

原因在已经形成的固化的利益结构,这种固化的利益结构来源于什么呢?来源于中国的城市的特点。中国的城市不是一个简单的城市,它是个行政区。我们所有的基础设施的投资,所有的计划资源的分配,包括财政的体制和供给体制,都是取决于一个行政区。比如说北京,我们说到北京五环之内只有一千万人口,627平方公里,可是整个大北京,1.64万平方公里,实际相当于一个省,但是它的公共服务和教育的供给,医疗资源的供给,包括各种福利是1.64万平方公里所有的户籍居民的,打破这种利益结构的结果是大量外来人口冲淡传统的福利供给关系,遇到的就是现实利益的挑战,而这种挑战对城市政府来说面临着巨大的压力。

我们的城市变得越来越不方便。一方面要高大上,一方面要面临多种人口需求的选择,让大家生活的更方便,更惬意,使城市变得更宜居。在这种已经固化的利益结构下,我们没有办法去改变钢筋混凝土已经筑成的现在的城市结构。我们不能再去大拆大建,把已经建的高楼大厦,大的广场拆掉,没有任何可能。我们也不能把已经形成网络架构的城市空间改变路网密集的街区结构,也做不到。

第二类我们面对的问题是我们正在经历的创新。所谓创新就是通过新的科技来改变城市的结构。正是在这种已经形成了城市的利益格局下,我们面临着一种新的生活方式,新的经济模式的挑战。这种挑战使我们自己已经感受到这种生活的方便。

共享经济对我们的生活是补充,是对我们过去城市规划的高大上的计划经济模式通过市场化的补充,也是高科技的补充,这个补充来源于我们每个人使用手机,每个人使用的各种共享的平台。举例来说,最重要的三个模式,就是网约车、共享单车和外卖。

我们知道一千多万人口的城市乘公交和地铁很不方便,打车也很不方便。过去计划经济模式管理着每一个出租车的牌照的发放。牌照之外有几万辆甚至十几万辆黑车在运行,同时也带来巨大的安全隐患。网约车改变了传统的计划经济发放牌照的模式,使每个人打车都方便了很多很多。当然最近我们遇到了网约车出现了安全事故,三起安全事故把网约车推向了风口浪尖上。在我们大家口诛笔伐去声讨网约车的同时我们想没想过,相比网约车和黑车哪个更安全,哪个更方便?相比我们过去打不着出租车和现在随时可以叫到出租车,哪个更方便?这是对我们提出一个焦虑的问题,对管理者提出焦虑的问题,我们到底面对什么?面对着互联网的轰炸,其中一部分是来自于传统的出租车群体,他们也代表着网民。这种网络舆论形成的后果应该由谁来担责?

我们在管理城市的同时,我们是要面对更多人的方便。在提高安全系数的同时来解决问题?还是一棍子打死?我们经历过这几个月对网约车的论战,导致网约车也面临着生死存亡。可是当我们知道我们在城市中生活交通中焦虑的同时,我们需不需要网约车出现在我们面前?我们还是选择退回到过去大量黑车泛滥的时代,用良币驱逐良币?这就是我们现在要面对的选择。

共享单车,在座很多人都会骑共享单车。但是你们知道过去我们不买自行车,主要的问题是买了就丢。但是有了共享单车以后,最后一公里到家门口的问题得到非常方便的解决、过去有政府建立的共享单车,也是按照公交车一样设立固定的站点,很漂亮,也很现代,也很高科技,但是就有一点,不方便。市场化的共享单车模式走向社会的时候,也面临着挑战。大量的乱停放,和市民素质有关,和政府的管理有关,导致了网络的垢病。

由于过度竞争,也导致了大量的单车可能由于过度的投放造成了一定的闲置,但是不等于浪费,因为还可以再使用。我也知道网络的舆论垢病也说,共享单车造成了大量的浪费。可是如果我们把它和政府投放的共享单车设施相比,市场化共享单车的浪费相比只是九牛一毛。我们可以向城市政府提出一个问题,既然可以投入几个亿建立政府共享单车系统,而且现在基本处于闲置。能不能把这几个亿的投入费用用来解决市场化共享单车出现的问题。毕竟共享单车具有准公用品的功能。政府可以在城市的空间里去建自行车停放装置。但是目前还没有听说哪个城市政府愿意做。当然很麻烦,而且还有涉及到传统的已经投放的公司的利益。目前关于共享单车的政策也遇到了挑战。可是我知道在国际上,中国城市发展的低碳模式的创新,共享单车是最好的一种经验。

共享平台下的外卖,已经完全融入了我们的生活。过去我们单位没有食堂,员工都到后面的街上吃饭。但是由于穿墙打洞治理,小街上绝大部分的饭馆关掉了。我们没有选择,只能去吃管理不太好质量比较差的食堂。有了外卖以后,几乎单位70%80%的员工不用出门了,坐在房间里面就有人把午餐送来。传统的城市大院模式,出门很不方便。但是坐在房间里面,按一个APP,你想用的所有东西都可以送到房间里来。我们城市由于有了共享的外卖模式,生活变得非常方便,而且非常现代。

但是外卖的副作用呢?大大小小的送货单车影响了城市的交通,甚至也影响了城市的市容。可是我们会不会因为这个视觉的影响或者存在着交通隐患,就把外卖取消呢?历史是不能倒退的。这就是科技创新,市场经济,对于过去的计划经济模式塑造的城市形态和城市结构带来的最好的补充,使我们的生活变得越来越方便,同时还带动了就业。网约车带动了3000万的就业,共享单车带动了几十万的就业,外卖带动了将近1000万的就业,我们更多的农民工要进入城市,城市提供这些工作岗位绰绰有余,因为未来城市中提供最多的就业机会就是服务业。

我们现在看到了酒店的管理、幼儿园的管理质量下降,形成了很多网络舆论批判。原因在哪里?因为每个从事这类职业的员工在城市都是短期行为,他们没有户籍,城市只是他们曾经的过眼烟云。因为如此,他们没有长期提高服务质量的预期。当我们把面对这种现状转变城市的治理观念时,这种转变或称为城市政府投入,或成为公共服务的职能,或转变成一种社会公平的发展模式,我们就会认同新的经济模式的产生,城市政府会包容甚至拥抱共享经济。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城市会变得越来越方便,越来越美好。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