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高端访谈丨刘亭:浙江省如何根据“十四五“规划《建议》 做好“新型城市化”的先行者时间: 2021-05-03信息来源: 城市问晶 3月1日 作者:刘亭 责编:SJW


         

原创 城市问晶 城市问晶 3月1日

图片

《城市问晶》视觉中心 出品


导语:

“十四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之后,乘势而上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第一个五年。而2021年又是“十四五”的开局之年,如何更好的理解“十四五”规划《建议》的内涵和实质,从而指导我们的工作实践,我们专门邀请了曾经参与制定过浙江省多个五年规划的专家——现任“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的刘亭先生;跟我们从他专业的角度,从“新型城市化”的维度,聚焦分析、解读“十四五”规划《建议》,并结合浙江的实际情况,与“长三角一体化”、“数字化治理”、“未来社区”等热门话题相结合,给我们呈现一个不一样的“个性化”的专家对话。 




图片

受访专家 |  刘亭 


刘亭,研究员,浙江省人民政府咨询委员会学术委副主任,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正式成员。任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副主任,省发展规划研究院院长;是浙江省“十一五”、“十二五”规划纲要的主要执笔者;在发展战略与规划、区域经济和海洋开发、城市化与信息化、投资管理和产业集群等领域都有深入的研究;取得了一大批理论联系实际的研究成果。


图片

采访 |  吴晶晶
人民日报社《中国城市报》
中国城市管理研究院大数据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城市问晶》总策划



关于“十四五”规划


吴晶晶:刘主任您好,您作为我国城市化研究的先行者和代表人物,对于《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0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中,涉及到城市化发展的规划和目标的内容,从您的角度是如何看待这其中的一些要点和亮点的呢?

刘亭:我大致归纳6条,首先和完善要素的市场化配置,完善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相匹配,要完善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第二,完善的主攻方向还是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第三,推进新型城镇化,需要提高城市的综合承载能力,为此就会提出来要推动城市更新。要统筹城市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要建设海绵城市,韧性城市,要提高城市的治理水平;第四,为了让新老市民都能够安居乐业,这是从城乡一体化的角度,提出要促进房地产业的平稳健康发展;第五,我们的城市体系和空间格局要两手抓,一手抓好建设现代化的都市圈,一手要促进以县城为载体的城市化建设;最后深化户籍制度改革,怎么样来加快我们农业转移人口的市民化进程。


图片



关于浙江省的“四大建设”


吴晶晶:“十四五”规划中提到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以及“发挥中心城市和城市群带动作用”,和浙江省目前正在实施的“大湾区、大花园、大通道、大都市区”四大建设有一些什么样的交集吗?


刘亭:城市化是一个自然历史的过程,国家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也指出,城市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趋势,也是我们国家现代化的重要标志。我们当初办上海世博会的时候就有那句口号,是2000多年前的古人说的,“城市让生活更美好”,按照这些理念来综合考虑。其实我们“四大建设”都是跟新型城镇化有交集的。首先“大都市区”是我们新型城镇化的主引擎;大通道是城乡全覆盖发展流量经济的核心硬支持;“大花园”是我们全省一盘棋,给人民提供的一种美好的新生活;“大湾区”是我们浙江省率先高水平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先行大平台;由于全省发展也有所差异,像杭州湾两岸就是先行的一个大平台。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看,我们“四大建设”实际上跟整体性的新型城镇化的进展是紧密相关的。



关于“长三角一体化”


晶晶: 您觉得这几年“长三角一体化”,对于推进长三角地区的城市在加速“新型城市化”中最大的亮点是什么?


刘亭:一个很重要的变化,长三角地区三省一市各个城市的领导,看问题能够占位到整个地区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水平上,来考虑问题,谋划发展。思路决定出路,这种思维方式的改变,对各地行为方式的改变有很大的推动作用。

现在我们看两方面的趋势,是比较明显的。一方面本身发展和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衔接起来把它放入到大背景下来推动。另一方面,开放式推进自身发展特色及差异化,将两个趋势很好的结合了起来。长三角的这些城市,按照“城带乡”、“城乡融合”的路子发展,面积上出现了一种弥漫性的城市化的变化,“区域城市化、城市区域化”。由于这些城市的带动,整个长三角地区就变成了一个高城市化水平的区域。原来讲城市化,往往聚焦在一个点上,现在点连线带面,最后出现一个面的高水平的城市化。

 图片



关于“数字化治理”


晶晶: 无论是“新型城市化”还是“城市群发展”,都离不开高效能的“数字化治理”。总书记在去年考察杭州的“城市大脑”的时候,有提到过,要通过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这样的一些手段,去推进城市治理的现代化的。对此您是怎么理解“数字化治理”在我国“新型城市化”建设中的一些意义和价值的?


刘亭:杭州自己确立的奋斗目标是要打造数字经济的第一城。数字经济涵盖的面很宽,先有数字科技,再有数字制造,还有数字基础设施的投资建设运营维护,也有数字内容的生产。杭州和一些大城市特点不完全一样,它更善于在应用的场景下,来推进这个数字经济的发展。商品购销领域,推进了电子商务;交通运输领域,推进了现代物流;其他各个领域电子政务、电社区治理等等都可以。

但是很重要一个方面,对于城市本身的自治理,怎么样来运用数字技术来加以推动。城市本身有这么一个定义,高度密集的人口和二三产业集聚在这么一个狭小的地理空间上,我们就把这个地理空间叫做城市。城市的特点就是它的高密度,人口的高密度,经济的高密度。城市比较复杂,也比较精密,在一定的意义上也比较脆弱,所以对它的治理是一个难度很高的挑战。好在我们现在赶上了一个新的变化,就是新一轮的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而这一轮产业变革、科技革命当中带动作用最大,影响最深远的数字科技。

阿里云很成功的运用数字科技,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这些数字科技,把我们的城市的治理连接起来,提供了一个城市大脑的治理平台。当然光靠平台不够,要形成整个城市有机体,在实际运行过程当中记录下来的信息数据的网络,由这个平台来调动网络上的数据资源,就可以使得我们的整个城市变得非常聪明。原来我们城市经济发达,那只是一个四肢发达的问题,现在我们有了一个治理的数字化技术支撑的大脑,那么整个城市的治理就比较“聪明”了。复杂的随时变化,瞬息万变的城市的治理,一定意义上也变得相对简单了。

现在杭州的城市大脑的运行,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当然还在一个完善的过程中,如果这个城市可以做,那么推广到另外城市也可以做。这个是数字化治理,从道理上来说它是相通的。无非大城市这个数据的量更大,需要我们采集数据的能力,处理数据的能力算力要更强而已。杭州长于数字科技的应用,并且把它结合到一个复杂的系统程序的治理过程当中,是一个很好的创新。对于全国其他兄弟省市城市治理的数字化,是有启发和借鉴作用的。



关于“未来社区”


晶晶: 我们看到浙江这两年在大力的推进“未来社区”的建设,这个由发改部门牵头实施的项目,与传统的由城乡建设部门主导的旧城改造项目有何异同?


刘亭:“未来社区”是2019年我们省政府在两会的政府工作报告当中首次提出来的,和原来的旧城改造虽有所不同,但是一定意义上其实也是一致的。对于城市居民的生活空间,通过现有的工程技术和投资改造,或者是治理体系的完善,怎么样来改善我们全体居民的生活品质,在这一点上一致的。那么它们的区别在哪里呢?恐怕就是在于“未来社区”的理念更先进一些,面向未来的因子更多一点。

我们“未来社区”的理念中心讲起来就是“139”。“1”是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观,“3”是我们三维的价值坐标,我们要以这个为追求的导向:首先是人本化,也是以人为本;第二个就是生态化,要体现绿色发展的要求,绿色生活的要求第三是数字化,要引入数字科技来提高驻区居民的生活体验,让整个小区作为城市细胞形态的治理更高效,更精准,更人性化,即三维价值坐标。那么下面就有多个场景,教育、生活、交通、邻里关系、创业等等有9个应用场景,简称“139”理念,以这种139的理念,这种总体设计的思想来指导我们的旧城改造,这就是未来社区。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它们是相通的。


编辑/徐亿甜 责编/肖海芳

商务/张雪姣 统筹/杨扬

监制/丁浩 总策划/吴晶晶




图片

城市问晶——城市聚焦,问以载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