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亭:“新中心 大未来”——在温州市龙湾区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发布会上的演讲时间: 2022-04-15信息来源:刘亭随笔 作者:刘亭 责编:SJW
#总967#新观察系列
各位嘉宾,大家好!
很荣幸来到我们温州龙湾区未来城区建设行动方案发布会的现场。近年来,大家对未来城市的发展趋势和前景,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1
未来社区是“未来城市”的一个细胞形态,两者“数字化、生态化、人本化”的三维价值坐标,都是完全一致的。大约在10余年前,我曾跟随省领导考察调研杭州城西科创产业集聚区(即现在的“杭州城西科创大走廊”)。在现场交流中,说过一句“近城不进城”和“似城不是城”的类似“偈语”,认为那或许就是“未来城市”的一个比较典型的空间形态和外部形象。所谓“近城不进城”,前面这个“近”是靠近的“近”,后面这个“进”,是进入的“进”。例如,杭州城西大走廊靠近杭州人口和经济高度密集的中心城区,但它又不是中心城区里的老城区,这里的环境优美、建筑舒朗,一派田园风光。所谓“似城不是城”,就是大走廊地块所有的城市功能都具备,公共服务也到位,但是它又不是我们传统印象中的那种工业化时代的大城市,人口密集、交通拥堵,空气污浊,城市病很突出。如今科创大走廊正在火热建设中,希望它建成后的模样,就是这样一个功能和格局非常理想的状态。
2
龙湾在未来城区建设方面的优势,可以用三个“有”来概括:有基础、有条件、有需求。
1、有基础。自古以来,通江达海都是好地方,就像杭州拥江发展的上城区、西湖区、滨江区和钱塘区等,经济文化等各方面都能首屈一指。龙湾地处瓯江入海口南岸,是温州唯一集空港、海港、陆港于一体的城区,市域铁路和大运量系统交通便捷,高能级创新平台集聚,生态本底情况优越、“瓯越文化”底蕴深厚,区域内基础设施配套齐全。开展未来城区建设既可以为中心城区有机更新提供典型样本,又可以为创产平台高质量发展、产城统合发展提供范例。
2、有条件。当前龙湾正处于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的关键期,“大拆大建”、“大建大美”的有力推进,为下一步城市框架的拉伸,腾挪出一大块重要空间。同时,区里正在进行的控规编制工作,又可以结合未来城区建设需求进行积极的响应及合理的调整,从而有效保障未来城区建设工作的推进落实。区域内已有的富春未来社区和南洋未来社区,正在加快推进建设,具备了率先开展未来城区建设的先发优势。同时,区域内现有的产业体系,也可以通过优化产业链和生态圈,与未来生活需求的供需相匹配。
3、有需求。据“七普”数据,我省城镇化率已高达72.17%,全省常住在城镇的人口为46598465人,十年来城镇人口比重又上升了10.55个百分点。但是,城市社区特别是老旧小区运营管理的痛点问题很多:比如安全隐患多、停车出行难、公共服务差和社区环境乱等,很不适应新时代城市文明发展的要求。通过未来城区建设,能有效促进老旧建筑改造、交通出行改善、智慧设施升级、公共服务提升,促进数字智能、节能环保、绿色建筑等前沿技术大规模落地应用,引发新业态新模式大量涌现,从而带动浙南科技产业发展和平台能级的提升。
龙湾区在此基础上提出未来城区建设,全域响应未来社区建设的理念、标准和模式,对提升温州中心城区首位度、实现城市东向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
这是一篇大文章,行动方案都作了周详的布局和安排。我在这里分享三个小小的建议,希望能在未来城区的谋划实施中给予足够的关注。
1、积极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当今“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我们在扩大固定资产投资的同时,要显著加大创新研发、人文教育包括人力资本方面的投资。我们需要从未来城市的大趋势出发,来恰当选择和优化产业、业态、模式和资本,并适度留白。“十四五”是新发展阶段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也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形成新发展格局的第一个五年规划。我们所有的作为,都要紧扣“现代化”这个关键词来考虑,而不能只是沿着过去的思维定式和操作惯性往前走。
首先,我们要按照高质量、高水平发展的要求,系统梳理现有的产业基础,通过要素保障、环境保护、劳动保险等政策,积极引导加以调整升级。现有的产业和企业,只要有市场、有效益,对环境又没有什么损害的,就要让他干,不能剥夺他的“发展权”。市场经常可以“无心插柳柳成荫”,而政府则往往是“有心栽花花不发”。“更好发挥政府作用”当然要“有心”“有为”,但用的一定是“巧力”,即经过政策的利益诱导,而不能什么都是行政手段。通过市场引导、政策助力促进企业产业升级;包括在一定时期内还允许“低小散”的企业,在“无害有利”的前提下继续发展,是政府的明智。因为企业搞什么不是一成不变的,多少大企业、好企业,都是从不名一文的小企业、差企业,一步步转型升级发展起来的,不要总想着“一口吃成一个胖子”。
其次,政府需通过产业基金、适当补贴、参与风投等市场化运作方式,借助于市场机制间接扶持一些未来产业和企业的萌发和壮大。政府不要指望靠这个去“赚大钱”,去迅速增值国有资本。这种“急功近利”的快钱,政府最好“收敛”一些,不要去和市场“抢食”,去和民企“争利”。政府应更多支持那些和基础研究、应用基础研究靠的近些;尤其是市场一时还看不准、还下不了决心干,但对地区经济实力和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和深远影响的项目或投资。那些具有准公共服务性质的东西,如共享技术平台、数据中心等,政府可以投,也可以使用和监管。但说到具体的运营管理,我个人觉得还是要更多地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外包给市场化运营的机构去做,免得一整又吃“皇粮军饷”,弄得越来越多的大锅饭、铁饭碗。总之,政府着力的重心,应该是未来有前景的、有科技含量的项目和产业。
最后,就不能把我们的工作,仅限于“招商引资”上。我总是建议地方上以后讲“一号工程”,要讲“双招双引”。再加上一个“招才引智”,“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这样吸引外部软硬资源的助力就比较完备了。面向未来,我们的政府要更加有为,但再有为还是市场对资源的配置起“决定性作用”。那些市场机制完全可以很好调节的,就不要去和市场“抢饭碗”,让它们去决定就是了。
2、大力推进城市有机更新。以龙湾精神、瓯越文化、自然基底、区位条件等作为软硬要素,按照未来社区要求推进龙湾区全域未来城区建设。全面排摸老旧小区现状,开展房屋质量安全评估。充分尊重居民意愿,因地制宜选择建设类别。将未来社区“三化九场景”理念和要求,全面应用到存量有机更新和增量开发建设中,织补城区未来场景功能。龙湾要借鉴“韧性城市”的实践经验,以美丽生态筑底,结合“浙南美丽大花园”建设目标,立足龙湾滨江靠海、山体湿地交织的生态肌理,从保障亲水宜居的安全优质水利设施,到实施清洁高效现代能源体系;从全面推广绿色建筑,到组织全域“无废城区”建设;构建和谐共生绿色生态网络,打造全域“5分钟见蓝绿”的高品质生态空间和生活环境,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与安全感。经过这次新冠疫情的考验,我们还得增强城市发展的抗风险能力。一旦遇到不可抗拒的灾难来临,还要有一整套训练有素的抗灾和减灾能力。为此事先在城市的扩张新建和有机更新过程中,也要有前瞻的谋划和应急能力的配套。
3、热情拥抱数智化变革。数智化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大趋势,数智经济是推动浙江高质量发展的“未来工程”。未来将来,未来已来。龙湾区要依托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省级信息经济示范区“两区”建设,加快数智科技的智能化应用。在基础设施网络布局上,要以浙江首批5G城区建设为目标,优化布局云数据中心,强化智能终端布局及系统互联,依托浙南科技城、重点未来社区项目,开展区域整体治理数智化示范,创新“互联网+民生服务”,以全域未来社区建设为抓手,以“9+X”多元个性场景集成创新为载体,通过绿色、开放、共享等先进理念的植入,以及新一代信息科技的集成应用,为居民提供有归属感、舒适感和未来感的社区环境。在改善大民生的同时,驱动大投资、带动大产业、促进大转型。推动数智化转型全方位先行实践,集成城区数据资源、市场规模和应用场景优势,以数智科技创新带动产业链、供给链优化升级,牵引消费新需求和推动城市治理方式智慧化变革。
谢谢大家!
新朋友:点击右上角-查看公众号-关注 老朋友: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