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学者风采
学者风采

陈晓东:辩证看待区域发展中的东西失衡与南北差距时间: 2022-04-18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07-25 作者:陈晓东 责编:SJW


           


编者按:2021年7月25日下午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第二十次专题研讨会在线上举办,各位专家围绕“南北差距扩大的原因与趋势”这一主题各抒己见。现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秘书长、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成员陈晓东在专题研讨会上的发言予以全文刊发,与网友共享。

图片


谢谢主持人金老师,谢谢区域经济50人论坛。我发言的题目是:辩证看待区域发展中的东西失衡与南北差距,这是我最近在《区域经济评论》上发表的一篇文章中的第一个标题。正好跟我们这个主题非常切合,我就直接拿来了。这篇文章是杂志去年底的约稿,正好趁这次机会跟各位学术前辈和同事们做一个报告。可能有些观点跟大家一样,有些观点不一样,请大家批评指正。

 

中国南北方地区传统地理意义上的分界线是秦岭-淮河一线,以北属于北方地区,以南属于南方地区。从经济发展角度上讲,可以将黄河流域一线及其以北地区视为北方地区,主要包括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和东北地区;而长江流域一线及其以南地区属于南方地区。我国幅员辽阔,地形复杂,人口众多,各地自然条件、资源禀赋差异较大,区域统筹发展关系重大。自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不断调整生产力布局,从注重区域平衡到全面协调发展,优势互补高质量区域经济发展布局正在形成。


一、工业化不平衡使区域分化明显

南北差距和东西失衡主要还是由于工业化不平衡使得区域发展分化明显造成的。应该说进入工业化和经济现代化时期,中国经济的非均衡性在空间上必然表现为区域间的巨大的不平衡性。工业化不可能表现为在所有的地区在同一时期内实现同步发展,而且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就连我国的一个省可能都是欧洲的一个或者几个国家的国土面积。所以,我们在自然空间和经济空间的差异更加表现为不同地区的发展有先有后,甚至是不同区域之间的发展表现出巨大的速度差距和成就落差。

从现实发展的结果来看,东部沿海地区已经逐步走上了高质量发展的轨道和现代化的道路。而相对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的增长速度有所放缓,尤其是东北、西北地区发展相对滞后。发展动力极化现象日益明显,经济和人口向大城市及城市群集聚的趋势比较突出。一些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型城市、传统工矿区城市发展活力不足。我认为,这并不是一个很严重的问题。为什么?因为这是发展所带来的差距,是我们在整个发展过程当中出现的阶段性的问题。不管是对东部地区的发展是做了贡献,还是说对整个全国的高质量发展铺了路,总之这个是发展当中出现的问题。而发展当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我们该怎么办呢?当然要依靠发展来解决。但首先我们要正确看待这些问题,这直接关系到我们国家高质量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新格局的构建。


二、中国特色区域政策的价值取向

我们国家这么大,自然空间和经济空间具有高度的异质性。这种情况来说,除了我们教科书上所说的公平与效率的价值取向,客观上还有我们悠久历史所决定的安全与秩序的价值取向,在这样的前提下才能实现国内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到了中国近现代,国家独立和民族解放成了头等大事。新中国成立以后,在当时国内外环境的制约下,中国更加侧重于国内发展,在经济政策上表现为更多的区域平衡,表现出更多地注重国防安全、国家安全。改革开放以后,当我们下决心融入二次世界大战以后西方国家建立的世界体系的时候,我们做出了一定程度的牺牲,比如说国防安全、生态安全、环境安全,而我们采取的梯次发展战略,事实证明这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南北问题和东中西问题是纵横在一起的一个大问题,实际上就是区域协调发展的大问题。而作为主要资源输出地和生态保护源头的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西部地区,在生态保护方面付出了代价、牺牲了宝贵的发展机会,其实际价值并没有得到很好地体现与回报,因而在客观发展上相对于东部沿海地区的差距却进一步扩大了。这一时期,欠发达地区尤其是生态保护地区在经济理性与迫切发展的压力下所采取的政策措施可能会造成生态破坏甚至难以修复。这不仅是现实的选择,也是可以理解的无奈。所以,我们在很多数据上看,现实差距是扩大了。这些欠发达地区的落后或者差距怎么办呢?它也要发展,地方主政官员压力非常大,老百姓也有过上美好生活的客观权利和迫切需求,而发展又跟生态保护矛盾,那怎么办?发展,只有发展尤其是高质量发展才能解决这些问题。东北曾经为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历史性的贡献,现在发展虽然落后了,但基础还在条件还在;要尽快推动东北振兴取得新突破,这成为实现中国区域协调发展、解决南北差距这个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加快建立黄河流域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对于加快缩小南北差距同样重要。作为整个国家战略屏障和战略纵深的西北地区和西南地区,其发展就不仅仅是建立现代化产业体系的问题,也不仅仅是缩小南北差距和协调东中西部地区发展的问题,而是统筹于国家层面的全局性战略安排,对于“一带一路”倡议向西和向西南方向的实施与发展、对于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高质量发展、对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有深远意义。


三、东西失衡与南北差距的本质

客观地看,东西失衡的本质是政策公平问题,即要把中西部地区在生态保护的努力与付出以及牺牲当前发展机会的价值充分地体现出来,把绿水青山及其维护的努力与付出都要转化为生产力;而南北差距问题,本质上是经济发展问题,北方地区需要加快建立现代化经济体系来解决发展落后的问题。既然东西失衡与南北差距都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较为突出的矛盾,因此,我们仍需要以辩证的思维来看待这些问题,要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发展就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关键,发展仍是第一要务。这些问题与矛盾产生于发展过程中,我们仍需要依靠发展来解决这些问题与矛盾,尤其是以高质量发展来解决这些在发展中出现的问题与矛盾。

不平衡是普遍存在的,我们要在发展当中促进相对平衡,推动发达地区和欠发达地区协调发展,逐步实现共同发展。所以我们不能简单地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在发展上设立同样的目标,并一起达到同等发展水平。一刀切解决不了发展问题,我们要根据各地区、各部门的现实制约条件,合理分工,优化发展,分进合击,最终实现各地区的协调发展和共同富裕。以国家力量推动的方式来解决中东部和南北地区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充分,特别是2020年底实现在现有标准条件下所有贫困地区脱贫摘帽,这是我国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伟大第一步,更是实现中国共产党在对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等各个时期做出巨大牺牲和突出贡献地区人民做出的政治承诺。

当前区域协调发展就是要着重解决区域之间的公平发展问题,缩小地区间的发展差距,创造公平的发展机会,其核心是要逐步解决东西失衡和南北差距问题。实现东西协调、缩小南北差距是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应有之义,解决东中西、南北方地区的协调发展,更需要努力践行新发展理念,并将其一以贯之,始终坚持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加快实现新旧动能转换,大力优化产业结构,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推动中西部地区与北方地区更高层次和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发挥欠发达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新作用。

中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和政策不仅解决的是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利益分配问题,更是关系到中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包容性发展的核心问题,也是实现国家总体安全战略的关键所在。 

谢谢大家!

 

(来源: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秘书处 2021-07-25)  

图片

图片

  责任编缉:祁国燕



阅读 632
写下你的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