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动态 > 会议动态
会议动态

“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在北京举行时间: 2019-04-02信息来源:人民网 2019年04月01日 作者:记者 朱一梵 责编:qgy 马昌、袁勃

人民网北京4月1日电 (记者 朱一梵)3月31日,“中国区域经济50人论坛”2019年会在北京举行。数十位专家齐聚一堂,就“2019区域政策与稳增长”主题,探讨区域政策如何围绕稳增长要求进一步创新完善发力建功等问题。


陈宗兴: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面临三个主要问题

十一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中国生态文明研究与促进会会长陈宗兴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面临的三个主要问题:一是转型发展中的空间布局优化与区域协调发展问题;二是人口、资源、环境的统筹发展问题;三是乡村振兴与城乡一体化发展问题。


魏礼群: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要解决三方面问题

“如何搞好区域协调战略和政策研究?”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常务副理事长,国务院研究室原主任魏礼群认为,“第一,大力推动已经制定的国家各项区域发展战略和政策的贯彻与落实;第二,积极探讨解决区域发展中的突出矛盾和问题。第三,要重视提出优化区域协调发展的有效途径和方法。”

“从全局上看,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和高质量发展,还要深入研究和解决好三个方面的问题。”魏礼群介绍:一是用更大的力度推动老少边穷地区,特别是特殊困难地区加速发展,把这方面切实放在优先的位置,努力补齐国家发展中的这块短板。二是进一步强化资源枯竭地区产业转型和新动能培育,使他们加快发展,重振发展雄风。三是推动对标各地优先水平,进一步提高发达地区的经济素质和竞争力,使这些地区继续成为国家质量发展的引擎和强大动力。


陆大道:我国现阶段转型发展应重视七大战略

我国现阶段实施全面的大转型发展中哪些值得重视、研究的战略性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列出了七个战略分别是:美丽中国与乡村振兴,中国区域经济大格局及其发展态势,国土空间规划与管理,能源发展战略问题,一带一路倡议实施,基础设施规划建设,以及城镇化、新区新城及都市的规划。他认为,“这些领域都是跨部门的,且介于自然与社会经济之间,涉及面广,影响巨大。”


张扩军:改进和优化改革推进的方式方法要处理好三个重要关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张军扩认为改进和优化改革推进的方式方法主要是处理好三个重要的关系,一是要处理好全面改革和重点突破之间的关系;二是处理好顶层设计与基层探索之间的关系;三是处理好依法依规改革与大胆闯大胆试之间的关系。


仇保兴:城市群、都市圈规划的三点思考

国务院参事、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原副部长仇保兴对城市群、都市圈规划提出三点思考,一是城市群、都市圈是生成的,而不是构成的。二是尊重生成的基础上精心补短板。三是在尊重生成的基础上借长板。


丁任重:强省会战略推进的三点建议

如何完善强省会战略的推进?四川师范大学党委书记丁任重提出三点建议:第一点,强省会战略的推进应当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特别是针对一些不发达的省份,应当慎重考虑强省会战略。第二,强省会战略实施更多应采用政府和市场相结合方式,合理稳定的推进。第三,强省会战略实施应当及时补足基础设施和公共产品供给严重不足的短板,不仅吸引资源、吸引人才,更应该让人才能够留住留好,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李善同:在区域转型方面要关注两个问题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研究员李善同从全球价值链的角度分析了中国当前的区域发展状况。她认为,在区域转型方面有两个问题要关注:一是制造业发展是重要的基础。不能只关注高新技术的发展。各个产业都有升级的空间。第二个,要进一步地关注和挖掘投资和国民储蓄的潜力。应该要进一步地鼓励有效率和高质量的投资。


陈文玲:要用大国全球思维创新区域发展的理论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总经济师陈文玲认为,当前全球进入了空前激烈的大国竞争与博弈。大国竞争与博弈,未来要比拼的就是哪一个国家的经济能有韧性,能有活力,有发展空间,有回旋余地。中国的经济韧性将来源于形成的若干个世界级的大城市群;来源于我们基础设施的超常发展和下一代信息技术的革命;来源于创新区域发展的理论。


李罗力: 粤港澳大湾区的“纲”就是港、澳、粤、深这四个城市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副理事长李罗力分享的题目是《关于粤港澳大湾区的若干思考》。他认为:真正要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最重要的问题是要突破现行的行政体制。第二,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一定要突出重点。纲举目张,粤港澳大湾区的“纲”就是港、澳、粤、深这四个城市。第三,真正地推动粤港澳大湾区要靠发展民营经济。第四,粤港澳大湾区现在刚刚开始,只是一个序幕,要做好长期建设的准备。


刘亭:稳增长要从根源上稳

浙江大学区域与城市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刘亭认为,稳增长要从根源上稳,根源上的生产力是新实体经济为代表的信息化技术的增值应用或者赋能应用,为实体经济赋能。生产关系方面,就是民营经济为代表的市场化取向改革的全面深化。

新实体经济怎么解读?刘亭说,“十九大提出,‘要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和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融合在一起的经济叫什么经济?就是新实体经济。”


秦尊文:打造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群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原副院长秦尊文说,“可以把长江下游的城市群和长江中游城市群一体化联动发展,把这两个城市群合而为一,打造成为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群,正好这一块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可以以它为依托,而平原是最利于生产力布局和城市群发展的。”

秦尊文认为建设长江中下游大城市群就是向内使劲,就是培育新动能,将中下游大城市群一旦形成,不仅长江经济带发展上一个新的台阶,而且会促进中国经济增长至少发展20年。


张可云:新时代的区域政策必须聚焦的三个问题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张可云认为,一是聚焦于“穷独老”,也就是聚焦于落后地区,膨胀地区,老工业地区。膨胀地区就是存在着严重的城市病的地区。二是聚焦区域管理制度基础建设。也就是“四管”问题——谁管,管谁,咋管,管效。三是聚焦区域管理者或者区域治理的立法。


魏后凯:稳投资的三点建议

“稳增长必须要稳投资,未来中国GDP的增长,中国经济的增长,不能单纯靠消费的拉动。投资的拉动依然是很重要的,尤其是在西部和东北地区,投资仍然是增长的重要动力源。稳投资的任务十分地繁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业发展研究所所长魏后凯提出三点建议:一是进一步改善我们的营商环境,要吸引和扩大我们的投资;二是要改善我们的投资结构,提高我们的投资效率;三是要优化我们的投资空间布局。


张占仓:区域政策要重视区域均衡化差异的影响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原院长张占仓认为,区域政策要重视区域均衡化差异的影响。他提出三点建议:第一,区域政策要更加注意注重解决区域发展均衡化问题,真正从老百姓的生活来看。第二,区域政策的贯彻落实要重视区域文化的影响。究竟当地的干部、当地老百姓希望什么样的发展。第三,区域政策要更加注重人性化。


刘以雷: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

中国投资咨询公司首席经济学家,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兵团原副秘书长刘以雷认为,新时代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要处理好四个关系:第一,要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一带一路”的关系。第二,要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第三,要处理好西部大开发和新旧动能转换的关系。第四,要处理好西部大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


程必定:区域化政策不要太复杂

“我认为区域化政策不要太复杂了,只要强调三个方面就可以了。”安徽省政府参事程必定认为,区域化政策第一要支持产业发展差异化和特色化,来体现资源配置的有效性。第二要匹配公共服务和公共产品的均等化,来体现发展的包容性。第三,人和自然的协调发展,就是发展可持续性的问题。


杨开忠:强化逆周期调节要适应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趋势

强化逆周期调节要适应区域协调发展创新趋势,把握重点。中国社会科学院城市发展研究所副书记、副所长杨开忠认为,除继续加大对老、少、边、穷和资源型地区财政转移支付和支持力度外,一是精准助力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大规模实质性建设、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长三角区域一体化发展,打造世界级科技中心、全球价值分配中心、世界级城市群和超级巨型经济带;二是加大东中西部和东北板块协调互动力度;三是在普遍促进大中小都市圈和微中心圈发展的同时,适应国家经济核心-边缘地域结构重塑的内在要求,既积极沿主要集聚发展轴线拓展国家经济核心区空间范围,又防止过度扩展国家经济核心区空间范围。


肖金成:中国的区域政策对稳增长起了重要的提升和引领作用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土地区所研究员、原所长肖金成认为,中国的区域政策对稳增长起了重要的提升和引领作用,体现在两方面:一是促进发达地区发挥优势、调整结构、规范发展、高质量发展。二是城市群地区、都市圈地区等发达地区和不发达地区要有区别。城市群规划不是大干快上,而是要功能互补、合作共赢、促进一体化、加强互联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