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恒山:优化路径推动中国制造争先走强时间: 2020-01-15信息来源:老凤清声 2020-1-13 作者:范恒山 责编:qgy
2020年1月11日,以“加快工业互联网应用 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的“2020中国制造论坛”将在佛山皇冠假日酒店召开。著名经济学家、国家发展改革委原副秘书长范恒山教授应邀出席会议并做《优化路径推动中国制造争先走强》的主题发言,现将全文刊发如后。
抱歉,因为时间紧的关系就没有准备PPT,我结合会议主题讲一些观点。刚才朱伟市长在致辞中提到,去年底佛山的GDP已经超过万亿,达到了1.08万亿,这非常了不起,我以为这是制造业的功劳和胜利。刚才李毅中部长讲到佛山的工业比重超过了55%,我问了朱伟市长,佛山的制造业的占比已超过了85%。所以制造能强企、能强市、也能强国。制造业跟别的产业不一样,比如说房地产产业可以强企,甚至在一个时期内可以强市,但是永远强不了国家。谈到制造业,就大而言,我国早就是世界第一了,制造业的规模位居世界首位。但到今天为止,我们仍然是大而不强。尽管我们制定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国家采取了许多的措施来推进制造业的发展,但直到今天,许多基础性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有效解决。所以我想不局限于工业互联网建设与应用这个内容,从更宏观、更全面一些的角度谈一谈我国制造业创新发展的问题,主要内容是优化路径促进中国制造争先走强。
互联网非常重要,工业互联网非常重要,但是单靠互联网恐怕难以让中国制造争先走强,需要多措并举。我们不仅要使国家制造业变大,还要变强、变优,这不仅仅是我们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国际环境倒逼的一种选择。我们正在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所涉及到的关键就是主体或角色的变化。在这些年的发展过程中,中国已经被推向了前台,脱不开、躲不掉。既然已经走向前台,就必然会受到各个方面的注视,说得严峻一点就是遭遇各方面的“围堵”。而面对各式各样的围堵,如果我们不能利用新的产业革命和技术革命带来的机遇争先走强的话,就会连现在的地位也保不住。并不是说你当不了老大就一定能当老二,如果不争先走强,你的结果可能是老大当不了,老二也做不了,这就是我们面临的选择。而要使中国能够走进世界舞台中央,并且在舞台中央能够真正立得住,就产业而言,必须把制造业做大做强做优,占领世界的制高点,这一点非常重要。
但是我们怎么样把中国制造做大做强做优,特别是做强做优,关键在于优化发展的路径,一定要采取一些关键的措施,一定要把一些关键的方面做好。在我看来,可以实施“三三战略”,当然“三三”这个说法是想让大家听起来记起来更为方便,具体的说,就是要坚持“三个引领”、强化“三个支撑”、促进“三个赋能”。
第一个是要坚持战略引领。这些年我们在制造业发展方面是走了弯路的,关键是在战略上缺乏确定性、没有一以贯之。战略上不确定或者摇摆,在实践过程中就必然会走弯路。有一些时期,我们对房地产这类产业的发展是情有独钟的,可谓“欲禁还放”或“欲擒还纵”,这在实践中就带来了对其他产业特别是实体经济、包括制造业的挤压。房地产经营能够赚到大量的钱,而制造业很辛苦却赚不到钱,谁还会做?所以,首先我们要坚持战略引领。一方面,要真正确立发展制造业在国家发展中的基础与核心地位,把促进制造业的创新发展作为国家长期坚持、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切实围绕制造业发展和提升协同配套推进其他产业发展和环境条件建设。要适应新的形势与任务,对接新的科技与产业革命成果,吸收借鉴先进经验与做法,分阶段制订制造业发展的总体规划和专项规划,建立务实的推进机制,确保实施的进度与效果。如果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我们争先走强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的。另一方面,要把突破关键核心技术作为促进制造业发展的重中之重。发挥体制优势、集中强力资源,奋力抢占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技术创新的制高点。昨天召开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总书记等中央领导为国家科技进步奖获得者授奖,这很重要。其实我们还可以用更大的力度来促进科学家攻克关键核心技术,我们投入的力度还不够大;相比较而言,所出的成果还没有多年前我们搞“两弹一星”的时候那样密集。那时,环境逼迫加举国体制,科学家们在很短的时间内攻克了很多关键的技术,有些技术跟世界的距离并不远。所以如果不重视这个方面,不去努力实现更多关键核心领域技术突破,制造业就难以争先走强,其它领域的发展也缺乏坚实的基础。这是第一点。
第二个是要坚持品牌引领。强大的制造业必然是高质量发展的制造业,而高质量发展必然催生品牌,品牌的创造反过来又引领和推动高质量发展。佛山制造为什么发展得好?我看到一个资料说,佛山建立的“全国知名品牌的示范区”就有13个,这说明佛山品牌引领做得好,成为推动制造业发展的一个关键举措。佛山的民营企业格兰仕去年的销售收入就超过300亿,其中品牌起到了很重要的带动作用。其实所谓配套不仅仅是生产过程、工艺环节之间的配套,也涉及到生产和销售之间的配套。有了高质量的产品,靠什么样的机构来销售?销售机构的品牌亮不亮、信誉高不高,直接影响到消费市场的拓展。所以品牌体现在各个环节,首先体现在制造环节,对每个环节都至关重要,品牌的多寡往往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制造业强弱和竞争力高低的重要标准。发展制造业要高度重视品牌建设,切实加强品牌引领。比较遗憾的是,即便是我国发展比较好的地区如珠三角地区、粤港澳大湾区、长三角地区等知名品牌都不多,世界级品牌更是有限。要在全面提升质量的基础上,培育创造和宣传弘扬中国制造业品牌,使其成为带动中国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手段。这是第二点,要坚持品牌引领。
第三个要坚持问题引领。要把制造业创新发展置于世界最好水准的比照下,放在外部激烈竞争的倒逼环境下,也放在人民群众严格检验、严厉挑剔的氛围下来找问题、找差距。当前,我们应该抓好“一低一高”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抓“低”,就是从普通老百姓日常生产生活所需要的制造产品的质量抓起。为什么现在国内人群的消费有一万多亿人民币体现在国外消费市场,而它们所购买的大部分是奶粉、牙膏之类的普通生活用品?说明我们的产品质量包括一些普通生产生活用品的质量还没有过关。有些高端的产品我们缺乏必要的条件暂时还没有搞上去,似乎还可以理解,但普通的日常用品质量达不到要求,就说不过去了。所以,要把这个问题切实解决好,从最低的做起,把“低”的做好了,做好“高”的就有了基础和经验,也就一定能搞上去。另一方面同时要抓“高”,就是要抓好 “四基”一类的关键领域、关键环节。刚才李毅中部长讲,现在讲5G的多、讲“四基”的少,我非常赞同他的观点。没 有“四基”,也就是说,没有核心基础的零部件或元器件、没有先进基础工艺、没有关键基础材料、没有产业技术基础,制造业发展就相当于建立在沙滩之上,其它一切也无从谈起。所以要在强化“四基”的基础上,提升基础性、战略性、全局性领域的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水平、完善产业链条,形成自主发展能力。
第一个要强化环境支撑。也就是要全力打造国际最好的、有利于制造业创新发展的体制政策环境。前不久我跟朱伟市长等在中央电视台参加央视财经论坛特别节目的时候,讨论的就是营商环境。我不是人在佛山就说佛山的好话,我们全面观察研究佛山,能够体会到佛山的营商环境在全国的确是属于一流的。没有这个营商环境,好的投资者,好的创新资源就不会来。其实在这方面也不要说得太玄,营商环境是很具体很实在的东西。投资者创业者不一定盯着某个地方的高收入和好硬件,但却很重视舒心、温暖和信用,要的是政策稳定、法规透明,执法一致,让他有安全感,对投资前景充满信心,好的环境等于给投资者、创业者吃了定心丸。所以,环境的支撑很重要。我以为,环境的支撑主要涉及到这样四个方面:一是有稳定透明的法规体系,能够确保市场公平,能给投资者长期投资带来信心;二是有有力有效的激励机制,能够高效集聚创新资源,形成创新动力;三是有及时务实的政府服务,能够解决发展中碰到各种的难题与困难;四是有适宜实惠的财政、金融政策,能够支撑和推动制造业长期发展。关于这一点,我注意到李毅中部长讲制造业发展时,特别讲到要降低制造行业的增值税。的确,我们有些行业税收很低,但对制造业的征税却不低。这说明我们口头强调要发展做强制造业,但具体政策却并没有向这方面聚焦,一定要让搞制造业的人们感觉到扬眉吐气,能在这个领域享受到适宜的政策支持。我长期在国家发改委工作,对政策方面的情况有一些了解,我觉得相关政府部门对制造业的政策支持还需要改善和加强。
第二个要强化平台支撑。要以区位、资源等为基础,服从国家战略导向,围绕推进制造业创新发展,培育打造或优化提升各种功能平台,形成有机连接、相互推动的支撑体系。平台支撑是中国区域经济发展积累的很重要的经验,拿广东来说,国家打造的前海、横琴、南沙等功能平台,哪一个没有在今天对国家的发展起到重大的示范推动作用和探索引领作用?制造业的发展一样需要平台支撑,通过这些功能平台实现示范、引领和带动。其重点,一是加强科技创新中心建设,依托它们形成制造业关键核心技术的攻坚基地和先进技术的策源地;二是加强改革创新试验区与制造业发展的对接,依托它们探索形成制造业创新发展的有效制度环境和治理体系;三是改造提升各类产业园区,依托它们打造与前沿技术及时对接,充分体现时代发展要求、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特色制造基地;四是优化新区功能,依托它们打造产学研协同、产业链紧扣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在推动制造业创新发展方面,功能平台的特殊作用绝不能忽视。
第三个要强化链条支撑。我们都知道产业链条的重要性。一方面我们要看到全球化的发展、分工的细化,比较优势的发挥等带来了各个国家之间产业环节的紧密结合、产业链条的跨区域的衔接。但另一方面我们也要看到,一旦国际关系紧张,这种格局就会受到挑战甚至会被打破。这两年的进行的贸易战给了我们深刻的启示。我们在很大程度上经受起了贸易战的考验,来自于我们数十年来形成的比较完善的产业配套体系,而作为正在崛起的第一大发展中国家,我们在进一步构建良好的产业链条方面应有坚定的意志和更好的行动。对付更加惨烈的贸易战与其它形式的围堵,完整的产业链就显得非常重要。而现在我们有了数字技术,有了工业互联网,能够越空间跨区域进行链条对接。要有效结合传统工具现代技术、加强同区域和跨区域配合,建立健全重要产业的配套体系,实现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等的完整整组合和无缝对接,进一步完善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内部循环发展水平和自我创新能力。在这方面,我们具有良好的条件与坚实的基础,我国的工业体系非常完整,包含41个大类、207个中类和666个小类,关键是怎么利用好这个基础和条件。在产业链条特别是制造业链条建设方面,我们不能一味地依靠外部市场,还需要坚持自主创新。对这一点我们应有清醒的认识,应有扎实的准备。
第一个要推动数字赋能。今天论坛讨论的工业互联网问题,就是数字赋能问题。数字技术是新技术的重要代表和集中体现,在今天产业的数字化水平在很大程度上代表产业的竞争水平,必须大力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与制造业的有机融合,实现制造业的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数字赋能的关键是两句话,即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而推进数字赋能制造业要紧扣三个方面下功夫:一是推进制造业全要素数字化转型,为数字技术与制造业两者深度融合创造条件。二是全面建设并形成高水平的制造业数字基础设施,包括搭建面向各行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打造灵敏能动的制造业创新载体。在数字化转型方面,难点不在于大企业,而在于中小企业,大企业有自己的数字平台、互联网平台,但90%的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方面既有意愿问题,还有载体问题,而意愿和载体问题都涉及到成本问题,所以打造服务于中小企业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就显得很重要。三是全方位高质量建设制造业数字信息库,形成完备的、高效率的制造业信息收集、储存、处理和运用系统。在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一点是,要认识到数字化赋能对所有国家和地区带来的机遇是共同的、平等的,我们不可能阻止别人利用这个机遇,我们能够做需要做的就是先走一步、高开一阶,这样我们就能占居主动。时不我待,别人抢占先机就意味着我们对机遇的丧失,对这一点我们要有十分清醒的认识。
第二个要推动精神赋能。在这个方面能够比较强的体现中国特色,因而我们可以比别人做得更好一点。精神的力量不可低估。制造业有精神赋能,不仅会带来高速度,而且会带来高质量。日本、德国为什么一直保持着制造业领先的状态,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有精神赋能。对于制造业来说,最核心的是工匠精神,工匠精神是我国的固有传统,是我们民族的优良品质,回顾历史,精神赋能曾给我们攻坚克难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在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很容易忽视已经积累起来的、带动中国创新发展的精神赋能。所以在今天建设制造业强国,必须强化精神赋能,把爱国为民、爱岗敬业、精益求精、牺牲奉献和创新进取镂刻在人们的心底里和灵魂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