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经济 >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著连载

长江上游经济区一体化发展 专题报告之一: 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的可行性研究第三章时间: 2018-11-13信息来源:经济科学出版社 作者:肖金成等著 责编:柳敏 宋涛

三、长江上游经济区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基础条件

经济一体化区域是按照自然地域、经济内在联系、产业分工、商品流向、民族文化传统以及社会发展需要而形成的区域经济联合体。也就是说,一体化发展是有传统的,是建立在该区域历史发展进程中业已形成的分工与合作基础之上的,只是传统上的一体化是自发的和非正式的。根据这样一种认识,本专题在长江上游毗邻成渝经济区的选择上,以宜宾市、泸州市、自贡市、乐山市、重庆市、内江市、六盘水市、毕节市和昭通市作为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主体,因为这九个地市已经初步具备一体化发展的地理优势和历史传承,即具有经济一体化的现实基础。

(一)地缘相接,条件相似,资源具有互补性

地域相连,地缘相接是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内容和必要条件。只有在地域和空间上形成一体化,才能在此基础上构建交通网络、产业分工、商品流向等方面的一体化格局。从九个地市的自然地理状况看:

1.自然地理环境相近

九个地市虽然分属四省市,但自然地理环境相近,山水相连,同属一大的地质构造单元,地貌格局基本一致,均以山地丘陵为主体。早在20世纪90年代,国家就确立了“攀西—六盘水资源综合开发区”,作为我国战略资源开发的重要基地,其中的宜宾市、泸州市、乐山市、昭通市、六盘水市就具备了合作的基础,今天再度合作共同承担成渝经济区经济辐射与产业转移次区域的重任。

2.经济区位相似

除重庆以外,其它各城市或地区均远离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不仅在省域经济发展中处于边缘的位置,而且在成渝经济圈中处于边缘的位置,同时在“攀西-六盘水综合开发区”中也处在一个边缘的位置。尽管如此,该区域若形成一体化发展,却能共同构成长江上游经济区的核心。

1-3 长江上游经济区的区位特点

3.资源互补性强

九地市资源各具特色,互补性强,共同构成长江上游经济区的资源宝库。

宜宾。能源矿产资源富集,已探明的矿产资源有44种,其中煤炭储量约53亿吨,天然气储量约600亿立方米,硫铁矿约15亿吨,岩盐矿、石灰石、石英均在100亿吨以上,居四川省第一。水能资源丰富,具有建设和发展能源、制造、食品饮料等产业的显著优势,是国家确立的水电、火电、核电综合发展的重要能源、原材料生产基地。宜宾农业资源丰富,生物资源多样,是“植物之苑”、“香料之都”、“茶叶世界”、“天然竹海”。

泸州。矿产资源有煤、天然气、硫铁矿、方解石、大理石、铜、金、石油、铀、镓、锗、铝土、耐火粘土、熔剂白云岩、盐、石灰岩、高岭土、玻璃用砂、陶瓷用粘土、石膏等20多种。农业资源丰富,盛产水稻、糯高粱、荔枝、桂圆、猪、牛、山羊、家蚕等。珍稀植物有珙桐、水杉、桫椤、篦子三尖杉、连香树、香果树等共46种。中药材有天麻、五倍子、佛手、黄柏、杜仲、安息香等1444种。珍稀动物有中华鲟、白鲟、华南虎、黑颈鹳、林麝、猕猴等18种。化学工业是泸州最大的最有前景的支柱产业,尤以天然气化工闻名遐迩,是国家重要的天然气化工基地、亚洲最大的尿素生产基地,也是国家重要的酿酒基地。泸州是全国九大工程机械生产基地之一,是全国大中型全液压汽车起重机、挖掘机制造中心。在长江沿岸城市中,泸州的工程机械生产规模仅次于上海。

内江。能源矿产主要有煤、天然气、油页岩。非金属与建材矿产有石灰石、石砂岩、页岩、耐火粘土、铝土矿、大理石、河沙、砾石与陶瓷粘土等。金属矿产与稀散元素有铁、钾、金等以及盐矿、钾矿和煤层中共生的铝、镓、铷及锂等分散元素。化工矿产有盐矿和含钾水云母粘土矿等。

自贡。矿产资源主要有煤、天然气、卤水、岩盐及石灰石。自贡历史上一直是中国井盐生产的中心,如今已发展成为一个拥有国家新材料产业化基地,并以机械、化工、盐业、纺织、轻工、食品、灯饰、新型建材等为支柱产业的工业城市,同时也是世界地质公园国家历史文化名城

毕节。矿产资源主要有硅铁草炭粘土重晶石大理石高岭土、石炭岩、玄武石石棉20余种。农业资源有73个种类455个品种,除主产玉米、大豆、小麦、稻谷、马铃薯等食作物外,还盛产烤烟油菜柑桔花生茶叶大蒜魔芋和名扬中外的中药材天麻、杜仲半夏,有独具高寒山多特色的等动物产品。河流总长695公里,水能蕴藏量20.83万千瓦,可开发量11.56万千瓦。轻纺、制革、食品、卷烟、煤炭、冶炼、建材、化工、机械、电力、医药是毕节的支柱产业。

六盘水。素有“西南煤海”、“江南煤都”之誉,煤炭预测储量569亿吨,品种全,质量好,易开采,其中炼焦煤保有储量95亿吨,煤层气和浅层天然气的储量在1万亿立方米以上。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117万千瓦,平均每平方公里118千瓦,高于全国平均值,通过西电东送的建设,将形成装机容量1000万千瓦的电力生产体系。六盘水是我国长江以南14个省中最大的煤炭资源基地,同时也是江南地区重要的煤炭钢铁工业基地。煤炭、电力、冶金、建材是六盘水的支柱产业。

昭通。矿产资源种类多,已知矿产资源33种,现已探明储量22种。煤、硫储量居全省首位,为我国南方第二大褐煤田,也是云南三大有色金属基地之一。水能资源丰富,国家在金沙江下游昭通境内规划有溪洛渡、向家坝、白鹤滩三座巨型电站。农业资源种类繁多,苹果天麻杜仲、魔芋等特色产品驰名省内外。电力、能源、重化工、农特产品加工是昭通的支柱产业。

4.社会经济水平相近

除重庆外,其它地区既是少数民族聚居区,也是欠发达地区,还是石漠化程度最为严重的地区。川滇黔交界区,特别是六盘水、毕节和昭通,均属喀斯特地貌类型,河谷深切,岩石裸露,耕地零碎,人口承载力低,群众生活在缺土、缺水的恶劣条件下,贫困不可避免。截至2005 年底,毕节市、六盘水市和昭通市石漠化面积分别占国土面积37.6%、28.32%和11.5%。该地区面临环境退化,人口多,经济社会发展落后,贫困面广且贫困程度深等多重压力,是人文环境特殊,人地矛盾尖锐的地区。在2010年国家级贫困县中,川南地区有4个县,占四川省贫困县总数的11%;六盘水市有3个贫困县,毕节市有5个贫困县,两者合计占贵州省贫困县总数的16%;昭通市有10个贫困县,占云南省贫困县总数的14%。该区域的22个贫困县,其生成原因与相同的生态环境有很大的关系。

1-4 长江上游经济区少数民族分布

因此,川滇黔交界地带的经济发展不仅需要充分发挥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应该加入长江上游经济区,通过政府的宏观调控,积极构建相互联系、分工协作的区域分工网络,从根本上破除六盘水、毕节、昭通的“生态环境恶劣→人口贫困→陡坡开荒→植被减少→土地退化→水土流失加重→山地石漠化→贫困”的恶性循环。

(二)长江上游干流及其支流经过的地区

河流和湖泊是形成区域一体化的重要载体,国内外许多一体化经济区都是依托河流和湖泊而形成的,如依托德国莱茵河所形成的鲁尔工业区、依托北美五大湖区所形成的北美制造业带、依托中国长江下游干流所形成的长三角经济区和依托中国珠江所形成的珠三角经济区。

以德国的莱茵河为例,德国的莱茵河在其干流之外有许多支流,德国人通过修建运河连接干流和支流构成一个四通八达的水运网,进而形成许多有特色的经济区。鲁尔工业区就位于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利珀河之间,莱茵河干流和支流不仅保证了鲁尔区的工业用水和电力供应,还为鲁尔区提供了重要的运输条件。正是依靠这种便利的运输条件,大批铁矿砂和其他矿物原料源源不断地从国外运到这里,鲁尔区的工业品也源源不断地运到世界各地。鲁尔工业区的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对莱茵河水道的开发和利用。

对于长江上游经济区来说,长江干流以及众多的支流能够为该地区的一体化发展提供重要的支撑,包括电力生产、航运开发、工业用水等。毋庸置疑,该经济区的发展有赖于对长江干流和支流的开发和利用。各个地市的主要河流和水资源如下:

宜宾。境内因金沙江、岷江在此汇合,长江至此始称“长江”,被称为“万里长江第一城”。三江支流共有大小溪河600多条。

内江。境内有长江支流的沱江水系,沱江为长江一级支流,境内的清流河、小青龙河为长江二级支流。

自贡。坐落在长江上游的釜溪河畔,境内河流主要为沱江水系,釜溪河为沱江在市境的主要支流,市境西部有越溪河自北向南穿越荣县,属岷江水系。

泸州。长江自西向东横贯境内,沱江、永宁河、赤水河、濑溪河、龙溪河等交织成网。

乐山。位于四川盆地西南的岷江大渡河青衣江汇合处。

六盘水。地处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的分水岭地区。长江水系以乌江上游三岔河为干流,流经市境北部;珠江水系以北盘江为干流,由西向东横贯市境中部。

毕节。分属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两大水系,长江流域面积95.38%,珠江流域面积占4.62%,是乌江、赤水河、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昭通。地处金沙江下游地区,境内直接流入金沙江的河流有横江、牛栏江、以礼河等大小河流40多条;流入长江干流上游的有罗布河、赤水河等;流入乌江的有以萨河、泼机河等。金沙江水系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84.6%,长江上游干流水系流域面积占12.3%,乌江水系流域面积占3.1%。

重庆。境内主要河流有长江、嘉陵江乌江涪江綦江大宁河等。长江干流自西向东横贯全境,流程长达665公里,嘉陵江穿过主城区。

1-5 长江上游经济区的主要河流

长江上游区域不仅拥有众多的河流,而且水能资源丰富,水能资源理论蕴藏量为19717万千瓦,其中干流宜宾至宜昌为5814万千瓦,支流为11436万千瓦;可开发水能资源巨大,其中干流可建设电站4座,装机容量为3175万千瓦,支流可建设电站1126座,装机容量为7568万千瓦。

因此,充分开发和利用长江干流及支流的水能和航运资源,不仅有利于降低区域的物流成本,而且会形成具有独特性和有效性的区域经济一体化新格局。在长江上游经济区的规划中,要借鉴莱茵河的开发与治理模式,汲取鲁尔工业区依河建设的经济一体化经验,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三)交通网络贯穿经济区,运输方式多样

交通运输网络是形成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基本骨架,发达的交通网络有助于经济区内产业的合理分工和资源的有效配置。长江上游经济区目前已建成的铁路有成渝、内昆、宝成、成昆、达成5条干线铁路;目前在建的铁路有渝黔、内毕、隆黄、叙永至织金、攀枝花至丽江、锦遂内自宜城际、乐山至自贡至泸州、宜宾至泸州等。这些铁路连接该区域广大地区,并且与周边省市相连,目前已经形成北通陕甘、东接重庆、南连云南的铁路网络。这些铁路交通网络在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水路运输沿金沙江上行可达云南绥江和四川屏山;沿长江-岷江向北上行通往犍为、乐山、眉山、成都;沿赤水河上行可达贵州赤水;顺长江而下通往重庆及中下游地区,经三峡直下武汉、南京、上海。已有或在建的港口有泸州港、宜宾港,目前正在对岷江、沱江、赤水河等航道的整治。这些水运网络也在该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中起着推动作用。

区域内机场现有宜宾菜坝机场、泸州蓝田机场、重庆机场和正在建设的六盘水机场。

1-6 长江上游交通运输网络图

1-3 与长江上游经济区有关的铁路、公路规划及在建项目

项目

进展阶段

概况

铁路

渝昆铁路

规划

重庆-泸州-宜宾-昆明,在重庆、四川境内与川江上段紧邻平行

成贵铁路客运专线

近期开工建设

连接四川、贵州,在宜宾与长江干线交汇

内昆铁路扩能改造

规划

增强云南北部腹地交通条件和通过能力

隆黄铁路

在建

由隆昌至广西黄桶,改善贵州北部腹地交通条件

昭通-攀枝花-丽江铁路

规划

通过昭通与内昆线相接,成为攀西地区连接宜宾港的重要铁路

峨宜铁路

规划

峨眉山市至宜宾,攀西地区连接宜宾港的重要铁路

叙永-古蔺地方铁路

规划

连接古叙煤田与泸州港,为煤炭运输为主的地方铁路

泸州集装箱码头铁路专用线

在建

泸州港铁路集疏运专用线

公路

成自泸高速公路

在建

直接相连成都经济区与泸州港

乐宜泸渝高速公路

在建

起于乐山,经宜宾、泸州,止于重庆。将乐山港、宜宾港、泸州港三大港口连接起来,并与重庆相接,有利于转港运输

金沙江沿江公路

规划

攀西地区连接川江段的重要公路

纳黔高速公路

在建

起于泸州纳溪区,连接贵州北部,使川江段腹地向贵州境内大幅度拓展

                              资料来源:作者搜集整理而来

(四)初步形成具有一体化特征的沿江城市带

城市带是指在特定地域范围内具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条件,以一个或两个超大或特大城市作为区域经济的核心,借助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和综合运输网以及高度发达的信息网络,发展城市之间的联系,共同构成的一个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

从目前状况看,长江上游经济区九个城市依托长江干流和支流已经初步形成了沿江城市带。在一体化进程中,这个城市带将依托该区域经济一体化的具体实施得到进一步发展,即通过日益发达的一体化水路运输网络及信息网络,建立起城市间功能互补、产业联系紧密、空间结构呈多中心、行政管理相互独立的新格局。

分区域看,由于便利的水陆交通,川南地区历史上已经形成较为紧密的沿江城市带,如内江、自贡、泸州、宜宾、乐山依托长江干流、公路、铁路,将行政区紧密连接在一起,从内江到自贡的两城中心直线距离为36公里;宜宾与自贡和泸州行政区相交,宜宾到自贡两城中心距离为65公里。川南诸城市作为长江上游区域的增长极,其一体化发展将会带来更多的人流、物流和信息流,加快该地区城市化发展的步伐。

1-7 沿长江城市带

 

需要注意的是,尽管黔北和滇北地区在历史上与川南地区有密切的经济往来,但由于这种经济往来是自发的,且由于自然环境及交通的原因,并没有形成一体化的资源配置和明确的产业分工格局。因此,黔北和滇北地区内部以及与川南地区的城市合作有待进一步加强。

(五)产业集聚特征显著

产业集聚有三类,其一是指向性集聚,即利用地区资源优势形成的产业群体,如利用地区廉价的劳动力资源、富集的矿产资源等,这些资源优势作为重要的指向,吸引并形成了产业的集聚;其二是纵向集聚,即地区内一个企业的投入是另一个企业的产出,企业之间的关系是投入产出关系;其三是横向集聚,即围绕着地区主导产业所形成的产业集群。长江上游经济区综合了三类产业集聚的特征,初步形成了一体化的产业分工格局。

1.以自然资源为导向的产业集聚特征显著

区域内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其中水能、矿产资源富集,表现为:水能资源居全国之冠,平均每平方公里的水能发电量高出全国平均水平8.7倍;煤炭储量居江南第一,且煤种齐全,煤质较好;铁矿储量居全国第二位, 综合利用前景广阔;硫磷资源优势独居全国;有色金属和贵金属在全国占有重要位置;建材和冶金辅料遍布全区, 质优量大;生物资源丰富,农林牧业极具开发潜力。该地区是典型的资源富集区。

由于这些富集资源的指向,目前在该区域内的产业呈现以资源为导向的错综复杂的产业带,主要体现为:第一,毕节、六盘水、昭通的煤炭资源产业带;第二,内江、自贡的发电装备制造(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机械制造产业区;第三,宜宾、泸州的白酒金三角;第四,宜宾、泸州的岸线开发和临港经济区;第五,内江、攀枝花为重点的钒钛工业园;第六,自贡的新材料、盐及盐化深加工产业集群;第七,川南特色农产品、食品饮料、医药化工的制造;第八,贵州毕节有色金属、烟草、毛纺、皮革、农产品加工等。

2.围绕“三线”基础,形成有特色的主导产业

除了资源优势外,该区域是中国政府“三线”建设时期的核心区域,拥有众多的电子、航空、机械、化工等工业基地和技术人才。目前围绕“三线”基础已经形成了一定的专业化协作和产业集聚,推动各个地市发展起既具有资源指向,又具有横向和纵向集聚特色的主导产业,如六盘水的冶金、自贡的新材料、内江的循环流化床火电机组等都是自然资源与“三线”资源相结合的产物。

3.人力资源丰富,劳动密集型产业集聚特征显著

这一区域人口众多、密集,但城市化水平较低。由于以农村剩余劳动力居多,劳动力成本相比中国东部地区便宜,这为吸引东部产业转移,强化劳动密集型产业的集聚,提供了人力支持。例如,国内著名的肉类加工企业、食品饮料企业、电子元配件生产企业、商务部以旧换新项目下的旧电器回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企业纷纷入驻各个地市的产业园区。

各个地市在着力打造各自主导产业的同时,也注重资源的深加工,延长产业链,加快下游产品的开发,吸纳更多的劳动力就业。例如,六盘水在开采煤矿的同时,发展煤化工产业,围绕焦炭、煤焦油系列产品进行深加工;毕节盛产特色农产品,通过延长农产品产业链,提高附加价值,如围绕马铃薯所进行的深加工等。

在区域一体化的推进中,产业集聚特征更加突出,不仅是产业向城市的集聚,也包括产业向工业园区的集聚和产业向大企业的集聚。通过产业一体化的发展,不仅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地区企业竞争力的提高,而且能够带动地区内部劳动力的合理流动,吸纳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促进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发展和城镇化的推进,推动地区劳动力素质的提升。

1-8 长江上游经济区产业集聚特征图

(六)与其他经济区的比较

从经济总量看,2012年,长三角经济区GDP约占全国GDP的20.96%,珠三角经济区约占9.20%,京津冀经济区约占10.31%,成渝经济区约占6.21%,长江上游经济区约占3.61%。比较来看,长江上游经济区的经济总量仅为长三角经济区的17.24%、京津冀经济区的35.04%、珠三角经济区的39.30%和成渝经济区的58.26%。

从人均GDP看,长三角经济区为69028元,珠三角经济区为83976元,京津冀经济区为49752元,成渝经济区为34240元,长江上游经济区为30032元。长江上游经济区仅为长三角经济区的43.51%、珠三角经济区的35.76%、京津冀经济区的60.36%。

从经济密度看,珠三角经济区密度最高,为11458.48万元/平方公里,长三角经济区次之5168.74万元/平方公里,京津冀经济区2466.96万元/平方公里,成渝经济区为1563.89万元/平方公里,而长江上游经济区仅986.53万元/平方公里

总体来看,长江上游经济区是资源富集区,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丰富,沿江城市带和产业聚集使得该地区具有显著的一体化特征。然而,由于没有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真正意义上的经济一体化区域,与其他经济区相比,在经济总量、人均水平和经济密度上都处于较低的水平。因此,有必要加快一体化发展,以提高其经济实力与区域竞争力。

 

1-4 长江上游经济区与国内主要经济区的主要指标比较

2012年)

经济区

面积

(万平方公里)

人口

(万人)

G D P

(亿元)

人均GDP

(元)

经济密度

(万元/平方公里)

长江上游

19.03

6252.48

18777.75

30032.48

986.53

成渝

20.61

9413.96

32233.46

34240.07

1563.89

长三角

21.07

15777.00

108905.27

69027.87

5168.74

珠三角

4.17

5689.64

47779.56

83976.43

11458.48

京津冀

21.72

10770.00

53582.47

49751.60

2466.96

资料来源:《中国统计年鉴2013》、《四川统计年鉴2013》,《贵州统计年鉴2013》、《重庆统计年鉴2013》,《广东统计年鉴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