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发展创新论
42. 论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时间: 2018-02-12信息来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文献 作者:文岚 责编:万山
专著连载四十二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文献
区域发展创新论
主 编:罗布江村 陈达云 陈栋生
副主编:肖金成 郑长德
主 编:罗布江村 陈达云 陈栋生
副主编:肖金成 郑长德
论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
文岚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民族大学)
广西具有地处南疆、面向东南亚、背靠大西南的特殊地缘区位,集沿海、沿边、沿江于一地,这些要素以一定的比例关系存在并相互作用,形成了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如果它作为封闭的静态系统而存在,意味着要素只能在系统内循环,要素与人口不能流动,信息也不能流动,则区位优势潜能得不到发挥。而要真正发挥广西的区位优势潜能,则只有在动态的开放系统中才能促成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和突变。
一、基本假设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是系统内诸要素之间连结的集合,它包括临海并具有优良港口、交通线路的结节点产生的对外交通、通讯便捷等。在开放系统中,这些潜能状态通过要素连结的动态性,形成了随时间而变化的有机的三维空间结构,同时该系统的运动轨迹也构成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形成其变化趋势。
运用演化方法分析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拒绝了先验的可重复性,通过分析广西区位优势的潜能状态演化的特殊性,进而探讨区域优势系统演化的内在机理。如果满足了以下必需的充分条件,研究会变得可能:
在多系统的脉络(multi-systems context)中储存“通类”信息的能力;具有发展潜能的可用公共“基因库”;
系统或个体群与其他系统或个体群之间彼此学习的能力;拉马克主义的交互系统(intersystemic)和代际间的 (intergenrational)知识传递;
一般而言,可用知识对现实经济行为和现实发展过程会产生影响。[1]
接受了以上条件,就可以区分和分析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演化的突变性和同步性。所谓系统演化的突变性是指把系统变化发展看作是一个新体制逐渐从旧体制凸现出来的序列,发展的系谱因此被描述为一种相继的(successive)系列(Ayres,1997;Dopfer,1979)[2]。所谓系统演化的同步性是指相继序列的发展不会被简单的重复。因为相继序列由于历史机会的耗尽而被锁定,发展过程的前向依赖被连接到先驱者(forerunner)创造和繁殖新奇变量的能力上。[3]
二、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分析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历史就是潜能状态的现实化,创新是演化的关键。没有创新,经济将停滞,没有增长,系统也无演化而言。在开放的系统中,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需要物质技术的创新和社会技术的创新,通过新的物质技术、新的法律、新的组织形式和新的预期等形成系统的负熵流,实现系统的演化。因为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是通过耗散物质能量维持耗散结构的动态平衡。尽管系统具有自组织功能,但是如果系统不能与外界有足够的能量、信息交换,就没有来自外界的促协力,就不可能在系统内产生足以抵消混乱无序倾向(熵)的协同力,实现系统的演化。要实现创新,这要求具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家运用储存“通类”信息的能力,通过学习、交流、知识传递,对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形成的可用的公共“基因库”进行组织、再生“细胞”,在信息流存在的开放系统中实现要素的结合,促进结构的演化。
(一)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状态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每种状态都有可确认的达到当前状态所需要的要素连结的序列,并且,每种状态也都有有限的邻近状态,每一个邻近状态还有其毗邻状态,依次类推,不断延展。因此,毗邻状态的数目将会是系统演化的关键性变量。[4]随着开放度加大,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毗邻状态的数目增多,更多的发展路径促进了系统状态的演化,广西区位优势系统三维空间结构的点状布局正逐步向轴翼布局转变。最初的空间结构呈现出以陆(公路)为主的点状布局特点,具体表现在其速度、结构、比例与效益等发展变化上。从平均增长速度看,1996-2000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通车里程、铁路正线里程、邮电计费业务量分别为11.2%、5.3%、5.3%、36.2%;2001-2005年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公路通车里程、铁路正线里程、邮电计费业务量分别为18.7%、3.2%、0.5%、27.4%,总体看主要港口货物吞吐量呈快速增长趋势,而铁路正线里程增长缓慢。以1995、2000年、2004年、2005的数据为例,货运结构中公路所占的比例最高,达到68%-75%,水运所占比重最低为6.1%-11.3%;同期的客运结构中公路所占的比重也是最高的达到87.5%-93.4%,所占比重最低的仍然是水运为1.69%-3.47%;而同期的社会发展比例与效益如下:电话普及率(含移动电话)最高,从1102部/万人上升3852部/万人,其次为公路网密集率从1728公里/万平方公里上升到2619公里/万平方公里,而铁路网密度由103公里/万平方公里上升到137公里/万平方公里后基本稳定。[5]可见,尽管航船运价十分便宜,每吨公里运价仅需0.05元,而汽车每吨公里运价则为0.30元,火车每吨公里运价则为0.12元,[6]但是由于点状布局的局限性使水运的优势未能充分发挥。
围绕中国-东盟博览会带来的商机,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三维空间初步呈现出以海陆连接的出海通道为轴、以有形的航空服务和无形的信息服务为翼的布局特征。在加强公路建设的基础上,加强港口建设。截至2005年底,防城港、钦州、北海三大港口总吞吐能力达345万吨,万吨级以上泊位达到26个。2007年5月,北部湾经济区同时启动建设9个5万吨级以上深水码头,总投资约39亿元,新增吞吐能力3000多万吨。[7]空中服务的加强体现在:2007年广西航空线路与40多个国内、国际和地区的城市联结着,共有飞行航线119条,其中新开航线11条,恢复航线2条,每周达1097班[8];信息服务的加强主要体现在:利用中国现有的世界级的电信基础设施发展逐步构建中国-东盟信息交流中心。2004年建设广西国际科技合作网,开发境外专家库、境外合作渠道与科技中介机构库、境外科技投资数据库、境外技术成果项目库、外事活动数据库等一大批面向国际合作与交流的专业数据库。网站还与越南国家科技部信息中心达成信息互换合作协议,发展会员3万多家,[9]成为促进中越科技、经济合作与交流的信息桥梁和纽带。
(二)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突变性演化
由于广西区位优势系统是一个多层次、多要素并受环境不断干扰的复杂系统,而该系统具有发展潜能的可用公共“基因库”,当储存的“通类”信息形成企业家创新的预期,该系统将按照一定的轨迹运行。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突变性演化表现在其非线性极大波动状态上,通过加速引入负熵流,使系统潜能现实化,使系统邻近状态前向集合,在原有的集合中引入新要素,通过系统的新的连结变化构成了一种历史事件(内生时间),改变了系统空间的几何状态。当系统自身倾向于某种闭合时,它就变成了更高层次系统的一种要素,形成了改变原来结构的“超结构”。超结构描述了这样一种过程:新技术并没有替代旧技术,而是把它嵌入到自身系统中(旧系统在新系统中变成一种要素)如:程序与适当的硬件结合时,它就是导致“计算机”这种系统出现的要素。接下来,一个计算机就变成了诸如制造过程或网络系统中的一个要素,而网络又变成了更高层次的系统(例如因特网)中的要素,如此等。[11]在工业化乃至知识经济的当代,随着经济的发展,经济地域的交通信息越发达,非线性作用就越强,由此形成具有新的高级有序的耗散结构的经济地域的趋势就愈来愈大。系统环境的变化使广西区位优势系统能够引入负熵流,形成深度加工和高科技商品输出物流中心、信息中心,使系统突变性演化成为可能。
必须承认系统潜能即使是客观存在的,它也必须靠行为者积极发现和筑成。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为者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他们把潜能塑造成可能性,可能性又被精练成预期(Kirzner,1973;Shackle,1972)。系统的突变性使每种状态都结束了潜能(不可逆性)的一种集合,也开启了新的潜能集合(想象力、企业家才能、预期)。[12]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要素中临海并具有优良的港口条件,通过政府的相关政策和措施使独特的区位优势的发展潜能成为具有企业家精神的行为者可识别的可用公共“基因库”,使其提高储存“通类”信息能力、相互学习和交流,促进创新,加强了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主要表现在广西正在成为北部湾经济发展的“龙头”。广西口岸吐纳着西部12个省区市的进出口货物,2002至2006年,西部12个省区市经广西口岸进出口货值194亿美元,比湛江多出141亿美元。从来自西部地区的进出口值占广西口岸出口总值的比重看,广西口岸均在80%以上,湛江不足16%,海口不足0.5%。从2007年上半年的外贸进出口规模看,西部地区经由广西口岸进出的总值是同期在湛江口岸的4倍、海南口岸的140多倍。2002至2006年,广西口岸对东盟进出口总额为80.2亿美元,是湛江的1.4倍,海南的7.1倍。广西、湛江和海南口岸对东盟进出口值分别占同期北部湾地区对东盟外贸总值的53.9%、38.5%和7.6%,广西处于榜首位置,成为名副其实的北部湾的“龙头”。[13]
(三)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同步性的演化
在开放系统中,广西区位优势系统中区际交通和信息网络发展,有利于从环境中引进负熵流(如人才、科技、资金、原料、信息等),提高其对物流、资金流、人流、信息流的传输能力,不仅可以节省区域之间经济联系的金钱和时间成本,获得显著的外部经济,还可以通过物资、资金、劳动力传输规模和速度的扩大,信息收集能力的增强,创造出更多的区域经济合作机会,进一步促进区域之间的经济交流与合作,在与环境的信息、能量互动交流中实现了要素的结合和系统的同步化演化。
在开放的系统中,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动态平衡过程呈现出资源流转型为主的功能特征,具体表现在:
1.资源流转型的物流趋势加强的同时贸易加工附加值有待提高
据统计2002-2006年,广西对外贸易发展已经连续五年保持20%的高速增长,对外贸易依存度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加工贸易所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为12.7%-17.96%,远远低于我国48.6%的平均水平,加工贸易系数呈上升的趋势的同时加工贸易的增值系数平均水平仅为1.38,其中出口商品额占进出口总额比重在55%以上,而劳动密集型出口品几乎占广西出口总额的 60%-70%,[14]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所占比值有待增加,长期支撑出口规模的主要产品为林产、食品、制药、海产品加工等资源型产业,相应形成了广西在国际市场上有较强竞争力的有色金属、黑色冶金、非金属矿产、建材、医药、食品、农业机械、林产化工、轻工等出口产业。
2.资金流加速流动的同时资金来源多元化
资本形成总额速度提高,资本形成总额平均增长速度由1996-2000年的3.1%上升到2001-2005年的18.4%,资金来源呈多元化发展趋势,以1995、2000、2004、2005年的资金来源结构的数据为例,自筹和其他投资所占比例最高从60.17%上升到68.49%,其次为国内贷款所占的比例从29.06%下降为18.36%,国家预算内资金所占比例除1995年为2.68%外,其他年份在6.28%-9.02%之间,利用外资所占比例最低,除1995年为7.49%外,其他年份在3.13%-3.92%之间,[15]可见必须扩大利用外资的渠道,提高利用外资的效率。
3.人员流动的消费性减弱而商务性加强
国际旅游人数平均增长速度从1996-2000年24.3%下降为2001-2005年的3.3%,国际旅游收入平均增长速度同期下降由1996-2000年14.8%下降为2001-2005年的3.5%,而科技活动人数平均增长速度由1996-2000年的-0.5%增长为2001-2005年的6.9%,科技活动经费筹集总额的平均增长速度由1996-2000年的5.5%上升为2001-2005年的36.9%;2000-2005年每万人国际旅游人数形成的国际旅游亿元收入系数在0.1751-0.17741之间,每万人科技活动人筹集科技活动经费筹集亿元系数从4.09336上升到14.1146[16]。
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呈现出以资源流转型为主的功能特征与系统环境变化密切相关。系统的负熵流以资源流转型为主,大体经历两个阶段:第一是原材料输出阶段。以廉价的原材料输出,换取资金、技术、设备和必要生活用品,其特点量大、增长快、对流系数少。第二是浅加工初级商品输出阶段,随着资金、技术、设备的引进,推动加工业的发展,由原材料输出向浅度初级加工过渡,其反映在运输上的特点输出量增长变慢。由于广西及至西南各省的经济发展、包括东南亚国家的大多数国家仍处于以农业为基础,以能源为重点,以原材料为主体的经济发展模式,是资源开发和加工相结合的经济类型。因此,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呈现出以资源流转型为主的与系统环境相对应的同步性功能特征。
三、基本结论
研究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演化,不仅是研究其在发展系谱提供一种分类纲要,预测其发展趋势,而且还要建立与此相关的因果关系框架,探讨广西区位优势与不同毗邻状态的信息能量动态交互作用的结构演化。以上分析表明,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呈现出以资源流转型为主的与系统环境相对应的同步性功能特征,随着广西提出了将北部湾(广西)经济区建成商贸基地、加工制造基地、物流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的目标,广西区位优势系统功能要实现资源流转型和信息服务型相结合的综合型转变,必须依靠企业家的创新。政府应该通过相关政策和措施使广西独特的区位优势成为企业家可识别的发展潜能的可用公共“基因库”,以利于提高其储存“通类”信息能力、相互学习和交流,推动创新,加大广西区位优势系统的非线性作用,使系统突变性演化成为现实。
参考文献:
[1][2][3][4][11][12][澳大利亚]约翰·福斯特、[英国]J·斯坦利·梅特卡夫主编.演化经济学前沿——竞争、自组织与创新政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184.185.187.191.202.201
[5] [15][16]根据广西统计年鉴---2006年整理
[6] 发挥区位优势.开放迈出新步伐.经济日报2006-10-30
[7] 中国全力打造北部湾物流基地.新华网www.jctrans.com 2007-7-28
[8] 何明.广西航空线路联结40多个国内外城市.http://www.gxnews.com.cn 2006-10-24
[9]广西与东盟国家科技合作交流日益加强 中越机械网2007-02-09
[10] 辛晓梅,区域发展战略与规划,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出版社,2005年.378
[13]广西口岸进出口货运量首超湛江口岸 广西日报 2007-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