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题篇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二)时间: 2019-05-19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责编: qgy 陈国平
二、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一)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现状:呈现出强劲增长势头和广阔发展潜力
一是起步晚但发展势头良好。与沿海旅游大省相比,西部旅游业发展总体起步较晚,但发展势头良好。尤其是近年来,旅游业发展普遍受到重视,各省相继着手健全旅游管理机构和旅游发展政策,强化旅游产业化发展意识,有力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快速发展。旅游投资环境改善、投入力度加大以及筹资渠道拓宽,使得西部省区的旅游业平均发展速度已经超过了全国平均水平,而且这一趋势还将继续。多数省区近年创汇年均增长率都在10%以上。
二是政府主导力度加大,产业地位提高。西部地区逐步认识到发展旅游业的比较优势,党政高度重视旅游业的发展,大力实施政府主导型发展战略。从西部各地对旅游业的产业定位来看,西、自围部各地区普遍对旅游业进行了明确的产业定位,大多数的地方政府通过制定加快旅游业发展的意见、决定等形式,明确提出了为加快旅游业发展而采取的各项政策,为旅游业这个新的经济增长点的健康成长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并努力将旅游业培育为支柱产业。各省区市均在不同程度上对旅游业进行了政策、财政、信贷和资金的支持。不少旅游城市的旅游业对所在城市的GDP的贡献度也非常高,旅游业已经成为当地的支柱产业和主体经济。
三是旅游基础设施得到加强,旅游生产力初具规模。尤其是旅游饭店、景区设施和旅游交通条件有显著改善。以省会、旅游城市为核心,以机场和高等级公路、程控电话为重点的区域旅游交通、通信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旅游发展的交通“瓶颈”制约现象得以缓解。全区县以上城镇和重要景区基本开通了程控直拨电话,区内外旅游进出条件和旅游投资环境显著改善。随着政府主导作用的加强,旅游景区景点的建设莉接待设施建设也不断加快。
四是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旅游拳头产品优势正在形成,在配合国家年度旅游产品开发的基础上,各省区市已开始注意形成自身的旅游特色和优势,加大旅游资源的开发力度,在特色旅游产品、重点旅游景区和区域旅游热线开发等三个层面上都不同程度地取得较大进展。
五是旅游业发展总体水平仍很低,区内发展差异较大。目前中国旅游资源的开发偏重于东部地区,造成中国旅游业的“东重西轻”的格局,大部分风景名胜区和历史文化名城以及新近开发的度假旅游区集中在东部。由于多方面原因,西部旅游业发展在全国仍处于后进水平,西部的旅游资源优势还没有转变为竞争优势和经济优势,旅游业基本上处于温冷状态。
(二)西部发展旅游业的制约因素:观念落后、设施差、资金匮乏
与东部地区相比,由于历史和生态的原因,导致西部地区自然、经济、社会条件的恶劣,并造成了地广人稀、内部市场需求规模小,旅游业的开发程度和产出水平与旅游资源大区的地位不相称,旅游经济效益不明显,制约了投资和生产性投人及投资市场的形成,并进一步造成了生产力水平低下,基础设施不足,社会进步发育程度不够,相对封闭,科技文化水平明显偏低,人才外流;市场经济意识薄弱,商品经济不发达;城镇化水平较低;工业结构比较单一,并且在一定条件下优势和劣势还会相互转化。因此,必须坚持辩证法,全面地辩证地评价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优势和劣势,实事求是地指导西部旅游业的健康发展。
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主要直接因素有:
一是观念不到位,资源本底不清是根本的制约因素。对西部旅游资源的独特优势精潜力认识不足,导致开发建设迟缓,旅游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旅游投入低,缺乏有计划、系统的旅游开发建设:从业人员主动发现市场、开发市场的观念淡薄,地方保护主义意识很强。对西部旅游资源本底的不清楚,也进一步限制了西部发展旅游业的信心和决心,不利于西部旅游资源的国内外比较和综合评价,也不能为旅游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准确可靠的依据。资源观上的浅层次,使得旅游资源的综合利用长期受到忽视,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
二是可进入性差,交通不便成为制约西部旅游业发展的瓶颈。西部旅游业外部市场依赖程度高,而区内旅游景区与周边的旅游中转城市又缺少快捷的直达班车,加之区间断头路较多,游客进出不便,制约着景区开发和客源腹地的拓展。西部航空口岸数量太少(或远离主要航空口岸),国际旅游者进出西部地区都必须从东南沿海地区远道辗转而来,多数情况下还不得不走回头路,无形中增加了进人成本,不仅给旅游者带来诸多不便,还浪费了时间,大大降低了对国际游客的吸引力。
三是资金匮乏,导致旅游产品开发不力。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在全国相对落后,多数属于不发达地区,经济实力不强。缺乏资金使得众多的旅游资源尚处在“闺中”有待开发,原有的旅游产品则大多老化单一,旅游基础设施和配套设施薄弱,数量少、级别低、设备简陋,交通通信不畅,不能满足游客日益增长的消费需求。另一方面,因资金匮乏也不能很好地对旅游资源进行成片开发,造成景区分布过于分散,旅游难以形成“规模集聚效应”。
四是旅游基础设施不够完善,尤其是由于省区市间经济实力的不同,对基础设施的投资力度也不同,投资差距导致了区域基础设施发展水平的差距拉大。由于开发程度低以及资金的匮乏,西部的基础设施和住宿接待设施普遍落后,不够完善。
五是整体旅游促销力度不够,宣传的总体形象不够明确、鲜活、生动,缺乏出游煽动性,各种宣传口号未能突出其能激发大众来西部旅游的理念和着力点,旅游拳头产品、特色产品开发缺乏统一的促销氛围,难以形成整体的形象与持续的轰动效应。从总体来看,当前西部是更为重视景点等硬件的建设,相对忽略了市场宣传促销的重要性。
六是旅游企业规模小、素质低、缺乏竞争力。西部地区的旅游业起步较晚,旅游企业实力普遍较弱,再加上多为单兵作战,所以普遍缺乏竞争力。
七是对外开放程度低。迄今为止,西部地区对外开放面还很窄,不利于旅游业大发展。西部地区对外开放的一类口岸占全国的比重也非常低,这与西部地域广阔和发展需求形成巨大的落差。外国旅游者到非开放地区旅行,需要公安外管办《外国人旅行证》、军区的批准函等,手续繁杂,严重制约了西部旅游业的发展。
八是旅游人才缺乏,经营管理水平低。目前,西部旅游人才缺口较大,旅游人力资源总量和后备力量都明显不足。而且旅游职工队伍整体素质不高,旅游业队伍经验不足,整个旅游服务体系存在着经营管理不善、服务质量不到位等问题,不能适应旅游业大发展的需要。加快人才引进、人才培养与员工在职培训已成燃眉之急。人员素质低也导致在风景区建设、旅游产品开发、旅游设施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明显的不足和欠缺。
九是旅游业发展面临生态环境容量的制约。不少地方关注眼前的经济利益,而忽视对资源的保护,导致旅游资源保护意识薄弱。由于受制于地域、行政等因素的分割,规划缺乏有机的系统组配,开发利用缺乏全局观念,造成旅游内容有趋同化的发展趋势。西部人文景观资源中很多是文物古迹,许多文物古迹的部分殿堂被挤占作为办公场所或其他用途,既不利于文物保护,同时也使其资源的观赏价值降低。西部不少旅游资源分布于偏远地区,一部分古代建筑和文化艺术受自然和人为的破坏严重,造成景区开发过程中乱占乱建、采石毁林等破坏和污染景观的事件。自然景观资源不合理的开发利用也会造成对西部旅游资源及生态的破坏,从而与开展可持续旅游项目的本意相背离。西部许多景区或景点的资源所有权以及旅游经营权存在纠纷。管理体制不顺、经营方式不合理影响了景区的旅游投资和开发利用。
十是旅游季节性和高原环境的不利影响。西部大部分地区都存在着旺季短、淡季长的明显问题。特别是西北地区的中部和西部,淡季长达5—6个月,在此期间,旅游人数寥寥无几,设施大量闲置;而旺季集中在6月中旬到9月中旬的3个月,此时旅游者纷至沓来,人满为患,服务设施和交通运输高度紧张。西部地势高亢的高原环境既是宝贵的旅游资源,同时也使一些游客产生畏惧心理。高原的气候条件对游客的身体状况提出了一定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