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部大开发战略的理论基础和实施对策 专题篇 西部地区旅游产业发展战略研究(一)时间: 2019-05-19信息来源:课题组 中国计划出版社 2002年12月第一版 作者:徐国弟 陈玉莲 主编 责编: qgy 陈国平
一、西部旅游资源品位与产业地位评价
(一)西部旅游资源的总体评价:容量大、品位高、符合时代需求
中国西部是地球上自然结构最壮观、最奇特的地区,蕴藏着我国旅游资源的最大莹库。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雄浑秀丽的自然景观、高大奇绝的地形地貌、异彩纷呈的人文景观、色彩缤纷的民俗风情,使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大容量、多样性、原始性、独特性、垄断性强的总体特征,其中不少是世界级的旅游资源。许多世界之最和中国之最及世界奇迹都分布在中国西部,这里又是中国少数民族居住最集中的地方,奇光异彩的西部风情对中外游客具有极大的吸引力。以最具旅游价值的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而言,我国迄今已有23处名列其中,西部就占有9处,充分表明了西部旅游资源的高品位和高档次,并且西部申报世界遗产的潜力还很大。古老文明与民俗风情的巧妙结合产生了无法抗拒的迷人魅力,西部大开发更将极大地激发人境者的探秘心理。这里历史悠久、民族众多的人文景观和恢弘博大、伟丽壮奇的自然景观,以及其多元多维的巧妙结合,使中国西部地区素有“世界民族文化大博物馆”和“世界高原与世界低地天然博物馆”之双重美称,拥有“大自然最完美的创造”,发展旅游业条件得天独厚。旅游资源的景观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文化多样性和民族多样性,为西部构建21世纪旅游生产力精品工程奠定了基础。在西部各种优势资源中,旅游资源开发最具竞争优势。
虽然矿产资源、能源资源、农业资源都是西部经济发展中可以依托的优势资源,但封闭的环境、落后的基础设施、原始的观念文化等对这些产业的发展形成了制约。而旅游资源的开发利用没有不可逾越的限制因素,相反,自然环境和封闭的人文环境反而构成旅游资源的优势因素。旅游资源是西部最丰富、易开发、易见成效的资源,也是西部拥有资源中最具开发价值和市场潜力的高附加值资源。西部原始自然的旅游资源若能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利用,组织大型旅游活动,完全可以成为中国旅游业21世纪大发展中的“新增长极”,并将成为我国乃至全球旅游消费的热点地区,成为“世界旅游之巅”。
(二)西部旅游资源开发条件评价:类型丰富、组合性好、具备基本开发条件
西部旅游资源的独特性与广泛性兼备,自然风光与人文胜迹融为一体,有利于多目标、多层次综合开发。主要风景旅游区,不仅主体景观风貌的个性特色十分突出,而且各风景区规模一般都很大,内部多由数个二级景区构成,且山水风光往往与人文胜迹、名刹古寺紧密地融合在一起,相互依存,相互烘托,为特色景区建设和多目标综合开发提供了极为有利的条件。其次,省际间旅游资源的区域互补性较强,关联度较大,使西部的旅游资源形成一个各具特色的统一整体。这些互补优势又进一步提高了这些旅游资源的经济价值,从而有利于开发、组织跨省区专题旅游线,这也是西部各省区旅游资源地域组合的另一个显著特征。
与东部的旅游资源和市场有很强的互补性。 西部许多景观和风情都是东部所不具备的。现代旅游需求的日益多样化和多层性,往往会追求荒山原野、大漠草原、民俗风情、历史古迹等所谓“非现代”、“原始性”和“落后性”返朴归真的旅游产品,这在理论上就可以使得生产力发展水平不高的西部地区天然具有特殊优势、从而使东部与西部具有市场和资源的双重互补性。
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很好的组合性。西部旅游资源具有种类上的综合性,自然景观与民族风情相互融合,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自然景观单一性和同质性;西部旅游资源地域分布具有相对集中的特点,这使资源组合规模大,对开发较为有利;西部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的特征,多种多样的自然景观、气候类型和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在地域上组合,形成多个风格各异的旅游资源区。
中国正处在旅游业腾飞阶段,近年来旅游人数激增,旅游创汇呈跳跃式增加,但东部地区旅游资源开发强度大,环境容量有限,特别是国内旅游的勃兴,使旅游环境承载力矛盾日益突出。从国内外旅游市场导向分析,中国旅游业向深层次推进,必须积极开发西部旅游资源,开发新的具有强大市场吸引力的旅游区。西部地区由于经济发展比较滞后,交通相对闭塞,生态环境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小,自然环境质量较高,自然氛围浓郁。加上当地民俗民风古朴,具备发展以回归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探险旅游和休闲度假旅游的良好资源基础。
西部地区无论在自然风光、文物古迹、民俗风情这些传统的观光旅游资源方面,还是在汽车旅游、探险生态这些特种或专项旅游资源方面,蕴藏量都远远高于东、中部地区,是中国旅游业发展的后劲所在,是中国旅游业长远发展的战略后备基地和新世纪的旅游换代产品基地。
(三)西部旅游产业的特点分析:富民产业、环境产业、开放产业、竞争产业
旅游业对西部开发的重要意义,不仅在于旅游业的快速发展和所占经济总量的不断上升,还在于旅游业作为对经济社会发展和对外开放具有先导作用和强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是西部地区实现资源环境与社会经济协调发展的最佳结合点,其对经济发展的高贡献性和与日俱增的旅游市场前景,将在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特殊作用,有望成为西部大开发中率先突进的产业,给西部整体开发注入活力,成为真正“兴西富民”的支柱产业和最具活力的经济增长点。
第一,从全世界范围来看,旅游业是市场需求日益旺盛的产业,西部相对滞后地区在现阶段大力发展旅游业,可以同时拥有国际和国内沿海发达地区两个市场,市场前景广阔。而且发展旅游业污染轻、产业关联度大、见效快,并具有创造就业的空间大、劳动就业成本低的特点,从而可以扩大内需、拉动经济,是一种最适于西部发展的“朝阳产业”。
第二,旅游业是西部的“兴地富民”产业。旅游业发展经验表明,1元钱的旅游直接收入,可带来4.5元相关联产业的收入,每1个旅游直接就业人数,大致可产生5个相关就业需求。 作为极具关联带动作用的产业,能起到“一业带百业”的作用,富民效应显著。
第三,旅游业是西部在国际、国内市场上具有竞争优势的产业。我国已经加入WTO,与世界特别是与周边国家的合作程度将大大提高,在国际、国内两个空间中考虑西部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和选择问题,不仅是开发西部的需要,更是国际合作与竞争的需要。旅游业是一个综合性行业,融劳动密集型产品、资金密集型产品和技术密集型产品为一体,各个阶段同时并存,又以劳动密集为基础,广大西部地区都可寻找到自身的位置和发展空间,参加竞争。而且,西部原始纯朴的自然环境,雄奇独特的自然景观,古老神秘的文化遗迹,风格迥异的民族风情,符合世界旅游求新、求异、求知、求乐的需求趋势,具有很强的吸引力和国际竞争力。同时,由于劳动力资源丰富而价廉,西部的旅游业在国际市场上发展潜力很大。
第四,旅游业是西部最优秀的出口产业。与一般的贸易创汇相比,旅游业属于“资源就地出口”。它提供的是服务产品,不需要直接输出宝贵的物质产品,不需要进行多环节的长距离运输,而且一般不受贸易壁垒的干扰和出口配额的限制。旅游产品也无需将原材料运进、产品销出,是典型的“轻型化”产业,适合于在综合条件较差的西部地区生长发育。
第五,旅游业是西部地区变“输血”为“造血”功能的重要产业。长期以来,国家虽然在西部地区投入了大量财力、物力、人力,但是长期封闭的环境造成了发展与脱贫的重要障碍,大多数产业难以在这种高度封闭的环境中生存发展,发展与脱贫目标难以实现。外向性的旅游业所产生的大量人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可以打破西部地区对外封闭性,为其他产业的发展开拓空间,是振兴西部经济,变“输血”为“造血”功能的重要产业的重要途径。
第六,旅游业是西部吸引外部资金引力最大的产业之一。西部旅游资源丰富,而且劳动力众多,成本低,对投资者在西部地区发展劳动密集型的旅游产业有很大的吸引力。而且,西部地区经过多年的建设后,已初步具备发展旅游业的基础条件,各方面投资旅游开发的积极性会不断提高,旅游业将成为西部地区对外部资金最具吸引力的产业之一。
(四)西部旅游的国民经济效应:是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产业
首先,大力发展旅游业等第三产业是西部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方向。旅游业是西部大部分地区第三产业中的龙头产业,能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如果搞得好,可以为“加强第一产业,提高第二产业”服务。因此,西部要真正缩小与东部的差距,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创新,加快产业的升级优化,必须采取跨越式发展战略,优先发展、大力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西部旅游业这一在全球都具有竞争力的产业,其甚至可以跨越工业化阶段以实现后来居上。
其次,发展旅游业的另一个特殊功能是旅游业关联带动性强,既可富区,又可富民。它的发展不仅提供了许多直接就业机会,还刺激着相关产业的发展,提供着许多间接的就业机会。因此,旅游产业对其相关产业特别是第三产业有着巨大的带动作用和乘数效应。旅游业包括“行、游、住、食、购、娱”六大要素,其需要的硬件装备,消耗的食品、饮品,购买的商品、纪念品,以及日益时髦的“农业旅游”、“工业旅游”项目,都可以引导和带动第一、二产业的增长,做到一、二、三产业在更高层次上的协调发展。西部地区土特产资源丰富,不胜枚举。为满足旅游消费需求,旅游业的发展必然会带动土特产加工业的快速发展;而土特产加工业,正是西部地区的优势产业之一,也是西部经济腾飞的支柱产业之一。旅游业的生产特点还集中体现在对社会生产各部门的产品和劳务进行包装整合,进行消费市场的纵向开拓,推动生产部门加速实现从商品到货币的流程,成为社会生产的加速器。
第三,旅游业是提供就业机会多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西部民族地区地大物博、人口稀少。由于经济发展水平较低,加之可利,资源供给有限,仍然存在着巨大的人口压力和就业压力,尽可能扩大西部地区就业面就成为几十年来西部地区经济发展过程中主要的政策目标之一。因此,必须抓住“西部大开发”的大好机遇,及早将剩余农业人口转移出来,甚至可以将现在用于改善农业生产条件的资金,转移到资助农民脱离土地、改变传统职业上去,发展具有市场前景的劳动密集型产业。而旅游业是以提供劳务商品为主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可以容纳较多的劳动力,可以比其他行业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具有突出优势。
(五)旅游业在西部未来发展中的定位:先导产业、战略产业、支柱产业
战略产业是指对提高和保持区域竞争能力有着重要的意义、对国民经济运行有着重要影响力的产业。确立战略产业与培育支柱产业是西部大开发一个重要内容和关键一步。旅游业有助于西部产业结构的升级与优化,也是西部可以发挥优势的产业。加快旅游业的发展,也有利于增强西部与国内外发达地区的联系与协作,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经济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目前西部开发的种种呼声中,旅游业的地位已日益引起各方的重视。西部有10个省区市把旅游业确定为优势产业,在“十五”规划思路中可确提出了把旅游业作为支柱产业来建设,其余省区也分别将旅游业定位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优势产业,或者定位为中远期的支柱产业。四川、云南、两黄、陕西、重庆更是明确了旅游业当前的支柱产业地位。
(六)旅游业是西部特色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最佳结合点
对于广大落后的西部地区来说,旅游业以其投资少,见效快及能很好协调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等而最具发展的先导性。发展建立在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之上的绿色旅游和生态旅游,将成为西部特色经济、生态经济、绿色经济的有力支撑。和传统产业相比,旅游业是与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冲突最小的产业,被誉为“无烟工业”。西部把旅游资源开发真正溶入生态环境的建设之中,旅游业完全可以成为促进西部生态环境改善的优势产业,成为西部的生态产业和环保产业。把旅游开发与西部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可以有利于西部的自然一经济社会系统向良性方向发展。是西部大开发中减轻对自然环境压力,克服生态脆弱劣势和有效利用资源的必然选择。旅游活动是国民的一种高级精神享受,优美的环境是旅游业发展的基础。旅游业发展可以大大提高人们的环境意识。以旅游的效益支持环保,以环保的效益推动旅游,将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大创举。对于再造一个山川秀美的西部,具有重要意义。
(七)旅游业有利于西部脱贫致富、民族团结、国家安全
把旅游扶贫作为带动西部经济不发达地区由救济性扶贫向开发性扶贫转变,不仅是国家的要求,而且也是促进这些地区经济发展: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的必然选择和必由之路。发展旅游业是脱贫致富的有效途径,要把发展旅游业作为贫困地区脱致富的突破口。
而且,西部地区有50多个民族居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的80%以上,此外,西部(含吉林延边)与我国15个邻国都接壤。加快西部地区旅游业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整个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对于保持西部地区政治和社会稳定、促进民族团结和保障边疆安全具有重大意义。
(八)旅游业是促进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双文明的产业
旅游是满足人们文化精神生活需要的一种高层次的消费活动,旅游业也就成为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的最佳结合点。加快发展西部旅游业,有利于适应和满足人们物质文化水平逐步提高后,物质、文化消费心态和消费需求向新、奇、特、险、自然美、高质量方向的转变。旅游的发展,也有利于更新人们的思想观念,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旅游者的到来,不但会带来财源,也会带来新的信息、新的思维,增进西部的商业意识、市场意识和竞争意识。
总之,旅游业作为国际市场和国内市场的结合部,作为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结合部,作为物质文明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的结合部,作为开发和开放的结合部,作为市场机制能够大显身手的领域,能增进各民族之间的相互理解,加强民族地区的安定团结,为西部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是一个多目标的结合点。正因为旅游业具有这些功能和特殊作用,旅游业应该成为西部大开发的一个重要切入点和优先领域。在西部大开发的进程中,在条件适宜的大部分西部地区,应该全面实施“旅游带动发展战略”和 “旅游兴西富民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