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花园建设是浙江践行乡村振兴战略重要行动时间: 2018-07-22信息来源:中国经济导报-中国发展网2018-07-19 作者:徐幸 责编:qgy 宋璟
乡村振兴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国家战略,总要求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事关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战略目标的实现。
大花园是浙江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提出的重大战略,是自然生态与人文环境的结合体、现代都市与田园乡村的融合体、历史文化与现代文明的交汇体,是现代化浙江的普遍形态和底色。
就浙江省而言,两者目标基本一致,均围绕实现“两个高水平”奋斗目标和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而共同发力;同时,两者各有侧重,互有所依,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大花园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行动,乡村振兴是大花园建设的根本方向。
扎实推进大花园建设,为乡村振兴奠定坚实基础
建设大花园要求将生态环境资源纳入到经济系统和美丽城乡建设中,实现环境收益与经济收益同步增长,形成全域大美格局,为推进浙江省乡村振兴奠定基础。
为乡村产业兴旺框定绿色导向。发展绿色产业是建设大花园的重要路径。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实施农产品主产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发掘农业农村的生态涵养、休闲观光、文化体验、健康养老等多种功能和多重价值,加快农村电子商务发展,推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实验示范区和农业绿色发展试点先行区建设,从产业准入、乡村新业态、发展新载体等方面为乡村产业兴旺框定绿色导向。
为乡村生态宜居筑牢环境基础。绿水青山、蓝天白云是大花园的生态基础。为筑实良好生态底色,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划定生态保护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强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复,推进整洁田园、美丽农业、美丽田园建设,建设A级景区村和美丽乡村,从留足生态安全空间、推进农业绿色生产、改善乡村人居环境等方面为全省乡村生态宜居筑牢环境基础。
为乡村文明建设提供抓手载体。文化是大花园的灵魂。为抓牢传统文化生态内涵,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打造“衢州有礼”“丽水山耕”等区域性公共文化品牌,实施历史文化名村古道复兴工程,深度发掘农耕文明、乡村传统、特色文化、民族风情,守好乡愁古韵、树好文明新风;同时,广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优秀传统文化和当代浙江人共同价值观,提振全省乡村民众精气神,激发乡村文化创新创造活力。
为乡村生活富裕谋划发展路径。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是建设大花园的目标。大花园建设行动计划提出打造现代版“富春山居图”,发展民宿经济、乡村旅游度假等乡村新业态,增强绿色安全农产品供给能力,促进幸福产业发展,建设快进慢游的综合交通体系,补齐农村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农村美好生活保障水平,满足农村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民生需要,让农民有更多实实在在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以大花园建设标志性工程为抓手,有效推进乡村振兴
十大标志性工程是大花园建设的重中之重,将直接促进全省乡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生活幸福,并带动乡村治理有效。
“四条诗路”工程。打造浙东唐诗之路、钱塘江唐诗之路、瓯江山水诗之路、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为核心的大运河(浙江段)文化的“四条诗路”,挖掘和开发沿线蕴藏的名胜古迹旅游资源,谋划设计一批以水系为载体的特色旅游精品路线,打造一批亮丽风景线,以传统古村落等留住地方文脉乡愁,以传统农耕文化传承千年耕作智慧,以地方民俗风情等推进文化传承创新,彰显浙江文化血脉和灵魂。
十大名山公园工程。推进钱江源、天目山、四明山、雁荡山、莫干山、会稽山、大盘山、天台山、括苍山——神仙居、凤阳山——百山祖等十大名山公园建设,划定生态保护红线,争创国家公园,保护自然生态系统的原真性、完整性,始终突出自然生态系统的严格保护、整体保护、系统保护,在筑牢浙江省生态安全空间的同时,进行适度资源开发利用,把名山大山打造成为全省旅游发展的大平台。
万里骑行绿道工程。依托全省山脊、山谷、海岸、河流、湖滨等自然廊道,结合浙江省各地特色文化,推进“大花园万里绿道网”建设,重点建设由环杭州湾、环南太湖、沿钱塘江、沿瓯江、沿海防护林带等构成的“两环三横四纵”骑行绿道网建设。通过骑行绿道串接景区、景点,把骑行绿道打造成为共享浙江省大花园建设成果的普惠线。
美丽乡村建设工程。实施“千村精品、万村景区”工程,推进“多规合一”在乡村落地实施,每年创建A级景区村2000个、美丽乡村示范县6个,建设美丽庭院500万户。到2022年,全省建成A级景区村10000个,镇1000个、县域和城区100个。通过工程实施,促进城乡融合,推进农村厕所革命、污水革命、垃圾革命,彻底根治污泥浊水、消除脏乱差,全面提升农村人居环境质量;推进文化村落复兴、老屋拯救、古驿道修复等,留住乡村农耕文明的“根与魂”。
5A级景区创建工程。推进新昌大佛寺文化旅游区、宁波天一阁月湖景区、文成刘伯温故里、临海市台州府城文化景区、缙云仙都景区、丽水古堰画乡、建德新安江景区、遂昌金矿、武义牛头山景区、安吉余村“两山”景区等争创国家5A级景区,到2022年全省5A级景区力争达到25家,全域旅游示范省成功创建,旅游核心竞争力明显增强,加快打造一批千万级游客的特大景区,全面建成“诗画浙江”最佳旅游目的地,带动全省乡村旅游发展。
百河综治工程。以钱塘江、瓯江等江河源头生态屏障地区为重点,统筹水生态、水资源、水环境、水景观、水文化等综合治理,通过河湖库塘清淤、固堤护村、筑堰保滩、截污纳管、通路造景等治理措施建设,到2022年完成中小流域综合治理100余条、治理河道4000公里、河湖库塘清淤4亿方,全面建立河湖清淤长效轮疏机制,推动历史文化村落小微水系保护与整治,开辟万里滨水发展新空间,全面营造“水清流潺、锦绣家园”的江南水乡美丽诗画河湖。
静脉产业基地工程。在全省范围内,谋划建设20个资源循环利用基地、10~20个城市资源循环利用基地,以及垃圾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分类投放、分类运输和资源化利用无害化处理项目及统一监管体系,在提高全省资源利用效率和增强全省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同时,推进浙江省农业清洁生产和农业环境突出问题集中治理,形成农业绿色生产方式。
幸福产业发展工程。充分发挥乡村环境优美和传统文化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健康、养老、文化、休闲、体育等幸福产业,重点培育衢州、丽水等地的医养产业,健全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一批纯天然生态的医养基地、运动休闲小镇、城市体育服务综合体、体育公园和场馆,打造之江文化产业带、瓯江流域文化创意产业带等一批重大产业平台。健全城乡融合公共服务体系,拓展农业农村新功能新价值实现路径,推进乡村产业融合发展,打造要素集聚、业态融合、主体多元的乡村产业体系。
珍贵彩色森林工程。对低效、残次森林进行优化配置,重点建设珍贵树种和大径材培育示范基地100万亩、新增珍贵彩色森林建设500万亩以上,实施“一村万树”千村示范万村推进行动,到2020年实现每个乡镇建成至少1个示范村,全省建成示范村1000个以上,推进村10000个以上。通过工程实施,使全省森林体现一年四季变化,春有五彩争妍,夏有绿意无限,秋有层林尽染,冬有踏雪寻梅。
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工程。按照“修一条路、造一片景、富一方百姓”要求,谋划建设杭绍甬智慧超级高速公路和通景交通网络,着力扩容国省道,加强“四好农村路”建设,打造“畅安舒美绿”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实现4A级以上景区、世界文化遗产景区(景点)、国家旅游度假区等基本通达二级以上公路,历史文化名村、农家乐示范村、美丽乡村精品村、旅游风情小镇通达等级公路。促进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动和基础设施提档升级,推进沿线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让农民充分享受美好的生态环境福利。
举全省之力高质量推进大花园建设,高水平实施乡村振兴
建设大花园是一项系统工程,须久久为功。要依托大花园建设动员部署会上袁家军省长的讲话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聚力建设诗画浙江、建立健全工作推进体系,加快打造“全国领先的绿色发展高地、全球知名的健康养生福地、国际有影响力的旅游目的地”。
高质量建设创造高品质生活需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入手:
一是高质量打造优美环境。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和永久基本农田保护红线、城镇开发边界控制线和资源利用上线,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生态环境承载能力不被突破;要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保护修复,确保浙江省蓝绿两大生态屏障安全;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让全省天更蓝、水更绿、海更碧、地更洁、乡更美。推进美丽载体建设,实现“一江清水向东流”和“座座青山如画屏”,形成“一户一处景、一村一幅画、一镇一天地、一城一风光”的全域大美格局,建设现代版的“富春山居图”。
二是高水平发展绿色产业。加快推进农业绿色化、高端化、精品化发展,增强绿色优质农产品供给;坚持“亩均论英雄”,实施循环经济“991”升级版,发展环境适应性先进制造业,推进制造业绿色发展;主动顺应跨界融合发展趋势,打造一批青山碧海、蓝天清风、净土美食、崇文尚学的康养福地,把幸福产业培育发展成为支柱性产业;培育一批生态特色突出、经济效益好、带动力强的龙头企业,形成大花园建设主要依靠市场力量的新格局;创建和打造一批生态产品品牌,为生态产品插上品牌的翅膀。
三是高标准推进乡村旅游。依托好山好水好空气,大力发展乡村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农渔体验、乡村手工艺等产品与业态。调动工商资本投资乡村旅游,鼓励社会资本投资建设休闲农庄、乡村酒店、特色民宿、乡旅创客、自驾露营等项目。推进乡村旅游精品创建,建成一批省级旅游风情小镇,打造一批乡村旅游A级景区村,培育一批乡村精品民宿,建设一批特色田园综合体。引导乡村旅游集中连片发展,提升乡村旅游集群化水平。
四是高起点建设美丽交通。按照基本建成省域市域城区“3个1小时”交通圈要求,加快规划建设杭甬温3大国际机场综合交通中心,增强4大都市区客运枢纽旅游集散功能;谋划建设万里美丽经济交通走廊和万里绿道网,打造环境优美的绿道网、景观带、致富线、普惠线。
五是高品质创造美好生活。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建设大花园的落脚点。建设大花园,使全省域呈现出绿水青山、满目苍翠的美好景象,让人民群众享有优美生态环境;使蓝天白云、繁星闪烁常见,让人们呼吸到清新空气、闻到泥土的芬芳;使水污染和土壤污染得到有效治理,让人吃得安全、住得放心;使人在畅游山水意境中获得创作灵感,洗涤掉尘世俗虑;使人在享受富足生活中涤荡心灵、体味人生,实现身心双悦、物我两忘。
协调联动,推进大花园建设。坚持系统思维,在省政府统一由省发改委牵头,构建由相关部门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出台由生态环境优美水平、生产生活方式绿色水平、资源高效清洁利用水平、人民生活幸福水平等构成的指标体系,建立包括组织领导、规划引领、任务分解、项目推进、标准制定、督促检查、氛围营造等的工作推进机制,制定包括财税、土地、投资、人才、融资等方面的支持政策体系,出台涵盖评估内容、考核流程、结果应用等的评估考核体系。各地也应建立相应工作推进机制。将大花园建设情况纳入省级部门绩效考评体系和地方生态文明、美丽浙江、健康浙江建设考核。
主动创新,激活大花园机制。围绕激发全省绿色创新活力,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加快推进“最多跑一次”改革,更好发挥政府作为公共服务提供者的作用,形成良好的大花园建设氛围。重点要构建“多规合一”空间规划体系,推进空间规划精准落地;改革生态环境监管体制,完善生态环境监督管理;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创新“两山”转化通道;完善城乡融合机制,推进具有诗画江南韵味的美丽城乡建设;完善绿色政绩考核和问责制度,发挥政府在大花园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制定政策,保障大花园建设。制定出台支持大花园建设的法规、制度、标准额政策。完善绿色发展财政奖补、生态补偿机制,重点扶持生态保护修复、优质生态产品供给、绿色科技创新等;建设用地优先支持大花园建设的重大平台和重大项目,争取省级以上农村土地征收、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宅基地制度改革试点,推广“坡地村镇”模式。优化投资项目审批流程,鼓励财政性资金向大花园建设倾斜;积极支持发行绿色信贷、绿色资产证券化、巨灾保险等绿色金融产品;引导社会资金参与大花园建设,鼓励金融机构与参与大花园建设的企业投资、风险投资、天使投资等开展合作,实现投贷联动。
(作者系浙江省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副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