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
五大发展理念: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指导思想时间: 2017-12-08信息来源:黄娟 作者:qgy_admin 责编:
摘要:建设美丽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要基础,是“十三五”时期国家的建设重点。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指导我国“十三五”时期发展的五大新理念,必须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不同方面。论文以五大发展理念为视角,提出了创新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动力、协调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内在要求、绿色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途径、开放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外部条件、共享发展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根本目的,探讨了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问题与对策,旨在为深入认识和推进美丽乡村建设提供新的思路与有益参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没有美丽乡村就没有美丽中国,美丽乡村是美丽中国的农村版。“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是“十三五”时期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集中体现。我国已经提出“十三五”时期在全国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完成这一国家建设重点必须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用发展新理念,破解‘三农’新难题”。党的十八大以来,学术界围绕美丽乡村建设展开了大量研究,但结合五大发展理念进行的研究成果鲜见。本文主要分析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在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地位与作用、问题与对策,这一研究将对促进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具有重要意义。
一、创新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第一动力
发展是解决我国各种问题的关键,面对经济社会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我们必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走好了科技创新这步先手棋,谁就能占领先机、赢得优势。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科技创新驱动,科技创新必须服务于美丽乡村建设,把科技创新贯穿到农村生态、农业生产、农民生活等方面。
(一)创新农村生态科技
生态美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基础和前提。农业部办公厅在《关于开展“美丽乡村”创建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近年来,我国农业乃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面临着资源约束趋紧、生态退化严重、环境污染加剧等严峻挑战[3] 。资源环境生态问题与农村科技落后紧密相关,建设美丽乡村首先必须解决资源环境生态问题,而科技创新则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根本驱动力。一是科技创新驱动能源资源保护。水、能源、土地是农业生产和农民生活的基本资源,这些资源的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以及新能源开发利用都要靠科技创新,我们要加快创新有助于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新技术与新成果,推广农村沼气、省柴节煤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灶、小型风电等技术和产品。二是科技创新驱动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是困扰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污染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防治环境污染、提高环境质量都离不开科技创新。我们要充分利用现有技术、信息技术进行污染防治,如浙江桐庐借助4G网络对农村污水排污口进行监测;把垃圾无害化处理、回收综合利用等高科技应用推广到农村;产出一批防治农村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的新技术与新成果。
(二)创新农业生产科技
农业依然是多数农村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农业生产一靠政策、二靠科技,农业科技创新是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不受重视,农业科技创新能力水平较低,使农业发展付出了巨大资源环境代价。建设美丽乡村需要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发展现代农业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正在孕育兴起,为农业转型升级注入强劲驱动力。要抓住现代农业科技创新机会,将最新科技成果应用到农业生产各方面与全过程,“加强农业科技自主创新,加快生物育种、农机装备、绿色增产等技术攻关”,在生态农业、绿色农业、低碳农业以及农业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循环生产等方面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大力推进互联网+现代农业,应用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推动农业生产链改造升级,严格实施《农业技术推广法》,推广一批节肥、节药、节水、节能的绿色农业生产技术,不断提高农业生产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水平,加紧培养综合素质高、掌握现代技术、具有绿色意识的新型职业农民,将现代农业发展成为一个高新科技产业,让农业发展成为充满希望的朝阳产业。当前,乡村旅游是国内旅游休闲主战场和旅游就业主渠道,发展乡村旅游可以借助“互联网+旅游”,推动旅游业线上线下、城乡资源要素整合,实现跨产业融合,在全国打造更多智慧景区与智慧旅游乡村。
(三)创新农民生活科技
让农民生活美好是美丽乡村建设的出发点与落脚点,现代科技创新发展为农民生活幸福提供了有力支撑。近年来,我国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对农民生活产生了巨大影响。据中国互联网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2014年农村互联网发展状况研究报告》显示,到2014年12月底,我国农村互联网普及率达27.5%,农村网民人数达到1.78亿,网络购物、网上支付等农村用户不断增长。目前,不少村民家庭装上了宽带,许多村民使用着智能手机,互联网发展极大地方便了农民生活。信息技术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浙江省安吉县为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于2014年启动了“智慧美丽乡村”建设,实现了手机终端实时浏览监控摄像,通过APP实现数字报、新闻的直播和点播,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可以借还自行车等。当然,相对于城市居民生活而言,农民生活还有诸多不便;相对于美好生活理想而言,目前城乡生活还有不小差距;相对于城市居民使用而言,目前村民使用互联网比例较低。改变这些现状必须依靠科技创新驱动,需要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农民生活,了解农民对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社会生活以及绿色出行、绿色住房、绿色消费等多方面的需求,有针对性地开发并推广服务于农民生活水平的新科技与新产品,为加快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作出贡献。
二、协调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
协调是持续健康发展的内在要求,发展必须均衡而不能失衡或失调。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存在城乡不协调、区域不协调以及物质与精神不协调等问题,严重影响美丽乡村建设的整体性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城乡一体、区域协同、物质与精神并重,通过加强薄弱环节与落后领域来增强美丽乡村发展后劲。
(一)协调乡村与城市发展
大力推进城镇化是本届政府的重要工作,但发展不能是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而是要城乡协调。因为城镇化达到70%以上,还有四五亿人在农村;达到80%以上,我国还有3亿左右农村人口。哈佛大学莫森·莫斯塔法维教授认为,只有将城市与乡村看作是一个完整的社会生态系统,才能结合方方面面,挖掘自身特点,创造出一个和谐、高效、绿色、城乡共荣的人类栖居环境。美丽乡村与美丽城市共同构成了美丽中国,建设美丽乡村对于缩小城乡差距、建设美丽中国有重要意义。目前,在美丽中国建设中存在重城市轻乡村现象,如城市垃圾运到农村,乡村大树古树进城,农村成为污染者乐园。乡村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与难点,绝不能让农村成为荒芜的农村、留守的农村、记忆中的故园。近年来,通过新农村建设,特别是2013年农业部推动美丽乡村建设活动,我国先后涌现出一批美丽乡村先进典型。湖北省乌云山村发展为“青山绿水小洋楼、天然氧吧人长寿、生态文明现代化、农村胜似城里头”,被评为中国最美休闲乡村和中国最美茶园。建设美丽中国,既要防止城乡二元化即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也要防止城乡一样化即城市不像城市、农村不像农村,关键是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即城市是摩登的、农村是乡土的[7]。只有推动新型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双轮驱动,美丽乡村与美丽城市互促共进,各美其美、美美与共,才能让城市生活更加美好、乡村生活更加令人向往。
(二)协调不同区域发展
区域发展不平衡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一大问题,发展不能是这一部分像欧洲、那一部分像非洲,而是要地区协调。就当前而言,我国不同地区的乡村建设与发展极不平衡,不同区域的美丽乡村建设水平不尽相同。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情况不容乐观:既有美得让人心醉的乡村,也有丑得让人心碎的乡村;马路边是美丽乡村,山里头是丑陋乡村;少数村是美丽乡村,多数村是落后乡村。美丽乡村示范村大多位于区位条件优越的地方,本身具备良好的进行商业开发的自然条件。一些乡镇集中人财物打造美丽乡村示范点,结果是“点了一盏灯,黑了一大片”。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协调发展,既要在全国合理布局美丽乡村示范点,也要合理规划美丽乡村建设区域发展。2008年,浙江省安吉县全面实施美丽乡村建设,对整个县域进行整体规划和全面建设,目前已建成精品村164个,12个乡镇实现全覆盖,总覆盖率面积达95.7%,呈现一村一品、一村一韵、一村一景的发展格局。正是由于其坚持区域协调发展,通过以点带面、连线成片,成功打造了美丽乡村的安吉模式,成为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者与楷模。在学习借鉴安吉模式经验的基础上,要成功建设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从“一点美”,到“一处美”,到“一片美”,到“全国美”,最终实现美丽中国的乡村梦。
(三)协调物质与精神发展
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为物质方面的外在美,更体现在精神方面的内在美。外在美让人一见钟情,内在美才能日久生情。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精神文化生活水平提高有限,不少村庄依然是早上听鸡叫、白天听鸟叫、晚上听狗叫,不少农民业余生活以看电视、打麻将甚至赌博为主。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两手硬,促进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协调发展。近年来,各级政府高度重视农村文化建设,采用了多种方式,但电影下乡没人看、体育设施成摆设、农村书屋落满灰、文化广场难得用。美丽乡村一定是有文化、有灵魂、有内涵的乡村,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只发展农村经济,而要把培育乡村文化作为重要支撑,了解农民真实、多样、善变的文化需求,实现政府文化供给与村民文化需求的有效对接,建设具有乡土气息、生态特色、积极向上的乡村文化。江苏省永联村非常重视文化建设,建有龙狮队、锣鼓队、舞蹈队,每天午后永联戏楼上演一场锡剧,邀请国家京剧院、朝鲜杂技团、韩国木兰剧团等艺术团体演出,将村庄打造成“村就是美术馆,美术馆就是村”。由于其坚持物质与精神协调发展,被选为2015米兰世博会唯一参展的中国村庄。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创建生态文化示范村,建设农民需要的精神文化,满足农民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是成功建设美丽乡村的内在要求。
三、绿色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途径
山清水秀但贫穷落后不是美丽乡村,生活富裕而环境污染也不是美丽乡村。绿色发展是要解决人与自然冲突问题,既要保护资源、环境、生态,更要构建绿色生产与生活方式,实现人的生产生活与自然的资源环境协调发展。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绿色发展,保护绿色生态、发展绿色生产、培养绿色生活,“走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农业现代化道路”
(一)保护绿色生态环境
自然条件对农业生产与农民生活影响极大,保护绿色生态环境是发展农业生产、提高农民生活的必要前提。绿色生态环境是乡村可持续发展的必要条件,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生态优先,保护好自然资源与生态环境。一是资源绿色化。针对当前制约我国农村发展的水、耕地、能源资源等瓶颈,应节约集约高效利用水、土地、能源资源,合理开发利用可再生资源和能源,推动资源开发利用绿色化改造,建设节水型、节地型、节能型新农村。二是环境绿色化。面对农村环境污染加剧、农业超过工业成为最大污染源等问题,要加强水污染、土壤污染、垃圾污染等综合防治,加大农村改水改厕、垃圾处理力度,推进生活垃圾、污水等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实施农村生活垃圾治理专项行动和清洁河道行动,有效改善农村人居环境。三是生态绿色化。面对农村生态退化问题,我们既要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也要靠山养山、靠水养水,养树、养绿、养生态;美化绿化道路、庭院、居所,在窗台摆满鲜花、屋面屋顶绿化,让农村像一个美丽花园;保护好农村的生物多样性与农业野生植物资源。只有建设生态美丽的乡村,这才能“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才是我们真正向往的美丽乡村。
(二)推动绿色生产发展
经济是基础、产业是根基、富民是核心,建设美丽乡村要发展绿色农业、农业绿色产业,实现绿色富民。农业是与自然直接打交道的一个产业,中国传统农业是一种有机农业、循环农业、绿色农业,但目前被化学农业、化肥农业、农业工业化所替代,污染了农村环境与破坏了生态,影响了食品安全和人民身心健康。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需要构建科技含量高、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生态破坏弱的生产方式,推动农业绿色化、低碳化改造,大力发展清洁生产、绿色生产、循环生产;农业具有经济生产、生态保护、休闲观光、就业养老等多种功能[8],要充分发挥农村的独特优势,深度挖掘农业的多种功能,培育壮大农村新业态,重点发展生态农业、观光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旅游农业、养生农业、养老农业、创意农业等绿色农业产业。建设美丽乡村需要每个乡村选择1-2个绿色主导产业,并依托这些主导产业拉长产业链,从单纯的绿色农作物生产,向绿色农产品加工和流通,再向绿色休闲服务和绿色旅游业发展,实现一、二、三次产业融合互动。绿水青山就是最好的金山银山,只有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绿水青山,将农村变成景区、田园变成公园,走生态优先的绿色农业发展道路,才能成功实现绿色富村、绿色富民。
(三)培育绿色生活消费
生活消费是影响生态环境、生产发展的重要因素,绿色生活消费保护绿色生态、引领绿色生产。一般而言,乡村具有勤俭节约、低碳生活、循环利用等优良传统,但随着农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农村传统生活方式发生剧烈变化,农民尤其是年轻农民正在告别传统生活方式。中国有4万多个村镇,农村区域占国土面积的90%,农村人口7.13亿左右,据卫生部近年的调查显示,目前农村人均日产生的生活垃圾量0.86公斤,全国农村生活固体垃圾排放量每年高达近3亿吨,而且增长速度快于城市[9] 。建设美丽乡村、推动绿色发展,既要弘扬传统绿色的生活方式,更要倡导时尚的绿色生活方式。一是绿色居住。农村生活水平提高的一个直观表现,就是一家一户一栋小楼已经十分普遍,农民人均住房面积超过国家标准,不少村庄的农民住房成为闲置房。建设美丽乡村应倡导绿色居住,少建或不建大房子,简单、绿色、低碳装修。二是绿色出行。近年来,乡村交通工具不断升级,从原来的自行车,到后来的摩托车,再到现在的小轿车,方便了农民出行却增加了油耗与污染。建设美丽乡村应鼓励农民绿色出行,能走路不骑车,能骑车不开车,尽可能节能减排。三是绿色消费。电视、冰箱、空调、洗衣机等家电在农村越来越普及,在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同时也增加了能源消耗。建设美丽乡村要积极倡导绿色消费,少用或不用空调、洗衣机,节约使用耗电耗能电器,尽量使用太阳能等可再生资源的电器。培养农民绿色生活消费和良好卫生习惯,需要宣传教育的引导和村规民约的规范。
四、开放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必由之路
建设美丽乡村不能闭门造车、坐井观天,各级政府和领导干部必须跳出村庄,立足全国乃至全球进行科学谋划。这就需要坚持开放发展,解决发展内外联动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实行对外与对内双向开放,内联外合和内外联动。开放发展是提高我国美丽乡村建设视野与水平的必由之路,也是我国一些美丽乡村建设示范区的成功之路。
(一)走出村庄,走向国内外
建设美丽乡村不能局限于村庄,必须加快走出去步伐,走出村庄走向国内外。一要人走出去。组织省、市、县、乡相关管理干部特别是村干部到高校、党校及有关机构参加短训班培训,提高他们对美丽乡村建设理论与实践的认识;组织村干部、农家乐主、村民代表等到本地或外地甚至国外参观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学习借鉴人家的有益经验与先进做法。二要产品走出去。目前,不少乡村缺少特色产品,或虽有产品但缺少经营理念,困在村庄、深山走不出去。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创建特色产品,要有强烈的市场营销意识,利用互联网手段打开地区市场、走向国内市场、迈向国际市场。三是村庄要走出去。建设美丽乡村要善于抓住机会宣传自己,扩大村庄社会影响力,提高乡村社会的知名度。湖北省乌云山村积极参加中国美丽乡村万林峰会,其制作的“灵秀乌云山”风光片获二等奖;主动参与央视农业频道《美丽中国乡村行》,制作了《高铁线上的美丽乡村》等,通过多种途径扩大了社会影响,吸引了大量游客前往,也得到了政府领导的重视,还引起了一些企业的关注,有力促进了该村美丽乡村建设。我们应在全国范围内创建若干个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美丽乡村,创建一批具有国际知名度的特色农产品品牌,扩大这些优势、特色,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农产品出口。
(二)坚持引资引智引技
好山好水好风光,缺钱缺人缺技术,是我国不少乡村的现状与无奈。建设美丽乡村离不开人财物支持,单靠乡村自身很难解决这些问题,这就需要面向社会乃至国际引资引智引技。一是大量引资。建设美丽乡村少则数千万元,多则过亿。为建成6000个美丽乡村,政府计划每个乡村连续两年投资150万元,但是政府投入十分有限,这就需要吸引国内外企业家投资。投资农业是近年来不少企业家的新选择,山西省左权县依靠吸引山西煤炭企业家,创建了生态庄园发展新模式。投资我国农业也是一些国际跨国公司的新动向,这些公司资金、财力十分雄厚,我们可以吸引国外企业大力投资。二是积极引智。贫困地区最缺的是人才与知识,建设美丽乡村应把引智作为重点。可以聘请农业、园林专家、文化名人参与美丽乡村规划设计,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宣传教育,提高村民对美丽乡村建设的认知度和认同度。更重要的是,吸引外出企业家、大学生、农民工回乡创业,还可以吸引城市精英乃至国外人才投身于美丽乡村建设。三是主动引技。在商品市场上,同是茶叶、水果等产品,由于品种、品质不同,产品价格大相径庭。好水果一个几十元,一般水果十元一大堆,甚至丰收了还卖不出去。建设美丽乡村要主动引进先进技术、高端产品、绿色产品等,一项新技术、一个好产品可以帮助一个村庄扭转乾坤。
(三)双向开放内外联动
建设美丽乡村,不仅要加强对外开放,走得出去引得进来,而且还要加强对内开放,深化改革创新有关制度。农家乐、村办企业、家庭旅社等要向所有村民开放,不能只向外部人、工商资本或少数农户开放。农业合作社是发展农村经济的重要形式,但不能办成少数企业家的“自留地”,应办成绝大多数村民的合作社,即村民人人参与、人人参股的合作社,这是实现村民共富的有效途径。在实现双向开放基础上,坚持内联外合、内外联动。近年来,农村出现了大量闲置房,成为当前农村的一大“景观”,这是对物质资源的严重浪费,是美丽乡村建设迫切需要解决的一大难题。浙江桐庐面对日益增多的空闲住房,有效探索了城乡内外联动模式:由城里人与村里人联合建设,建房资金由双方协商出资,房子产权为双方共同所有,闲置房变成城里人第二生活空间,增加了城市人前往休闲度假、养生养老吸引力,大大促进了浙江桐庐美丽乡村建设。国际交流合作是我国对外开放的重要形式,要建成6000个左右美丽乡村的必须加强与发达国家美丽乡村交流与合作。我国不少城市与国外城市结成了友好城市,同样,我们的乡村也可以与国外乡村建立友好关系,这既是必须的也是可行的。发达国家城乡差别普遍很小,美丽乡村与美丽城市相得益彰,乡村的美丽甚至超过城市,富人住乡下、穷人住城里,这也是未来中国的一个发展趋势。
五、共享发展是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目的
共享发展是解决社会公平正义问题,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共享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要把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增进农民福祉作为农村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广大农民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同分享现代化成果[2] 。这意味着,建设美丽乡村要为人民,美丽乡村建设要靠人民,美丽乡村成果要人人共享,让全体人民在共建共享中有更多的获得感。
(一)为人民建设美丽乡村
当前,我国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一些不和谐之音:建设美丽乡村成为部分官员树样板、出政绩的新载体,成为一些企业家抢地、占地的发财新途径,以及城里人休闲、度假、旅游的新去处。因此,建设美丽乡村必须首先解决为谁建的问题。一是为农民。毫无疑问,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广大农民,是为了提升农民的幸福感。美丽乡村是亿万农民的中国梦,直接关系广大农民的幸福生活。建设美丽乡村是要给乡亲们造福,不应将钱花在“涂脂抹粉”、大拆大建上,尽力避免成为新的政绩工程、形象工程、面子工程。二是为市民。建设美丽乡村不仅是农村人的需要,而且也是城市人的需要。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城市病的日益显现,使乡愁成为城里人的共同感受。建设美丽乡村,可以有效化解城里人乡愁,大大提高广大市民幸福指数,乡村将越来越成为城里人向往的地方。三是为各级领导和企业家。建设美丽乡村也应成为领导干部的新政绩、企业家发财的新路径,因为只有利益相关才能调动各级领导与企业家们投身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要建立有关制度和相关政策以规范他们的行为。此外,建设美丽乡村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保障子孙后代过上幸福美好的生活。
(二)美丽乡村建设靠人民
建设美丽乡村,是为了人民过上幸福生活,要靠广大人民来共同建设。当前,美丽乡村建设中政府唱主角,农民演配角;上级政府积极、下级政府消极;参与部门多,协调难度大,单靠政府能人农民或企业家很难建成美丽乡村,迫切需要政府、能人、村民、企业家、社会组织等多种力量携手合作。一要靠政府。建设美丽乡村是由各级政府推动,政府是美丽乡村建设的领导者与管理者。村委会是具体的实施者与组织者,美丽乡村建设离不开能人带领,能人要善于用脑、洗脑、借脑,努力将各种力量凝聚在一起。二要靠村民。村民是美丽乡村建设的真正主体,要能凝聚民心、集中民智民力。这就需要尊重农民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和监督权,让广大农民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利益共享者,绝不能让广大农民成为利益受损者。三要靠企业家。近年来,不少企业家从不同领域转向农业,互联网大佬们纷纷试水现代农业,柳传志种水果、刘强东种大米、李治国养鸡、九城盖有机农场等,美丽乡村建设要充分发挥企业家的积极作用。如鄂旅投集团参与恩施上营村美丽乡村建设取得了成功。四要靠社会组织。各种社会组织是建设美丽乡村的重要力量,环保NGO是建设美丽乡村的主要参与者。北京地球村创办人廖晓义,借助社会力量在四川省大坪村建设了乐和家园,被称为生态社会主义的乡村模式。
(三)人人共享美丽乡村成果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目前农村还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短板。建设美丽乡村要让农民共享发展成果,这是美丽乡村建设成功与否的判断标准。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环境改善是我国美丽乡村建设的主要任务与重要目标,这就是说,坚持环境共享是坚持人民共享的重要内容。当前,我国生态环境民生并不公平,生态环境共享远未实现,突出表现为农村环境基本公共服务投入不足、城市环境改善以牺牲农村环境为代价、农民成为环境污染的最大受害者。以致污染重灾区、癌症村老百姓无奈抱怨,“你们得利,俺们得病”,“你们升迁,俺们升天”。可以说,“中国农民为中国现代化付出了巨大的代价,但他们却愈来愈被排挤在现代化成果之外”。建设美丽乡村必须坚持人人共享、绿色惠民:一方面,我们要重点抓住农村水、土壤、垃圾污染问题,将生态环境治理作为重大民生抓紧抓好,不断改善努力提高农民生产生活环境,想方设法为广大农民提供更多优质的生态产品,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农民生活质量的增长点;另一方面,要坚持环境公平正义和环境共享发展理念,不能只让农民成为生态环境风险的共担者,而必须让广大农民成为生态环境福利的共享者,确保在生态环境面前实现人人平等,决不能让广大农民群众成为环境弱势群体。
综上所述,五大发展理念是我国建设美丽乡村的根本指导思想,加快美丽乡村建设必须坚持并践行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同时打好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绿色发展、开放发展、共享发展“组合拳”。只有坚持五大发展理念,并将其作为整体贯彻落实到美丽乡村建设中,才能建成农村生态美丽、农业生产美化、农民生活美好的美丽乡村,“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体面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作者单位:中国地质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责任编辑 q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