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镇化
城镇化

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应加强对能源的集约利用时间: 2015-09-17信息来源:杨迎春 刘江华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目前,我国正处于新型城镇化建设的起步阶段,能源作为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重要基础,应高度重视其合理利用问题。我国在前期工业化和城镇化过程中粗放式的能源利用模式导致能源消费量快速上升,很多城市能源供需矛盾凸显,碳排放导致的污染情况严重。无论是保障城市能源需求的基本需要,还是提升城镇化质量实现城市能源高效利用的深层次诉求,将城市能源集约利用问题纳入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中,构建符合“节能减排”战略导向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模式是亟待研究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能源;集约利用


  1978~2012年间,我国城镇化速度明显加快,城镇化率从19.72%提高到52.57%。[1]与西方发达国家70%~80%的城镇化率相比,虽有一定差距,但这已是我国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的巨大进步。而长期粗放的城镇化发展模式暴露出许多问题,尤其是城市能源的供求失衡、结构失衡问题日益突出。城镇化的快速发展直接或间接导致能源消费总量快速上升,1978年我国能源消费总量按发电煤耗计算为57144万吨标准煤,到2012年已增长至36.2亿吨标准煤,年均增速达5.5%。近年来,部分城市积累的能源问题集中显现出来,不少城市都相继出现拉闸限电、油气供应不足等能源紧缺现象,在高能耗的同时也引发了碳排放和空气严重污染等环境问题,这一方面使城镇化发展的成本不断提高,导致城镇化的进一步发展受到制约,另一方面使我国城镇化的终极意义受到挑战,城镇化的质量受到质疑。能源作为城市工业生产和居民生活的必需品,对一国城镇化进程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理性分析我国过去城镇化进程中能源利用存在的问题及其根源,进而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下探索如何进行能源集约利用十分必要。


  一、我国城镇化进程中存在的能源利用问题


  我国的城镇化与世界其他国家相比,有很多特点:一直强调外延式城镇化发展,突出城镇化的规模;城镇化的战略重心主要是支持工业化水平提高,以促进工业发展为导向;城镇化发展规划缺乏系统性和长远性,尤其是忽视与能源利用规划的配合和协调。这样,直接或间接导致城镇化进程中能源利用问题突出。


  (一)忽视能源利用问题


  我国城镇化发展理念是一直致力于外延建设,片面追求“做大做强”的冲动非常明显,尤其是到20世纪90年代后期,在具备一定发展基础后,部分城市盲目规划发展蓝图,有近百个城市提出要建设国际化大都市的口号。能源作为城市建设和城市运行所必需的投入,长期外延扩张直接导致能源消费膨胀,能源利用的重点是强调无条件的供给保障,而非合理利用。[2]由此导致城镇化发展中忽视对能源的合理利用,间接导致部分城市发展中能源问题集中爆发。城镇化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各方面系统综合演进的动态过程,这一过程中需要有全局发展、长远发展的理念作为基础,政府引导与市场推进相互作用作为支撑。过去的城镇化实际上一直是由政府主导完成的,市场机制的引入力度较小。政府主导下的城镇化推进对能源利用问题缺乏成本效益的考量,决策的失误和政策的变动也相应造成巨大的能源浪费。


  (二)能源粗放消费


  城镇化的初始推动力是工业化,同时城镇化的发展又为工业化的推进提供支持,城镇化与工业化相辅相成。改革开放为工业化的飞速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制度环境,而城市规划、基础设施的建设甚至城市居民的生活模式都围绕工业化的需要而展开。由于战略重心是工业化,城镇化过程中能源利用问题也必然是围绕工业化需要来进行,尤其是很多城市在建设初期,大量的工业建设和生产直接导致能源粗放式消费,能源消费产生的碳排放问题El积月累,致使大气污染日益严重。从城镇居民能源消费角度而言,由于一切围绕工业化建设的战略思路,使民用能源利用的设施建设、管理制度和发展规划等出现相对混乱无序现象,这也间接导致能源粗放式消费。


  (三)城镇化发展规划与能源利用规划脱节


  城镇化的发展规划是一个系统工程,能源利用规划应是其中的主要部分。而在我国的城镇化发展规划中,尤其是“十二五”之前,较少体现国家能源战略目标和要求,也较少将节能和减少城市用能污染等目标贯彻到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之中。城市能源部门对能源利用的规划一直局限于考虑能源供需两大问题,较少把城市能源政策、城市能源利用模式、城市节能减排目标等纳入规划。除在城市总体规划、专项规划和分区规划中有城市电力、煤气、供热等工程管网规划外,对具体能源利用问题既缺乏目标管理,也缺乏过程控制。总体上,我国城市规划中能源意识相对淡薄,城市规划较少介入可持续发展能源战略的制定与实施。[3]能源利用规划与整个城镇化发展规划无法实现内在融合,能源利用规划主要是一个部门或一个行业的行为,而不是结合城镇化发展规划的综合性、全局性的规划,两者长期处于错位脱节状态。这一问题的存在,直接导致我国城镇化过程中对能源利用控制的无力和管理的无序,也是近年来城市能源消费中浪费现象以及引发的高污染、高排放问题的根源之一。


  二、新型城镇化建设对能源集约利用提出更深层次的要求


  党的十八大提出发展新型城镇化的战略目标,标志着我国城镇化发展进入一个新的阶段。新型城镇化建设强调城镇化与工业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良性互动,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合理布局与协调发展,形成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经济高效、社会和谐、城乡一体的城镇化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建设体现了科学的发展理念,遵循城镇化发展规律;强调协调的发展路径,实现高效集约发展模式;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不能把城镇化本身作为目的,以促进入的发展和实现人民美好生活为终极目标。[4]从新型城镇化的科学理念、发展路径和目标看,都对我国新时期城镇化发展中能源集约利用提出了更深层次诉求。


  (一)科学的发展理念对能源集约利用的要求


  尽管从规模角度而言,我国城镇化确实取得很大进步,但从质量角度而言,却不容乐观。我国人口多、能源短缺、环境污染严重等实际国情决定了城镇化不可能长期维持粗放式的外延发展模式,而是既要发展规模又要重视质量,既要立足当下更要思考长远。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没有城镇化发展的国际能源支持和环境条件,必须基于有限的能源供给和较小的环境成本来完成大规模的城镇化建设,原有的发展理念已不适应未来城市发展的需要。在城镇化建设已初具规模的基础上,新型城镇化建设必须树立更加科学的发展理念,不仅要扩大外延,更要注重城市内涵建设,实现能源从城市建设到城市运转全过程的集约利用,从而最终克服城市能源利用上存在的矛盾。


  (二)稳定协调的发展进程对能源集约利用的要求


  目前,我国工业化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工业化发展还不能懈怠,这就需要加强能源保障。同时,在国内常出现工业与民用之间用能冲突的情形下,城镇化的建设要真正处理好二者的矛盾,也必须有效解决能源问题。新型城镇化建设是要求实现一个更加良性的城镇化发展过程,强调工业化与城镇化发展互动,工业生产与居民生活同步改善。在我国目前国内能源供给有限、国际能源供给不稳定的前提下,从能源利用角度来寻求供求平衡的出路是必然的。这就对未来城镇化过程中的能源利用提出更大挑战,不仅要加强节能技术的研发、提高能源利用效率,还要改善能源利用结构,提升能源利用质量,更要改善能源利用模式,协调能源利用冲突,从而实现城市能源集约利用。


  (三)以人为本的发展目标对能源集约利用的要求


  城市作为维持一个国家运转的重要人群的活动区域,创造更加人性化的生存空间是城镇化的终极发展目标。新型城镇化过程中应坚持发展目标的人本性,始终把“人”而不是“物”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5]作为人在城市生存的各环节都必须依赖的要素,能源的利用不仅是城市的建设需要,加强其集约化利用更是旨在保障能源的高效利用,从而实现城市居民从工作到生活等诸多方面的安全稳定和便捷高效。如,能源消费产生碳排放和其他污染问题直接对城市人居环境造成巨大影响,破坏城市自然的生态平衡。能源集约利用正是降低碳排放、控制城市污染从而建设更加宜居的城市环境的需要。


  三、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能源集约利用的制约因素


  新型城镇化建设中实现能源集约利用的必要性已毋庸置疑,但要真正实现还需克服诸多因素的制约,所以这只能是一个持续渐进的过程。无论是前期发展中积累的问题,还是潜在的发展目标的冲突都是对能源能否集约利用的挑战,而我国目前面临的客观能源条件能否支撑起能源集约利用措施的实施也还有很多的困难。


  (一)过去发展中积累的问题形成一定制约


  要在高能耗、高排放的发展模式下有效施行能源的集约利用,不得不面对的首要问题是传统观念的制约。而且外延式发展相对内涵式建设具有周期短、见效快的特点,难免使部分政策延续下去。过去已有的各类硬件设施的建设,包括能源设施、交通设施及城市配套等都已成为既定的客观事实,无论是对其改造,还是后续新建都需要不小的投入,要实行能源集约利用的措施不得不面对这一问题成本引发的障碍。


  (二)发展目标如何协调将形成制约


  能源消费总量控制和碳排放控制的战略目标虽然在近年已受到重视,但保持经济持续增长的根本目标始终还是当前我国政策的落脚点。我国目前面临很多影响经济稳定增长的不可测因素,而能源的集约利用将直接对现有的很多高能耗产业产生影响。现阶段,这些产业往往都是很多城市的支柱产业,是我国经济增长的中坚力量,调整这些产业的发展来实现能源集约利用,实际是要求政策在维持经济增长和能源节约间做出权衡,我国要贯彻新型城镇化理念,并实现能源集约利用,协调好发展目标是首要考虑的难点。


  (三)客观能源条件支撑形成的制约


  客观能源条件包括区域的能源禀赋条件、能源传输的技术条件、能源利用的技术条件等,这些条件决定在城镇化建设中能否很好地来实现能源集约利用。如,要实现对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利用,减少对煤炭等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降低能源消耗引发的碳排放等问题,上述客观能源条件都是能否最终实现规划的基本支撑。当前我国能源分布不均衡,各地各城市的能源禀赋差异较大,能源传输和利用中的技术瓶颈很多,这些都是未来实现能源集约利用的制约。


  四、新型城镇化进程中加强能源集约利用的对策


  新型城镇化建设是新时期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之路,实现城镇化进程中能源集约利用具有战略意义。


  (一)坚持新型城镇化理念,将能源集约利用提升到战略高度


  发展理念决定了发展模式的选择,发展理念同样决定了发展道路的科学与否。因此,应将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理念灌输到城镇化建设的决策者、实施者和城镇化建设成果的享用者的头脑中,才能使政策的出台、制度的执行和城市的运转真正体现出能源集约的思想。能源的利用涉及城镇化建设的各环节,应彻底改变长期以来能源为城镇化发展无条件提供支持的习惯思维,在能源利用上强化市场化机制和成本效益约束,以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只有从战略高度上重视能源的利用问题,才能保障新型发展模式的推广。


  (二)调整城镇化规划思路,将能源规划与城市规划有机融合


  传统的城市规划是将能源利用环节作为城市整体规划的辅助环节,基本没有将能源规划提升到与城市发展规划同级别的地位。城市能源政策与城市产业政策、城市环境政策、城市财政政策、城市交通政策、城市社会公正与环境公平、城市规划政策及城市设计政策紧密关联,要从规划上实现能源集约利用,必须从能源政策制定上与其他相关政策相互协调,应在可持续发展这一总体目标下加以整合。[6]要在城镇化规划思路中克服以往只关注局部规划、忽视全局规划问题,克服只重视能源供给规划而忽视能源利用过程控制和管理问题。同时,必须将城镇化中面临的工业化导致的能源消费问题进行有效规划,实现城镇化发展规划与能源利用规划双约束的工业化发展模式,最大限度地减少工业发展引发的能源利用问题,实现城市工业生产、城市自身建设规划及能源利用规划三者相融合。


  (三)构建高效能源系统,将能源集约利用的全方位循环过程纳入城市发展中


  城市能源系统是城市基础设施的主要组成部分,它是为满足城市工业生产、民用和商用建筑以及交通运输等部门的能源需求,由城市外部输入油、气、煤、电及可再生能源,经过城市电网、燃气网、热力网等输配、转换至最终使用环节的末端设备组成的系统。[7]要实现高效的能源系统,应从能源循环的角度出发,将城市能源的生产、输入、传递、转化(消费)至输出等全方位循环过程纳入城市发展之中,使城市空间系统、社会系统、经济系统、交通系统和生态系统的构建与城市能源循环的最优化过程相一致。[8]


  (四)探索特色城市模式,实现城市能源集约利用


  我国由于存在国土面积大、自然资源分布不均衡、能源技术水平不高等客观条件,城镇化发展中各城市对能源的利用有很大差异,包括能源利用结构、能源的利用效率及对能源的依赖程度等都不同。基于这些客观存在的条件,结合各城市自身的发展特点来探索特色城市模式,既是尊重前期发展成果,也是科学发展的理性选择。现有城市发展类型按能源禀赋差异可分为能源丰裕型、能源自给自足型和能源缺乏型。对能源丰裕型城市,要利用城市能源优势进行能源利用模式探索,避免由于能源供给充足导致的廉价粗放消费。同时,加强城市产业转型,避免工业经济发展对能源的过度依赖,致使发展后劲不足。对能源自给自足型城市,要在现有基础上力图构建新的城市能源供求体系,从加强能源的循环利用、改变城市的用能结构等方面来优化供求比例。同时,也要改善能源利用的效率,减少碳排放等。对能源缺乏型城市,应在城市发展规模上进行适当控制,城市的经济发展应以低能耗、低污染的产业为主,同时因地制宜加强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从供求两方面来改善城市用能局面。


  参考文献:


  [1]贾立政,陈阳波,魏爱云,等.顶级专家辨析新型城镇化六个核心问题[J].人民论坛,2013(2):12-13.


  [2]刘耀彬.资源环境约束下的适宜城市化进程测度理论与实证研究[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6-7.


  [3][6]洪亮平.城市能源战略与城市规划[J].太阳能,2006(1):13-17.


  [4][5]王素斋.新型城镇化科学发展的内涵、目标与路径[J].理论月刊,2013(4):165-168.


  [7]付林,等.浅谈城市能源基础设施系统综合规划[C].城市发展与规划文集,2006:660-661.


  [8]周强,朱喜钢,李杨帆.城市规划中的能源研究范式新探[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5(3):82-84.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