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镇化
城镇化

中小城市经济发展路径——基于区域经济视角时间: 2015-10-07信息来源:史长俊 吴昊 作者:wl_admin 责编:

    沈阳经济区由沈阳、鞍山、抚顺、本溪、营口、阜新、辽阳、铁岭八个城市构成,是国家主要的装备制造业基地和优化开发区域,是东北地区重要的工业城市群和辽宁省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域。2010年4月,沈阳经济区获批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区。笔者拟以辽阳市为例,从区域经济视角对当前中小城市的发展路径进行分析。


  辽阳市的竞争力分析


  辽阳市是辽宁中部的交通枢纽,南界钢都鞍山,北依省会沈阳,东临煤铁之城本溪,西与辽河油田接壤。独特的地理位置和交通枢纽决定了辽阳在以沈阳为中心的经济区建设中可以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极具发展活力和开发价值。目前,辽阳市的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完善,工业集群发展已经取得显著成效:辽阳芳烃基地是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和芳烃及精细化工高新技术产业基地;忠旺集团已发展成为世界第三、亚洲第一的工业铝材研发制造企业;辽阳高新区获批国家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铝材加工和高压共轨技术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与此同时,辽阳市的农业也稳步发展,2011年粮食总产量突破100万吨,规模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已达150多家,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年产值实现140亿元。2011年,辽阳市的生产总值达到889亿元,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100亿元,同比均出现较快增长。


  尽管如此,与区域内其他中小城市相比,辽阳市的经济总量仍然偏小,经济结构不尽合理,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任务十分艰巨。2011年,辽阳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81亿元,占GDP的54.1%,经济增长对投资的依赖性较大。辽阳市城市居民人均家庭总支出为14767.42元,消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限。辽阳市进出口总额为28788万美元,外商直接投资额为33352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情况相对较低。2011年,辽阳市三大产业产值分别为56亿元、561亿元和271亿元,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为6.4%、63.1%和30.5%。第二产业工业占GDP的比重达63.1%,说明辽阳市工业生产相对发展较快,但对工业生产的依赖也较强;第三产业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0.5%,低于第三产业相对发达的沈阳市和鞍山市(比重分别为45.0%、41.3%),辽阳第三产业对经济发展的拉动作用相对较弱。


  作为老工业基地,辽阳市淘汰落后产能、河流整治、污水处理、发展循环经济的任务繁重,辽化、庆化等工业企业仍需加强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此外,城市道路建设、危旧楼改造、市容市貌和生态环境建设水平有待提高。


  面临的外部机遇与挑战


  2002年,党的十六大作出了支持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加快调整和改造的战略部署。2010年4月,国务院批准在沈阳经济区开展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实验。辽阳市地处东北老工业基地,又是沈阳经济区规范发展的八个城市之一,可同时利用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和沈阳经济区的战略机遇,实现城市经济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发展。


  然而,随着辽宁省各沿海港口城市的加速发展以及新兴工业城市的快速崛起,辽阳市的地域优势正面临严峻挑战。2009年7月1日,辽宁沿海经济带作为整体开发区域被纳入国家战略,规划涵盖大连、丹东、锦州、营口、盘锦、葫芦岛、朝阳沿海城市在内的辽宁沿海地区。辽宁省拥有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沈阳经济区和辽宁沿海经济带三大发展战略,省内各城市都迈入经济发展的快车道,辽阳若不抓紧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则有被赶超的风险


  从金融方面看,束缚辽阳市经济快速发展的突出问题是融资渠道狭窄。一是融资渠道仍以银行贷款为主,直接融资比例甚微。2011年底,辽阳市金融机构本外币资金运用总计9733060万元,其中各项贷款余额6212553万元,占资金运用总额的67.27%。二是企业债券发行规模有限,截至目前,累计发行6亿元次级债券、9亿元短期融资券。三是民间融资多为居民、企业向居民个人借款,资金来源渠道单一,借款金额有限。


  利用经济区平台加快辽阳市发展步伐


  加快同城化和一体化,促进人口聚集和功能提升。一是积极推进沈阳经济区综合配套改革。消除区域经济振兴的机制和体制性障碍,主动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基础性调节作用,建立有序竞争的市场体系和对外开放体系,调整处理好改革、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关系,突出重点,全力推进新型工业化和区域一体化。二是推进区域公共基础设施建设一体化。辽阳应加强城市间涉及交通运输、通讯信息、能源保障、生态保障等重大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的统一规划和协调,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环境共护,避免基础设施重复建设造成浪费,最大限度地提高公共基础设施的利用率和规模经济效应。三是加速推进市场整合,统一区域市场。区域共同市场的总体框架是以沈阳为中心,辽阳应积极参与商品、金融、产权、要素、劳务、人才等区域共同市场建设。统一区域八城市市场准入和市场监管政策,实现市场主体面对一个政府的市场规则。深化医保、社保管理体制改革,加快社会公共服务全面开放,推动异地服务同城待遇。


  加强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建设。一是建立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充分尊重市场规律,以利益为导向,建立健全区域利益协调和补偿机制,提高跨区域合作的稳定性和长效性。二是实现区域内生产要素的完全自由流动和优化配置。切实保护、推动区域内土地资源、水资源、矿产、旅游资源等公共资源自由流动。加快构建区域土地供给、资源合作开发、旅游网络一体化制度建设。三是转变政府服务职能。由地方政府作为投资和产业发展主体的行政性关系,向以企业作为投资和产业发展主体的市场型关系转变;由主要依靠政府部门来推动的行政型经济协作网络,向主要依靠市场法则来推动的资产纽带型经济协作网络转变;由先局部后整体的发展观,转变为先整体后局部的发展观;由追求自身收益最大化,转向追求区域整体运营效益最大化。


  加快新城、新市镇建设,促进区域城市融合。辽阳应明确新城、新市镇建设的战略布局和发展定位,加强与沈阳经济区其他城市问的经济联系和协调发展。一是发挥政府在新城、新市镇建设进程中的主导作用。新城、新市镇的地域选择要体现科学性,科学编制发展规划,找准地方经济发展和区域经济融合的结合点。要制定土地、基础设施、新兴产业和社保、医疗、就业等政策优惠。建立廉洁的政务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公正的执法环境和诚信的社会环境。二是突出地域、产业、生态景观特征,构建辽阳地区特色的新城和新市镇。应立足于辽阳地区经济、地缘和产业的实际,实现错位和差异化发展,形成辽阳地区特色新城。三是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理念。新城、新市镇的功能分区规划要以方便辽阳居民生活为出发点,基础设施建设要先行,完善道路、通信、供电、供水、供热、污水和生活垃圾处理等设施。整合优质教育资源,吸引市民向河东新城等新居住地区聚集。四是有效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放宽市场准入条件,鼓励各类市场经济主体参与新城,新市镇建设,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商住建设用地开发等重大项目要按照市场规则实施招标机制,坚持公开、公正和竞争原则。


  利用物流一体化优势,优先发展生产性服务业。一是找准市场定位,形成协作发展。辽阳生产性物流业应定位在“沈阳经济区物流节点城市”,充分利用沈阳路港和营口海港的优势,与区域内其他城市形成梯度分工、错位发展,提高整个区域物流业的竞争力。二是围绕产业集群,壮大生产性服务业。把生产性物业的发展与发展现代产业体系、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结合起来,将辽阳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对生产性服务业的需求状况结合起来,重点建设集装箱、石化制品、金属原材料、矿石、食品冷链等物流中心和物流园区。三是完善区域协作机制建设,实现生产性服务业一体化发展。大幅降低市场准入和政策门槛,促进人才的低成本自由流动,吸引和促进生产性服务企业跨区多元投资。


  实施主导产业差别化,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一是大力推进产业整合,用高新技术和先进适用技术改造提升石油化工、钢铁加工、矿产建材三个传统产业,做大做强皮装裘皮和农村产品深加工两个特色产业,大力发展精细化工、新材料、先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节能环保等工业新兴产业。二是加快实施优势产业重组和整合。依托中石油辽阳石化、辽宁忠旺集团和新风集团,打造芳烃精深加工、高端工业铝材精深加工、高压共轨及配套产品这三个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和研发基地,实施综合配套改革,建立有利于企业重组和整合的制度环境和运作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