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人口和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群和大城市集聚时间: 2017-02-22信息来源:新浪财经_新浪网 2017年2月18日  作者:杨荫凯 责编:qgy_admin

     在世界经济持续低迷和国内“三期叠加”的大环境下,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做出一系列重大战略部署,我国区域发展总体上仍将保持稳中向好、稳中有进的良好态势。立足历史脉络、现实基础和潜在规律,未来10~20年,我国区域发展有望呈现出四大趋势:
 
    一是区域战略在国家发展大局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凸显,国土开发逐步呈现出多中心、网络化的基本格局。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区域发展战略大致经历了均衡发展(改革开放前,注重内陆地区发展,强调沿海与内地的平衡)、非均衡发展(改革开放到本世纪初,提出东中西三大地带,强调沿海开放带动)、协调发展(十六届五中全会以来,统筹实施以东、中、西、东北地区四大板块战略为核心的区域发展总体战略,近年来中央又提出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和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三个发展阶段,每个战略实施期大约经历了30年左右的时间。区域战略在任何一个五年规划中均有体现,始终是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下一步,随着四大板块战略、三大战略以及诸多沿江沿河沿重要交通干线开发轴带的壮大,多中心网络型国土开发格局将逐步形成,国土空间布局得到优化,国土开发效率和整体竞争力进一步提高。
 
    二是发展不平衡始终存在,区域分化现象可能更加明显。我国幅员广阔,各地区发展条件千差万别,发展不平衡在任何时候都是客观存在的。地区之间保持一定的不平衡,有利于保持经济系统的活力和动力,但差距过大可能会引发一系列经济问题,甚至是社会问题。未来一段时期,随着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深入推进,各地区比较优势将得到进一步发挥,经济实力会相应提升,但无论区域如何发展,不平衡现象是难以消除的。与之相伴生的是区域发展质量好坏、发展速度快慢、发展特色优劣等分化现象更加明显,分化将体现在板块、省区、城市、县域各个层面,而且一个突出的特点是行政区划单元越小、层次越低,分化现象将更加突出,也就是说,县域间的分化程度要远高于市域,市域间的分化程度要高于省域。针对这一趋势,分类指导、因地施策将成为制定各类政策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
 
     三是城市化稳步推进,人口和产业将进一步向城市群和大城市集聚。未来10年,是我国推进新型城镇化战略的重要阶段,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明确提出,2020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将达到56.1%,年均增长近0.8个百分点。未来20年,我国城镇化在保持必要增速的同时,城市管理水平提升、基础设施完善、产业结构升级等将摆放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与此同时,人口和产业向中心城市和大城市群集聚的特征将更加明显,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世界级城市群逐步形成,山东半岛、海峡西岸、中原地区、长江中游、成渝地区等城市群不断壮大,部分开发条件好、民营经济发达、特色产业鲜明、生态环境优良的中小城市和特色小镇发展较快,但部分三四线城市特别是资源枯竭、结构单一、创新能力弱的城市产业衰退问题仍较突出。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大幅提升,但大规模郊区化现象不会出现,人口向大城市特别是中心城区集聚的趋势仍是主流。
 
     四是区域政策在宏观调控体系中的地位作用进一步提升,政策关注点将逐步由行政区向经济区和类型区转变。区域政策是宏观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落实国家区域发展战略意图、充分调动区域比较优势的重要工具。近年来的发展实践表明,分类指导、分区施策的区域政策,对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随着发展形势的复杂严峻,区域政策在国家政策体系中的地位将进一步提升,在制定各类政策时,充分考虑不同地区发展实际特点和需求将成为一个重要原则。因此,在强调宏观政策要稳、产业政策要准、微观政策要活、改革政策要实、社会政策要托底五大政策支柱的同时,“区域政策要精准”可能成为一个新的政策支柱。与此同时,区域政策的关注点将从传统的行政区,向以城市群为核心的经济区、以江河交通线为支撑的交通带转变,老少边穷等传统困难地区,资源枯竭、产业衰退和生态严重退化等特殊困难地区也将成为政策支持的重点类型区,区域政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将得到进一步提升。
 
  在对我国区域发展大势进行初步判断的基础上,面对日益复杂多元的发展形势,“统筹”“融合”将成为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关键词。
 
     一是高度重视区域开发战略的统筹融合。目前,中央关于区域开发的总体战略安排是以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为基础,以三大战略为引领。做好“四大板块”和“三大战略”的统筹融合,必须立足国内国外,务实打造一批跨区域战略支撑平台,谋划建设一批跨区域重大基础设施工程,在各个重大战略协调互动中培育形成新的区域增长极。
 
     二是高度重视区域开发顶层规划的统筹融合。目前,涉及国土开发和空间布局有一系列的顶层规划,比如《全国国土功能区规划》是我国国土空间开发的战略性、基础性和约束性规划。国务院刚刚印发的《全国国土规划纲要》是我国首个国土空间开发与保护的战略性、综合性、基础性规划。此外,有关部门正在推省级空间规划试点,下一步可能还要做全国空间规划。为有效厘清规划定位、方向重点与实施主体等重大事项,需要抓紧完善国家空间规划体系,使各类规划能够有效衔接、各司其职。
 
     三是高度重视各类开发开放平台的统筹融合。近年来,围绕区域开发开放和体制机制创新,国务院和有关部门批准设立了一系列开发开放和先行先试平台,比如,国家级新区、自由贸易试验区、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自主创新示范区、承接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双创示范区、生态文明试验区等,加之原来就有的经济开发区、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出口贸易加工区等,各类开发开放平台需要在统筹规划和统一指导的基础上,努力实现融合发展,通过政策叠加,共同打造更多的区域增长极。
 
     四是高度重视行政区、经济区和类型区的统筹融合。随着国土开发格局的优化、中央地方权责的调整,行政区、经济区、类型区将在不同领域和空间发挥独特作用。统筹发挥各类区域的独特优势,统筹处理好行政区、经济区、类型区的关系将成为一项重大命题。在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的同时,需要更好地发挥政府的引导作用,通过不断完善体制机制,充分发挥区域规划、区域政策的独特作用,全面提升区域治理水平,有效整合行政区、经济区、类型区的行政力量和政策优势,有利于务实地推动区域协调发展。(作者为国家发改委振兴司副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