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圈迎来高铁经济红利时间: 2017-03-09信息来源:经济日报 2017年01月04日 求是网 作者:记者 吉蕾蕾 责编:qgy_admin
随着我国“四纵四横”高铁干线网基本成型—— 城市圈迎来高铁经济红利
高密度的高铁网络,不仅大大缩短了云贵高原与京津冀、长三角、泛珠三角等沿线城市的时空距离,1至3小时的高铁生活圈也让相邻城市成了时空上的“同城”。时空距离的压缩,使旅游业、物流业直接受益,制造业、特色农业也因高铁沿线城市人员的频繁往来和信息流通的便捷化而获得更多红利。
旅游业率先受益
2016年12月28日上午9点,在昆明南站的候车室,来自云南省保山市潞江镇丙闷村德昂族的景洪安特地穿上民族盛装,等待乘坐从昆明南开往贵阳北的首发列车G4136沪昆客专。景洪安告诉记者,潞江坝不仅盛产水果、蔬菜,还是一个生态保护非常完好的旅游度假区,“高铁的开通,不仅方便了我们的出行,美丽的潞江坝也将迎来全国各地的游客,我们都有些迫不及待了”。
交通是旅游的命脉,也是城市旅游发展的最大红利,在这一点上,贵州、南宁最有发言权。2014年12月26日,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高铁正式开通运营,成为我国西北、西南连接珠三角通江达海、陆海联动的重要通道,贵州、南宁也从此迎来高铁时代。
据贵州省旅游发展委员会副主任汪文学介绍,2016年1至11月,贵州全省接待游客人次、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41.51%、43.53%,其中入黔游客增长50.06%,过夜游客增长32.36%。“得益于高铁带来的客源,贵州旅游业才实现了井喷式增长。”汪文学说。
作为国际旅游胜地的广西桂林市也明显感受到高铁发展带来的好处。桂林市常务副市长张晓武介绍,“2015年桂林接待游客4500万人次,其中75%的游客乘坐高铁来到桂林”。
借助高铁带来的便利,粤桂黔3省(区)积极引导高铁沿线城市相互合作、客源互换,旅游合作日趋多元。在前不久举办的粤桂黔高铁经济带促进民间投资大会上,来自高铁沿线的13个城市发起成立了囊括旅游、铝业、家具、金融等行业的七大产业联盟。汪文学表示,不仅实现了高铁沿线城市产业的无缝对接,高铁沿线城市的旅游竞争力也明显增强。
“高铁经济圈”初具雏形
高铁的通达,助推沿线区域形成经济圈。据了解,贵广、南广高铁的开通形成了一个横贯粤桂黔的Y字形快速客流通道,泛珠城市互通大西南腹地的通达性大大提升,原本贵阳至广州、南宁至广州的旅客列车运行时间分别为20个小时、16个小时,高铁开通后缩短至约4个小时、3个小时,粤桂黔至此形成了4小时经济生活圈。
来自香港的东方宏基集团,正是看中了贵州黔南州龙里县的特殊区位优势,2015年到龙里投资打造占地253亩的龙里东方宏基电商产业园。目前已开始试营业,并将于2017年5月全面开园运营。
“高铁经济圈”也催生了区域深度合作。2015年,粤桂黔3省(区)及高铁沿线13个市(州)在广东佛山召开了首届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现场推进会,决定以“一区三园”(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和广东园、广西园、贵州园)的形式共同推进粤桂黔高铁经济带合作试验区建设。以贸易往来为例,截至2016年9月底,佛山市南海区与广西、贵州、云南每月销售交易铝棒铝锭约14万吨,估算交易额达20亿元。
如今,随着沪昆高铁的开通运营,云南也将借助沪昆客专、云桂铁路开通机遇,积极参与区域合作。广东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泛珠秘书处规划办主任顾万君介绍,下一步,拟将云南省纳入国家级高铁经济带示范区的地域范围,将研究编制《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带示范区发展规划》,以交通建设为先导,以园区建设为载体,在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城镇化建设、生态环保、旅游合作、机制创新等六大领域协同发展,形成粤桂黔滇高铁经济合作带,共享高铁经济发展红利。
投资环境进一步改善
路通则业兴。“5年前,贵州还没有通高铁,我们出去招商,政策再优惠也很难吸引到好项目。”贵州省投资促进局合作处处长陈明秀坦言,高铁给贵州的投资环境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吸引了华为到贵安新区落户建厂,来自广东的一批电子科技公司也纷纷到贵州安家落户。数据显示,2016年贵州投资促进局谈成大小项目共454个,累计投资额1.2万亿元。
云南也面临同样的情形。长期以来,由于受高原地质形态等因素的影响,云南省铁路建设速度相对迟滞,地势险要、山高陡坡也限制火车运行速度。
近年来,随着国家“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西部大开发等重大战略的深入实施,以及面向东亚、东南亚辐射中心建设的推进,云南铁路建设迎来了加快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沪昆高铁的全线通车,使昆明至上海将由以前的30多小时缩短为11小时左右,乘高铁从昆明到北京,13小时左右即可到达,到广州只要8小时左右。
云南将以全新的速度融入国家高铁网络中,进一步加强与内地城市的创新性合作,并为连接南亚、东南亚架起一座新桥梁。
同时,高铁时代的来临,也将极大地提升云南招商引资的吸引力,有利于云南承接我国东南部沿海发达地区产业转移,加快优势特色农业以及有色金属、医药、烟草等传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带动物流、旅游、金融等现代服务业集聚发展。
“更加密集的‘八纵八横’高铁主通道已在建设之中。”铁路总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说,根据最新的《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到2020年,我国铁路网规模将达到15万公里,其中高速铁路3万公里,覆盖80%以上的大城市;到2030年,铁路网规模将达到20万公里左右,其中高速铁路约4.5万公里,中国铁路版图将基本实现“省会高铁连通、地市快速通达、县域基本覆盖”,高速铁路网基本连接省会城市和其他50万人口以上大中城市,实现相邻大中城市间1至4小时交通圈,城市群内0.5至2小时交通圈,“届时,高铁向城市释放的红利也将更加明显”。
文章转载于求是网
原文链接:http://www.qstheory.cn/economy/2017-01/04/c_112024196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