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与影响要素*时间: 2019-02-03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2018年第5期 作者:董 小 君 石 涛 责编:qgy
摘 要:高效财政金融支持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关键所在。基于2016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基于GWR模型分析影响绿色发展效率的因素发现: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偏低,绿色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局部自相关关系偏弱,空间聚集效应显著,但仍以孤立发展状态为主。财政投入、对外开放政策、劳动力等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金融支持、科技研发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不同要素对绿色发展效率影响的时空差异明显。为此,需要发挥好财政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加大绿色金融发展力度,以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将中原城市群打造成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
关键词: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DEA-GW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5766(2018)05-0116-07 收稿日期:2018-05-27
*基金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专项课题“健全国家金融安全体系研究”(18VSJ036);河南省软科学项目“供给侧改革背景下破解河南中小型科技企业融资难问题的路径选择与对策建议”(182400410257);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基本科研经费项目“河南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形成全面开放格局的路径研究”(18E04)。
作者简介:董小君,女,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北京 100019)。
石涛,男,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博士生(北京 100019),河南省社会科学院助理研究员(郑州 450002)。
一、引言
绿色发展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是当今科技和产业变革方向,是最有前途的发展领域。自2016年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批复中原城市群成立以来,群内各城市加大了绿色发展的力度,成效显著。但是,中原城市群位于中国内陆地区,大多数城市以工业为主,环境资源承载压力大,绿色发展时间紧、任务重。为此,分析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现状,找出影响发展的关键要素,对推进中原城市群建设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直以来,绿色发展问题是学者们研究的热点。理论上,学者们普遍认为绿色发展更加具有包容性,既包括传统发展中所关注的人口和经济增长与粮食和资源供给的矛盾,同时,也强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的危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绿色发展的重要前提,发展循环经济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手段,大力发展绿色技术是绿色发展的重要技术支撑,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是推进绿色发展的基本要求,发展绿色消费是推进绿色发展的重要途径,改善人民群众的生存环境是我国走绿色发展道路的根本目标(秦书生、杨硕,2015;黄茂兴、叶琪,2017;史丹,2018)。更多的学者从实证的角度来分析绿色发展问题。研究内容集中在金融影响绿色发展的机理(黄建欢、吕海龙、王良健,2014)、产业绿色发展指数(李琳、楚紫穗,2015)、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系(黄娟,2016)、绿色发展中的精准扶贫(于法稳,2018)等;研究方法主要集中在SBM-DDF模型(蔡宁、丛雅静、吴婧文,2014)、投影寻踪模型(黄跃、李琳,2017)、GWR模型(马勇、黄智洵,2017)、门限回归模型(涂正革、王秋皓,2018)等。
从研究成果来看,学者们对绿色发展问题已经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但是,针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问题的研究不多,在研究方法上较少使用空间地理模型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问题进行探讨,这些都为此文的研究提供了一定的空间。近年来,中原城市各地加大了绿色发展的力度,来自黄建欢、吕海龙、王良健(2014)的研究表明,非常有必要加强金融支持绿色产业和环境保护的力度,那么金融支持中原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程度如何?文章将基于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2016年的截面数据,运用DEA模型测算绿色发展效率,并利用GWR模型分析金融支持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及空间差异。
二、研究设计与数据来源
1.研究设计
DEA模型能够消除主观因素对投入产出关系的影响,因而,采用DEA模型来分析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具体运用Maxdea7.0进行测度。进一步地,利用空间计量模型来分析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全要素效率的空间分布与影响要素。GWR模型(空间地理回归模型)最大的优势在于弥补了传统模型对空间效应的忽视,更加具体地展示不同地理位置的变化所产生的变量差异,有:
式(1)中,yi表示第i个地区绿色发展的全要素生产率,xi表示第i个地区的财政金融要素,lij表示第i个地区的第j个控制变量,φi表示随机要素,(mi,ni)表示第i个地区的空间坐标。权重由高斯函数确定,
2.变量选取与数据来源
参考现有学者的研究成果,DEA模型用就业人数、资本、创新、技术作为投入,用GDP、空气达标天数作为期望产出。空气指标已经成为政府对绿色发展考核的重要指标,为此,研究中重点观测空气达标天数,具体数值源于各地市环保部门环境统计公报(2016)。投入指标,考虑到绿色发展主要以低能耗、高产出行业为主,故采用第三产业就业人数作为劳动力指标的替代变量,来反映绿色发展的劳动力资源。资本额主要采用GDP支出法计算的资本形成额来替代;创新涉及到技术的存量问题,因而采用专利申请量来进行替代;技术指标主要用单位GDP能耗,参考国家统计局核算标准。影响因素的核心变量财政金融要素,包括金融支持与财政投入,其中,金融支持指标由变量金融深化程度来衡量,主要由区域存贷款总额占GDP比重计算而得;财政投入指标重点突出财政支出中的节能环保投入,由财政节能环保投入占GDP比重表示,财政节能环保投入由各地市统计年鉴采集而得,对于缺省部分由城市群已公布地市的平均值计算而得。考虑到绿色发展主要以科技创新驱动为主,同时,结合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发展的重要性,控制变量主要选企业科技研发投入、劳动力以及对外开放程度等三个指标,其中,科技研发支出由企业研发费用内部支出占GDP的比重表示,劳动力主要由每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表示,对外开放程度由外商投资占GDP比重表示,详见表1。
由于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2016年正式批复中原城市群的建设,结合数据可得性,考察时间主要选择2016年。未经特殊说明,指标所采集数据均来自《河南省统计年鉴》(2017)、《河北省统计年鉴》(2017)、《安徽省统计年鉴》(2017)、《山东省统计年鉴》(2017)、《山西省统计年鉴》(2017)以及中原城市群各地市环境统计公报(2017)。
三、实证分析
1.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测算及分析
利用Maxdea7.0软件测算了2016年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全要素生产率,如表2所示。总体上,2016年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均值为0.8490,处于规模递增阶段,主要原因在于纯技术效率偏低,科技发展对绿色发展的整体效率偏低。分地区来看,2016年中原城市群所在省份河南省、山西省、安徽省、河北省、山东省地市绿色发展效率均值为0.8817、0.7382、0.9475、0.3247、1.0000,中原城市群中山东省、安徽省、河南省各地市绿色发展效率较高,山西省、河北省地市绿色发展效率偏低,其中,河北省地市主要是规模效率和纯技术效率均偏低,山西省地市主要是规模效率偏低,河南省地市整体技术效率偏低。
进一步地,运用Arcgis10.2软件对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绿色发展全要素效率进行时空分析。总体上,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呈现效率高值区域集中分布于城市群中部地区,偏低值离散分布于城市群南北地区的空间格局。全要素综合效率上,南部地区效率值高于北部地区且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位于效率值最高的第一区间城市数量最多,且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在以郑州、开封为代表的城市群中间地区,效率值最低的第五区间所在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在邢台、邯郸等北部地区,其余区间数量较少且离散分布。纯技术效率上,南部地区效率值高于北部地区且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位于效率值最高的第一区间城市最多,且空间离散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东部地区、西南部地区以及西北部地区,效率值最低的第五区间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与中原城市群的北部地区,其余区间数量较少且离散分布。规模效率上,中部地区效率值高于其他地区,位于效率值最高的第一区间城市最多,且空间集中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中部地区以及北部地区,效率值最低的第五区间城市数量少且主要分布于中原城市群的北部地区,其余区间数量较少且离散分布。
2.影响因素实证结果与分析
首先是空间相关性检验。在进行GWR模型分析之前,需要检验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是否存在空间自相关关系。基于2016年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绿色发展效率数据,利用Arcgis10.2软件计算出Moran’s I指数及相关的统计检验值。2016年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Moran’s指数值为0.2583,对应的P值为0.0278(Z值2.2005),在5%的置信水平上通过假设检验,结果表明,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地理空间上存在显著正相关关系的空间效应,也即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在地理上的分布格局存在明显的聚集状态,表明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聚集效应明显。
进一步地,利用空间局部相关LISA分布来分析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空间异质性。我们发现:除了邯郸与邢台位于低—低区间、鹤壁市位于高—低区间外,其余地市的空间局部相关性不足,表明中原城市群局部空间相关性显著性不强,城市群之间绿色发展局部相关性偏弱,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主要以孤立发展状态为主,并未形成辐射、示范效应。
其次是模型估计结果分析。基于式(1),利用GWR模型估计了以财政金融要素为主的因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程度。从模型估计结果来看,模型的调整可决系数R2值为0.6874,对应的AIC值为153.7321,且各地市的可决系数均大于0.63,表明估计模型结果较为稳定,能够较好地解释变量之间的空间关系,估计结果如表3所示。整体上,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财政投入、对外开放政策、劳动力因素对绿色产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正,金融深化、科技研发要素对绿色产出效率的影响显著为负,表明财政投入中节能环保支出的增加、更加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以及更多的高教资源都有利于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而金融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则不利于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说明,目前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主要以政府财政支出引导为主,企业、金融机构对绿色发展的积极作用并未发挥出来,因而,需要发挥政府在绿色发展上的基础性作用,强化金融支持对绿色发展的支持,合理引导企业加强科技研发,实现绿色化发展。
金融支持要素的影响。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金融支持要素的系数显著为负,金融支持不利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表明中原城市群内金融并未发挥出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作用,成为制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阻力。同时,中原城市群金融支持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南偏高向西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时空分布上系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信阳、蚌埠、宿州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于邢台、邯郸等地,金融支持对城市群地区东南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要显著好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其中的原因在于,中原城市群大部分地区主要是以工业为主且位于内陆地区,长期以来对生态环境建设的认识不足,生态环境建设压力大、任务重,同时,生态环境是一个周期长、收益少的系统性工程项目,金融机构从自身盈利性角度会相对排除生态环境建设项目,而转向其他科技研发等项目。目前,中原城市群生态环境建设的专项金融支持方案较少,主要是以政府引导性基金为主,正是金融生态环境建设项目的特征导致金融机构支持动力不足,从而成为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阻力。同时,相对于中原城市群北部地区,中原城市群内东南部地区信阳等地本身生态环境建设的基础较好,较少的金融支持就会发挥出相对于高于其他地区的效应,从而导致城市群东南部地区金融支持影响效果好于西北部地区,并且影响力从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递减。
财政投入要素的影响。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财政投入要素的系数显著为正,财政投入有利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同时,中原城市群财政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北部地区偏高向西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时空分布上系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邢台、邯郸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于南阳、信阳等地,财政投入对城市群东北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要显著好于城市群西南部地区。财政投入的替代变量是财政支出中节能环保支出占GDP的比重,节能环保支出的主要功能就是生态环境建设,推进绿色发展,从模型估计系数的结果来看,中原城市群各城市财政节能环保支出发挥了促进各自绿色发展效率提高的现实作用。
科技研发要素的影响。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科技研发要素的系数显著为负,科技研发不利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中原城市群内科技研发并未发挥出推进绿色发展的现实作用,成为制约城市群绿色发展的阻力。同时,中原城市群科技研发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偏高向东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时空分布上系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济源、运城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于信阳、蚌埠等地,科技研发对城市群西北部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要显著好于城市群东南部地区。科技研发要素的替代变量是科技研发经费支出,科技研发经费支出主要是用于购买先进设备、科研项目培育以及科研人才引进或培养等,一方面,科研经费转化为科研成果有一定的时滞,导致效果不能及时显现。另一方面,整体上,中原城市群内各地市,尤其是河南省18个地市企业科技研发在绿色发展上的投入不足,科研研发效率不高的事实不容忽视。近年来,河南省提出了创新驱动的发展战略,国家批复了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需要加大绿色发展方面的科研投入,不断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推动中原城市群内生性绿色发展。
对外开放政策要素的影响。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对外开放政策要素的系数显著为正,积极对外开放有利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同时,中原城市群外开放政策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南部地区偏高向西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时空分布上系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蚌埠、淮北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于长治、运城等地,外开放政策要素对城市群东南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要显著好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近年来,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以及郑州航空港综合试验区的相继批复,河南省着力打造内陆开放高地,对外开放水平稳步提高,一方面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资金支持,另一方面可以引进并吸收发达国家(地区)先进的绿色发展技术,发挥出了郑州开放排头兵的作用,通过对中原城市群其他城市的示范、引领,推动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的提升。此外,2016年河南省实际利用外资有48.5%投资于文旅、高端服务业,尤其是郑州超过40%的外资投资于房地产、商贸等行业,对绿色科技研发的投资有所减弱,从而导致对外投资政策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影响产生了区域差异。
劳动力要素的影响。中原城市群30个地市劳动力要素的系数显著为正,充足的劳动力有利于中原城市群各城市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同时,中原城市群劳动力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偏高向东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时空分布上系数高值区域主要集中于晋城、运城等地,低值区域主要集中于宿州、蚌埠等地,劳动力要素对城市群西北部地区绿色发展效率的提高要显著好于城市群东南部地区。劳动力要素的替代变量是十万人高校在校生数,反映的地区绿色发展的知识型人才要素,一方面充足的高等教育人才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充足的管理、创造型人才,另一方面充足的高等教育人才能够为绿色发展提供技术研发人才,从而推动区域绿色发展效率水平的提高。晋城市正是自2015年以来通过聚聚外部专业机构和优势人才,推动产业绿色转型,着力发展低碳生态工业,培育文化旅游等新兴产业,已实现从“黑金”城市向“绿色”城市的转变。同时,中原城市群西北部地区郑州、洛阳、开封等地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要显著高于东南部地区,因而,劳动力要素对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呈现一定的区域差异。
四、结论与对策建议
基于2016年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的截面数据,运用DEA模型得出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利用GWR模型分析了财政金融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影响及时空差异,发现:整体上,中原城市群30个城市绿色发展效率偏低,空间上呈现效率高值区域集中分布于城市群中部地区,偏低值离散分布于城市群南北地区的空间格局。同时,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存在显著的正向全局自相关关系,空间聚集效应显著,但是,局部自相关关系偏弱,绿色发展主要以孤立发展状态为主,并未形成辐射、示范效应。具体来看,一是财政投入、对外开放政策要素、劳动力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财政投入、积极的对外开放政策、充足的高等教育人才资源均有利于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的提升,时空上,中原城市群财政投入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北部地区向西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外开放政策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南部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劳动力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二是金融支持、科技研发要素对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金融支持、企业科技研发尚未发挥出推动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的支撑性作用,支持力度不足,时空上中原城市群金融支持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东南地区向西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科技研发要素的影响程度呈现从城市群西北部地区向东南部地区逐步减弱的趋势。
将中原城市群打造成绿色生态发展示范区,需要发挥好财政金融、科技的关键作用,基于上述研究结论,提出如下建议:一是加强发展绿色金融力度。以河南省为核心建立中原城市群绿色金融发展省级联席机构,制定符合中原城市群发展需要的绿色金融体系,建立绿色金融发展“绿色通道”,积极鼓励民间资本发展绿色金融,构建主体多元、层次清晰、举措高效的中原城市群绿色金融战略框架。二是发挥好财政在绿色发展的引导作用。在国家强化生态环境建设监管力度的现实背景下,需要继续发挥财政支出在中原城市群绿色发展中的引导、调节作用,积极构建中原城市群绿色金融风险补偿基金、绿色产业发展基金等,引导中原城市群以绿色金融、绿色工业为基础实现绿色发展。三是以科技引领绿色发展。发挥河南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示范引领作用,释放郑洛新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政策红利优势,以绿色装备制造为核心,强化绿色制造领域核心技术的攻关,瞄准绿色工艺、设计、回收等技术,突出郑洛新在中原城市群中绿色科技的示范引领作用。四是打造内陆开放高地、人才洼地。以河南省为核心,通过中国(河南)自由贸易区、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试验区等国家战略为契机,紧扣“空、陆、网”丝绸之路,不断提高中原城市群对外开放水平,引进绿色发展技术、绿色创新与管理人才,打造内陆绿色发展高地。
参考文献
[1]史丹.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理论与实践——兼论十九大深化绿色发展的政策选择[J].当代财经,2018,(1).
[2]涂正革,王秋皓.中国工业绿色发展的评价及动力研究——基于地级以上城市数据门限回归的证据[J].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 (1).
[3]于法稳.基于绿色发展理念的精准扶贫策略研究[J].西部论坛,2018, (1).
[4]黄跃,李琳.中国城市群绿色发展水平综合测度与时空演化[J].地理研究,2017, (7).
[5]黄茂兴,叶琪.马克思主义绿色发展观与当代中国的绿色发展——兼评环境与发展不相容论[J].经济研究,2017, (6).
[6]马勇,黄智洵.长江中游城市群绿色发展指数测度及时空演变探析——基于GWR模型[J].生态环境学报,2017, (5).
[7]黄娟.科技创新与绿色发展的关系——兼论中国特色绿色科技创新之路[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 (2).
[8]秦书生,杨硕.习近平的绿色发展思想探析[J].理论学刊,2015,(6).
[9]李琳,楚紫穗.我国区域产业绿色发展指数评价及动态比较[J].经济问题探索,2015,(1).
[10]蔡宁,丛雅静,吴婧文.中国绿色发展与新型城镇化——基于SBM-DDF模型的双维度研究[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