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专题聚焦 > 城市群(都市圈)
城市群(都市圈)

正本清源:从城市群到都市圈时间: 2019-07-21信息来源:《中国投资》2019年7月 作者:肖金成  责编:qgy 侯洁如

导读:

区域经济概念的不同认识给现实工作带来了很多麻烦。有必要正本清源,对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进行厘清

●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化?

什么是城市群?

什么是都市圈?


区域经济学的本质是一门经济学,是运用经济理论研究区域问题、探索区域发展路径的学问,和经济地理学、城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能源经济学和交通运输经济学有明显的区别,与空间经济学也有细微的差异。

目前,研究区域经济学的学者很多,对区域经济学科建设是好事,一时间千帆竞发、百舸争流,一派繁荣景象。初步理一理,研究区域经济学的有四大流派。一是经济流派,按照经济学的思维来研究区域,分析区域发展中的问题,研究要素在区域内和区域间的流动和配置。二是地理流派,以静态的视角审视各区域的特殊性和复杂性。三是建筑流派,从微观到宏观,从细微处见精神,弥补了经济学者的不足。四是城市经济流派,因为城市是区域的核心,是区域的标志,在很多层面,和区域经济是相通的。千条江河归大海,才使大海博大精深,使其具有神秘性、复杂性和挑战性。

随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拓宽和深化,新概念不断提出,对很多概念的理解和认识就有了差异性,歧义很多,各说各话的情况也很多。迫切需要正本清源,厘清区域经济的基本概念。


什么是城市?什么是城市化?

城市和农村是相互对应的一对概念,城市即非农村,农村即非城市。那么地级市是城市吗?地级市不是城市,地级市和县级市相对应,指的是一级行政区,既包括城市也包括农村,不能把地级市作为城市。在这个问题上,有80%的人的理解是错的。有人说,重庆市是中国最大的城市,面积8万多平方公里,3000多万人,大错特错。说明此人对城市的概念不清楚,把城市和市混为一谈。

最近有学者研究表明,全国有两百多个城市是收缩的,我没有仔细测算,但我认为值得怀疑,因为城市人口数据基本上不可获得。他们的数据可能是两个,一是市域人口,这个数据统计年鉴有,很容易算,如果户籍人口大于常住人口,人口是减少的,就认为收缩,但这是市域而非城市的数据。二是市辖区的数据。国内很多市辖区包括很多农村,把市辖区的人口变化作为依据是不准确的。要得出200个城市人口减少的判断需要去对这些城市一一核实,需要把市辖区的人口减去农村人口,再去判断增加还是减少。有个别城市如一些资源型城市的人口是减少的,但不会有这么多。试想,全国一共600多座城市,200多座城市是收缩的,但城镇化水平不断提高,人都去哪里了?

关于城市化,指的是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的过程。有人把城镇化和城市化进行比较,恰恰这两个概念是相同的,没有区别。因为城镇化的概念是从国外引入的,开始译为城市化,后来译为城镇化,二者没有区别。论述区别的人,不清楚这两个概念的背景,甚至将其理解为城市化就是建设大城市,城镇化就是建设小城镇。

现在有人谈人口城镇化,其实根本不用加人口二字,因为城镇化的本质就是人口的城镇化,也就是说城市和城镇的人口越来越多,占总人口的比重越来越高。

有人提出土地城镇化,这个概念也存在问题,土地城镇化水平越高越好还是越低越好?占地越多就越好吗?把全国都变成城市,把农田都占了,是好事吗?

还有很多人认为城镇化就是把农村建成城市,这也是错的。城市扩展,农地变成建设用地,这是外在形态的改变,和城镇化不是一个概念。农村城镇化的概念也是错的,农村建了楼房,修了水泥路,仍然是农村。农村的农民不搞农业,从事二三产业,农村变成城市或者城镇了,可谓之城镇化,如华西村,虽然仍然叫村庄,但不是新农村,而是新城市。

另外也有人提出农民市民化。市民是市民,农民是农民,市民和农民是一对概念。农民没必要市民化,这本质上是对农民的歧视,是对农民的贬低。我们提出农民工市民化,是因为农民工进城务工经商,居住在城市,为城市做了贡献,就应该和市民一样享受城市的公共服务。

很多人从汉字本身理解城镇化,认为把农村变成城市,就是城市化,把农村变成城镇,就是城镇化,甚至把乡改成镇,也是城镇化,这是典型的望文生义。作为学者,不能望文生义,不能人云亦云,更不能指鹿为马。从对这些概念的认识,就可分清楚是否是区域经济学者,甚至分清楚是“真学者”还是“假学者”。区域经济学要正本清源,以防止谬种流传,害人不浅。


什么是城市群?

城市群,很多人把它理解为一群城市。这些人认为三个人就可以称为一群人,三个城市当然可以称为一群城市,一群城市就可谓之城市群。甚至三个城镇就可谓之城镇群。很多地方政府就规划了不少城市群和城镇群,让人贻笑大方。

城市群是由多个城市共同辐射带动的一个区域。

如果给城市群下一个定义,比较公认的就是:在特定的区域范围内拥有相当数量的不同性质、类型和等级规模的城市,依托一定的自然环境和交通条件,以一个或几个大都市为核心,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共同构成的相对完整的城市“集合体”。要形成城市群,必须达到三个条件:一是有相当数量的城市,不是两个、三个就能叫城市群;二是以一个或几个都市为核心,没有都市不可能形成城市群。现在规划的很多城市群没有都市,也就是还没有达到城市群的基本门槛。三是城市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加强,没有密切的联系,老死不相往来,不能叫城市群。

如何确定城市群的范围?首先要测算城市的圈域半径。对区域内的所有城市都要测算圈域半径,按照半径画一个圆,可谓之城市圈,要看圈和圈是否连在一起,如果连不在一起,说明这个城市不在城市群里。第二是空间距离和通行时间,通常设定一小时交通圈或者一个半小时交通圈,这里的一小时是指运货卡车或大型客车在高速公路上运行一小时,而不是飞机或者高铁运行一小时,当然也不是牛车或马车运行一小时。第三是经济联系强度,可利用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数据测算联系的强度。

为什么要做城市群规划?是因为在城市群内部,由于区位和交通条件的变化,竞争比较激烈。核心城市由于“虹吸效应”和“寡头效应”,规模越来越大,周边城市很难发展起来。核心城市由于功能过度聚集,出现了比较严重的“大城市病”。因此需要国家出面进行规划,明确各自的分工,消除行政壁垒和恶性竞争,促进城市间的合作,实现一体化发展和高质量发展。

在实践中由于对城市群概念的理解不一致,往往规划的范围过大。如长三角城市群原来的范围只有16个市,但后来,把安徽的很多地级市包括了进去, 涵盖26个市,城市数量六七十个,西部边界达到了安徽安庆。而长江中游城市群的东部边界在江西九江,西部边界在湖北宜昌,成渝城市群的东部边界在万州。如果画一张图,就会发现三大城市群已连在一起。再把黔中、滇中连在一起,整个长江经济带就可谓之“长江城市群”。如果把所有城市群包括的范围标注在地图上,中国所有地区除了几大沙漠和戈壁都在城市群里。所以现在城市群的概念已经泛化到没有任何意义了。


什么是都市圈?

很多人认为都市圈就是城市群,其实并非如此。日本最早提出都市圈的概念。对都市圈的定义,是以都市为核心,对周边辐射影响比较大、联系比较紧密的地区。所谓辐射、影响、联系,如何用数量来衡量,日本学者就以通勤人数进行计算,并认定如果有15%的人与核心城市存在通勤关系(就是住在周边地区,每天到城市上班),就属于都市圈的范围。但有些地方发现达到15%的范围很小,就认为10%,甚至是5%也可以划入都市圈范围。这说明都市圈是存在的,只是不好界定。

我个人认为,都市圈是以都市为核心,以都市的影响范围为半径画圆谓之都市圈,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态。

辐射是指影响范围,城市和周边地区一定是有联系的,联系可能有强有弱,直到为零。而且,概念提出的前提条件是都市,没有都市肯定没有都市圈,不是随便在地图上画一个圈,就可谓之都市圈。

为什么说是城市圈的特殊形态?我们知道,城市不可能孤立存在,凡是城市都有影响范围,谓之城市圈,只有城市发展到了一定规模,发展成为都市,才有都市圈。城市规模多大才能谓之都市?实际上很难严格来界定。实力不同,结构不同、购买力不同,交通条件不同,甚至是体制不同,影响范围也不同。不过,一般常住人口100万人很难叫都市,200万人比较勉强,300万人左右一般可以称为都市。

现在根据住建部的界定,1000万人以上叫超大城市,500万到1000万叫特大城市,300万到500万叫一型大城市,100万到300万叫二型大城市。也就是说一型大城市以上都可以称之为都市。当然这300万人一定是地理上连续的从事非农产业的人口,不是市辖区人口,更不是市域人口。

以此为标准,就可以计算出中国有多少个都市。北京、上海、深圳城市人口超过1000万;广州、天津、重庆、成都、武汉、香港、南京、台北、沈阳、郑州、杭州、南京、西安等城市的人口超过了500万,超过300万比较多。达不到都市标准,就不会有都市圈,只能是城市圈。

都市圈的形成是一个过程:最早是单一的城市,随着规模的扩大,和周边地区形成互动关系,周边的农村可能演化成小城镇,小城镇的规模扩大可能变成小城市或中等城市,随着都市的形成,都市圈不断扩大范围。后来随着辐射范围的不断扩大,与邻近的城市圈或都市圈形成耦合关系,就形成了城市群。

有大都市的说法,也有大都市圈的说法,我认为,都市就是大城市、特大城市,中小城市不能称为都市,加上“大”字本是多余的,如对超大城市进行强化也未尝不可,但不是一个逻辑严密的概念。大都市圈就容易产生歧义,有大都市圈就会有小都市圈,什么是小都市圈呢?是都市小,还是都市圈的范围小?

城市群和都市圈有严格划分并且有紧密联系,没有都市圈就没有城市群,但不是城市群的地区,不一定没有都市圈。有都市肯定有都市圈,因为都市不可能孤立存在,但有都市圈,不一定就能形成城市群。

目前,很多都市的虹吸效应大于辐射效应,导致周边城市难以发展,产业和人口都朝一个都市聚集,并非好的趋势,这是规划都市圈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都市圈规划的意义。规划建设都市圈,不是把核心城市搞得更大,而是让都市周边的城市有更多的发展机会,发挥辐射效应,消除“马太效应”,形成合理的城镇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