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经济圈产业整合与升级时间: 2015-07-31信息来源:邓丽姝 作者:wl_admin 责编:
[摘要]产业价值链分工是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主导趋势,中心城市的服务功能对于区域产业整合和升级具有重要作用。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而不是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津冀与北京基于第二、第三产业的分工发展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在实证分析基础上,本文相应提出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升级的战略思路。
[关键词]区域产业整合 价值链分工 升级 首都经济圈
我国“十二五”规划纲要将建设首都经济圈纳入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明确了推进京津冀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打造首都经济圈的战略导向。北京与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发展和升级相辅相成,相互促进。首都经济圈战略的实施,成为区域产业整合升级的重要契机。
一、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
产业分工水平决定了区域产业整合发展的效率效益。现阶段,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仍以产业间分工为主,以北京作为服务中心的产业价值链分工不具主导地位。产业价值链分工能够产生基于知识外溢的报酬递增效应,形成整合竞争优势,是首都经济圈产业分工发展的方向。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升级,在于产业价值链分工基础上的整合发展。产业间分工为首都经济圈实现产业价值链分工、进而实现更高层次的产业整合和升级提供了产业基础和前提条件。
(一)基于产业比较优势的分析
在首都经济圈,北京作为中心城市,率先进入后工业化阶段;天津和河北则分别处于工业化后期和中期阶段。天津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制造业发展基地。“十一五”以来,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上升为国家战略,成为天津工业经济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引擎。河北是我国重要的重化工业发展基地,处于工业化加速发展阶段。工业结构以资源型产业为主,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呈现较好的发展势头。
津冀基于第二、第三产业与北京分工发展态势十分明显,第二、第三产业内部结构与北京也具有较强互补性。北京的工业和制造业在规模上不具优势,区位熵分别为0.41和0.43;服务业集聚发展程度较高,区位熵为1.8。天津与河北工业和制造业的集聚发展程度较高。工业的区位熵分别为1.01、1.06,制造业的区位熵分别为1.07、1.02;服务业集聚发展水平不高,区位熵分别为1.08、1(见表1)。
从制造业内部结构角度,天津和河北优势部门均包括石油、黑色金属矿开采和加工等资源型产业、医药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等。这也是两地实现产品分工,形成石化、钢铁等重化工业集群的重要产业基础。天津制造业结构层次较高,在高新技术制造业和现代制造业方面具有较高发展水平,优势部门包括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等高新技术产业和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现代制造业,是重要的外向型经济发展和高新技术成果转化基地。而河北的高新技术产业正处于成长阶段,在通用设备制造业等产业领域初步形成一定优势。
从服务业内部结构角度,天津服务业具有一定优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的就业区位熵、收入区位熵和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1,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竞争力不强,在集聚发展程度和生产率方面与全国平均水平相比没有明显优势。河北服务业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收入区位熵大于1,实现了一定程度的集聚发展,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或接近于1,能够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在这样的产业发展格局下,北京和津冀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部门间分工为主。津冀能够承接北京制造业的产业梯度转移,是支撑北京工业职能的腹地区域;津冀初步具备了接受北京服务业辐射的产业基础。同时,与北京实现产业垂直分工为区域生产性服务网络打下了基础。产业部门间分工是首都经济圈形成以北京为主导的产业价值链分工的重要基础。
(二)基于投入产出的分析
首都经济圈的产业分工以产业间分工为主,而不是北京为主导的产业价值链分工。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北京已形成以服务业为主体、投入产出关联较为紧密的产业体系,但作为区域中心城市,服务扩散作用不明显。北京总产出中有48%是提供给本地区作为中间使用产品,高于天津的46%和河北的38%。北京总产出中分别只有2%提供给天津和河北作为中间使用;天津的总投入中,仅有3%的中间投入来自北京,与来自河北的相同;河北总投入中,来自北京和天津的中间投入均仅占1%。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北京具有优势的生产性服务业,还没有成为区域制造业发展的重要知识性投入,区域产业价值链尚未形成。
第二,北京与区域的经济联系以津冀地区对其提供产品为主。天津和河北的总产出中分别有5%和3%提供给北京作为中间使用;北京的总投入中,来自天津、河北的中间投入分别占3%和4%,两者合计为7%,接近来自所有其他地区的8%。天津、河北的资源性产品、工业品为北京制造业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一定程度上形成了生产链。此外,北京对其他地区具有一定的服务辐射效应,但服务作用有待进一步增强。北京的总产出中有12%提供给其他地区作为中间使用;低于天津和河北的14%和23%。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我国制造业发展还没有以生产性服务业作为重要中间投入,有待进一步转变产业发展方式、推动产业升级。
二、北京主导首都经济圈产业整合升级的战略选择
(一)以北京为主导,促进首都经济圈的产业价值链分工
首都经济圈的跨越式发展,必须以北京为中心,推动区域产业分工向以价值链分工为主转变,进一步促进区域产业整合升级。在这一过程中,北京应充分发挥中心,城市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辐射力,进一步实现功能专业化。
1.加强价值链高端服务环节,打造首都经济圈的产业价值链引擎
促进北京创新中心功能发挥和研发产业升级与首都经济圈制造业创新能力的良性互动。京津冀区域以装备制造等重化工业、电子信息等现代制造业和高新技术产业为优势产业。其价值链具有以产业资本为源动力、生产者驱动的特点,核心能力在于通过研发创新实现对核心技术的掌握,通过规模生产实现规模经济,强调技术创新、生产工艺改进、产品结构提高及垂直一体化运营。北京应加强发展这些产业领域的研发和创新服务。以相关行业技术进步需求为导向,研发创新先进适用技术、核心关键技术,通过产学研结合、建设产业创新联盟等途径,共同建设产业创新体系。通过科技成果转移、合作创新、研发外包、技术服务等形式,与区域产业技术升级实现联动,形成包括研发创新、技术改进、技术转移、技术应用等环节的产业技术创新链。同时,北京应依托国家级创新资源,进一步加强原始创新,推动产业技术创新链的高端创新环节市场化、专业化、产业化发展,成为重要的原创成果辐射源。
促进北京流通、营销中心功能发挥和商贸流通业升级与首都经济圈制造业品牌营销能力的良性互动。支持北京流通企业做大做强,实现标准化、网络化、连锁化运营,丰富产业业态。借助信息技术,与区域制造业企业营销机构建立密切关联,反馈市场需求信息,优化企业运营管理流程,指导企业品牌推广,促进企业营销能力提升。推动北京有实力的流通企业实现国际化经营,助力区域制造业企业建立自主营销渠道和自主品牌,提升首都经济圈制造业企业在国际分工和贸易中的自主权。
2.优化自身产业价值链布局,带动首都经济圈自发实现产业价值链分工
对于不适宜在北京发展的传统产业,应继续向区域腹地转移生产环节,实现产业梯度转移。在北京加强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环节,强化区域产业关联,提升“两头在内,中间在外”的产业布局效益,实现“前店后厂”式区域合作,将区域制造业的部门间分工和产品分工,转变为基于产业价值链分工的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互动。对于北京能率先引领发展的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可以结合市场可行性研究和技术研发,以北京为技术创新源,输出科技成果和技术服务,在北京完成关键零部件生产,进行市场开拓和渠道建设;在天津等具有一定科技优势和产业基础的腹地区域实现研发成果转化,完成部分零部件配套生产和组装。在区域形成研发设计、生产组装、市场拓展的高新技术产业链。
3.与国际产业转移相适应,推动首都经济圈高端嵌入全球价值链
在天津滨海新区崛起、全球价值链加速向首都经济圈延伸条件下,北京应主动承担跨国际高端产业价值链主导节点城市功能,促进服务业外向型发展。与区域生产组装功能相匹配,进一步优化地区性总部管理、研发设计、营销及品牌推广功能。一方面,与跨国公司向腹地区域扩展生产制造基地和市场相对应,积极承接国际高端服务业转移,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性总部、研发中心、营销中心;另一方面,以研发外包等服务外包为突破口,推动北京本土具有优势的服务企业与全球价值链的生产制造环节对接,形成价值链关联,实现融合发展。
(二)以北京为主导,推动首都经济圈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网络
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网络与区域产业分工协作具有内在统一性。应以北京为主导,推动在首都经济圈形成生产性服务业分工网络,支撑以产业价值链分工为主导的产业整合升级。
1.促进各城市服务功能分工,形成服务能级互补的区域城市体系
充分发挥北京的服务中心作用,在服务业高度集聚发展基础上提升服务辐射力,引领区域产业发展与产业组织协调。进一步拓展天津服务功能,辅助北京高端服务功能实现,延伸北京服务产业链。一方面,依托产业优势,发挥天津商贸和港口物流功能,与北京形成互补和互动;另一方面,挖掘人力资源和技术资源优势,承接北京服务业转移与辐射。发挥石家庄作为河北省会城市和服务中心城市的作用,承上启下,形成北京与河北次级中心城市之间的重要节点。在北京周边的廊坊等城市,加快服务业发展升级,形成地区服务节点城市,承接北京服务业转移与辐射。各城市应加强政府之间的沟通和组织协调,合理确定功能定位,以北京为核心,自发实现服务功能合理分工和服务产业互补发展。从而,推动在首都经济圈形成北京为主导、天津为重要服务副中心、石家庄为重要区域性管理中心、廊坊等为服务节点的城市服务网络体系。
2.促进服务业整合和互动发展,打造区域服务网络
第一,引领区域服务业价值链分工,打造服务链。依托钢铁、石化、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汽车等区域优势产业,以北京为产业研发创新中心,以天津等城市为技术创新中心,整合创新环节,在区域优势行业打造研发创新、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服务与咨询的科技创新产业链;强化北京信息服务等服务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鼓励企业在北京设立总部、高端咨询和研发中心,在天津等产业基础较好的城市设立开发中心、服务中心;鼓励北京服务业企业进行价值链分解和重构,外包知识技术含量相对较低、成本敏感的环节。在区域次级中心城市积极发展服务外包,承接北京服务业分工分化,支持北京服务业组织创新。从而,促进服务产业链的各环节在区域实现优化布局,各城市实现最优分工收益。
第二,打造区域服务业分工网络。鼓励北京商务服务业、流通服务业等领域龙头企业在区域实现连锁化、网络化、标准化运营,形成区域服务企业网络,提高运营效率效益,实现服务辐射。同时,与北京生产功能向腹地区域转移相对应,进一步完善区域技术创新、专业知识服务、物流服务、销售服务等生产服务功能,与区域生产网络相匹配建设生产服务网络。第三,整合区域优势服务业。对京津冀三地都具有比较优势的商贸、物流等服务业,推动合理的水平分工、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形成合力,打造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进而,以相关产业关联为基础,带动区域商务服务、信息服务、金融服务等服务业的整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孙久文,邓慧慧,叶振宇.京津冀都市圈区域合作与北京的功能定位[J].北京社会科学,2008,(6):19-24.
[2]魏后凯.大都市区新型产业分工与冲突管理[J].中国工业经济,2007,(2):1-8.
[3]祝尔娟.“十二五”时期京津冀发展阶段与趋势特征分析[J]经济与管理研究,2010.(10):122-128
[4]周振华论城市能级水平与现代服务业[J].社会科学,2005,(9):11-18.
[5]苏红键,赵坚.产业专业化、职能专业化与城市经济增长[J].中国工业经济,2011,(4):25-34.
[6]戚本超,周达.北京城市职能发展演变研究[J].城市问题,2006,(7):28-31.
[7]钟韵.区域中心城市与生产性服务业发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