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国家级新区 > 自贸区
自贸区

中国最年轻自贸区任重道远时间: 2018-10-28信息来源:《 经济参考报》2018-10-26 作者:陈碧琪 责编:万山

 

  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日前已正式发布。有别于多数现有自贸区,海南自贸区致力于打造我国面向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重要对外开放门户,在战略定位上更加积极开放,海南自贸区有望为我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趟出一条新路。同时,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贸区,专家指出海南仍面临多重风险,存在明显短板。建设海南自贸区(港)仍然任重道远,对其发展蓝图,有关各界仍需不断进行全局性、系统性的思考探索。

图为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记者 郭程 摄

  定位特色鲜明 试点基础多元

  “全域性”是海南自贸区的最大特点。当前全国自贸区已形成总面积1300多平方公里、“1+3+7”的试点格局。海南岛面积相当于现有11个自贸区面积总和的27倍,香港的32倍、新加坡的49倍。面积更大的土地、市场规模便于系统集成,易于规划和理顺管理框架,更有条件建成全球资源价值链的配置中心。

  商务部副部长王受文表示,在现有自贸区试点基础上,总体方案特别强调海南在生态文明、海洋经济、军民融合等领域开展试点,体现了海南“三区一中心”的发展定位。其中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国际旅游消费中心和国家重大战略服务保障区均是海南自贸区的重要特色。

  有别于其他11个自贸区在经济基础好的区域开展试点,海南全岛建设自贸区,既有发达区域,也有欠发达区域,可形成更多元的试点经验。三十而立的海南省站在了新一轮改革开放的最前沿。

  五大产业利好 经济“提档加速”

  为海南产业发展插上翅膀,实现经济正向循环,使海南成为名副其实、自力更生的自贸区(港),离不开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引进和发展。对总体方案各章节进行梳理,可总结出五大重要利好。

  一是在坚持对标国际、严防风险的基础上扩大金融业开放。海南省金融业实现增加值逐年上升,已成为继房地产业、建筑业后的第三税收来源。当前中央支持开放的政策为海南直接金融的发展打开了一扇重要窗口。资金规模分别为20亿元、50亿元的海南农垦农业产业投资基金、海南农垦产业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已于近日正式设立,未来海南可进一步探索知识产权证券化,开展海洋生态系统碳汇试点,引入各类风投基金,设立海洋、旅游等产业投资基金和海南自贸港建设投资基金,加强自贸账户体系建设、跨境资本流动等问题研究,将步子迈得更大些,全优化资金配置,提供优质金融服务。

  二是拓展外交、外事资源,深化国际交流,推动经贸、科技、旅游、文教等领域务实高效的合作。近年来,依托博鳌亚洲论坛打造的博鳌公共外交基地影响力不断增强,随着59国免签政策落地、56条境外航线开通,海南国际化步伐不断加快。海南应进一步推进博鳌机场国际化建设,对标达沃斯论坛打造世界影响力的平台和品牌,在创新推动地方外事工作的同时深化经贸、科技、旅游等领域的国际合作;积极争取一流语言类高校的研究分支机构进驻,开展联合办学,发展高端化、国际化的教育行业,集聚人才;积极落实总体方案提出的支持“一带一路”国家在海南设立领事机构、共建联合实验室及科技园区、提高外国人才工作便利度等要求。

  三是以海洋强省为目标,科学有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培育壮大特色海洋经济,提升国际航运能力。当前海南发展海洋运输物流业、海洋渔业、海洋信息产业等十大海洋产业取得了一定成效,在经济效益、科技研发、航运能力、油气开采等方面还有巨大潜力。财政部正积极考虑海洋石油税收收入分享机制,海南有望跟随国家战略在中央带领下开发南海。

  四是借助国家开放政策及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助推医疗、健康、医药、美容、抗衰等产业驶入快车道。在“国九条”、自贸区(港)等政策利好的叠加效应下,医疗健康产业在海南琼海、陵水、三亚等市县显现出集聚效应,海南有望成为高端前沿医疗技术引进、医疗康养产业集聚地。美容、抗衰等相关业态也连带着迎来了重要发展机遇。

  五是集聚创新要素,积极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推动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卫星导航等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落实总体方案中提及的贸易转型升级、监管安全高效、重大风险防控等要点均离不开信息技术的高度发展。经过3年努力,海南省互联网产业已实现产业投资超过100亿元,引进了微软、腾讯、阿里巴巴等超过100家国内外知名互联网企业。下一步,海南省还将通过推进“智慧海洋”建设,发展海洋信息产业集群,鼓励国内外技术创新型企业来海南设立研发中心等方式着力培育优势产业集群。

  事实上,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积极意义远不止于此。上海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席王战表示:“我们期望,就像40年前的深圳和28年前的浦东,海南能够为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把开放提高到一个新的水平做出贡献。”

  风险不容忽视 短板急需补足

  作为中国最年轻的自贸区,专家指出海南仍面临多重风险,存在明显短板。

  一是国际经济政治环境复杂敏感、经济周期下行。海南大学经管学院教授王丽娅指出,从外部看,世界经济仍然面临诸多挑战,新增长动能缺乏,增长分化加剧,贸易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从内部看,我国经济转型升级的趋势基本形成,进入关键阶段。中国“走出去”面临重重阻力,也为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增添了不明朗的因素。

  中国迫切需要改革开放,把部分西方发达国家封住的道路打开。而海南孤悬海外,相对独立,试验风险相对可控。特殊区位优势使海南能在推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中发挥特殊作用,为加快推动我国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助力。

  二是缺乏全面、系统的法律制度保障和成熟的金融体系支撑。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家诚表示:“经济特区做了多年也并不出色,现在建设自贸区(港),最怕的是不敢试,不敢往前迈。没有法律依据,海南就迈不开步子,一旦出了差池谁也担不起责。”

  旅游、金融、互联网、油气等是海南重点产业。现行财政税收政策与自贸区(港)的建设、重点产业的快速发展存在一定冲突。上海的做法是在自贸区范围内暂停实施这些制度。“但中央和地方的联系是千丝万缕,无法彻底割裂。”刘家诚认为国家可考虑参照香港制定海南经济特区基本法,使海南自贸区(港)建设在尽可能宽松的环境、状态中起步。

  同样需要警惕的是金融风险。金融开放创新加快,离岸金融、投融资汇兑、跨境资本流动等领域的先行先试必将带来许多难以意料的复杂情况,给金融业发展相对滞后的海南带来巨大考验。

  三是乡村、市场、人才等短板或影响自贸区(港)建设成效。与全国其他自由贸易试验区相比,乡村振兴是海南自贸区(港)建设的关键,海南80%的土地、60%以上的户籍人口在农村,产业结构中农业占了20%以上的比重。在这样一个地区建设自由贸易试验区(港),世界少有,难度极大。

  海南的市场环境也有待改善。海南经济体量、流量较小,2017年,地区生产总值是4462.5亿元,仅占全国0.54%;基础设施条件相对薄弱,缺乏广阔的发展腹地和强劲的市场需求。海南的营商环境距离法治化、国际化、便利化的目标也有相当大的距离。

  当前海南各行各业均不同程度地面临人才短缺问题。对于行政机关而言,人才直接关系着改革、开放、创新过程中的执行能力、监管能力、服务水平的高低。海南省副省长沈丹阳还指出,当前海南事中事后监管体系虽然已经初步建立,但是部门间的协同还不够,部门间信息共享不到位,社会信用体系建设仍需加强。

  此外,综合实力薄弱的海南必须发展得更快更好,才可能尽快跟周边省份、现有自贸区站在同一起跑线上。但随着全国加大引进外资力度,自贸区政策优势已有所减弱。总体方案内容本身也多在延续国内其他自贸区的成果。

  海南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世杰认为,总体方案在投资准入、金融开放等方面的改革力度、创新程度仍显不足。“没有提及FT账户、自由贸易账户在海南复制落地,海南离岸金融中心建设缺少了重要的抓手;没有体现‘国民待遇+负面清单’政策的进一步探索,其实目前海南经济体量小,国企比例低且资产存量小,完全具备先行先试条件。”

  专家认为,走好海南这招棋,建设海南自贸区(港)仍然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