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中国经济:增速放缓但质量要求提高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李成刚 作者:admin 责编:

     “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两会聚焦

    3月5日,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会上,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2013年国内生产总值 (GDP)增长目标定在7.5%左右,消费者物价指数(CPI)涨幅将控制在3.5%左右。

    虽然去年四季度以来中国经济增长的复苏势头比较明显,但中国政府对今年经济增长的预期目标仍保持与去年相同的数据,至少体现了两点背后的意义:一方面,中国政府对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经济增速下台阶的大趋势,保持着冷静深刻认识。另一方面,中国已经真正开始改变过于追求增长速度的经济发展方式,转而更加注重经济增长的平衡和质量效益。

    正如国家统计局局长马建堂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的:当前来看,中国经济更重要的是发展方式的转变,是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的质量与效益的提高。

    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今年政府的主要工作提出了建议。就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温家宝说:“只要我们牢牢把握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尊重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破解发展难题,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发展中促转变,在转变中谋发展,就一定能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事实上,由于国际金融危机后的全球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已经经历了连续十个季度的增速下滑。去年采取降准、降息和扩大投资等稳增长措施后,第四季度经济增速开始转落为升。对今年的经济增长势头,世界各主要机构也给出了较为乐观的预测。

    “不过,对于我国当前和今后几年的经济形势,既不能盲目乐观,也不必过分悲观,关键在于实现经济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侯云春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当前中国经济虽然趋稳回升,但这并未改变经济增长阶段转换、经济增速由高速向中速转化的大趋势。

    侯云春认为,我国经济连续30多年高速增长,根据世界经济发展规律,一国经济在经历了或长、或短的高速增长之后,必将转入中速或次高速增长阶段;经济增长阶段转换,不只是增长速度的减缓,而且要求增长质量的提高和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全面提升。这次国际金融危机,集中暴露了发达国家高福利、高消费、高负债的“借贷经济”弊端,大力度和无休止的量化宽松政策虽可短期对经济有一定提振作用,但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而且还会引发新的问题,世界经济已进入了低迷期和深度调整期。无论从国内还是国际经济环境看,种种迹象表明,我国潜在经济增长率明显降低,传统增长方式难以为继,增长阶段转换已经开始。我国采取的稳增长措施,绝不应使经济重回过去高增长的轨道,而是要实现增长阶段的平稳转换。

    “转变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的发展方向,对中国来说既是机遇也是挑战。”全国政协委员、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副主任赵显人对中国经济时报表示,转变发展方式,一方面要在规划上统筹安排,另一方面配套政策也要落实到位。

    他举例说,政协委员建议,转变发展方式、改善环境条件,要在能源领域调整结构,增大天然气比重,这当然是好的措施,但在实行中如何保证天然气的充足供应?如何稳定天然气的市场价格?这些都要有相应的规划和政策安排。

    侯云春也表示,在经济发展新阶段,要实现平稳转换,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就要审时度势,妥为应对,搞好宏观调控,避免“猛踩油门”、“猛踩刹车”和“猛打方向”。同时深化改革,推进制度创新,寻找新动力,形成新优势,努力做到“两防止”、“两实现”。“不但要防止经济出现过热,试图通过政策刺激使经济回到高增长的轨道,从而推高通胀和资产价格,形成泡沫经济,引发更大的风险;也要防止经济硬着陆,应当在努力稳定和扩大外需的同时,着力扩大内需,充分发挥消费对拉动经济增长的基础性作用和投资的关键性作用,保持经济适度增长,避免经济增速滑出底线。”他说。

    “我们应当不失时机地深化各方面的改革,特别是下决心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改革,加快制度创新,充分释放制度红利,真正形成支撑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同时大力推动技术创新,全面提升劳动者素质,努力实现发展方式的实质性转变,全面提升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侯云春认为,只有这样才能成功跨越“中等收入陷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