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当前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对外开放内涵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方星海 作者:admin 责编:

        [ 利用快速增长的巨大国内市场,我们能够把跨国公司更多的中高端生产和研发转移到我国来,把境外公司的先进技术购并到我国来 ]

  世界历史表明,一个国家要发展,抓住战略机遇期最为关键。

  2002年召开的党的十六大,首次正式提出了我国发展战略机遇期的重要思想。十六大报告指出:“纵观全局,二十一世纪头二十年,对我国来说,是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

  报告虽然没有深入分析当时所说的重要战略机遇的内涵和条件,但在此前一年我国加入WTO和美国发生“9·11”恐怖袭击的背景下,战略机遇的内涵和条件是显而易见的,那就是要乘对我国发展有利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发挥我国劳动力和土地等生产要素充裕便宜的优势,抓住国际生产和贸易大规模重新布局的难得机会,将大量的国际分工引向我国。

  在此后的十年里,我国成功地抓住了这个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战略机遇,外向型经济大大地向前迈进了一步。2002年与2012年相比,我国进出口总额从0.62万亿美元增加到3.87万亿美元,外汇储备从0.29万亿美元增加到3.31万亿美元,GDP从1.24万亿美元增加到8.26万亿美元,经济总量稳居全球第二。

  十年后,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有了什么变化?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综观国际国内大势,我国发展仍处于大有可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要准确判断重要战略机遇期内涵和条件的变化,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

  去年12月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这个问题进行了进一步阐述。会议的公报指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在国际环境方面的内涵和条件发生很大变化。我们面临的机遇,不再是简单纳入全球分工体系、扩大出口、加快投资的传统机遇,而是倒逼我们扩大内需、提高创新能力、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新机遇。”

  “战略机遇期”本质上是指一个可以顺势而为的时期,是一个国家凭其现有的资源禀赋就可以抓得住发展机遇的一个时期,而不是指其他。诚然,公报所说的“扩大内需和提高创新能力”都是当前我国必须要做的。但是,对外开放方面我国面临怎样的新机遇呢?

  本次国际金融危机改变了许多,但没有改变经济全球化的浪潮,这个浪潮今天依然澎湃汹涌。那么我国能否有一个“升级版”的融入全球化的方式,即在全球分工中从生产中低端产品为主转向生产中高端产品为主?如有,则我国经济还可以因继续开放而再上一个台阶,这样的经济发展对我国环境资源的压力也可小一些。

  充分利用中国巨大市场

  十年前,我国参与全球化手里握的王牌是大量价廉物美的劳动力和土地,现在的王牌则是“快速增长的巨大国内市场”。利用快速增长的巨大国内市场,我们能够把跨国公司更多的中高端生产和研发转移到我国来,把境外公司的先进技术购并到我国来。

  现在几乎在所有的产品领域,中国都是全球增长额最大的市场。任何跨国公司若失去中国市场,其在全球的竞争地位就会受到严重削弱。我国的这张市场“王牌”为其他国家所不具有,是调研中各跨国公司异口同声提到的中国的最大优势。

  通过市场大的优势推动生产和研发向高端迈进的渠道有如下几种:1. 在竞争性领域,市场竞争本身促使跨国公司将中高端生产和研发放到中国。我国乘用车市场大、增长快、竞争非常激烈,通用汽车(GM)公司已经将其最高端的凯迪拉克豪华车在中国进行设计改良并生产,否则它很难及时应对中国市场出现的变化。瑞士ABB公司工业机器人的全球研发生产中心不久前放到了中国,原因是它工业机器人产品的最大市场已经是中国。法国阿尔斯通公司即将完成谈判,把它所有的工业锅炉资产拿出来与上海电气集团合资,成立总部设在中国、面向全球的工业锅炉公司,原因也是中国目前是世界最大的工业锅炉市场。

  若中国市场小,则虽有竞争,也不能导致上述公司这样做;若中国市场挺大,但没有增量,那么上述公司这样做的边际收益就会大大减少,其这样做的动力也会大大减弱。由于跨国公司某一类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在世界多地布点往往不经济,因此中国这个市场中心一旦促动它们将某些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往中国移,就会导致它们将这些产品的生产和研发全部移到中国。

  2. 在垄断性领域,我国可以通过合资的形式,促使跨国公司向我国转移先进技术。我国已经成功地在高铁、民用航空等领域这样做了。通用电气(GE)和中航工业公司(AVIC)成立了50:50的合资公司,生产机场飞行控制设备;霍尼韦尔与AVIC成立了三家50:50的合作公司,分别生产飞机电子控制系统、飞机制动设备和飞机辅助动力系统。

  虽然合资要交出技术,但由于我国这些领域的潜在市场很大,这些跨国公司从自身利益考虑,觉得值得做。另外,有些跨国公司在某些领域的全球竞争地位比较弱,它们通过与中国企业合资做大中国市场,从而提升其在全球的竞争地位。上述GE与AVIC的合资就属于这种情况。这种以市场“强制”换取技术的做法在国际上有时会遭到一些疑问,但其本质上仍然是境外企业的一种自愿选择,不违反市场经济的原则,我们应该坚持。

  3. 在中国研发生产新产品,全球销售。由于中国市场大,有许多特殊情况,一些跨国公司为了满足中国市场需求,已经开始在中国研发生产全新的产品。这些产品生产出来后,被发现在其他国家也很有市场。例如GE为满足中国的农村市场,在无锡研发生产了一款价格比较低的便携式CT机,后来发现这款CT机在印度、巴西、中东等地销路也很好,甚至在美国也找到了市场,能在救护车上使用。GE公司的CEO伊美尔特先生将这种现象称作“反向创新”,有别于传统上跨国公司在本国研发生产、产品卖到新兴市场国家的模式。

  4. 由于中国市场巨大,跨国公司在中国设立全球新兴市场总部。由于在中国业务发展得好,潜力还很大,霍尼韦尔去年开始将全球新兴市场(包括所有金砖国家)总部设在了上海,并由原中国区负责人担任CEO。IBM新兴市场总部多年前就设在了上海,总部人数虽只有200多人,但每年在上海交十多亿元税收。GE除美国外的全球业务总部不久前设在了中国香港,由公司的二把手坐镇指挥。设在香港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内地市场大。跨国公司新兴市场总部设在中国不是一种生产和技术的上升,但却是一种业务模式的上升,给中国带来的利益则与生产和技术的升级一样。

  5. 我国企业利用国内市场优势,并购境外领先技术、品牌和市场。吉利汽车能够成功并购瑞典沃尔沃汽车公司,主要原因是中国的市场巨大。沃尔沃希望借此迅速扩大其在中国的市场份额,并进而能与宝马公司等在全球竞争。倘若吉利汽车不是中国的公司,那出价再高,恐怕也不一定能成功并购。几年前中国工商银行成功并购南非标准银行20%的股份,成为其单一最大股东,道理是一样的。去年港交所成功并购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其中最重要的因素也是港交所能使LME与中国这个全世界最大的有色金属市场联动发展。

  6. 我国企业利用国内规模优势,迅速占领国际市场。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中国银联。由于我国公民出国人数近几年大增,他们都携带银联卡,这迫使国外商户和金融机构迅速接受银联卡。最近中国银联成立了专做境外业务的“银联国际有限公司”,许多国际金融机构踊跃成为银联国际的会员,在境外市场发行银联卡。银联成立只有10年多一点时间,现在已经是仅次于Visa和Mastercard的世界第三品牌银行卡,今后前景不可限量。市场的扩大将促进银联支付技术的提升。

  发挥供应链优势,固定中高端生产

  供应链优势的发挥,可将中高端生产和研发吸引并固定在我国。中国的“大”,不仅体现在最终市场需求上,还体现在中间生产商的多和全上,即供应链的完整上。GE在无锡生产彩超产品,能够做到所有的供应商都在3小时交通圈之内,这大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GE认为这是在任何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做不到的。GE在成都设有医疗设备研发中心,给中国的医生做设备使用培训,请他们提出改进意见,效果明显。GE感到在其他国家难以请到这么多的高素质医生参加培训和提建议。这是研发上的“供应链”。

  GM在上海设有汽车电池技术研发中心,原因是中国有众多的电池生产厂商,便于其开展研发合作。GM在上海还设有汽车用镁材料研发中心,原因是中国是镁的最大生产国,在镁材料研究和生产方面已经有相当的技术积累。

  跨国公司普遍反映在我国雇用技术人员的成本相当高。这反映了我国高层次技术人员的供应还是不足。但三十多年来我国这么多留学生出去,在海外储备的技术人才很多,这些人许多可以为跨国公司在我国所用。事实上,GM和霍尼韦尔的研发中心里带队的研究人员有许多就是在国外已经有研发经验的归国留学人才。

  抓住机遇需关注四大问题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到,把我国快速增长的“大市场”充分用起来,就能够促使我国在全球生产分工中向中高端迈进。这就是我们的战略机遇。一旦市场停止快速增长,不管当时的规模有多大,其吸引力和杠杆力都会显著减弱。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期就是我们的发展战略机遇期。若当前不紧紧抓住这个战略机遇,则我国经济就难以发展好,国内市场的快速增长期会显著缩短,而我国发展的战略机遇期也会跟着缩短。要用好当前这个战略机遇,还需要关注以下一些问题。

  1. 金融管制。我国资金充裕,本来是吸引跨国公司将更多的中高端生产向我国转移的一个优势条件,但由于金融市场受到过多管制,跨国公司目前基本只停留在与银行发生一点简单的业务往来上。部分跨国公司反映,我国的出口信贷基本没有支持外资企业出口。诺华制药、霍尼韦尔等都非常希望发行A股,上国际板,而国际板迟迟出不来。人民币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还要进一步加快,以方便境内企业参与境外并购和拓展国际贸易市场。

  2. 政府执行力。知识产权保护不够是阻碍跨国公司将更多的中高端生产和研发放到我国来的一个重要因素。部分跨国公司反映仲裁不公、执法需要公司自己出钱出力,环保、消防等行政执法部门存在一些选择性执法现象。这些也是阻碍国内企业技术进步的不足之处,但对跨国公司产生的障碍会更大一些。

  3. 开放垄断领域。电网(包括配套设备)和石油天然气(及管道运输)是许多跨国公司愿意进入,但目前不被允许进入的领域。能否像民用航空那样,做到既引入技术,又不失去控制?

  4. 认识障碍。中国要进一步发展,就必须与世界进一步融合,在融合中利用自身的优势为自己获得更大的发展空间。为此,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坚定不移推进各方面的开放。开放与自主创新不矛盾,开放的溢出效应还会加快自主创新。日韩的发展以培养本国竞争力强的企业为主,我国发展也要培养许多自己竞争力强的企业,但由于我国大,相对来说,境外企业可以发挥更大一些的作用。中国早已是“世界的工厂”,现在有人说中国是“世界的市场”。当不当“世界的市场”,我们还可以再考虑考虑,但把“大市场”转化为“世界的先进制造和研发中心”,却是我们的一个现实机遇。如何把这个机遇用得更好,则需要更多的思考。

  本文的所有结论,都是基于跨国公司的自利行为。正因为如此,本文的结论在当前激烈竞争的世界格局中具备可行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