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疲弱PMI是经济转型艰难期缩影时间: 2014-04-22信息来源:张茉楠 作者:admin 责编:

    4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初值50.5,比历史同期52.4均值水平低1.9个百分点;特别是需求指数和产出指数双双下跌,反映经济内生动力不足,弱复苏格局更趋减弱。由于全球经济艰难“再平衡”,中国制造业将面临“去产能化”和转型的双重调整,经济整体复苏进程恐怕会比较艰难。
  今年以来,制造业PMI指数“进一退二”特征非常明显,制造业走势的反复恰恰体现出本轮中国经济复苏的艰巨性和复杂性。新增出口订单缩水凸显外部需求欲振乏力。由于全球供需失衡的深层次矛盾并未得到有效解决,全球经济潜在总产出和潜在需求构成长期负面影响,“需求不足”叠加“生产过剩”的双重矛盾呈现常态化趋势。而从中国内部环境看,“去产能化”、“去杠杆化”以及增长接力棒的转换,也许才是决定制造业走势的根本性因素。
  目前,大家比较担忧的是企业去库存压力依然较大。库存周期一般在3年左右,第一年为“去库存”阶段,其后两年为“补库存”阶段。4月PMI数据显示,许多行业的库存依然处于较高水平,在工业品价格仍处下降通道的情况下,“补库存”并未如期真正启动。
  不过,我们更担忧的是“去产能化”的巨大压力。本质而言,“去产能化”要比“去库存化”艰难得多。产能过剩和制造业升级是中国必须跨过的“坎儿”。然而,重工业化的产业背景很可能延长中国制造业产能过剩的存续时间。从PMI指数看,表现比较差的行业基本上是产能过剩比较严重的行业。目前我国约有30%至40%的制造业企业产能利用率在75%或以下,不仅钢铁、水泥、汽车、纺织等传统产业,就连风电设备、多晶硅等部分新兴产业也出现比较严重的产能过剩。然而,在地方政府的积极推动下,一些行业的重复投资和产能过剩仍在不断累积,势必影响后续增长。
  第二大隐忧是受制于产业平均利润率下滑和债务“去杠杆化”影响,制造业长期平均利润率下滑影响投资信心。数据显示,一季度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比去年同期的11.6%回落2.1个百分点。今年前两个月,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润率5.18%,尽管相比去年四季度实现了恢复性增长,但亏损面不断扩大导致企业账款拖欠现象严重、账款构成比例上升,应收账款回收和资金回笼困难,许多企业不得不通过增加负债来弥补资金缺口。由于制造业投资资金主要来源于企业自筹资金,微观层面经营恶化进一步导致新增投资能力受限,增长后劲严重不足。
  第三大隐忧是民间投资并未真正从政府手中接过接力棒。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回升主要是与城镇化和政府主导高度相关的基建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增速明显回升,而与工业化高度相关和非政府主导的制造业投资持续下滑,尤其是民间制造业投资意愿并不高,内生增长动能趋于减弱。
  疲软的PMI数据正是中国经济转型艰难期的缩影。这意味着,中国不仅要面对“增速下滑、需求疲软、成本上升、利润缩水”的增长困境,更要面对结构调整和转型的多重挑战。事实表明,中国经济赖以高增长的要素基础和国际大环境正在发生趋势性改变,只有下大力气鼓励技术创新,提高要素效率,释放生产力实现整体升级,才能看到中国经济的希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