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宏观经济
宏观经济

马晓河:新常态下“十三五”时期的挑战和机遇时间: 2015-08-01信息来源:马晓河 作者:wyg_admin 责编:

“十三五”期间中国面临新的发展背景和任务。2014年中国GDP已经超过10万亿美元,占美国的60%,是日本的2.17倍,人均GDP达到7500多美元,已经可以算进入中上等收入国家的水平。在产业发展,高铁、核电等领域达到了世界先进的水平。“十三五”期间在“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上,面临三个重点发展任务:一是2020年之前全面建成小康;二是全面完成十八届三中全会的任务部署;三是全面形成依法治国的体制框架。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国际机遇与挑战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国际机遇

  1.世界经济由低速增长进入温和增长时期。发达经济体开始复苏,部分新兴国家将会进入发达国家行列,后期新兴国家进入中等收入国家,这些国家发展的动态推进将在国际市场上形成新的需求。

  2.世界正在进行生物、信息、新材料、新能源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将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产业技术革命渐进性、渗透性、融合性推动产业发展,对世界产业发展形成深远的影响,也对经济形成新的挑战。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国际挑战

  1.高端制造回流发达国家,对我国形成上压效应。德国的工业4.0、美国的再工业化、日本的经济结构调整,都可能形成高端制造业回流,而中国高端制造业的体系尚未完全形成,发达国家制造业的回流将对中国吸引和发展先进制造业形成很大压力。

  2. 低端制造业向低收入国家转移,对我国形成下挤效应。中低水平收入国家积极模仿中国的发展路径,包括大力发展园区,大力进行招商引资,发展纺织、服装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在劳动密集型产业上对中国形成替代效应。

  3.我国汇率继续升值,出口导向型竞争优势下降。在日元、欧元等货币大幅度贬值的情况下,如果“十三五”期间,人民币汇率再升值10%,将对中国出口形成很大压力。

  4.全球政治经济及贸易格局深度变化,大国博弈强度加大。在中国提出“一带一路”的同时,美国提出新丝绸之路,积极介入东亚事务,提出TPP等新的贸易模式;与此同时,俄罗斯提出“中亚经济联盟”等,对中国国际战略的实施形成了挑战。

  二、“十三五”期间我国面临的国内机遇与挑战

  (一)“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国内机遇

  1.改革步伐加快,力度加大,可释放增长活力。三中、四中全会的大部分部署将在十三五期间完成。

  2.培育新的增长带。本届政府尤其重视联动式发展,长江经济带战略联动东、中、西三大区域发展;京津冀战略联动三省市发展;新型城镇化联动城乡发展,这为实现区域发展协调提供了机遇。

  3.“一带一路”等“走出去”战略的实施对经济有较大的促进作用。从经济地理上看,陆上丝绸之路向西实现欧亚进行一体化,海上丝绸之路向东实现亚太一体化,形成了若干经济带。从陆上丝绸之路看分为三条路径,一条是经过我国北方,达到外蒙、俄罗斯、波罗的海;一条是陇海线,从西安经过新疆,达到巴基斯坦或印度西部;第三条是经过从云南,经过孟加拉、缅甸到达印度东部。从海上丝绸之路上主要两条路径:一条是以中国沿海港口为支点,经过南海、印度洋到达欧洲,这是传统航线;另一条是以中国沿海港口为支点,经过南海和南太平洋,到达澳洲乃至拉美。

  4.国家组织动员能力强,实力雄厚,对经济结构转型有支撑。“十三五”期间中国经济实力相对于“十二五”期间大幅增强,高外汇储备、高储蓄率提供物质资本;每年700万/年大学生毕业提供充分人力资本;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体系、完整的产业链等都是进一步发展的良好条件。

  (二)“十三五”时期我国面临国内挑战

  1.劳动成本继续上升,年轻、廉价的劳动力供给减少。十三五期间,劳动人口净减少900万。

  2.全要素生产率下降,依靠技术进步获得增长难度在不断增加。当进入中等收入国家发展水平之后,技术进步难度增加,这也是国际趋势。

  3.金融风险因素积累加大经济社会发展不确定性。目前总债务与GDP的比重约为210%,在十三五将达到250%,按照国际经验这一比重当达到250%~280%之间时,经济发展将进入高风险期。

  4.产能过剩矛盾将进一步加剧,资源环境约束进一步强化。在当前的体制下,宏观上:财政收入分配有利于政府和企业,客观上促进公共投资和企业投资,抑制消费;微观上,收入分配有利于高收入者,高收入者边际消费倾向低。过去2000—2014年,各级政府财政收入增加9.74倍,工业企业利润增加13.7倍,城乡居民收入增加3倍多,客观上促进投资,这是形成产能过剩的重要原因。

  5.社会矛盾上升,发展风险成本增加。随着社会发展,中低收入人群需要分享改革的成果,中产阶级渴望上升空间,对体制改革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三、“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发展趋势与可能特点

  1.经济增长在短周期运行中恰巧在上升期。过去十年中国经济增长的趋势表明,中国经济即将探底,十三五将进入上升期。

  2.经济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化接近尾声,投资空间变小,消费比重会上升。十三五期间,要像重视投资一样重视促进消费,重化工业将在相当程度上被替代,主要表现为高端制造替代传统工业,服务业替代工业。

  3.城镇化将深入推进,城镇化率明显提高。预计“十三五”期末城镇化水平将提升到60%,同时随着户籍改革,十三五的城镇化将表现为不同于以往的深度城镇化。

  4.社会结构将发生积极变化,市民社会开始形成,中产阶层比例有望上升。随着多数人在城市生活,橄榄型社会将继续扩大。

  四、“十三五”期间发展的战略思路

  可以预计,经过“十三五”的发展,我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按照经济增速5%-7%的不同速率计算,如果平均增速能够达到7%,“十三五”期末中国经济总量将与美国基本接近,即使按照5%的经济增速,“十三五”期末我国人均GDP也将达到13000美元,接近高收入国家的门槛水平。

  在“十三五”期间,总体上的战略思路表现为“一个底线”、“两个稳定”和“三个转变”。“一个底线”:不发生大的区域性和全局性的系统风险。在深化体制改革过程中,稳步前进。“两个稳定”:保持经济平稳增长,保障社会稳定发展。在经济发展中,减少经济的波动;在城乡转换过程中,把握好各个群体的诉求,充分重视社会燃点的降低。“三个转变”:第一,适应新形势,推动对外开放战略转变;把握好“一带一路”,由出口产品转向资本输出、技术输出和信息输出。第二,推动经济结构调整转型,由投资占主导转向由消费占主导,由重化工占主导转向由先进制造、服务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第三,推动社会结构转变,为促进市民化和橄榄形社会形成创造条件。政府公共投入应当进一步向弱势群体倾斜,弱势群体消费倾向高,又是政治的稳定器。

  为此,宏观上要重点做好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制定与现阶段相适应的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充分把握好经济新常态的特征,不过度强调经济增速,提升经济含金量。二是在经济、社会、文化、政治、生态以及国防外交等方面部署一批重大改革和发展任务。打破目前改革的碎片化问题,克服改革部门化倾向,制定统领部门的顶层设计。





 

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编发:王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