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转换问题探讨时间: 2016-04-14信息来源:沈玲 作者:hjr_admin 责编:

        内容摘要: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将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区域经济将处在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持续释放以及内部形式的新特征的双重压力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将由传统的投资拉动向消费、新业态的拉动转移。本文首先阐述了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主要7大特征,之后解读了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6大趋势,最后从四个层面指出了区域经济发展转换的动力:区域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居民消费、创新驱动,依赖民营经济以及欠发达、落后地区的发展来实现。
        关键词:新常态 区域经济发展 动力 转换 民营经济
        沈玲(石家庄铁道大学四方学院 石家庄 050031)
        基金项目:河北省软科学项目“大气环境改善与主导产业能源消耗类型和数量相关分析及治理对策研究”(15453712D)
        中图分类号:F252.8 文献标识码:A
 
        引言
 
        在2014年亚太经济合作组织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及涵义,新常态不仅表示我国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
 
        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将表现为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2015年我国经济增速为6.9%,行业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增速也将保持在7%这一水平线左右。
 
        经济新常态下从我国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诸如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出现了新的特征,在新的内外部形势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逐步显现,这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逻辑变化规律。在新常态下,驱动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的动力不可避免地会发生转换。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主要特征

        (一)居民消费将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
 
        过去三十多年,我国的消费发展模式具有明显的模仿型特点,在经济新常态下,这种消费特点逐步消失,消费形式将会以多样化、个性化的需求为主导,在产品性能、质量得到保障的前提下,消费需求的增长及驱动因子将会是供给的创新,而创新就需要考虑消费者的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特征,并采取正确的消费政策,将消费的潜力充分释放,充分发挥消费在区域经济增长中的作用。
 
        (二)新的投资机会将大量涌现
 
        目前,传统的产业建设、投资已基本饱和,但新产品、新技术、新商业模式、新业态的投资机会将会大量涌现,如当前的“互联网+”模式的投资机会呈几何级数的增长,新投资机会的出现也对融资方式提出了更加个性化、差异化的要求,为此对于投资方向就需要准确把握,尽可能地消除所有阻碍投资的制约因素,从而发挥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
 
        (三)新常态下大规模走出去、引进来将会协同进行
 
        当前国际市场空间发展迅速,在我国经济增长的因素中,出口是极为关键的因素之一,在后金融危机的今天,全球需求不景气,我国产品、生产要素的低成本优势也在逐渐消失,但出口的竞争优势短期内依然存在,这就引致了区域经济中的引进来以及大规模走出去正在协同发生,为此在成本优势逐渐消失的今天,区域经济发展亟需培养新的比较优势,保证甚至增强出口对区域经济增长的贡献及作用。
 
        (四)产业组织将朝着智能化、小型化、专业化的路径发展
 
        《中国制造 2025》已经于2015年颁布,制造型企业都加紧在各自区域内建设智能化、数字化工厂,尽一切能力提高制造智能水平,随着产业结构升级的不断进行,传统“一锅端”的发展模式弊端日益凸显,产业组织也朝着专业化、小型化的路径不断前行,未来小微企业、服务业、新型产业对经济发展的贡献将会越来越大,生产组织将会更加的智能化、小型化以及专业化,这将是经济新常态下区域企业生产组织的新特点。


        (五)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推动 
    
        过去驱动区域经济发展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人口的红利,也就是廉价劳动力成本,在新常态的今天,随着人口红利的消失,区域经济的增长及发展将更加依赖人力资本以及技术进步的优势,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中创新是其发展的驱动引擎。

        (六)市场竞争将会差异化
 
        过去甚至当前,区域企业、产品同质化竞争严重,很多产品都在不断进行价格战,但长期来看,企业的竞争将逐步向差异化竞争的形态发展,差异化竞争将会实现资源在全国更加优化的配置,使得生产要素对区域规模经济的驱动力逐渐减弱,为此新常态下,区域将会全面深化改革发展,使得区域市场更加的有序、透明、统一以及规范。
 
        (七)绿色、低碳将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式
 
        过往我国区域经济的发展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在新常态下我国既要保证经济的适度发展,也要强调环境保护,“绿色、低碳”将会是区域经济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新的发展方式,区域经济发展当前正朝着这一发展方式迈进。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新趋势
 
        (一)区域经济增长将会降档
 
        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将由原来的高速发展向中高速发展转换,但欠发达地区(如西部的贵州省等)经济将会持续高速增长,为了实现后发赶超,未来区域经济的发展将会在环境承载力的范围内,以更强的后劲、更高的效率以及更合理的速度来提高GDP增长的含金量,保证区域经济稳中有进、可持续发展。
 
        (二)区域产业链将会朝着高端迈进
 
        依据西方的发展历程来看,随着收入的不断增长,第三产业在所有产业中的占比将会上升,这是产业结构升级的最直观的表现,在未来后工业时代的中国,三大产业在产业结构中的占比将会逐步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占比将会逐步上升,第二产业中的制造业也会朝着智能化、小型化、专业化的方向发展,服务业发展将会有持续的驱动力,市场在逐渐多元化的同时也会供给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资本品,使得产业链的发展朝着高端不断迈进。
 
        (三)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将明显改善
 
        城乡经济二元化一直都是我国经济发展的结构性问题,这种二元经济结构使得区域资源配置及收入分配的关系被扭曲,成为制约区域经济发展及区域财政提高的障碍,我国正在深入开展西部大开发以及新型城镇化建设,将东部产业逐步向中西部转移,不断对农村进行深化改革,使得城乡要素实现公共资源的均衡配置及平等交换,统筹发展城乡经济,改善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实现区域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
 
        (四)由商品输出逐渐转移到资本输出
 
        一直以来我国区域发展中对外经济发展极为不平衡,表现为国际收支的不平衡,这种情况随着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将会得到改善,2014年我国首次成为了净资本输出国,区域资本正在大规模走向海外、走向世界,资本在全球范围内进行配置,这也意味着不久的未来,我国将会有实力参与到全球价值链、供应链、产业链的重塑,参与到国际新形势的发展及培育中来。
 
        (五)内需稳定的主体将会是中等收入群体
 
        区域经济体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区域内需市场,随着区域社会资源配置更加的合理,区域发展成果会更加反哺于区域居民,使得中等收入人群的数量、占比不断扩大。据预测 2020年我国中等收入群体的数量将会达到6亿人,占总人口的40%-50%,相对2010年,2020年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将增长300%,随着区域城乡居民收入的提高以及市场的更加自由发展,我国将成为一个相对成熟的全球性市场,需求与购买力的增长将会更加平衡与稳定。
 
        (六)区域经济增长更加倚重新业态以及中小企业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互联网金融、新物流业态的发展,传统的区域市场竞争格局将会发生颠覆性的改变,企业的经营模式也会出现新的变化,具有进入壁垒和交易成本低以及更加方便客户的特征,这些新的特征也使得企业在竞争中更具优势,这种优势也使得未来将会出现小微企业的创业潮,区域就业水平不断提高与改善的同时,新业态以及中小企业自然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增长的动力转换
 
        (一)区域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居民消费
 
        居民消费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拉动效果将会进一步提升,在GDP构成中,居民消费所占的比例一直以来比较小,并且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虽然带来了我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但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却出现了下降的态势,尤其在2006年,居民消费在GDP中的占比不到一半,远远低于世界其他发展中国家,而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发展历史经验来看,经济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实现居民消费水平的提升,若在经济增长的同时,居民不能很好的分享经济增长的成果,那么经济的增长就失去其原有的意义。从西方发达国家的历史经验来看(如美国),只有在GDP中消费的占比达到60%,消费对经济增长的驱动作用才会得到展现,其地位才会得到基本确立。
 
        想要提高消费在GDP中的占比,其前提就是要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的占比,这一前提的实现需要将改革深入推进。首先需要在国民收入中,对居民、企业以及政府的收入占比进行调整,让大部分的收入尽可能流入到居民手中,使得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幅度提高,只有这样,居民才有能力去选择自己所喜爱、所想要购买的商品及服务,需要说明的是居民收入占比的提高,也要充分发挥市场配置的作用。居民只有拥有了更多的收入、更多的财富,选择的空间才会大幅度扩大,他们对情感、心理以及身体、物质的需求才会得到极大的释放,需求的释放也会引导资源的流向,从而对行业的产业结构以及企业的生产方式、行为产生影响,才能更好解决产业结构不平衡的问题以及产能过剩的问题。
 
        (二)未来将会朝着创新驱动的区域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区域经济的增长方式将会朝着创新驱动的方向转变。传统的依靠劳动力优势、环境的低成本简单的模仿、简单的生产技术来实现区域经济的增长与发展将会一去不复返,将来经济的增长会更依赖创新来驱动。与此同时,对环境的治理、维护也将会由技术创新来实现,绿色、低碳发展也将会是依靠创新来实现,创新在未来将成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核心要素。2015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已经表明,将会加快创新驱动的发展步伐,加快推进经济发展方式的改变,由粗放型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集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方式。为此原始创新以及重大的创新将会使得新的产业领域、新业态的形成成为区域经济增长、区域消费的热点,成为经济稳定增长的基础。
 
        从宏观层面来看,在全球价值链中,我国的经济地位将稳步上升,从而实现生产力发展到新的水平,尤其是近些年来,技术进步以及创新的不断涌现对中国经济地位的提升作用日益凸显,在新能源、生物技术等新兴领域,出现了大量的新的商业模式以及技术创新,原始创新也逐渐崭露头角;在制造业、通信设备行业中,出现了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如阿里巴巴、比亚迪等);同时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服务业以及制造业中不断渗透进信息技术以及电子商务,如淘宝上的企业销售平台、美团等电子商务渗透服务业,这些信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不断渗透到传统行业,使得传统行业的商业模式以及组织形式出现新思维。此外,这仅仅是一个开始,未来创新在区域经济增长及发展中的作用将会日益强大,在国内环境、资源以及国际竞争多重压力下,也会促使我国的区域经济增长转向创新驱动的发展轨道。
 
        要想实现创新驱动经济增长,就需要持续深化改革,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使得区域市场环境更加开放、公平,也使得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变为了人才的创新能力也就是企业的创新能力。本文认为可以通过加大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力度,在资本市场中发展多层次的市场,对我国教育体制机制进行颠覆性的改革等方式来深入推进经济体制的深化与改革,在全国范围内建立一个高效、活跃、合作、开放的创新体系,在区域内建立一个同样高效、活跃、合作、开放的创新平台。
 
        (三)民营经济更加重要
 
        经济新常态下,民营经济将会扮演更加重要的角色,将会对区域经济增长提供持续的后劲,将会创造更多的就业岗位,将会进一步助推居民收入的提高。据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我国私营企业数量为344万户,注册资本为42146万亿元,吸纳从业人员4.7亿人,全社会的固定资产中,非公有制经济的固定资产占比为61%,同时占社会总税收的比例为73%,从以上各项统计数据来看,非公有制经济在社会经济中的各项指标具有一定的比较优势,这种优势将会体现在对创新驱动的发展上,私营企业更愿意进行创新驱动,因为企业面临的竞争环境更加恶劣,企业为了激流勇进,创新是不可缺失的重要手段,为此创新的能量将会在这类企业中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企业更愿意将创新转化为商业利益,从而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这样的业态形式也将助推区域创新技术更快转变为实际生产力。
 
        民营经济的发展,也要对当前的区域以及全国的经济体制进行深化与改革,如当前区域的审批制度对民营企业发展的阻碍很大,对审批制度的改革,尤其是对诸多限制门槛的改革,将会消除民营企业的发展阻力,为民营企业的发展提供更加广阔的政策空间。此外也需要对要素市场进行改革,特别是对当前的区域金融市场进行改革。民营企业大多都是中小企业,企业的资金实力有限,对资本的需求非常迫切,而传统的金融机构(如银行)存在社会征信体系建设不完善、企业信誉的评判有难度等问题,使得在银行等传统金融机构想获得中小企业发展所需的融资、贷款具有极高的门槛,这种金融市场的现状也不利于民营企业的发展,对金融市场的改革势在必行。另外,需要对产权制度进行梳理并逐步完善,不仅要保障公有制企业的产权,更要更好地保护民营企业的产权,不管是公有制企业的产权,还是非公有制企业的产权都要同等对待,只有这样才能在保障好民营企业产权的同时,使民营企业的创造力及活力、激情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
 
        (四)欠发达以及落后地区对我国总体经济的发展将会做出更多贡献
 
        首先,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态势及现状来看,在过去三十多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因区位优势,东部沿海地区在我国率先发展,使得过去一段时间内全国的技术、劳动力、资本都转到东部沿海地区,经过多年的发展,东部沿海地区不管是GDP总量、人均GDP、人均可支配收入及收入、资本积累水平、劳动力水平、基础设施水平等方方面面都远远走在中西部地区的前面,区域发展差异非常明显,但这种区域发展不平衡的现状,也存在一系列的弊端,其一是对我国经济总体发展水平造成影响;其二是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成为中西部地区经济发展的动力及发展机遇。尤其是在我国深入推进西部大开发及新型城镇化建设的今天,中西部地区相对东部发达地区而言,具有更低成本的生产要素,如更低廉的劳动力成本以及土地成本,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同时中西部地区的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这其中也蕴含有巨大的商机,随着我国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不断进行,中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将会成为这些区域的重要投资领域。其次,西部地区自然资源较为丰富,如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等,通过西部大开发,可以依据地域资源情况发展特色产业。最后,中西部地区幅员广阔,人口较多,具有很大的潜在市场需求,但这些潜在的市场需求是后发的优势,在经济新常态的今天,随着我国产业结构转型的进行,尤其是制造业由东部地区不断转移到中西部地区,这些后发优势将会成为中西部地区企业的竞争优势以及区域经济发展的优势,因为潜在的需求一旦被激发,就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点,也会使得未来中西部地区,即欠发达、落后地区对我国经济的发展将会起到更大的贡献。
 
        结论
 
        2014年APEC峰会上,国家主席习近平首次系统阐述了新常态的内涵及涵义,新常态不仅表示我国的经济增长速度由高速增长转变为中高速增长,也伴随着我国经济结构以及经济体制的深刻变化,未来一段时间内我国经济增长将表现为稳中有进的增长态势。行业专家预计未来几年内,我国经济增速也将保持在7%左右的水平。经济新常态下从我国的发展情况来看,一方面,诸如国际金融危机等一系列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持续释放,另一方面,支持我国经济增长的内在条件也发生新的变化,出现新的特征,在新的内外部形势下,中国经济的新常态逐步显现,这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也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内外逻辑变化规律。在新常态下,驱动区域经济增长、发展的动力不可避免的会发生转换。
 
        经济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将由高速转变为中高速,区域经济将处在外部因素的负面影响持续释放以及内部形式的新特征的双重压力下,区域经济发展动力将由传统的投资拉动向消费、新业态的拉动转移。为此本文首先对新常态下区域经济的特征进行概述,包括:居民消费将会更加多样化、个性化发展;新的投资机会将会大量涌现;新常态下,大规模走出去、引进来将会协同进行;产业组织也将朝着智能化、小型化、专业化的路径发展;经济增长更加依赖技术进步以及人力资本推动;市场竞争将会更加差异化;“绿色、低碳”将会是区域经济发展的新方式。接着对新常态下区域经济发展的趋势进行了分析,本文认为区域经济发展趋势将朝着六个方面发展,即:区域经济增长将会降档;区域产业链将会朝着高端迈进;城乡经济二元结构将明显改善;由商品输出逐渐转移到资本输出;内需稳定的主体将会是中等收入群体;区域经济增长更加倚重新业态以及中小企业。最后指出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的转换需从四个方面来实现,分别为:区域经济增长将更加依赖居民消费、创新驱动、依赖民营经济以及欠发达落后地区的发展来实现。
 
        参考文献:
        1.尹俊玲.浅谈区域经济发展动力[J].商,2013(27)
        2.杨登廷.百里党建综合示范长廊,提升区域经济发展动力[J].四川党的建设(农村版),2012(1)
        3.刘伟.技术创新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动力研究[J].商场现代化,2012(33)
        4.刘瑞纳,王勇.区域经济一体化:促进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基于“命运共同体”环境下的视角[J].现代经济探讨,2015(1)
        5.茶洪旺.论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发展动力[J].中州学刊,2015(1)
        6.谢晓棣.新常态下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征及对策[J].环球市场信息导报,2014(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