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特写 > 长三角
长三角

解码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下)时间: 2022-12-30信息来源:《中国经济时报》2022年12月30日 作者:周子勋 赵姗 吕红星  责编:万山


           中国经济时报记者在调研采访中了解到,四年来,国家高端智库为推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决策咨询成果。同时,长三角三省一市紧扣“一体化”和“高质量”两个关键词,以一体化的思路和举措打破行政壁垒、提高政策协同,在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取得显著成效,但是对标国家战略使命和高质量发展要求,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然存在一些问题亟待加快破解。

形成了一系列务实管用的重要建议

作为国家高端智库,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以下简称“国研中心”)课题研究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提出了一系列重要建议,形成了二十多万字的报告,成果相当丰富。

张来明表示,印象最深的有三点。

一是提出了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质。“作为一国之内的区域经济板块,它和跨国的区域经济一体化具有不同的意涵。”张来明指出,具体而言,我们认为,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实质是:通过创新和完善区域治理体系与协同发展机制,消除影响要素流动、资源配置的行政壁垒,构建优势互补、分工合理、包容共进的发展格局,率先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目标,在国家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进程中,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

二是提出了关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原则。“区域经济高质量一体化发展在我国还是一项崭新的事业,必须有正确的原则加以指导和引领。”张来明表示,我们认为,实现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必须坚持改革推动、创新引领,必须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必须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必须坚持龙头带动、各扬所长,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宜居为要。

三是提出了长三角一体化总体定位下的三省一市各自定位。党中央给长三角的总体定位是全国发展强劲活跃增长极、全国高质量发展样板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引领区、区域一体化发展示范区、新时代改革开放新高地。“我们认为,在总体定位之下,沪、苏、浙、皖应该有不同的定位,这样才能体现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才能形成推动一体化发展的强大合力。”张来明说,我们提出,上海应着力打造国际经济中心、国际金融中心、国际贸易中心、国际航运中心和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江苏应着力打造全球先进制造业集群聚集地、新技术革命产业化示范基地、带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枢纽区、区域均衡发展的先行区。浙江应着力打造全球数字经济发展策源地、全国践行绿色发展理念的样板区、城乡融合发展的试验区,成为包容共享发展的探路者。安徽应着力打造全国综合性科技创新基地、全国中高端制造业基地、长三角高质量发展拓展区、长三角重要生态涵养区。

为高质量发展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提供启示

在调研采访中,多位专家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虽然四年来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了丰硕成果,但也要看到长三角一体化推进过程中仍存在一些问题。

张来明认为,有两大问题值得重视。一是产业发展的协同性有待提升。各地发展仍存在同质化竞争,分工协作、产业转移不畅,比如各省份均把集成电路、生物医药及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纳入“十四五”期间创新发展的重点方向,规划产业的雷同导致各地在招商引资、吸引人才时出现不合理竞争现象。二是科技创新合作、科创产业融合不够深入。各地创新资源整合不足,区域创新共同体和技术创新链尚未形成体系,整体创新能力还没达到应有的水平,与长三角以其丰富的创新资源所应达到的水平有明显差距。

“出现这些问题的体制性原因在于区域间成本共担、利益共享的机制尚未真正建立起来,以致于各自为政、区域分割、底线竞争仍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张来明表示,未来为进一步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着力探索建立跨区域产业转移、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园区合作的成本分担和利益共享机制,特别是要着力探索建立区域互利共赢的税收利益分享机制。

侯永志说,构建新发展格局,需要在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形成更多力量支撑。而加快建设长三角统一市场是促进长三角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的基础支撑和内在要求。

“长三角一体化要更加紧密地围绕‘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率先探路,为中国下一阶段恢复经济并稳定迈向高收入国家行列、继续进步提供根本保障。”浙江大学区域协调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刘培林告诉中国经济时报记者。

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离不开企业的深度参与。长三角投资(上海)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池洪在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指出,随着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纵深推进,会有更多国内和国外市场的领先企业落地长三角,这既繁荣国内市场,也为经济全球化注入新的动力。

尽管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依然面临不少体制机制障碍,但是也探索形成了很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宝贵经验,为我国高质量发展的制度体系和路径模式提供了重要启示。

张来明认为,有三点经验值得总结借鉴。

第一,统筹协调高效化。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涉及到从省级单位来说是4个行政单元,从市级单位来说是数十个行政单元,从县级单位来说是几百个行政单元。如果没有高效的统筹协调,就不可能实现真正的一体化发展。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之所以能在短期内取得明显成效,就在于建立了有力的统筹机制。一方面在中央层面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在国家发展改革委设立领导小组办公室。另一方面在上海设立三省一市联合组建的长三角区域合作办公室。这两个办公室的设立,有助于形成科学的顶层设计,有助于及时沟通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有助于形成解决这些问题的合力。

第二,主导产业高端化。高质量发展最根本的基础还在于产业的高端化。在推动产业高端化方面,长三角地区的一个有效做法是瞄准高端产业打造世界级产业集群。2021年,长三角地区集成电路、生物医药、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四大产业链联盟揭牌,集成电路产业规模占全国的58.3%,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产业规模在全国占到约1/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全国的38%。通过高端产业引领,长三角在全球价值链中的地位不断提升,整体发展质量不断提高。

第三,要素流动便利化。要素便利化流动是区域一体化发展的基本前提。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取得明显成效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通过软硬基础设施建设,为要素在长三角区域范围内更加便利地流动创造了良好的条件,包括共同建设跨区域基础设施网络,共同建设统一开放的资本市场和人力资源市场等。

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作出了部署。在政策的“滋养”下,必将推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实现更大作为、取得新的更大进展。同时,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所形成的一系列经验也必将对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呼包鄂乌一体化发展等重大战略起到重要示范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