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学术园地 > 区域前辈
区域前辈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回忆我的导师陈栋生教授时间: 2017-04-18信息来源:《区域经济评论》 作者:肖金成 责编:qgy_admin

        沉痛悼念中国区域经济学奠基人陈栋生教授
  
编者按:2016年9月2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首届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区域经济学家陈栋生教授不幸逝世,享年81岁。陈栋生研究员是我国区域经济学科的主要奠基人。1990年,他发起成立了“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并长期担任学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法人代表。在他的组织带领下,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先后举办了十多届学术年会和专题研讨会,成为全国区域经济学术交流的重要平台。本期发表他的同事、朋友、学生撰写的悼念文章,回忆他的学术研究、为师为友的非凡历程,以此表示沉痛悼念。


        一代宗师 风范永存
           ——回忆我的导师陈栋生教授

    2016年9月22日,我敬爱的导师陈栋生教授永远离开了人世。对于他,摆脱了病痛带给他的痛苦,他一定进入了天堂,因为他留给人间的是全部的爱,终其一生,都在为祖国、为人民、为国土、为区域辛勤地工作。但留给我的是悲痛,是无尽的思念。因为是他使我实现了人生的重大转折,从成为他的学生的那天起,我便与他走上了同一条路,从事共同的事业。20多年时间,我们师徒二人一同砥砺前行。他的著作、他的思想、他的言谈话语,均给我许多启迪、许多感悟。斯人已去,我只能回忆。

   一、陈教授与我人生的重大转折
    对于区域经济学来说,我是半路出家。1993年,在从事了近20年财政金融学习和工作之后,我凭着在《经济研究》《金融研究》《投资研究》等杂志上发表的多篇论文,获得了直接考取博士的资格,我决心放弃我当时从事的工作,去攻读博士。开始,徐亚萍①博士建议我报考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研究宏观经济管理,这和我从事的工作及我大学所学专业有关系,我也很感兴趣。徐亚萍博士还把我引荐给她的博士生导师戴园晨教授,戴园晨教授非常高兴,鼓励我报考。但快要报名的时候,戴园晨教授特地给我打来电话,说所里让他带一个美籍学生,国内招生的指标给取消了,他要给我推荐一名导师,就是他的邻居陈栋生教授。当晚我到他家里,他当着我的面给陈栋生教授打了电话,于是我就到了陈栋生教授的家。到他家里,我发现我们并不是第一次见面。几年前,我所在的国家原材料投资公司办公厅宋汉军主任约我去拜访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的陈栋生教授,他当时很瘦,体重似乎不超过50公斤,我看到他第一眼,就想到银幕上纪晓岚的形象,精瘦但聪慧。宋汉军主任说明来意,他说对国有企业改革和公司治理不太在行,随即把我们引荐给在场的黄速建②博士,他就退场了,那是我们第一次见面。
    陈栋生老师很热情(这次见面,我称呼他陈老师,从此再没有改过)。他问了我一些情况,当得知我对财政金融投资有所研究时,便问了我一些金融方面的情况,我开始还比较拘束,接着便谈兴大发。后来,才发现他是在深入了解我的学术水平。我对区域经济学一无所知,所以对能否考取心里没底,但我从陈栋生老师的言谈话语中感到他谦虚低调,和蔼可亲,学识渊博,就下决心放弃我从事了多年的专业,改报区域经济学。财政金融投资和宏观经济管理对我来说是熟门熟路,在当时是显学,人才短缺,有很多银行、信托公司、证券公司等金融机构争相聘用我,司局级岗位也在向我招手。师从陈栋生老师,研究区域经济学,意味着我将放弃我已获得的一切,进入这一完全陌生的领域。而且,区域经济学是一个边缘学科,当时的社会影响还很小,不但获取不了高收入,甚至还不一定找到合适的工作。让我下决心改行的主要因素是陈栋生老师的人格魅力。
    1994年,我有幸考入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师从陈栋生教授攻读区域经济方向。记得在导师与学生的见面会上,他抱了一大捆书,都是自己出版的著作发给我们,让别的导师的学生很羡慕。这是我第三次见到陈栋生老师,见面会上,他谈了如何做学问,提出要板凳须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要求我们了解实际,多做调查研究。区域经济更是如此,不了解当地的实际,是无法提出有用有效的解决办法的。他是这么说的,也是这么做的!在他的整个研究生涯中,他走遍了中国的山山水水,在中国科学院综合考察委员会工作期间,大部分时间是到各地考察。在陕北考察,没有汽车,就骑毛驴或步行。后来我们跟他到地方调研,他首先向地方政府索取资料,晚上就来阅读,第二天无论见到什么人就问这问那,印证资料上提供的情况。开座谈会时,他讲出的观点令地方政府的官员感到吃惊,有些情况他们都不清楚。他提出的发展思路也令地方领导肃然起敬,总是用“醍醐灌顶”来总结,跟着陈老师外出调研,常听到这样的赞誉,这不是客套,更不是奉承,作为他的学生,也深有体会。他的观点从哪里来,我认为他做的是真学问,有实事求是之意,无哗众取宠之心。不耻下问是陈栋生老师搞调研的一大特点。陈栋生老师送给我的书中,有他著的《区域经济学》,他组织编写的《区域经济辞典》,他主持召开的区域经济研讨会论文集,我记得书名为《区域经济研究的新起点》。我如获至宝,认真阅读。我辞去了所有的职务,住进研究生院,脱产学习。陈栋生老师所著的《区域经济学》是我读的关于区域经济的第一本书,我现在仍然认为这是区域经济学入门的经典。《区域经济辞典》直到现在仍是中国第一部也是唯一的一部区域经济学工具书。说来比较惭愧,我们在多个场合多次动议编一本新的《区域经济辞典》,把20多年来关于区域经济新的概念新的词汇编选进去,以免谬种流传。但总觉工程量太大,搞不好会半途而废。由此我想到,陈栋生老师在没有列入国家项目,没有经费支持,没有很高的职务的情况下,是以一种什么样的毅力编出来一本辞典的。

   二、平等包容:一代宗师的风范
    在区域经济学领域,陈栋生老师是公认的学术大家,但和他接触,大家的认识高度一致的是他没有架子,而且,他不仅和学生亲密相处,平等讨论,从不居高临下,也可以和卖菜的小贩、种田的农民亲密交谈,和县乡干部促膝谈心,向所有的人请教他关心的问题。他的包容,令我敬佩,在对我博士论文的选题方面更令我十分感动。
    我的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首先花时间读了陈栋生老师出版的所有著作,尤其是对他将中国划分为东中西三大地带十分认同。我想东部地区率先改革开放,经济获得快速发展,中部地区基础条件较好,交通发达,未来区域发展的主要矛盾在西部地区,我决定把加快西部地区发展作为博士论文选题,陈栋生老师也非常赞同。我的博士论文题目确定为《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并起草了论文大纲。但当我开始写的时候,才知道区域经济的论文并不像我想的那样简单。区域经济学的门槛很低,几乎所有的人都能读得懂,当然与陈栋生老师的书通俗易懂有关系,但自己动手写文章,就不知所云。因为西部地区的大部分地方我没有去过,有些地方如重庆、成都、西安、昆明等虽然去过,但由于兴奋点不在这里,山川地形,城市农村,风俗民情,产业交通等等,一概不清楚。缺乏地理知识,又对情况不了解,论文该怎么做?当时,我一片茫然,不知所措,就去找陈栋生老师商量,要求改论文题目。陈栋生老师问我改什么题目,我说国有企业改革。陈栋生老师沉吟了一会,说你有把握吗,我可指导不了你。我说国有企业改革,闭着眼睛也能写出来,西部发展战略睁着眼睛不睡觉,三年也写不出来。陈栋生老师说我同意你改题目,但要征得所里同意。据说,所里开始不同意,时任所长的周淑莲教授就提出质疑,陈栋生老师做了很多工作,他说虽然肖金成的研究方向是区域经济,但他的专业是工业经济(当时区域经济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不是独立的专业,挂在工业经济下面,入学考试考的是工业经济科目)。不久,他就打电话给我,说我改博士论文题目的要求所里同意了。这件事让我非常感动,他没有强制我做原来的论文题目,还帮我做工作。我当即向陈栋生老师承诺,这一个题目,算我欠您的账,毕业后继续进行区域经济研究,完成这一个题目,还清您的账。1998年我去南开大学作博士后,研究题目就是《中国西部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历时3年,终告完成。这也是我1998年将工作调到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开发与地区研究所的重要原因,从此,不仅我的研究方向,而且我从事的工作也和陈栋生老师一致起来了。

    三、中国区域经济学会:为区域经济学者搭建的学术交流平台
    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由陈栋生老师发起设立,陈栋生老师也把后半生的大部分精力花在学会工作上。1990年,学会在河南安阳宣告成立,并召开了第一届年会,时任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刘国光任会长,陈栋生老师任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根据学会章程,秘书长是法人代表。1997年,作为学生,我参与了在河南南阳召开的年会的筹备。会后,由陈栋生老师提议,我被学会任命为副秘书长,从此开始了我与学会的不解之缘。我和陈栋生老师除了师生关系之外,又多了一层工作关系。参与学会工作,便立刻感到学会工作的艰难。不仅没有工作人员,也没有日常经费。当时,民政部规定,学会账户上必须有超过10万元存款,否则不予验收,要摘牌子,陈栋生老师非常焦急。学会活动从来不收费,会员也不交会费。陈栋生老师是真正的正人君子,不和任何人做交易,也就是从不谈钱,他做学会工作,从未领取任何报酬。别人说,陈栋生老师拿着金字招牌,从不用来换钱,甚至说,拿着金饭碗要饭吃。有一个人自称是他的学生,打着学会的牌子收了地方政府的钱,他从此与那个人绝交。有一次,那个人登门拜访,他毫不客气地把那个人从家里撵了出去。从这件事,可以看出陈栋生老师原则性极强,看待学会的声誉犹如自己的人格,不容任何人玷污。
    学会经费困难是个现实问题,他把这个任务交给了我。他说无论如何要筹集10万元钱,不能让学会就此被摘牌子。于是我便四处募捐。我有一个同学,是一家证券公司的总经理,也是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理事。我找到他,说明来意,希望他捐一点钱给学会解燃眉之急。他说公司有钱,几百万也没有问题,但不能捐款,可与学会合作。委托学会研究与公司业务有关的区域发展战略。我问陈栋生老师要多少钱,他说10万元就行,我认为太少就加码到20万元。现在看来,我们开价太低,以当时的情况,要50万元也不算高。这是学会接受委托作课题的开始,也成为学会经费的主要来源。
    公司委托学会的课题是景德镇市发展战略研究。陈栋生老师亲自出马,任课题组长,带队调研,并组织多次讨论。魏后凯、陈耀、刘德顺和我是当时课题组成员,每个人写一个专题。在研究中,陈栋生老师多次提醒我,以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名义作的课题一定要保质保量,要物超所值。研究经费解除了学会的生存之忧,不过,课题组成员包括陈栋生老师几乎没有得到什么报酬。值得欣慰的是,陈栋生老师亲自指导完成的研究报告成为我以后主持研究课题的范本,也成为我国以后陆续推出的区域规划的模板。
    1999年,西部大开发战略正式提出,这是区域经济学者长期呼吁的结果。7月中旬,我受陈栋生老师委托,借参加博士后年会之机,到西安面见了当时任陕西省副省长后任第十届全国政协副主席的陈宗兴教授。我说受陈栋生老师之托,希望在西安召开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年会并举办西部大开发论坛,陈宗兴省长表示支持,当我的面给西安市委书记崔林涛同志打了电话。当天我又面见了崔林涛书记,确定10月份在西安举办西部大开发论坛。虽然,我承担了论坛的联络工作,但论坛议程,邀请领导与专家,均需要陈栋生老师操心定夺。西安论坛取得了巨大成功,影响深远,参加的领导和专家层次之高,参加会议人数之多,提交的论文数量之多与质量之高都是空前的。会议开了三天,陈栋生老师不仅致了开幕词,做了主题报告和总结发言,还主持了半天会议。发言与主题报告都是他亲自起草。总结发言是即席演讲,我的师弟陈文辉做了记录,后整理出一篇文章,发表之后,成为引用率最高的有关西部大开发的文章。会后,我将论坛收到的论文委托我所已退休的张泽鲁③研究员整理成书,陈栋生老师确定书名并逐篇审阅。征集论文,会后出书,成为以后召开年会的一种模式。
    西安论坛以后,学会几乎每年都召开年会,为区域经济学者提供了学术交流的平台。我记得在合肥就召开过三次年会,时任安徽省副省长的汪洋、张平、孙志刚均到会讲话。提到安徽会议,不能不提中国区域经济学会顾问、安徽社科联原书记程必定教授。他是陈栋生老师的至交,经常在一起切磋学术。他主持撰写的《区域经济学》是在中国出版的第一本区域经济学术著作,他也为中国区域经济学会的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几十年来为中国区域经济发展默默奉献。
    陈栋生老师主持学会工作近20年,从来没有在学会领取过报酬,开会、出书等从未向参会者收取费用,有时连住宿费也不收。不讲索取,只有奉献,这就是陈栋生老师的品格。作为他的学生、他的助手、他信任的人,我为他骄傲,为他自豪。他留给世人的不仅有思想,也有无尽的怀念。
    2016年9月28日,在北京八宝山举行了陈老遗体告别仪式,陈宗兴、王洛林、郭万清、刘世锦、江小涓、程必定、范恒山、邓琳、黄群慧、史丹等送人都了花圈。告别室挂着大幅挽联:三带划神州布局中国恩垂后世,双足遍华夏一代宗师风范永存。有许多人从深圳、成都、上海等地赶来,送别陈栋生老师。我默默地从他的遗体旁走过,向他作最后的告别。我在心中祷念:安息吧,陈老师,您的思想,您的精神将在神州大地上回响!
 

注释
①徐亚萍,经济学博士,中国证监会信息中心原主任,中国证券业协会原副会长。②黄速建,经济学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③张泽鲁,1933年生,原国家计委国土规划研究所研究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1996年6月退休。

作者简介:肖金成,男,经济学博士,中国区域经济学会副会长,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土地区研究所原所长(北京 100081)。

                                                    责任编辑  qgy
专著与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