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产业支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牛鼻子”时间: 2016-05-08信息来源:柳洁 作者:hjr_admin 责编:

     长江流域,素称“九州粮仓”。洋务运动,近代工业蹒跚起步。今天的长江流域,已崛起中国最具影响力的产业走廊。
 
     按国家战略部署,长江经济带建设的核心,就是要通过产业集聚,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分工协作,实现产业转型升级与协调发展,努力成为中国经济发展新的增长带,产业支撑是长江经济带建设的“牛鼻子”。
 
  湖北宜昌的发展经验告诉我们,科学发展,既要经济迅速发展,产业协调并进,又要节约能源资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打造沿江万亿经济走廊,顺应生产要素向优势地区集中的区域经济发展规律,符合科学发展观内在要求,为沿江同等城市提供了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范本。
 
     沿江城市要结合区位条件集聚产业。区位是一种优势,也是一种资本。沿江城市要将区位作为优质资产进行管理和运营。核心产业的设置必须充分利用城市的区位优势,区位优势得到发挥不仅是实现资源合理配置的有效路径,也是城市产业聚集和辐射的重要渠道。宜昌布局沿江万亿经济走廊,搭建宜昌新区、宜昌高新区、三峡旅游新区、三峡枢纽港区“四大平台”,剑指精细化工、食品生物医药、先进装备制造、新材料、现代物流、文化旅游等六大千亿产业,积极引导产业向沿江地区集中、项目向开发园区集中、生产要素向优势产业集中,沿江地区已经成为要素承载功能最优、产业集聚程度最高、带动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最强的经济带。
 
     沿江城市要结合资源禀赋融合产业。宜昌地处“三峡门户”、“川鄂咽喉”,由于三峡工程的建设,大型船舶无法通过船闸直抵下游,货物必须在宜昌翻坝转运,才能通江达海。因此,宜昌以多式联运为核心,全力推进三峡现代物流中心建设,打造长江中上游区域性物流节点城市。优越的生态条件和丰富的原料资源,让宜昌形成了极具特色的茶叶、柑橘、白酒、食品饮料等农产品全产业链加工体系,全市拥有“农字号”中国驰名商标23 枚,居湖北地市州首位。在产业化带动下,宜昌农业还不断向深度和广度进军,从一产进入二产,甚至三产,实现了三产联动。宜昌做大做强食品加工产业是对资源禀赋合理开发利用的生动实践。
 
     沿江城市要发挥区域优势合力发展产业。现代化的产业体系,不再是单兵作战。产业转型升级,离不开产业链分工协作。站在全域的高度,各地对拥有比较优势的区域特色产业,大力推进专业化生产,加快集群发展、优化升级;对不具备比较优势的产业,则利用发达的沿江综合运输体系,实施产业转移,从而在区域形成差异化分工格局,迈向互补发展,提升整体竞争优势。宜昌提出在长江中游和成渝城市群之间打造三峡城市群,正是在更广的范围内配置资源,分工合作,错位发展布局产业。目前三峡城市群各地市正积极打破市场壁垒,推动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跨区流动和优化配置,并在合作区域内进行规划和产业布局的协调,形成产业链互补,力图避免相互间恶性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