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经济纵览 > 城镇经济
城镇经济

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及政策研究时间: 2016-11-30信息来源:赵文善 作者:hjr_admin 责编:

  [摘要]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关键因素。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呈现出产业结构失衡、就业结构固化,就业结构单一、居民失业率高,资源枯竭凸显、环境污染严重,资源依赖度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等问题,亟需进行产业转型,而进行技术创新是推动产业转型的有效途径。技术创新通过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能够有效地促进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因此,需要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城市创新能力,完善资金保障体系、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明确政府定位,优化政策安排,最终探索出一条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合理转型的道路。
  [关键词]技术创新;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中图分类号]F2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36X(2015)10—0023—04
  [作者简介]赵文善(1975—),男,河南唐河人,黄河科技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宏观经济、高校财务管理。
  DOI:10.16331/j.cnki.issn1002—736x.2015.10.006
 
The Path of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Promote on Resource—based Cities'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and Optimization
Zhao  Wenshan
(Huang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llege, Zhengzhou, Henan 450006)
  Abstract: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the key factor driving the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 based cities. The current industrial development of resource—based cities of our country showing structural imbalance, employment structure solidified, the single employment structure, high unemployment population, resource depletion prominent, serious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high resources dependence and lack of technical innovation ability. The need for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is urgent,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is an effective way to promote industrial restructuring. Technical innovation through both supply and demand, can effectively promote resource—based cites' industrial structure optimization and upgrading. Therefore, we need to improve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system, improve the urban innovation, improve the financial security system, promote industrialization of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a clear government position, optimization policy arrangements, in order to finally explore a way to promote reasonable industry transformation of resource—based city.
  Key words: technology innovation; resource—based city; industrial transformation
 
  资源型城市是主要依托于资源开发而建立起来的城市,作为基础能源和原材料的供应基地,资源型城市为国民经济的发展作出了重要的贡献。然而,由于对资源的过度开发,导致资源型城市面临着资源枯竭、生态环境恶化、产业结构畸形,经济结构失衡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资源型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通过产业转型的方式,改变当前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大力发展新兴产业和替代产业代替当前的主导产业,实现产业结构高级化。技术创新是推动资源型产业转型的主要动力,只有通过技术创新,才能够真正摆脱对资源的依赖性,真正实现资源城市的产业转型。
 
  一、资源型城市产业发展现状分析
 
  (一)产业结构失衡,就业结构固化
 
  首先,资源型城市的第二产业所占比重过高。由于资源型城市主要依靠开采资源而发展,因此,其产业结构也主要依靠第二产业,故而在产业结构中表现出第二产业比重过高,第三产业比重偏低的现象。2013年,全国262个资源型城市的矿产资源开发的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1/4,比全国平均水平高出一倍,有13座城市的第二产业比重超过了80%。相比较而言,第三产业发展明显滞后,第三产业比重比全国平均水平低12%。其次,资源型城市的第二产业内部不合理。主要表现在资源型城市经济以国有经济为主,而非国有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的城市,包括央企和地方国企,这些企业就业人数多,工资水平比私营企业高,加之福利待遇方面优于非国有企业,造成了国有企业人才过度集聚和浪费,人们的创业和创新意识薄弱。而非国有企业因规模小,很难受到就业者的青睐,政策支持力度弱,因而竞争能力较差。最后,单一的产业结构直接形成单一的就业结构。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居民的就业主要依附于城市的主导产业即资源型产业,大部分为开采业。2013年,资源型城市的开采业就业比重达到了50%以上,远远超过了Andrews所提出的基础产业就业1/3的比例标准。
 
  (二)就业结构单一,居民失业率高
 
  资源型城市单一的产业结构导致就业人员单一的就业结构。由于人们所从事的产业基本为第二产业,因而对该产业会形成高度依赖的局面。在资源型产业兴起的初期,对就业人口需求量多,且劳动技能低,工作复杂度不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居民和农村人口加入到资源开发的队伍中,为资源型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随着资源的枯竭、开采技术水平的提高,大量的企业进行裁员或部分企业关闭,造成众多人员下岗,这些下岗人员由于长期从事工业生产,劳动技能单一,文化程度低,在社会的竞争能力非常低,逐渐成为社会的边缘人物。随着这些人群数量的增加,社会群体性事件会频频发生,社会治安的难度也会增加,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社会的稳定性。据统计,我国资源型城市的失业率比非资源城市的失业率高4个百分点。我国失业率最高的地区主要集中在东北,东北地区作为我国传统的老工业基地,因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国企改革等造成失业率大幅上升,资源型产业的就业率已从2000年的31.7%下降至2013年的22.6%,阜新市以5.1%的高失业率居于辽宁省之首。
 
  (三)资源枯竭凸显,环境污染严重
 
  目前,资源、环境和人口是制约我国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因素,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主要依靠对资源的过度索取,在资源总量有限的条件下,导致资源枯竭现象凸显。根据资源开发生命周期理论,资源型城市都有开发、成长、稳定和新生或衰退的生命周期。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发、以经济效益为导向的城市很容易走向枯竭性城市的道路。众所周知,工矿业和采伐业对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尤为严重。据估计,每万吨煤的开采能够使得地面下沉0.2米,每万吨铁矿的开采需要占用土地1公顷。我国每年损毁土地面积达到40万公顷,而煤矿业污染土地面积以每年4万~5万公顷的面积递增。

  (四)资源依赖度高,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资源型城市主要依托资源这一核心要素而发展,其对资源的高度依赖特定决定了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能力较弱,因而产业转型的程度也较低。首先,资源型产业对科学技术水平的需求不高,科技投入较低,技术进步相对其他产业较为缓慢。其次,由于资源型产业的科技资源主要集中在资源开发的国有大型企业,国有大型企业封闭的生产作业环境,低水平的社会化协作程度决定了其很难带动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最后,资源型城市的人才结构单一,大部分人才集中在资源型行业,且人才总量不多,导致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不足。然而,产业转型对资源型城市的技术创新能力要求较高,不同的产业转型成果对技术创新能力要求也不同。如图—1所示,技术创新能力弱的城市只能发展传统的非资源性产业或者在原有资源型产业进行低度延伸,很难实现真正的产业转型。
 
 
  二、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中技术创新运作体系障碍分析
 
  (一)企业的主体地位未落实
 
  导致企业的主体地位未落实的原因主要有三点。第一,资源型城市的资源一般具有高度垄断性,这种垄断性直接导致企业创新的动力不足。在我国,资源型产业主要由央企或者地方国企掌控,并拥有政府无偿配置的垄断性资源开采权,因此,企业无需通过技术创新提高企业的运营能力,仅需通过资源开采权所带来的租金获取收益。此外,资源型产品主要为初级产品,竞争主要体现在价格上且更多的是依靠资源的消耗,因而企业在市场竞争中进行技术创新的意愿性不够强烈。第二,目前我国资源型产业的企业家缺乏竞争意识且经营理念落后,过多依靠天然丰富的资源,对资源的依赖心理较高。且资源型企业一般为国有性质企业,大部分人员为老干部子女或者亲戚,很少通过专门的外部招聘渠道引进素质人才,因而技术创新的人才资源匮乏。第三,资金短缺也制约着资源型城市进行技术创新和实现转型。一般而言,技术开发资金低于销售额的1%的企业难以生存,1%~2%属于可以维持状态,3%~5%属于具有竞争力状态,而资源型城市的企业技术开发资金一般低于销售额的1%,因而大部分运营企业为央企或者国企,很少为私营企业。由于资源型城市政府财政收入主要来自于企业税收,而这些企业大部分为央企、国企或者其直属的企业,这些企业税收大部分上缴国家,留存到城市的财政收入非常少,导致政府的财政能力非常薄弱,很难抽出资金投入到技术创新工作中。此外,资源型城市的经济水平较低,资金短缺使得企业很难有充足的资金进行技术创新。
 
  (二)科研机构和高校功能缺失
 
  大部分资源型城市的区位条件较差,处于东北或者中西部地区,因而资源型城市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数量较少。且现有的高校和科研院所也大多数为专业性机构,专业性较强,综合性功能较弱,很难满足技术创新体系对多元化知识的需求。虽然我国每年有大量的学术成果和科研成果,但真正的成果转化率非常低,只有不到1/5的学术和科研成果能够运用到企业的实际生产过程中,而直接转化为经济效益的不足10%。可见,这些学术和科研成果并不能够为企业创造实际的经济效益,其价值并未得到真正的显现。
 
  (三)技术创新政策不完善
 
  一方面,我国资源型城市呈现出明显的二元化管理体制,资源型企业承担了政府应承担的公共服务功能,提高了企业的运营成本,企业的负担也较重,企业很难在技术创新上增加成本。我国资源型城市的政府主要依靠资源型企业的发展创造财政收入,而大部分资源型企业受到中央主管部门的垂直管理,与地方政府的协调性较差,因而,政府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的能力较差,动力也不足。而中央和地方之间的博弈关系,导致企业对资源的极少投入却过分索取,进而阻碍了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大部分资源型企业直属于国家和地方,因而政府在技术创新推动产业转型上起着主导作用,然而当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缺乏有效的技术创新激励约束机制,相关配套政策还不完善,严重影响了企业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完善的配套政策能够激励资源型企业通过技术创新的方式推动产业转型,但目前我国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较为落后,相关的制度也不太健全,且长期以来对资源的过度依赖性未能引起其对技术创新的重视,因而未能形成完善的技术创新政策,鼓励企业通过技术创新方式进行产业转型。
 
  (四)金融机构支持力度不足
 
  企业的财力有限,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资金需求量较大,仅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金量远远不够,因此,需要获得金融机构的大力支持,充足的资金是实现企业技术创新的重要保证。然而,我国资源型城市技术创新的金融制度不够完善,导致金融机构的支持力度不足。由于技术创新项目具有资金投入量大,资金回收风险高的特点,金融机构为维护自身的利益,对技术创新发放贷款的意愿较低,尤其是低能耗、资本收益率较低的资源型产业。尽管政府已鼓励商业银行加大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贷款支持力度,但出于金融机构贷款的安全性和盈利性的考虑,规模小、风险大又缺乏信用担保的中小企业很难获得贷款支持。此外,由于我国资源型城市的第三产业不发达,金融业发展也较为缓慢,因而企业获取金融支持的难度更高。
 
  三、技术创新促进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作用机理分析
 
  根据产业经济学理论,技术创新是产业发展的基本动力。当产业进入成熟期后,技术创新将推动新的产业发展,当产业进入衰退期,新的产业将取代旧的产业。21世纪是知识的时代,也是科技的时代,科学技术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生产力。技术创新为资源型城市提供了新的发展方向,能够改变过去对资源过度依赖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单一的产业结构,形成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产业结构和依靠技术可持续发展的新模式。产业经济理论认为,技术创新主要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影响成本和需求结构变动,进而促进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最终实现产业转型。
 
  (一)供给方面
 
  技术创新能够影响各个产业的自身生产过程,促进各个产业的生产要素向合理化比例变动,从而作用于各个要素的相对成本,使得各个产业的产出水平发生改变,最终引起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1.
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生产过程的社会化、专业化程度。通过一定的技术创新,能够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从而使得企业各个生产工序专业化、精细化甚至智能化。此外,还可增加企业的生产规模,实现企业规模经济,降低单位产品的成本,在实现规模效益的同时也会在产业内部进行产业结构调整。 

  2. 技术创新能够更新和完善资源型企业原来的生产工艺和技术,提高产业的劳动生产率。技术创新能够为企业带来新的生产方法、新的技术、新的管理方式,提高产品的科技含量,促进产品升级。劳动效率的提高和产品质量的提高能够有效地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促进生产资源流向该产业,使得生产资源得到集中,并发挥其作用。三产业中,技术创新对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作用效果更为突出,产业结构也将向更为合理化方向发展。
 
  3. 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促进劳动分工,使得就业结构发生改变。随着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发展,劳动分工也将更加精细化,脑力劳动的比例也将逐渐增长,体力劳动的比例逐渐下降,进而促进就业结构发生变化。一方面,技术创新提高了劳动生产率,对劳动者的需求量减少,而多出的劳动者将从该产业流向其他产业;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物质资源和资本资源也将会在各个产业进行流动和重新组合,进而促进产业结构的变化。
 
  (二)需求方面
 
  技术创新主要通过影响生产需求和消费需求进而影响产业结构,通过对需求结构的影响调整各个产业部门,最终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1.
随着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新产品和新工艺的不断出现,人们的收入水平和消费能力也将逐渐提高,这也进一步刺激了新的消费需求。在消费能力提高的前提下,人们开始对新的产品产生反应,进而形成了新的需求,原来的需求结构也相应地产生了变化。人们对消费产品的需求往往是随着收入水平而变化的,收入水平越高,其对新产品的需求层次也相应地提高,原有的产品很难满足其消费需求,在需求的刺激下,技术创新的需求量也得到了体现。 

  2. 伴随着技术创新,新材料、新机器设备也将随之出现,新的劳动对象也相应地显现。技术创新一般伴随着更高质量的材料、更先进的机器产生,对高素质劳动者的需求量也增加,这就使得高品质的材料替代传统的材料,先进的机器设备替代原来落后的机器设备,高素质人才替代原来简单的体力劳动者。这一过程使得社会再生产过程中中间投入结构和需求结构发生了改变,进而使得产业结构发生变化。
 
  3. 技术创新能够形成新的消费需求。在技术创新和社会需求的推动下,新兴产业能够得到迅速发展。由于人们的消费需求改变,为了迎合消费需求,企业依靠技术创新不断推出新产品来代替原来的老产品,经过企业的再次技术创新,新产品取代原来的老产品,企业将逐渐形成以新产品为主的产品系列。此外,技术创新还能够推动产品的更新换代,扩大产品的需求规模,从而为资源型城市的产业发展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
 
  四、技术创新推动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路径分析
 
  (一)完善技术创新体系,提高城市创新能力
 
  由于技术创新能够有效地推动资源型城市转型,因此,需在资源型城市大力实施科技兴市战略,提高城市的自主创新能力。技术创新能力的提高需要依赖于技术创新体系的完善。首先,需要提高技术投入总量和投资效率,优化技术投入结构,扩大技术领域的使用群体。衡量一个地区的综合竞争力的最要指标为技术创新值占GDP比重,这一数值在2010年已达到了2%,2020年将达到2.5%以上。其次,需大力加快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为产业转型提供重要的人力资源保障。21世纪是知识经济时代,市场的竞争也是人才的竞争,对于稀缺人才的资源型城市尤为显著。因此,需建立完善的人力资源服务体系,进一步优化人才结构。资源型城市转型需要大量的高科技人才,基于此,需要提供通畅的人才引进渠道,通过社会招聘、校园招聘等有效途径引进优秀人才。此外,还可通过海外人才回国补贴、支持海外人才创新创业、高新项目开发与合作引进等方式吸引海外优秀人才。最后,需突出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提高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一方面,可鼓励企业自己建立研发机构,通过支持有条件的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者联合其他机构建立研发机构,使其成为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推动产业转型的重要平台;另一方面,通过鼓励创新型企业设立技术股和管理股等方式,形成企业技术创新的内生动力机制。通过技术与管理的相结合,在企业内部进行要素的合理分配,从而使得各要素发挥其最大的效用,进而实现企业的效益最大化。
 
  (二)完善资金保障体系,促进技术成果产业化
 
  资金是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物质保证。由于资源型城市的主导企业是央企及国企,其对地方财政贡献较小,为保证技术创新有足够的资金支持,需要争取通过国家支持、银行贷款、吸收外资渠道等方式获得。可建立完善的企业技术创新的信用担保体系,有了信用担保基金,银行对企业的信心也将会增强,企业的融资成本也将会降低。信用担保体系需要有政府、中介机构、金融机构和中小企业四方参与,其关键点为需要有信用担保基金,这笔基金主要来源于政府,因此,在某种程度上会加大政府的财政负担,但从长期来看,有利于推动企业进行技术创新,进而推进产业转型。此外,资源型城市还可通过引进和培育风险投资机构,通过投资机构的运作,完善资源型城市的投融资体系,降低资源型城市的投融资风险,进而加快技术创新成果产业化。企业进行技术创新的重要目的之一是为企业创造经济效益,因此,需要将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产业化,真正实现为企业创造效益的目的。
 
  (三)明确政府定位,优化政策安排
 
  资源型城市主要在原有的资源禀赋上进行技术创新,而这些资源大部分属于国家,政府应明确其定位,为企业技术创新提供有效的政策环境。我国政府机构对城市的经济发展和资源配置具有重要的影响,但在以GDP为导向的考核机制推动下,各级政府通常以快速发展经济,扩大经济规模为目标,而忽视了经济增长的质量,因此,需要出台相应的政策转变经济增长方式。首先,转变政府的角色和职能定位,将政策的制定向经济增长的质量上倾斜。其次,需要重新构建政府的考核体系,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弱化政府的经济资源支配权。最后,需要制定出配套的技术创新政策体系,包括信贷、税收优惠、科技成果产业化、人才教育和培训等政策体系,保障技术创新有效地推动产业转型。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并对技术创新成果进行保护。可实施城市和企业技术创新激励政策,鼓励企业加大对技术创新的投入。例如,可适当调整资源型城市城建维护税,加大各级财政的留存比例,设立资源型城市专项贷款基金等。
 
[参考文献]
  [1]李树人,谢承泮. 技术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 [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2006,(12):123—125.
  [2]孙浩进. 我国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效果、瓶颈与路径创新 [J]. 经济管理,2014,(10):34—36.
  [3]熊花.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升级中的政府职能转变研究 [J]. 江西社会科学,2014,(6):75—78.
  [4]薛冰.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的风险识别与防范 [J]. 资源与产业,2014,(1):8—12.
  [5]姚平,姜日木. 技术创新、制度创新与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基于生命周期的视角 [J]. 科学管理研究,2012,(12):1—3.
  [6]姚平,姜日木. 资源型城市产业转型与实现路径分析——基于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协同驱动机理 [J]. 经济体制改革,2013,(2):56—59.
  [7]支大林. 我国资源型城市转型与可持续发展的困境及破解对策 [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2015,(4):101—103.
 
[责任编辑:汤伟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