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发展需正视区域差异性 ——专访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研究员肖金成时间: 2020-03-04信息来源:《中国投资》2020年第 1 期 作者:张盼 责编:qgy
导 读
差异性决定了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的必要性,一体化的实质是通过辐射与带动、对接与融入来缩小差异,实现长三角区域的协调发展。
《中国投资》:原来我们说“长三角城市群”,现在中央、国务院新发布的《长三角洲区域一体化规划纲要》是叫“长三角洲区域”,这两个概念有什么联系和差异?
肖金成:长三角区域原指沪苏浙两省一市,随着长三角城市群辐射力的增强,安徽省与沪苏浙地区的联系越来越密切,所以现在长三角区域的范围已经扩大到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范围不断扩大。最早说的长江三角洲指上海都市圈,上海是一个国际化大都市,它的辐射范围涵盖了苏州、嘉兴、南通,还有宁波、舟山、无锡、常州,我们把这个区域叫上海都市圈,因为这些区域和上海有密切的关系,不能脱离上海,离开上海就很难解释它的发展。上海在发展,同时杭州、南京也在发展,上海辐射周边的同时,杭州、南京也在辐射周边,形成了各自的都市圈。上海、杭州、南京这三大都市圈在发展过程中相互耦合,就形成了长三角城市群。长三角城市群不是人为规划出来的,而是历史的发展过程。因为长三角城市群边缘很难确定,其外有浙南和苏北,后来的规划就涵盖了整个沪苏浙地区,由沪苏浙地区扩展到安徽,只能谓之长三角区域或长三角经济区。为什么叫经济区?是根据它的经济联系确定的,不是人为划定的。当城市群和经济区之间差距比较大时,就要通过辐射带动来缩小差距,实现区域的协调发展。
《中国投资》:很早就在提长三角“一体化”,为什么要一体化?一体化的本质是什么?
肖金成:为什么要一体化?说明它是有差异的,它是有障碍的,它是有壁垒的。消除障碍、消除壁垒的过程就是一体化的过程。差异性决定了一体化的必要性,我们讲一体化,就是因为发现它的差异的存在。
如果把长三角区域分成三个层次的话,人均GDP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比如16个地级以上行政区人均GDP是比较高的,把它扩大到26个,就发现人均GDP下降了一大块,再扩大到沪苏浙皖4个省级行政区,就发现人均GDP又下降一块,所以这个区域实际上存在很大的差异。我们再看看地均GDP,地均GDP差异性更大,地均GDP16市、26市和沪苏浙皖地区呈现台阶式的下降。一体化过程就是要让差异性逐步减小,完全消除不太可能,减少它的差异性,就是一体化的目标。我还让我的学生李博亚博士作了两张图。
要正视差异的存在,城市之间的竞争是不可避免的,大家说消除竞争,加强合作,但是只有实现了分工才能加强合作,所以要明确区域里城市的定位。这个区域有4个都市圈,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还有合肥都市圈,都市圈合作的目标是追求同城化,就是像一个城市一样。现在有人说珠三角城市群像一个城市,而长三角更像一个省,一个市差异性不大,一个省有中心有边缘,存在较大的差异性,所以我提出在都市圈范围内应追求同城化。长三角城市群范围内应追求网络化,实现功能的分工、优势的互补,结构的升级、布局的优化。沪苏浙皖三省一市要追求一体化,如何实现一体化呢?就是对接与融入、辐射与带动、交通一体化、市场一体化、公共服务一体化,当然也包括制度与政策的一体化。
《中国投资》:长三角区域一体化面临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肖金成:长三角是我国跨省域一体化起步最早,程度比较高的地区之一,但仍存在行政壁垒、合作机制尚未建立,一体化发展仍面临诸多需要解决的问题。长期以来,我国都是以行政区为单元组织生产和销售,“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短期内难以改变。再加上不少地方仍在延续“强政府、弱市场”的发展模式,在非合作博弈中,地方为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较严重的行政壁垒,经济因素难以顺畅流动。推动市场一体化发展,提高市场组织效率,优化生产要素配置,是实现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要求。要强化政府规划引导,建立健全体制机制,不断完善制度规范,为长三角市场一体化发展保驾护航。
《中国投资》:如何打破行政壁垒?您对长三角一体化发展有何具体建议?
肖金成:第一,建立一体化发展的体制机制。成立长三角一体化发展领导小组。领导小组组长应由国务院领导兼任,成员包括三省一市的主要领导和相关部委负责人,负责协调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的重大事项,推动落实党中央、国务院重大部署。可把长三角城市群市长联席会议的范围扩大到三省一市,定期召开会议,沟通信息,及时研究一体化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并采取解决办法。
第二,建立推进一体化发展的规划体系。建议由联席会议办公室编制一系列合作规划,如交通一体化发展规划、市场一体化发展规划、次区域合作规划、现代化都市圈规划等,并逐级贯彻落实。
第三,完善利益分享、生态补偿和监督机制。利益分享方面,建议借鉴欧盟设立结构基金的经验,设立“区域一体化发展基金”,使其成为补偿一体化发展中利益受损方的援助政策,协调好长三角地区各地级市的关系。基金的来源按各地级市GDP或财政收入的一定比例缴纳;基金的使用采用定额管理办法。生态补偿方面,在各级地方政府财政转移支付项目中增加生态补偿项目,建立有利于生态保护和建设的横向财政转移支付制度;鼓励探讨排污权、水权、碳排放交易等市场化生态补偿模式;建立一体化发展跟踪评估制度,对商品市场、要素市场、产权市场等一体化发展开展针对性的统计、分析、评价、监测、检查,并向社会公布评估结果。
《中国投资》:现在长三角城市群是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您之前也谈到长三角城市群与其他世界五大城市群还存在很大差距,您如何看待长三角城市群的发展和建设?
肖金成:现在长三角城市群被公认为六大世界级城市群之一把六大世界级城市群做一个横向比较的话,我们发现长三角城市群面积很大,如果是26市的话,就是21.7万平方公里,而其他五大城市群除了美加五大湖城市群24.5万平方公里,其他几个城市群的面积都不大。美国波士华城市群14万平方公里,欧洲西北部城市群14.5万平方公里,英国中南部城市群4.5万平方公里,日本东海道城市群10万平方公里。面积大不能说明什么,我的观点是关键要看对世界的影响力。
几年前我和几位学者研究了世界级城市群的特征,第一个特征是核心城市带动中小城市共同发展;第二个特征是交通的网络化;第三个特征是城市之间形成了较好的分工;第四个特征就是通过“反磁力中心”建设,防治“大城市病”;第五个特征就是对世界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既然是世界级城市群,那就一定在世界上占有一席之地,仅仅在国内有影响力还是不够的,一定要在更大的范围内有影响力。我认为这是长三角城市群努力的方向和目标,不仅在规模上,也要在竞争力和影响力上要和其他五大城市群并驾齐驱。而且我认为它有条件成为六大城市群之首,因为我们人口多,城市数量多,城市规模大,但这只是一个条件,真正成为现实还需要长三角城市群各个城市共同努力。上海作为长三角城市群的核心城市,要成为长三角城市群的CBD,为整个长三角区域提供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