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区域纵览 > 东北振兴
东北振兴

东北该如何以低碳赢产业升级时间: 2016-05-10信息来源:刘畅 作者:hjr_admin 责编:

     作者点击
 
     刘畅主要从事公共经济学、收入分配、财政理论与政策等领域的研究。主持和参与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青年基金项目、辽宁省教育厅人文社科重点基地项目。在国家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
 
  经济“新常态”要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提高发展的科技驱动含量,走节能减排的绿色发展之路。实际上,不久前刚刚公布的《能源发展战略行动计划(2014-2020年)》已经规划了能源发展的新蓝图:未来6年的时间内,中国的能源发展战略定位为绿色低碳战略,而且明确要求大幅增加风电、太阳能、地热能等可再生能源和核电消费比重。
 
     以能源、原材料和大型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东北老工业基地,曾经为我国建设独立自主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作出了重大贡献,但在低碳经济的发展道路上却面临着巨大挑战。作为全国首批试点的低碳地区之一,东北传统的高能耗、高排放的“高碳型”工业化道路将受到资源和环境的制约难以维系,需要针对自身“产业碳排放为主体”的特点,把握重化工业产业高速增长以及低碳经济产业化和市场化潜力巨大的两个难得产业发展机遇,谋求产业结构升级与低碳经济的融合发展,推动新型工业化产业升级途径。在此以辽宁为分析样本,探讨如何让低碳经济成为东北产业发展新亮点。
 
     1 产业低碳化转型的困境
 
     产业低碳化体系尚未形成。产业低碳化是实现传统重化工业新型化和轻型化的基本方向,辽宁要实现产业低碳化发展,重工业的新型化、轻型化转型,是不可回避的重点问题。近日针对辽宁碳排放比重最大的27个行业的研究表明,辽宁省石油加工、炼焦及核燃料加工业、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以及燃气生产和供应业的碳排放强度较高,工业是辽宁二氧化碳的主要排放源,作为辽宁支柱产业的石化、天然气、电力、有色金属等行业高碳特征明显,低碳的产业体系尚未形成。
 
     产业结构调整未能有效降低碳排放强度。降低产业总体碳强度可以从产业节能减排和产业结构调整两方面着手,目前辽宁基于节能减排的碳强度管理较为成功,而产业结构调整实际上却增加了整体碳强度。即节能减排是前期降低碳强度的主要贡献渠道,其正向贡献大于产业结构调整的负向影响,使得总体碳排放强度有所降低;相对而言,产业结构的调整步伐缓慢,甚至成为推动碳强度上升的主要动因。这与产业低碳化的转型和发展目标相悖,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已是刻不容缓。
 
     低碳能源的瓶颈制约将长期存在。从生产总值能耗和三废排放情况进行考察,辽宁的万元生产总值能耗远高于北京、上海、江苏、浙江、广东、山东六省市的水平,甚至超过部分地区的一倍还多,经济增长依赖消耗物质资源的问题非常突出。从能源需求看,辽宁作为工业大省,由于国内消费结构升级、中间需求增长和出口增长的推动,到2020年前仍将处于重化工业发展的重要时期,能源消费的增量和新上项目污染物排放的增量仍将增长。从能源供给看,受资源禀赋和工业为主导的经济发展模式制约,辽宁以煤炭为主的能源消费结构在短时期内难以得到根本改变。
 
     2 低碳化转型新举措
 
     充分发挥园区产业低碳化的示范效应。依托辽宁完备的重化工业体系的基础优势,把握工业进步的后发优势,发挥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特色工业园区产业低碳化的示范效应:经济技术开发区主要立足于承接国际转移重化工业的产业集聚地和外向型经济的先导区,通过引进国外先进生产工艺和国际市场提高产品质量,从而促进产业加速式升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主要以智力密集为依托,消化吸收国内外高新技术成果、高层次科研机构和风险投资等创新创业资源聚集,参与技术标准制定,并不断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是要素禀赋和产业价值链升级的重要领域;特色工业园区主要围绕主导产业,集聚更多诸如低碳环保产业等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资源和关联企业,完善园区综合配套能力,加速重化工业产业同新兴产业的融合,形成特色产业集群和引领未来产业发展导向,从而促进产业跃迁式升级。
 
     优先推动边际碳强度低的潜力行业。优先发展边际碳强度较低的潜力行业,如新型农业、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机械制造业、废品废料、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住宿、餐饮业等;同时推动服务业特别是知识、技术和管理密集型的现代服务业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力量。
 
     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要在逐渐改变能源结构的前提下,大力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扶持新能源、新材料产业,信息技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业和航天航空产业。通过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促进内源性自主创新与外源性技术扩散,推动边际碳强度较小的潜力工业发展,把高加工度化、高知识密集化、高附加值化与低碳化始终贯穿在新型工业化的始终,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和高技术产业,使之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
 
     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的行业。首先,电力热力行业是减排效果最为明显的行业,提高水能、风能、核能等非常规能源发电比例,改变电力行业的能源消费结构可以有效减少碳排放量,因此,在已有化石能源中,要以勘探、开采、开发天然气这一清洁能源为中心,建设示范低碳发电站,加大对这方面的各项支持力度;其次,采掘、化工、金属冶炼和非金属制造等重工业行业是节能减排的重点行业,加快CDM项目在这些行业的实施对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减少碳排放具有明显效果,可以制定限额排放的排污权交易制度,转分配许可量为实现排污量的拍卖机制,促使企业减碳。
 
     加快低碳技术创新与应用。推广应用先进成熟技术,积极开发先进低碳技术,提高能效水平。要把好新建项目和产品关口,严格执行并逐步提高能效标准;淘汰落后产能,鼓励低能效产品以旧换新;积极引进国外先进能效技术,进行消化吸收和创新;实现重点工业核心技术、关键工艺、关键产品、产业共性技术的国产化和自主创新;构建低碳技术创新支撑体系,完善政策激励环境。